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声地震模型试验在甬江隧道水底基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杨钢宇
郭铁栓
+1 位作者
李金龙
杨导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8-522,共5页
超声地震模型试验工作,作为工程多波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已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工程质量检测.本文介绍了这一技术在甬江隧道水底基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模型的材料取材于施工现场.
关键词
地震模型试验
地震勘探
隧道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程多波地震勘探在甬江过江隧道水底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郭铁拴
赵鸿儒
+3 位作者
杨导声
陈经华
姚立珣
杨钢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76-384,共9页
采用以全波震相分析为理论基础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以超声波频段的多波型、多震相及多种技术方法,对南江沉管隧道水底基础结构的不均匀性进行了无损检测检测的主要内容为水底基础的膨润土水泥砂浆强度与沉管底面钢板之间间隙的比例、...
采用以全波震相分析为理论基础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以超声波频段的多波型、多震相及多种技术方法,对南江沉管隧道水底基础结构的不均匀性进行了无损检测检测的主要内容为水底基础的膨润土水泥砂浆强度与沉管底面钢板之间间隙的比例、间隙中残积物物性及强度。膨润土水泥砂浆强度、混凝土路基至河床基底分层状况等介绍了在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时,开展的多波地震勘探的技术思路、主要方法及勘探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震勘探
无损检测
超声波地展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省及邻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判定与地震危险特征的讨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谭爱娜
杨导声
+1 位作者
刘畅
张士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8-45,共8页
本文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浙江省及其邻区的5.0级和5.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并研究了它们的发震背景特征,同时与强震区的地震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地区的发震背景在地质构造和深部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还指出了未来有可能发...
本文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浙江省及其邻区的5.0级和5.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并研究了它们的发震背景特征,同时与强震区的地震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地区的发震背景在地质构造和深部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还指出了未来有可能发生5.0级地震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强震
震源区
危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东南地区π_g波的频散特征
4
作者
谭爱娜
杨导声
+3 位作者
刘畅
王晓东
付建武
余亚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9-29,共11页
本文利用1987年8月在江西省寻乌发生的三次5.0级以上地震的记录资料,讨论了我国东南地区π_g波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π_g波的初至波速为6.00km/s,与Press的结果相近;π_g波有明显的频散特征,其卓越周期为0.6—0.8秒,较多表现为正常频散...
本文利用1987年8月在江西省寻乌发生的三次5.0级以上地震的记录资料,讨论了我国东南地区π_g波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π_g波的初至波速为6.00km/s,与Press的结果相近;π_g波有明显的频散特征,其卓越周期为0.6—0.8秒,较多表现为正常频散,同时也有少量表现为反常频散,由π_g波的波数及波峰的水平合成矢量得到的振幅辐射图象,基本上与弱非均匀介质辐射图象相近;π_g波各波数水平到时与垂直到时存在明显的到时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g波
频散
地震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地震模型试验在甬江隧道水底基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杨钢宇
郭铁栓
李金龙
杨导声
机构
浙江省地震局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8-522,共5页
文摘
超声地震模型试验工作,作为工程多波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已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工程质量检测.本文介绍了这一技术在甬江隧道水底基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模型的材料取材于施工现场.
关键词
地震模型试验
地震勘探
隧道
质量检测
分类号
U455.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程多波地震勘探在甬江过江隧道水底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郭铁拴
赵鸿儒
杨导声
陈经华
姚立珣
杨钢宇
机构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浙江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76-384,共9页
文摘
采用以全波震相分析为理论基础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以超声波频段的多波型、多震相及多种技术方法,对南江沉管隧道水底基础结构的不均匀性进行了无损检测检测的主要内容为水底基础的膨润土水泥砂浆强度与沉管底面钢板之间间隙的比例、间隙中残积物物性及强度。膨润土水泥砂浆强度、混凝土路基至河床基底分层状况等介绍了在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时,开展的多波地震勘探的技术思路、主要方法及勘探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工程地震勘探
无损检测
超声波地展模型实验
Keywords
Engineering seismic prospeCting, Undanmaged testing, Ultrasonic seismic model experiment.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省及邻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判定与地震危险特征的讨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谭爱娜
杨导声
刘畅
张士印
机构
浙江省地震局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8-45,共8页
文摘
本文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浙江省及其邻区的5.0级和5.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并研究了它们的发震背景特征,同时与强震区的地震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地区的发震背景在地质构造和深部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还指出了未来有可能发生5.0级地震的地区。
关键词
地震
强震
震源区
危险特征
分类号
P315.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东南地区π_g波的频散特征
4
作者
谭爱娜
杨导声
刘畅
王晓东
付建武
余亚华
机构
浙江省地震局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9-29,共11页
文摘
本文利用1987年8月在江西省寻乌发生的三次5.0级以上地震的记录资料,讨论了我国东南地区π_g波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π_g波的初至波速为6.00km/s,与Press的结果相近;π_g波有明显的频散特征,其卓越周期为0.6—0.8秒,较多表现为正常频散,同时也有少量表现为反常频散,由π_g波的波数及波峰的水平合成矢量得到的振幅辐射图象,基本上与弱非均匀介质辐射图象相近;π_g波各波数水平到时与垂直到时存在明显的到时差。
关键词
πg波
频散
地震波传播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声地震模型试验在甬江隧道水底基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杨钢宇
郭铁栓
李金龙
杨导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工程多波地震勘探在甬江过江隧道水底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郭铁拴
赵鸿儒
杨导声
陈经华
姚立珣
杨钢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浙江省及邻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判定与地震危险特征的讨论
谭爱娜
杨导声
刘畅
张士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东南地区π_g波的频散特征
谭爱娜
杨导声
刘畅
王晓东
付建武
余亚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