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氨基水杨酸和免疫抑制剂药物预防上消化道型克罗恩病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媛媛 魏娟 +7 位作者 孙晓伟 杨钊 赵丽 陈春燕 吴琳 杨妙芳 汪芳裕 刘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目前关于上消化道克罗恩病(L4-CD)的药物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比较5-氨基水杨酸(5-ASA)类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药物预防L4-CD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L4-C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目前关于上消化道克罗恩病(L4-CD)的药物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比较5-氨基水杨酸(5-ASA)类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药物预防L4-CD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L4-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用药分为5-ASA组(使用5-ASA,n=30)和免疫抑制剂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雷公藤,n=18)。在L4-CD的亚型中,屈氏韧带以上为L4-EGD者(n=28),屈氏韧带以下为L4-空肠与近端回肠者(n=20)。其中L4-EGD者分为5-ASA亚组(使用5-ASA,n=18),免疫亚组(使用免疫抑制剂,n=10);L4-空肠与近端回肠者分为5-ASA空回肠亚组(使用5-ASA,n=12),免疫空回肠亚组(使用免疫抑制剂,n=8)。分别记录在6、12、24个月的临床复发率、内镜复发率、手术复发率,并进行疾病行为(非狭窄非穿透、狭窄、穿透、肛周病变)的比较。结果5-ASA组6个月内内镜、临床复发率(30%、26.7%)较免疫抑制剂组(0%、0%)明显升高(P<0.05),12个月内内镜及临床复发率、24个月内内镜复发及临床复发与手术复发率亦明显升高(P<0.05)。L4-EGD组肛周病变多(P<0.05),L4-空肠与近端回肠组狭窄多(P<0.05)。L4-空肠与近端回肠者5-ASA空回肠亚组6个月内内镜、临床复发率显著高于免疫空回肠亚组(P<0.05),12月及24个月内镜、临床、手术复发率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治疗L4-CD较5-氨基水杨酸复发率低、疗效好,有助于维持临床缓解和延迟手术,从而改变疾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水杨酸 免疫抑制剂 上消化道克罗恩病 临床复发 内镜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L在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袁柏思 朱人敏 +5 位作者 张晓华 史薇 罗婉莹 杨妙芳 王琳 何小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80-482,490,共4页
目的:探讨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P小鼠模型。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1m l等渗盐水,4 h后心脏穿刺抽血,并处死小鼠留取标本;另4组... 目的:探讨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P小鼠模型。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1m l等渗盐水,4 h后心脏穿刺抽血,并处死小鼠留取标本;另4组均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每4 h注射1次至24 h,分别在4、8、16和24 h心脏穿刺抽血,并处死小鼠留取标本。用自动化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LDH和AMY的浓度,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FasL浓度,用W estern b lot检测肝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雨蛙素诱导的小鼠AP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清AST、ALT、LDH、AMY水平明显增加。在4、8、16和24 h时AP组血清FasL浓度为(532.17±46.92)、(496.73±32.62)、(485.57±18.31)和(448.08±26.44)p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34±6.81)pg/m l,AP组各检测时间点肝FasL蛋白表达也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通过上调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L介导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FAS配体 肝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人胃肠息肉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晓华 朱人敏 +3 位作者 吴晓尉 杨妙芳 郭美霞 王彬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275-276,共2页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目前对胃肠道表浅型病变的一种微创治疗。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对109例老年人胃息肉和346例老年人大肠息肉行EMR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目前对胃肠道表浅型病变的一种微创治疗。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对109例老年人胃息肉和346例老年人大肠息肉行EMR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老年胃息肉患者109(男69,女40)例,年龄60~86岁,平均(70.2±6.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息肉 内镜 黏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泉 朱人敏 +3 位作者 张晓华 季洪赞 杨妙芳 吴晓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急性胰腺炎常并发胰外器官损害,肝是其常累及的器官,肝损害会恶化病情。文中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利用医院病案检索系统随机检索病例156例对AP合并肝损害的102例患者进行分析,共分为2组:重症AP(SPA)组,44... 目的:急性胰腺炎常并发胰外器官损害,肝是其常累及的器官,肝损害会恶化病情。文中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利用医院病案检索系统随机检索病例156例对AP合并肝损害的102例患者进行分析,共分为2组:重症AP(SPA)组,44例;轻症AP(MAP)组58例。比较2组患者肝损害程度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半数以上的AP患者发生肝损害,与轻度AP相比,其肝损害更严重、肝功能恢复更慢、病程更长。结论:AP肝损害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损害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肝枯否细胞分离培养的改良方法与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敏利 许小兵 +3 位作者 杨妙芳 朱人敏 吴晓尉 张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2-706,共5页
目的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是肝内巨噬细胞群,活化的KC参与多种生物、病理学反应过程。然而,KC分离、培养技术进展缓慢。为研究KC致炎、抗炎活化机制,旨在建立经济、简便、有效、稳定分离培养SD大鼠肝KC的方法。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 目的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是肝内巨噬细胞群,活化的KC参与多种生物、病理学反应过程。然而,KC分离、培养技术进展缓慢。为研究KC致炎、抗炎活化机制,旨在建立经济、简便、有效、稳定分离培养SD大鼠肝KC的方法。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0.05%IV型胶原酶灌注肝,经25%和50%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肝KC。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发荧光情况,锥虫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下观察KC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吞噬墨水、latex珠实验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结果大鼠肝KC得率为(3.22±0.31)×107(n=24),细胞活力为(92.35±0.13)%,细胞纯度均在(94.62±0.24)%。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为进一步研究KC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细胞培养 梯度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及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小兵 朱人敏 +5 位作者 杨妙芳 吴文娟 季洪赞 张晓华 李敏利 郭婧芸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01-705,I0003,共6页
目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J)在多种组织包括肝内表达。目前认为其作为一种潜在抑癌基因对于细胞增殖及迁徙具有抑制作用。文章通过观察PTPRJ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探讨PTPRJ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四氯化碳(CC... 目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J)在多种组织包括肝内表达。目前认为其作为一种潜在抑癌基因对于细胞增殖及迁徙具有抑制作用。文章通过观察PTPRJ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探讨PTPRJ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Western技术检测PTPRJ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PTPRJ表达情况,RT-PCR法测定其mRNA在肝星状细胞体外活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及RT-PCR显示肝星状细胞中PTPRJ表达呈阳性;在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随着不同时间段纤维化程度加重,PTPRJ表达减少;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培养自活化过程中,RT-PCR测定的PTPRJ表达逐步减少。结论:PTPRJ在原代肝星状细胞中表达为阳性,并在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纤维化过程中表达减少,提示PTPRJ可能对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起负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口服磷酸钠盐清洁肠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尉 张晓华 +3 位作者 朱人敏 杨妙芳 郭美霞 王彬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450-451,共2页
近年来,老年人结肠息肉、结肠癌等肠道疾病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需要进行电子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以往常用蕃泻叶+洗肠散作为肠道清洁剂,口感欠佳,服用总液体量过大,经常出现老年患者不能耐受肠道准备的情况。
关键词 老年人 磷酸钠盐 肠道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炎症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泽鑫 杨妙芳 +2 位作者 杨钊 杨雅蓉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文章旨在通过检测NAFLD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FC)及粪便菌群多样性,探讨NAFLD患者肠道炎症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例NAFLD患者(NAFLD组)及12例健康对照(HC组)。收集所有...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文章旨在通过检测NAFLD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FC)及粪便菌群多样性,探讨NAFLD患者肠道炎症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例NAFLD患者(NAFLD组)及12例健康对照(HC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C水平。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粪便样本菌群多样性,分析FC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的FC含量[(61.2±60.0)μg/g]明显高于HC组[(17.3±16.7)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与HC组肠道菌群在菌群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NAFLD组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HC组增加(P<0.05),同时埃希菌属相对丰度也较HC组明显增加(P<0.01)。在NAFLD组中,FC含量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625,P<0.05),与埃希菌属相对丰度也呈正相关(r=0.629,P<0.01)。结论NAFLD患者存在肠道炎症及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变形菌门、埃希菌属的增多,可能是促进肠道炎症,导致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粪便钙卫蛋白 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国兴 袁柏思 +3 位作者 陆恒 杨妙芳 刘炯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5,共4页
目的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Ns)的疗效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估R-NENs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75例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治疗后确诊为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Ns)的疗效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估R-NENs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75例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治疗后确诊为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判断为黏膜层病变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黏膜下病变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标本根据Ki-67阳性指数进行肿瘤分期(G1、G2、G3期)。完整切除定义为内镜下完整切除病变,无论切缘病理状态。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后每年复查结肠镜及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随访截至2020年10月1日,平均随访(43.8±27.1)个月。分析R-NENs初次内镜下诊断、大小、表面情况等一般特征;R-NENs病理切缘状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75例患者中共检出78个R-NENs,R-NENs内镜下平均(7.6±3.5)mm。ESD的完全切除率较EMR更高(92.5%vs 63.6%,P<0.01)。G1、G2期R-NENs分别有68(87.0%)和10(13%)个,均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淋巴脉管浸润。成功随访的67例(85.9%)患者均存活。结论内镜下治疗R-NENs安全有效,ESD较EMR可更完全切除肿瘤,但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临床病理特征 内镜下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钙卫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逸飞 杨雅蓉 +2 位作者 杨钊 杨妙芳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以及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伴有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明显增高。文中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检测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8...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以及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伴有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明显增高。文中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检测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脂肪肝联合专病门诊按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版)》确诊NAFLD的111例患者。自体检人群中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健康对照组155人。采用肝纤维化指标纤维化-4(FIB-4)区分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分析FC与FIB-4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患者FC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2.18±43.49)μg/g vs(29.61±21.03)μg/g,P<0.01]。NAFLD纤维化患者FC浓度显著高于NAFLD无纤维化患者(82.34±57.74 vs 58.54±39.69,P=0.037)。FC浓度与FIB-4指数呈正相关(r=0.31,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cut-off值为101.5μg/g,敏感度为82.98%、特异度为41.18%。结论NAFLD患者FC浓度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当FC浓度大于101.5μg/g时,NAFLD患者存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最高。FC可能成为NAFLD患者进行肝纤维化风险筛查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钙卫蛋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筛查 FI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