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解决好现代化生产与人口多的问题——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0-14,共5页
【正】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72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各项... 【正】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72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不仅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要“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号召,而且亲自带领我们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原理。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特点出发。”(第150页)也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只有弄清了中国国情的特点,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适应中国具体特点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生产 技术水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劳动生产率 邓小平同志 科学技术 劳动力资源 指导思想 有中国特色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家族女性人口文化科技素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6期43-47,共5页
本文揭示了中国土家族女性人口文化科技素质的状况,分析了女性文化科技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科技素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家族 女性人口 文化科技素质 少数民族人口 现状及发展 在业人口 女性文化 总人口 少数民族女性 对策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变动与住宅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0年第5期24-28,共5页
【正】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住房与人口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吃、穿、住是人类生活最必需、最基本的三大要素。人类最初是以洞穴为休息、储存食物和生儿育女的场所,后来为防止野兽和洪水的侵袭,以树上筑巢为栖生... 【正】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住房与人口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吃、穿、住是人类生活最必需、最基本的三大要素。人类最初是以洞穴为休息、储存食物和生儿育女的场所,后来为防止野兽和洪水的侵袭,以树上筑巢为栖生之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以建造各种类型的房屋为基本的、必需的生活资料。人们一般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要在住房里度过。人不仅要在住房里睡觉,还要在住房里吃饭、休息、娱乐、学习,有的还要在住房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生活资料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 人口增长 年平均 家庭人口 住房建设 复合家庭 人口变动 数量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年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5期41-45,共5页
【正】 人口老年化就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是将全部人口按年龄分为三大部分: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适龄人口(15—59或64岁)、老年人口(6... 【正】 人口老年化就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是将全部人口按年龄分为三大部分: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适龄人口(15—59或64岁)、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以上)。后一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这种结构变化,称之为人口老年化,也可简称为人口老化或老龄化。人口老年化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出生率的下降;二是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所以,我们说人口老年化是一个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收入水平 人口老年化 消费基金 老年人口 生活消费 人口老化 社会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 百分点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保障的特色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宗传 《经济研究参考》 1997年第95期45-46,共2页
在养老方式上,数千年来中国老年人基本上是同子孙后辈们一起生活,由子女们赡养、照料。老年保障方式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近几十年来,社会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和... 在养老方式上,数千年来中国老年人基本上是同子孙后辈们一起生活,由子女们赡养、照料。老年保障方式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近几十年来,社会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和生活上的服务有一定的增长,从总体看,中国老年保障基本上是以家庭保障为主,以社会保障为辅,并逐渐向以社会保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保障 家庭保障 发展趋向 中国老年人 社会保障 经济供养 生活服务 主向 老年家庭 经济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口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6
作者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8年第2期50-55,共6页
【正】 家庭是有一定婚姻和血缘关系,并共同生活、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家庭仍然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替代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在社... 【正】 家庭是有一定婚姻和血缘关系,并共同生活、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家庭仍然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替代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在社会主义家庭关系中,多数情况下,老年人不仅是家庭精神生活的支柱,而且是家庭经济生活的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家庭经济 家庭成员 社会主义社会 高龄老人 个体经济 精神生活 经济收入 湖北省 家庭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口社会经济作用初论
7
作者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5期44-49,共6页
【正】 老年人口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人口群体中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都曾经起过、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劳动力资源 劳动能力 抽样调查 人口普查资料 全国人口普查 退休年龄 社会问题 劳动技能 人口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老年人口投资
8
作者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2年第5期44-48,共5页
【正】 老年人口是人口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数量看,老年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例,将会愈益增大。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63%,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增长至8.59%,到2003年将达10%以上,2025年将占总人口的18.5%,2... 【正】 老年人口是人口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数量看,老年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例,将会愈益增大。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63%,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增长至8.59%,到2003年将达10%以上,2025年将占总人口的18.5%,2050年将超过1/4。从历史看,老年人口一般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了几十年的奋斗,当前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多是他们创造的,现在人们享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与他们过去的辛勤劳动有密切关系。从现实看,老年人口中还有较丰富的劳动力和智力资源,许多老年人对社会的进步还将起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国民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时,必须十分重视老年人口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投资 智力资源 生活水平 物质文化 劳动力 国民收入分配 劳动者 生活条件 智力投资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事业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年第3期60-64,共5页
老龄问题和老龄事业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福利发展状况及管理体制的各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将给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及运行机制以全面的影响,给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生活服务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活动及老龄工... 老龄问题和老龄事业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福利发展状况及管理体制的各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将给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及运行机制以全面的影响,给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生活服务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活动及老龄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老龄事业的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老龄事业 政治生活 社会经济 老龄问题 管理体制 社会福利 运行机制
全文增补中
总结历史经验 提高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10
作者 李裕宜 杨宗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1年第5期18-23,共6页
三十二年来,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认识和尊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 三十二年来,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认识和尊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指出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决议》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结论,反映我们全党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同时,《决议》提出的基本结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客观经济规律 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规律 历史问题 左倾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中的劳动力问题——关於劳動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11
作者 杨宗 徐荣堂 汪福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4年第1期79-91,共13页
【正】 在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軍的条件下,如何保証农业生产具有足够数量的劳动力,以及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經济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农业劳动力 大队 生产队 劳力 深度 广度 肥料 水电站 耕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