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减水剂对钙矾石结晶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守磊 伍勇华 李国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在水泥水化初期,钙矾石的形成对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流动性经时损失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掺加高效减水剂对钙矾石结晶形成的不同作用效果,分析了产生两种不同作用效果(吸附抑制和吸附促进)的原因。
关键词 高效减水剂 吸附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系减水剂对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南峰 伍勇华 +2 位作者 金瑞灵 杨守磊 李国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27,共4页
测定了自制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不同掺量对铝酸盐水泥净浆扩展度、凝结时间及胶砂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测试了水化产物的形貌,对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铝酸盐水泥早期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自制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在适宜... 测定了自制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不同掺量对铝酸盐水泥净浆扩展度、凝结时间及胶砂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测试了水化产物的形貌,对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铝酸盐水泥早期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自制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在适宜掺量时能显著提高铝酸盐水泥的净浆扩展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度保持性能;标准稠度时,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掺入使铝酸盐水泥净浆的初凝时间略有延长,随掺量的增大会显著延长终凝时间;相同水灰比时,较低掺量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铝酸盐水泥的1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掺量大于0.6%时,会显著降低铝酸盐水泥的1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不同,对铝酸盐水泥胶砂3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 高效减水剂 铝酸盐水泥 水泥净浆流动度 凝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碳烧结法制备碳/铝酸钙复合粉体及其微观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雷紫涵 肖国庆 +1 位作者 丁冬海 杨守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862-3867,共6页
以有机酸钙(草酸钙、柠檬酸钙、硬脂酸钙)和氧化铝为原料,采用埋碳烧结法制备碳/铝酸钙复合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有机酸钙种类对产物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粒度... 以有机酸钙(草酸钙、柠檬酸钙、硬脂酸钙)和氧化铝为原料,采用埋碳烧结法制备碳/铝酸钙复合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有机酸钙种类对产物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其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由1 200℃升至1 400℃,产物中C_(12)A_7逐渐转变为CA和CA_2,与以碳酸钙为钙源的试样相比,有机酸钙1 400℃烧结试样的CA_2含量较高;各试样拉曼光谱图中在1 350cm^(-1)和1 580cm^(-1)附近均出现了自由碳的D峰和G峰,表明各试样中均含有自由碳;SEM分析表明以柠檬酸钙为钙源和碳源的试样(1400-Cit)经1 400℃埋碳烧结后产物中自由碳弥散分布于铝酸钙中并被其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粉体。利用氧化失重法测得1400-Cit试样的碳含量最高,其质量分数达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法 有机酸钙 碳含量 碳/铝酸钙复合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nsorFlow的均质数字岩心渗透率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景文龙 李博涵 +4 位作者 杨守磊 张磊 孙海 杨永飞 李爱芬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13,共6页
目前岩心渗透率的获取为室内试验方法,针对该方法工作效率低、试验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均质数字岩心渗透率预测方法。首先随机生成大量均质数字岩心,通过孔隙网络模型的方法对其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计算,... 目前岩心渗透率的获取为室内试验方法,针对该方法工作效率低、试验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均质数字岩心渗透率预测方法。首先随机生成大量均质数字岩心,通过孔隙网络模型的方法对其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计算,将所得结果作为机器学习的样本库,然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通过训练得到相应的机器学习模型,最后通过对比机器学习结果和室内试验结果,验证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通过机器学习技术预测渗透率的方法准确高效,与岩心的实测渗透率误差仅为3.1%,可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避免大量的试验操作,提高了岩心渗透率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心 TensorFlow BP人工神经网络 渗透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业设计四年一贯制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守磊 庞瑞 《教师》 2021年第21期109-110,共2页
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也是我国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创... 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也是我国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三方面,探讨了毕业设计四年一贯制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