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埋滴灌下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土壤有机碳固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葛选良
杨恒山
+3 位作者
杨学振
张瑞富
刘晶
李莹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9-1700,共12页
外源有机物(秸秆)添加直接影响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周转,研究浅埋滴灌条件下玉米秸秆持续还田土壤有机碳固存及其影响因素对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可持续生产与耕地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玉米连作秸秆连...
外源有机物(秸秆)添加直接影响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周转,研究浅埋滴灌条件下玉米秸秆持续还田土壤有机碳固存及其影响因素对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可持续生产与耕地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玉米连作秸秆连年全量还田0年(0a)、3年(3a)、5年(5a)和7年(7a)4个处理,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结构、胞外酶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碳储量、固碳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与0a处理相比,0~30 cm土层3a、5a和7a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分别增加1.65%、1.99%和3.33%,土壤三相结构距离分别降低5.55%、6.65%和12.7%;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提高4.34%、13.0%、15.9%和12.1%、16.3%、20.9%,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5.86%、13.4%、19.2%和12.6%、21.3%、34.1%;不同处理间几何平均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差异显著,0~30 cm土层3a、5a和7a几何平均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较0a分别提高8.63%、15.90%、22.25%和9.12%、17.19%、25.09%。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储量均表现为3a、5a和7a显著高于0a,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较0a分别提高13.4%、32.7%、42.7%和17.5%、27.5%、42.5%,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0a分别提高13.2%、18.5%、28.5%和33.9%、45.3%、56.1%;同时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11.6%、29.5%、36.2%和14.9%、23.8%、35.5%,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储量分别提高10.7%、15.2%、22.3%和31.0%、41.0%、48.5%。0~30 cm土层5a和7a土壤固碳量均显著高于3a;0~30 cm土层各处理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差异显著,5a和7a较3a分别提高17.0%、26.1%和7.00%、19.9%。土壤结构稳定性、胞外酶活性与土壤固碳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液相体积分数、三相结构距离、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因素,其解释率分别为76.0%、4.10%、3.30%、1.70%和3.40%。浅埋滴灌下玉米秸秆连续还田7年改善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与土壤碳素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进而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固存和碳库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秸秆还田年限
土壤特性
有机碳固存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当前根雕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学振
《天工》
2018年第1期28-29,共2页
根雕艺术贵在自然,妙在传神,每件作品都可以称得上是孤品。而这些特征正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那不可人为复制的美妙自然形态是人们所追寻的,这些都是根雕艺术的难得和获宠之处.借着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机,研究我国传...
根雕艺术贵在自然,妙在传神,每件作品都可以称得上是孤品。而这些特征正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那不可人为复制的美妙自然形态是人们所追寻的,这些都是根雕艺术的难得和获宠之处.借着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机,研究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将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雕
发展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埋滴灌下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土壤有机碳固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葛选良
杨恒山
杨学振
张瑞富
刘晶
李莹莹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中心
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9-170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32060435,32160509)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MS03012)资助。
文摘
外源有机物(秸秆)添加直接影响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周转,研究浅埋滴灌条件下玉米秸秆持续还田土壤有机碳固存及其影响因素对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可持续生产与耕地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玉米连作秸秆连年全量还田0年(0a)、3年(3a)、5年(5a)和7年(7a)4个处理,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对土壤结构、胞外酶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碳储量、固碳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与0a处理相比,0~30 cm土层3a、5a和7a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分别增加1.65%、1.99%和3.33%,土壤三相结构距离分别降低5.55%、6.65%和12.7%;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提高4.34%、13.0%、15.9%和12.1%、16.3%、20.9%,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5.86%、13.4%、19.2%和12.6%、21.3%、34.1%;不同处理间几何平均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差异显著,0~30 cm土层3a、5a和7a几何平均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较0a分别提高8.63%、15.90%、22.25%和9.12%、17.19%、25.09%。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储量均表现为3a、5a和7a显著高于0a,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较0a分别提高13.4%、32.7%、42.7%和17.5%、27.5%、42.5%,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0a分别提高13.2%、18.5%、28.5%和33.9%、45.3%、56.1%;同时0~30 cm土层3a、5a和7a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11.6%、29.5%、36.2%和14.9%、23.8%、35.5%,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储量分别提高10.7%、15.2%、22.3%和31.0%、41.0%、48.5%。0~30 cm土层5a和7a土壤固碳量均显著高于3a;0~30 cm土层各处理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差异显著,5a和7a较3a分别提高17.0%、26.1%和7.00%、19.9%。土壤结构稳定性、胞外酶活性与土壤固碳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液相体积分数、三相结构距离、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因素,其解释率分别为76.0%、4.10%、3.30%、1.70%和3.40%。浅埋滴灌下玉米秸秆连续还田7年改善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与土壤碳素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进而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固存和碳库指数。
关键词
浅埋滴灌
秸秆还田年限
土壤特性
有机碳固存
碳库管理指数
Keywords
Shallow buried drip irrigation
Straw returning years
Soil characteristics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
分类号
S318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当前根雕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学振
机构
福州木雕行业协会
出处
《天工》
2018年第1期28-29,共2页
文摘
根雕艺术贵在自然,妙在传神,每件作品都可以称得上是孤品。而这些特征正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那不可人为复制的美妙自然形态是人们所追寻的,这些都是根雕艺术的难得和获宠之处.借着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机,研究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将其推广。
关键词
根雕
发展
技术
分类号
J314.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埋滴灌下玉米秸秆不同还田年限土壤有机碳固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葛选良
杨恒山
杨学振
张瑞富
刘晶
李莹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当前根雕产业的发展
杨学振
《天工》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