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注氮驱替甲烷促排瓦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杨宏民 张铁岗 +1 位作者 王兆丰 赵长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2-796,共5页
实验室研究了山西阳泉无烟煤在30℃恒温下注入N2对吸附平衡煤样中CH4的竞争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压力高于2.25MPa后,CH4吸附量开始下降。在阳泉煤业集团石港矿业公司井下进行了煤层注氮驱替甲烷促排瓦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氮16... 实验室研究了山西阳泉无烟煤在30℃恒温下注入N2对吸附平衡煤样中CH4的竞争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压力高于2.25MPa后,CH4吸附量开始下降。在阳泉煤业集团石港矿业公司井下进行了煤层注氮驱替甲烷促排瓦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氮16h后距离2m以内的钻孔自然排放纯瓦斯流量提高了2倍以上,煤体解吸气体中CH4浓度由97.29%减小到79.66%,氮气浓度由0.80%增加到13.19%,煤层瓦斯含量由9.77cm3/g减少到8.68cm3/g,起到了预排瓦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氮 驱替煤层甲烷 竞争吸附 促排瓦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倾斜后高抽巷配合走向高抽巷瓦斯抽放技术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宏民 夏会辉 +2 位作者 睢国慧 王兆丰 张文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0-43,共4页
针对寺家庄矿回采工作面初采期瓦斯涌出异常,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采用伪倾斜后高抽巷配合走向高抽巷技术,对其抽放技术机理和抽放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伪倾斜后高抽巷能成功解决初采期瓦斯的不均衡涌出和频繁超限的难题,使... 针对寺家庄矿回采工作面初采期瓦斯涌出异常,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采用伪倾斜后高抽巷配合走向高抽巷技术,对其抽放技术机理和抽放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伪倾斜后高抽巷能成功解决初采期瓦斯的不均衡涌出和频繁超限的难题,使初采时间缩短了9 d;走向高抽巷在冒落"三带"形成后,抽放纯量增加至110.71 m3/min,抽放率达88.35%,抽放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向高抽巷 伪倾斜后高抽巷 瓦斯抽放 瓦斯超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宏民 魏晨慧 +1 位作者 王兆丰 杨天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建立了煤层气体流动的渗流、扩散、多元气体吸附解吸等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了煤层注入N2和CO2时,钻孔气体排放流量和抽放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注气压力为0.5MPa、注气孔和抽排孔间距... 建立了煤层气体流动的渗流、扩散、多元气体吸附解吸等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了煤层注入N2和CO2时,钻孔气体排放流量和抽放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注气压力为0.5MPa、注气孔和抽排孔间距为1.5m的模拟条件下,钻孔自然排放纯CH4量在40h内由0.0989衰减到0.0026m3/min,注N2后钻孔纯CH4流量增加到0.0767m3/min,注CO2后此流量增加到0.0976m3/min;单一抽放条件下,钻孔纯CH4流量在40h内由0.1250衰减到0.0122m3/min,配合注N2措施后,钻孔纯CH4流量增加到0.1103m3/min,注CO2后,此流量增加到0.1232m3/min。显然注CO2促抽排瓦斯效果优于注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耦合 井下煤层注气 驱替煤层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注氮模拟实验中的置换-驱替效应及其转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宏民 冯朝阳 陈立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46-2250,共5页
为了研究注N2促排煤层瓦斯过程中驱替和置换效应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研的煤层注气实验装置,进行了单轴应力、分层预压成型条件下煤层注N2促排瓦斯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驱替和置换效应始终贯穿整个注气过程,共同作用将煤体中瓦斯... 为了研究注N2促排煤层瓦斯过程中驱替和置换效应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研的煤层注气实验装置,进行了单轴应力、分层预压成型条件下煤层注N2促排瓦斯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驱替和置换效应始终贯穿整个注气过程,共同作用将煤体中瓦斯排出。在注气初期14 min内,置换解吸效应起主导作用,注入的N2由于被吸附或充填于煤层孔裂隙等自由空间而被全部滞留煤中,表现为出口并无N2排出,而煤体中的CH4则大量解吸排出。在14~200 min注气实验时间内,置换作用的主导地位将逐渐丧失,开始进入置换作用减弱和驱替作用增强的转换阶段;在注气时间大于400 min的后期,处于置换和驱替相互作用、彼此平衡的时期,但置驱总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注气400 min(6.67 h)后注气促排效率较低的实验结果,建议井下煤层注气时间控制在8 h工作制的一个小班以内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氮气 置换效应 驱替效应 主导作用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汇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及突出危险区域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宏民 夏会辉 +1 位作者 陈立伟 冉永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掌握黄岩汇煤矿15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突出危险性,通过井下实测瓦斯含量,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15号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出埋藏深度是控制15号煤层瓦斯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煤层围岩对瓦斯保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掌握黄岩汇煤矿15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突出危险性,通过井下实测瓦斯含量,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15号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出埋藏深度是控制15号煤层瓦斯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煤层围岩对瓦斯保存起到了积极作用,断层、褶皱和陷落柱等因素对局部瓦斯分布有所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15号煤层进行突出危险区划分,结果表明,该矿井15号煤层埋藏深度大于321m的区域为突出危险区,为防治瓦斯突出和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地质构造 埋藏深度 突出危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桥矿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确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宏民 冉永进 +1 位作者 陈立伟 夏会辉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89,共3页
为了确定谢桥矿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采用"三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其临界值。通过对其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的测定,得出了其敏感性的排序:S>q>K1;突出预测敏感指标:钻屑量指标S临... 为了确定谢桥矿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采用"三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其临界值。通过对其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的测定,得出了其敏感性的排序:S>q>K1;突出预测敏感指标:钻屑量指标S临界值为6.0 kg/m,q值临界值为4.0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敏感指标 临界值 “三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层钻孔与顺层钻孔抽采半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宏民 刘冠鹏 刘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为了研究两种钻孔有效抽采半径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朱集西煤矿11-2煤层为例,采用压力降低法测定了穿层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采用SF6气体示踪现场实测结合COMSOL软件模拟的方法测试了同一煤层顺层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试... 为了研究两种钻孔有效抽采半径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朱集西煤矿11-2煤层为例,采用压力降低法测定了穿层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采用SF6气体示踪现场实测结合COMSOL软件模拟的方法测试了同一煤层顺层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试验煤层在13 k Pa抽采负压、抽采90 d的条件下,穿层钻孔和顺层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分别为4.5 m和7.8 m,穿层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明显小于顺层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这对抽采设计中合理选择钻孔间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层钻孔 顺层钻孔 有效抽采半径 SF6示踪法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质量检测及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宏民 任发科 +2 位作者 王兆丰 陈善文 裴冠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64-170,共7页
封孔质量是决定钻孔抽采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封孔质量都是通过抽采浓度、抽采纯量等参数间接地反映,缺乏封孔质量的定量检测手段和定量评价方法。为了对瓦斯抽采钻孔内的漏风点进行精准定位,对钻孔各漏风点的漏风量进行定量计算... 封孔质量是决定钻孔抽采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封孔质量都是通过抽采浓度、抽采纯量等参数间接地反映,缺乏封孔质量的定量检测手段和定量评价方法。为了对瓦斯抽采钻孔内的漏风点进行精准定位,对钻孔各漏风点的漏风量进行定量计算,建立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质量的分级与评价方法,在分析钻孔封孔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封孔漏风条件下,钻孔内部瓦斯体积分数、抽采负压等抽采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漏风点上下游处的瓦斯体积分数及负压等抽采参数将会发生突变,而在不漏风的区段瓦斯体积分数则保持基本稳定,据此建立了钻孔漏风量和漏风率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负压引射采样原理,将一根探测杆伸入钻孔不同深度,可以测定抽采钻孔内不同深度处的瓦斯体积分数、负压等参数,准确判断漏风点的位置。由于钻孔内瓦斯均来源于钻孔深部,在封孔段瓦斯总量保持不变,根据抽采参数的变化可以定量计算各漏风点的漏风量和漏风率。以王家岭矿为试验现场,针对2种不同的封孔方法进行了抽采钻孔封孔质量的现场检测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两堵一注”带压封孔方法的抽采钻孔漏风钻孔数仅占总钻孔数的5.0%、平均漏风率为3.28%、单孔最大漏风率为3.28%,而采用聚氨酯-水泥砂浆常压封孔方法的抽采钻孔漏风钻孔数占总钻孔数的60%、平均漏风率为46.03%、单孔漏风率最大为83.84%。最后,根据钻孔漏风对抽采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封孔质量等级划分指标和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场应用证明,建立的封孔质量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可靠,采用漏风率等指标对抽采钻孔封孔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孔质量 漏风率 两堵一注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煤层测压多级变径封孔试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宏民 郭怀广 王兆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87,共3页
准确获取煤层原始瓦斯压力是有效开展瓦斯预测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保障。针对以往本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单一孔径封孔工艺的局限性,提出了本煤层测压的多级变径封孔方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在成庄矿加以应用,在... 准确获取煤层原始瓦斯压力是有效开展瓦斯预测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保障。针对以往本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单一孔径封孔工艺的局限性,提出了本煤层测压的多级变径封孔方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在成庄矿加以应用,在试验现场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更好地指导矿井下一步制定瓦斯综合治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压力 多级变径封孔 水泥砂浆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家庄矿无烟煤对CH_4和CO_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宏民 任子阳 王兆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对寺家庄矿15号煤层的煤样进行了纯CO2和纯CH4气体的等温吸附试验,并用Langmuir模型、BET模型和吸附势理论模型(D-R,D-A)对煤样的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煤样对CO2的吸附能力大于对CH4的吸附能力。随着... 对寺家庄矿15号煤层的煤样进行了纯CO2和纯CH4气体的等温吸附试验,并用Langmuir模型、BET模型和吸附势理论模型(D-R,D-A)对煤样的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煤样对CO2的吸附能力大于对CH4的吸附能力。随着压力的增加,CH4吸附量的增加幅度大于CO2吸附量的增加幅度。煤样对CH4的吸附以多分子吸附为主,用BET模型拟合其吸附行为的误差最小;煤样对CO2的吸附机理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归纳为单分子吸附或多分子吸附,用Langmuir模型拟合其吸附行为的误差最小。综合比较表明,用BET模型描述煤对CH4的吸附特性和用Langmuir模型描述煤对CO2的吸附过程,其结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等温吸附特性 吸附模型 CO2 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入条件下N_(2)对含水煤中CH_(4)置换效应的影响
11
作者 陈立伟 严越涵 +2 位作者 赵明振 杨宏民 刘媛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1期43-47,51,共6页
为了揭示高压注入条件下N_(2)对不同含水率煤中CH_(4)置换效应影响,基于含水率为0.75%、1.5%和3%的3种煤样,开展了高压注N_(2)置换CH_(4)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含水率的增加,煤吸附CH_(4)和N_(2)的能力表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N_(2)... 为了揭示高压注入条件下N_(2)对不同含水率煤中CH_(4)置换效应影响,基于含水率为0.75%、1.5%和3%的3种煤样,开展了高压注N_(2)置换CH_(4)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含水率的增加,煤吸附CH_(4)和N_(2)的能力表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N_(2)的吸附量始终小于CH_(4)的吸附量,且N_(2)置换CH_(4)的能力逐步下降;在本实验压力条件下,CH_(4)预吸附平衡压力超出0.75 MPa越大,其N_(2)利用率越低。同时随煤含水量的增加,CH_(4)置换率、N_(2)注置比均出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因此可得CH_(4)置换率、N_(2)注置比均与煤的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实验含水煤样更好的还原井下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原煤,通过CH_(4)置换率和N_(2)注置比的反馈得出,过大的注气压力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注气效果,反而会降低该置换源气体的利用率,因此对井下注N_(2)置换煤层CH_(4)的工程技术来说,为避免盲目提高注气压力而造成N_(2)的置换效率下降的现象,建议井下煤层注N_(2)置换CH_(4)时,CH_(4)吸附平衡压力控制在0.75 MPa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入 煤的含水率 CH_(4)预吸附平衡压力 CH_(4)置换率 N_(2)注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味检测法预测预报煤矿火灾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宏民 罗海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9,共4页
简要介绍了气味传感器及煤自然发火的气味检测法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简要分析,阐明了气味检测法是一种先进的煤矿火灾预测预报方法。
关键词 气味检测法 气味传感器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气味传感器阵列判识煤矿火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宏民 罗海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2-826,共5页
简要介绍了气味识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气味传感器种类和发展,研究了传感器阵列对不同气味物质的敏感特性以及对不同气味源物质及其混合比的识别机理,考察了矿井监测地点本底值随生产状况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味传感器的影响.研究表明... 简要介绍了气味识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气味传感器种类和发展,研究了传感器阵列对不同气味物质的敏感特性以及对不同气味源物质及其混合比的识别机理,考察了矿井监测地点本底值随生产状况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味传感器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多气味传感器阵列可以识别矿井火灾类型、燃烧物的种类及其混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气味传感器阵列 气味识别 火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便携式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宏民 王兆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9-162,共4页
我国煤矿采用现场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周期较长,基于煤的瓦斯解吸速度法研制了井下便携式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可在30 min内测出井下现场煤层瓦斯含量,大幅缩短了瓦斯含量测定周期,提出了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 我国煤矿采用现场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周期较长,基于煤的瓦斯解吸速度法研制了井下便携式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可在30 min内测出井下现场煤层瓦斯含量,大幅缩短了瓦斯含量测定周期,提出了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煤层瓦斯解吸速度的测定应采用多量程传感器组合、智能自动选择量程的方法,瓦斯解吸速度特征参数V1值应选用前3 min的瓦斯解吸速度数据回归推算,采用原煤煤样现场测定V1与实验室真空脱气法测定瓦斯含量W相结合的方法确定W-V1线性回归系数A、B。实践表明,与实验室测定法相比,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的平均测定误差为4.36%,可满足高瓦斯、突出矿井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快速测定仪 瓦斯解吸速度法 测定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瓦斯压力测试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宏民 焦云飞 刘冠鹏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1,共3页
针对裂隙发育顶板封孔难的问题,分析了水泥砂浆封孔技术的局限性。比较2类带压封孔技术,选用"两堵一注"封孔器封孔方法,阐述了封孔原理,并介绍了封孔工艺。现场测压结果准确地反映11-2煤层瓦斯压力,解决了裂隙发育条件下穿层... 针对裂隙发育顶板封孔难的问题,分析了水泥砂浆封孔技术的局限性。比较2类带压封孔技术,选用"两堵一注"封孔器封孔方法,阐述了封孔原理,并介绍了封孔工艺。现场测压结果准确地反映11-2煤层瓦斯压力,解决了裂隙发育条件下穿层孔封孔测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堵一注 裂隙发育顶板 封孔装置 煤层瓦斯压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锅炉SNCR烟气脱硝系统的启动调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宏民 段景卫 李新国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9,共7页
介绍了600MW超临界锅炉SNCR烟气脱硝原理及脱硝工艺,分析了锅炉燃烧褐煤时尿素溶液流量、喷射枪的位置和机组负荷等参数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给出一般运行工况下的操作指导,初步得出不同负荷下的优化运行经验,总结了SNCR烟气脱硝工程的... 介绍了600MW超临界锅炉SNCR烟气脱硝原理及脱硝工艺,分析了锅炉燃烧褐煤时尿素溶液流量、喷射枪的位置和机组负荷等参数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给出一般运行工况下的操作指导,初步得出不同负荷下的优化运行经验,总结了SNCR烟气脱硝工程的调试经验,并指出调试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 MW超临界锅炉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 烟气脱硝 尿素 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注N_2置驱瓦斯过程中压力场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宏民 王东洋 陈立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为掌握煤层注N_2过程中的压力场效应,利用自行搭建的煤层注气实验装置,研究煤层注N_2过程中煤层瓦斯压力场随注气压力、注气时间和卸压时间的变化效应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注气过程中煤层气体压力随注气时间增长迅速升高,并最终趋于平... 为掌握煤层注N_2过程中的压力场效应,利用自行搭建的煤层注气实验装置,研究煤层注N_2过程中煤层瓦斯压力场随注气压力、注气时间和卸压时间的变化效应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注气过程中煤层气体压力随注气时间增长迅速升高,并最终趋于平衡,其最高压力小于注气压力。煤层注气过程中,煤层压力场在空间的分布规律为:同一时刻沿注气轴的方向,煤层气体压力逐渐降低,沿垂直于注气轴的方向,煤层气体压力基本相等。注气后卸压过程中,煤层气体压力随时间延长迅速降低,且实验条件下煤层中没有形成高压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N2 置驱煤层瓦斯 压力场效应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综合消突技术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宏民 冉永进 夏会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50,共4页
为了快速消除回采工作面区域煤体的突出危险性,同时降低巷道掘进期间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提出了交叉钻孔与网格钻孔相结合的综合抽采技术措施。在九里山矿16021回采工作面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后,16021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 为了快速消除回采工作面区域煤体的突出危险性,同时降低巷道掘进期间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提出了交叉钻孔与网格钻孔相结合的综合抽采技术措施。在九里山矿16021回采工作面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后,16021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超标率为零,16021运输巷回风流瓦斯体积分数由未实施综合技术措施前的0.8%降至0.4%,与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相比,抽采消突时间能够降低1/3以上,可见交叉钻孔与网格钻孔相结合的综合抽采技术措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 消突技术 回采工作面 综合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煤层钻孔聚氨酯长距离快速封孔测压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宏民 王启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顺煤层长钻孔采用聚氨醋封孔必须解决聚氨醋初始发泡时间、注入方式、封堵方式等关健工艺问题。通过在南庄12号煤层的现场试验,采用35 m封孔段长度、1: 1.25的聚氨醋黑白料配比、两堵一注封孔方式,侧得煤层瓦斯压力为0. 39~0.74 MP... 顺煤层长钻孔采用聚氨醋封孔必须解决聚氨醋初始发泡时间、注入方式、封堵方式等关健工艺问题。通过在南庄12号煤层的现场试验,采用35 m封孔段长度、1: 1.25的聚氨醋黑白料配比、两堵一注封孔方式,侧得煤层瓦斯压力为0. 39~0.74 MPa,成功解决了顺煤层钻孔侧不出煤层瓦斯压力的问题,其最大侧值比瓦斯压力反演值低19.57%,说明聚氨醋封孔本煤层侧压仍存在技术难度大、侧值偏低等问题,但研究结果对于同类条件下瓦斯压力的准确侧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煤层钻孔 聚氨酯 封孔 快速测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疏松消突效果时效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宏民 郭怀广 王兆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共4页
为了获得实施水力疏松措施后达到最佳消突效果的时间,考察了措施消突效果的时效性,首先提出了时效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和考察的必要性,通过对注水后不同时间的突出预测指标等相关参数的现场考察,得到了突出预测指标和瓦斯涌... 为了获得实施水力疏松措施后达到最佳消突效果的时间,考察了措施消突效果的时效性,首先提出了时效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和考察的必要性,通过对注水后不同时间的突出预测指标等相关参数的现场考察,得到了突出预测指标和瓦斯涌出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力疏松措施的消突机理和消突时效特征。结果表明,实施水力疏松措施后,突出预测指标和瓦斯涌出量的实测值都随时间明显减小,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实施水力疏松措施后的前3 h,突出预测指标和瓦斯涌出量降低比较明显,3~4 h后,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故认定成庄矿实施水力疏松措施后达到最佳消突效果的最短时间在3~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水力疏松 防突措施 时效性 消突效果 突出预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