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秋庭 曾辉 +4 位作者 关继华 黎贵卿 杨富刚 陆顺忠 李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采用减压精馏技术和结晶技术相结合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结果表明:采用变回流比操作,回流比为1~7,系统压力为2.27kPa,塔釜温度小于225℃,高沸点馏分收集阶段塔顶温度为164~166℃,高沸点馏分中柏木醇含量为58%左右,柏木醇... 采用减压精馏技术和结晶技术相结合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结果表明:采用变回流比操作,回流比为1~7,系统压力为2.27kPa,塔釜温度小于225℃,高沸点馏分收集阶段塔顶温度为164~166℃,高沸点馏分中柏木醇含量为58%左右,柏木醇的收率为90%左右。溶剂结晶法从高沸点馏分中分离柏木醇的最佳工艺为:结晶时间为5h、结晶终温为4℃、乙醇浓度为85%、料液比为1:2,此时,柏木醇的纯度为92.81%,柏木醇的收率为79.03%。经重结晶后,柏木醇纯度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油 柏木醇 分离 减压精馏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丝绵的生态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富刚 盛家镛 +5 位作者 邢铁玲 卢受坤 黄辉 辛德强 刘景刚 黄农审 《广西蚕业》 2011年第4期59-64,共6页
鉴于目前机制丝绵的产量占丝绵总份额的比例日益增长,而且占主导位置,从当前国内绝大部分机制丝绵工厂现状来看,符合要求的生态纺织品甚少,因此,研究机制丝绵生态加工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大力推广节能、节水、高效、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 鉴于目前机制丝绵的产量占丝绵总份额的比例日益增长,而且占主导位置,从当前国内绝大部分机制丝绵工厂现状来看,符合要求的生态纺织品甚少,因此,研究机制丝绵生态加工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大力推广节能、节水、高效、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从丝绵脱胶废水中回收丝胶,以减少可用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原料、加工过程直到消费过程满足生态方向的要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的、绿色的床上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丝绵 生态纺织品 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破乳剂对煤化工废水中油类分散状态及去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晔 刘永军 +2 位作者 刘喆 刘兴社 杨富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02-2107,共6页
考察无机、有机破乳剂以及无机/有机复配破乳剂对煤化工废水中油类分散状态及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铝为最佳的无机破乳剂,投加量为6.0 g/L,pH=4时,分散油和乳化油分别由20.59%和21.69%降至4.18%和0.88%,溶解油由40.51%升高至83... 考察无机、有机破乳剂以及无机/有机复配破乳剂对煤化工废水中油类分散状态及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铝为最佳的无机破乳剂,投加量为6.0 g/L,pH=4时,分散油和乳化油分别由20.59%和21.69%降至4.18%和0.88%,溶解油由40.51%升高至83.33%,油类去除率为13.73%;BP2040为最佳的有机破乳剂,投加量为2.0 g/L,pH=5时,分散油和乳化油分别由20.59%和21.69%降至8.05%和3.61%,溶解油由40.51%升高至79.97%,油类去除率为30.28%;将6.0 g/L氯化铝和2.4 g/L SP169复配使用后,pH=4时,分散油和乳化油分别由20.59%和21.69%降低至8.28%和5.77%,溶解油由40.51%升高至81.14%,油类去除率为36.66%。用于煤化工废水破乳现场,分散油和乳化油均明显降低,溶解油大幅度增加,油类平均含量由298.77 mg/L降低至191.99 mg/L,油类平均去除率为3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破乳剂 油类分散状态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贸易文化交流需求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富刚 《福建茶叶》 2018年第6期174-175,共2页
茶贸易作为我国贸易交流中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茶贸易的发展进程,需要加大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而这些外语人才不仅需要及时地了解茶贸易国家的语言,还应该及时地理解各国的文化,以推动茶贸易的不断发展。为此,本文就... 茶贸易作为我国贸易交流中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茶贸易的发展进程,需要加大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而这些外语人才不仅需要及时地了解茶贸易国家的语言,还应该及时地理解各国的文化,以推动茶贸易的不断发展。为此,本文就茶贸易文化交流下的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贸易 茶文化 文化交流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Arm在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前牙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白煜 赵贺剑 +1 位作者 杨富刚 曹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Power Arm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CA)联合微种植体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整体内收上前牙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A联合MIA整体内收上前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尖牙或尖牙所对应矫治器上加入高6 mm的Power Arm,... 目的探讨Power Arm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CA)联合微种植体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整体内收上前牙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A联合MIA整体内收上前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尖牙或尖牙所对应矫治器上加入高6 mm的Power Arm,分析矫治器施力+尖牙150 g牵引力整体内收上前牙、矫治器施力+矫治器Power Arm 150 g牵引力整体内收上前牙、矫治器加力+尖牙Power Arm 150 g牵引力整体内收上前牙3种工况下上颌前后牙初始位移和最大牙周膜等效应力。结果 3种工况下,矢状向上,上中切牙的冠根位移差分别为129、129、133μm,第1磨牙牙冠近移量分别为-23.3、-23.5、-26.8μm;上中切牙和第1磨牙的最大牙周膜等效应力分别为48.4、72.6、40.0 k Pa以及5.3、10.5、5.8 k Pa。结论尚不能证实在150 g牵引力作用下,高于牙槽嵴顶5 mm的微种植钉与尖牙或矫治器上6 mm高Power Arm牵引能够较直接在尖牙上牵引更有利于前牙的整体移动、后牙支抗保护和最大牙周膜应力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微种植体支抗 整体内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