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电控分离Cd的EQCM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宇娇
郑君兰
+4 位作者
郝晓刚
马旭莉
王忠德
张忠林
韩念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铂基底上制备了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纳米复合颗粒.通过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检测了复合颗粒制备过程的质量改变量,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铂基底上制备了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纳米复合颗粒.通过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检测了复合颗粒制备过程的质量改变量,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复合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组成.结合循环伏安法和EDS能谱考察了该复合电极对Cd2+离子的交换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多孔的CNTs不仅可促进复合颗粒的沉积,而且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和表面特性对形成PANI/NiHCF复合颗粒的立方体构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复合电极在0.1mol·L-1Cd(NO3)2溶液中显示了良好的电活性,对Cd2+离子有可逆的离子交换性能,通过电控离子交换法可实现废水中Cd2+离子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铁氰化镍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颗粒
电化学共聚
镉
电控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纳米管/铁氰化镍/聚苯胺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
7
2
作者
马旭莉
孙守斌
+5 位作者
王忠德
杨宇娇
郝晓刚
臧杨
张忠林
刘世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2,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立方体的铁氰化镍/聚苯胺/碳纳米管杂化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立方体的铁氰化镍/聚苯胺/碳纳米管杂化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0.1 mol/L PBS和0.1 mol/L KNO3的溶液中,该杂化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在1×10-5~1.4×10-4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R=0.996 6,检出限为6.09×10-6mol/L,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54.8 mA.M-1.cm-2,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抗坏血酸催化氧化的扩散系数和催化速率常数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铁氰化镍
聚苯胺
电催化
电化学共聚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颗粒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忠德
王艳红
+4 位作者
臧杨
杨宇娇
郝晓刚
马国章
马旭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法在Pt/CNTs基体上制得PANI-NiHCF立方体纳米复合颗粒。通过调节制备液中苯胺单体浓度对复合颗粒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调控。利用X射线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表征手段对...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法在Pt/CNTs基体上制得PANI-NiHCF立方体纳米复合颗粒。通过调节制备液中苯胺单体浓度对复合颗粒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调控。利用X射线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表征手段对复合纳米颗粒的组成、表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制备液中苯胺单体浓度增大,复合纳米颗粒中PANI与NiHCF组分摩尔比逐渐增大、立方体颗粒粒度先变大后变小且复合颗粒中NiHCF的微观结构随之变化。聚苯胺与"不溶性"结构NiHCF结合更加牢固稳定且电荷传递电阻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铁氰化镍
立方纳米颗粒
结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散动力系统1∶2共振情形下的余维二分岔反控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宇娇
徐慧东
张建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5,共14页
从分岔反控制的角度设计了一套非线性反馈控制策略,来实现离散动力系统1∶2共振情形下余维二分岔的各种分岔解.首先,针对传统分岔准则在确定高余维分岔点时存在的局限性,建立了一个1∶2共振情形下的余维二分岔的新显式准则,基于这个显...
从分岔反控制的角度设计了一套非线性反馈控制策略,来实现离散动力系统1∶2共振情形下余维二分岔的各种分岔解.首先,针对传统分岔准则在确定高余维分岔点时存在的局限性,建立了一个1∶2共振情形下的余维二分岔的新显式准则,基于这个显式准则通过设计线性控制增益来确保此类余维二分岔的存在性.然后,推导了1∶2共振的中心流形,并基于范式方法通过设计非线性控制增益,分析了1∶2共振情形下余维二分岔解的类型和稳定性.最后,以一个Arneodo-Coullet-Tresser映射为例,在指定的参数点处通过控制实现了具有1∶2共振分岔特性的各种分岔解,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共振情形下的余维二分岔
显式准则
分岔反控制
离散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件表面微结构诱导断屑的可行性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康正阳
赵曼
+2 位作者
杨宇娇
尚正阳
刘城澄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共7页
针对高强高韧材料车削加工的切屑控制问题,提出利用工件表面槽型微结构,诱导切屑发生周期性断裂的切屑控制新方法,采用激光烧蚀技术在316L不锈钢工件表面制备微结构,从切屑形态、切屑质量和切削力多角度验证新方法的切屑控制效果,揭示...
针对高强高韧材料车削加工的切屑控制问题,提出利用工件表面槽型微结构,诱导切屑发生周期性断裂的切屑控制新方法,采用激光烧蚀技术在316L不锈钢工件表面制备微结构,从切屑形态、切屑质量和切削力多角度验证新方法的切屑控制效果,揭示其改善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效果,运用有限元方法揭示微结构诱导断屑的宏观和微观耦合机制。本研究为解决难加工材料的切屑控制问题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关键轴类零件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屑控制
难加工材料
316L不锈钢
激光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电控分离Cd的EQCM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宇娇
郑君兰
郝晓刚
马旭莉
王忠德
张忠林
韩念琛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出处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276173)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2011020-5
+1 种基金
No.2012011006-1)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No.2011081028)资助
文摘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铂基底上制备了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纳米复合颗粒.通过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检测了复合颗粒制备过程的质量改变量,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复合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组成.结合循环伏安法和EDS能谱考察了该复合电极对Cd2+离子的交换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多孔的CNTs不仅可促进复合颗粒的沉积,而且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和表面特性对形成PANI/NiHCF复合颗粒的立方体构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复合电极在0.1mol·L-1Cd(NO3)2溶液中显示了良好的电活性,对Cd2+离子有可逆的离子交换性能,通过电控离子交换法可实现废水中Cd2+离子的高效分离.
关键词
聚苯胺
铁氰化镍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颗粒
电化学共聚
镉
电控离子交换
Keywords
polyaniline
nickel hexacyanoferrat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 particles
electrochemicalco-polymerization
Cd
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
分类号
O631.3 [理学—高分子化学]
TB38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纳米管/铁氰化镍/聚苯胺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
7
2
作者
马旭莉
孙守斌
王忠德
杨宇娇
郝晓刚
臧杨
张忠林
刘世斌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6173)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11020-5
2012011006-1)~~
文摘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立方体的铁氰化镍/聚苯胺/碳纳米管杂化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0.1 mol/L PBS和0.1 mol/L KNO3的溶液中,该杂化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在1×10-5~1.4×10-4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R=0.996 6,检出限为6.09×10-6mol/L,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54.8 mA.M-1.cm-2,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抗坏血酸催化氧化的扩散系数和催化速率常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铁氰化镍
聚苯胺
电催化
电化学共聚杂化膜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
Nickel hexacyanoferrate
Polyaniline
Composite film
Electrocatalysis
Electrochemical copolymerization
分类号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颗粒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忠德
王艳红
臧杨
杨宇娇
郝晓刚
马国章
马旭莉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
出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6173)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011020-5
2012011006-1)
文摘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法在Pt/CNTs基体上制得PANI-NiHCF立方体纳米复合颗粒。通过调节制备液中苯胺单体浓度对复合颗粒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调控。利用X射线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表征手段对复合纳米颗粒的组成、表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制备液中苯胺单体浓度增大,复合纳米颗粒中PANI与NiHCF组分摩尔比逐渐增大、立方体颗粒粒度先变大后变小且复合颗粒中NiHCF的微观结构随之变化。聚苯胺与"不溶性"结构NiHCF结合更加牢固稳定且电荷传递电阻小。
关键词
聚苯胺
铁氰化镍
立方纳米颗粒
结构调控
Keywords
polyaniline/nickel hexacyanoferrate
cubic hybrid narioparticlestuning construction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散动力系统1∶2共振情形下的余维二分岔反控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宇娇
徐慧东
张建文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数学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出处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5,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72264)。
文摘
从分岔反控制的角度设计了一套非线性反馈控制策略,来实现离散动力系统1∶2共振情形下余维二分岔的各种分岔解.首先,针对传统分岔准则在确定高余维分岔点时存在的局限性,建立了一个1∶2共振情形下的余维二分岔的新显式准则,基于这个显式准则通过设计线性控制增益来确保此类余维二分岔的存在性.然后,推导了1∶2共振的中心流形,并基于范式方法通过设计非线性控制增益,分析了1∶2共振情形下余维二分岔解的类型和稳定性.最后,以一个Arneodo-Coullet-Tresser映射为例,在指定的参数点处通过控制实现了具有1∶2共振分岔特性的各种分岔解,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
1∶2共振情形下的余维二分岔
显式准则
分岔反控制
离散动力系统
Keywords
codimension-2 bifurcation in 1∶2 resonance
explicit criterion
anti-controlling bifurcation
discrete dynamical system
分类号
O193 [理学—基础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件表面微结构诱导断屑的可行性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康正阳
赵曼
杨宇娇
尚正阳
刘城澄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出处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共7页
基金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9KJB460005)
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基金面上项目(2020Z410)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Y2019006)。
文摘
针对高强高韧材料车削加工的切屑控制问题,提出利用工件表面槽型微结构,诱导切屑发生周期性断裂的切屑控制新方法,采用激光烧蚀技术在316L不锈钢工件表面制备微结构,从切屑形态、切屑质量和切削力多角度验证新方法的切屑控制效果,揭示其改善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效果,运用有限元方法揭示微结构诱导断屑的宏观和微观耦合机制。本研究为解决难加工材料的切屑控制问题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关键轴类零件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突破口。
关键词
切屑控制
难加工材料
316L不锈钢
激光刻蚀
Keywords
chip control
difficult-to-cut materials
316L stainless steel
laser ablation
分类号
TG501.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TH16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电控分离Cd的EQCM研究
杨宇娇
郑君兰
郝晓刚
马旭莉
王忠德
张忠林
韩念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碳纳米管/铁氰化镍/聚苯胺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马旭莉
孙守斌
王忠德
杨宇娇
郝晓刚
臧杨
张忠林
刘世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颗粒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王忠德
王艳红
臧杨
杨宇娇
郝晓刚
马国章
马旭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离散动力系统1∶2共振情形下的余维二分岔反控制
杨宇娇
徐慧东
张建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工件表面微结构诱导断屑的可行性及机理研究
康正阳
赵曼
杨宇娇
尚正阳
刘城澄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