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与陆相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文正 万桂梅 +3 位作者 崔泽宏 王俊鹏 杨孝群 白万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四川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其关键构造变革期为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通过对盆地内多个陆相碎屑岩油气藏的成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四川盆地碎屑岩油气藏总体上经历了3期成藏过程,即印支晚幕、燕山中—晚幕和喜马拉雅早幕,... 四川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其关键构造变革期为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通过对盆地内多个陆相碎屑岩油气藏的成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四川盆地碎屑岩油气藏总体上经历了3期成藏过程,即印支晚幕、燕山中—晚幕和喜马拉雅早幕,这与四川盆地整体经历的构造演化关键构造变革期一致。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北部气田的主要成藏时间早于南部,主要原因为川西地区构造活动的差异性;自西向东成藏时间具有逐渐变早的趋势,主要原因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川西前陆盆地紧邻龙门山冲断带,从龙门山往盆地中部形变依次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成藏期次 关键构造变革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冲断带滑脱构造变形样式 被引量:8
2
作者 金文正 万桂梅 +2 位作者 王俊鹏 杨孝群 白万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3,188-189,共5页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套滑脱带,如寒武系、志留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释,认为在具有滑脱层的构造变形中,滑脱层本身发生强烈的挤压揉皱,使得上下地层发生显著不同的构造变形,深部...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套滑脱带,如寒武系、志留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释,认为在具有滑脱层的构造变形中,滑脱层本身发生强烈的挤压揉皱,使得上下地层发生显著不同的构造变形,深部的构造变形在纵向上形成两个构造体系,其中上部构造变形体系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大量的逆冲断裂带、背冲断块等构造变形样式,而下部构造变形体系则经历较弱的构造变形,地层保存完好,形成分层差异构造变形,地表可以见到特征明显的坡坪式断层、节理发育的断开与连续、逆冲断层的尖灭消失、构造虚脱和弯流褶皱、强烈的褶皱或者揉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带 构造变形 坡坪式断层 龙门山冲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层系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金文正 万桂梅 +2 位作者 崔泽宏 王俊鹏 杨孝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8,共10页
四川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复杂,并且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陆相碎屑岩层系油气成藏条件复杂。通过对四川盆地基本构造样式分析、碎屑岩层系油气圈闭类型及典型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后认为,四川盆地整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变形区,由西至东可... 四川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复杂,并且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陆相碎屑岩层系油气成藏条件复杂。通过对四川盆地基本构造样式分析、碎屑岩层系油气圈闭类型及典型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后认为,四川盆地整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变形区,由西至东可以划分为川西—川西北前陆盆地区、川中隆起区、川东—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变形区,不同构造变形区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分别为"近源下生上储裂缝型成藏模式"、"远源不整合输导型岩性成藏模式"、"近源断裂疏导型背斜成藏模式",并认为基底古隆起、分带差异构造变形、分层差异构造变形是该种成藏模式的主要成因,对后期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差异构造变形 成藏模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鹰山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卫端 高志前 +3 位作者 孟苗苗 杨孝群 王静彬 王珊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7,共10页
鹰山组作为塔河油田重要的接替产层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塔河地区鹰山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沉积模式研究较薄弱。利用大量薄片、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微相分析,将塔河地区鹰山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通过不整合... 鹰山组作为塔河油田重要的接替产层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塔河地区鹰山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沉积模式研究较薄弱。利用大量薄片、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微相分析,将塔河地区鹰山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通过不整合面和地层叠加样式,将鹰山组进一步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识别出塔河地区鹰山组Mf1—Mf 7共7种沉积微相类型,概括出台内中—高能滩型(MA1)、台内低能滩—滩间海型(MA2)和台内潮坪型(MA3)等3种沉积微相组合序列。在高精度层序及沉积微相对比与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了鹰山组的沉积模式:SQ1沉积时期,研究区整体为局限台地环境,主要发育台内中—高能滩型微相组合序列和台内潮坪型微相序组合序列;SQ2沉积时期,研究区由局限台地过渡为开阔台地环境,主要发育台内低能滩—滩间海型微相组合序列。平面上,越靠近台缘亚相,台内中—高能滩微相沉积越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划分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鹰山组 塔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