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褶曲翼部区煤层倾角变化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增强 刘畅 +2 位作者 刘思佳 裴宗远 舒通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以宝积山煤矿七采区内褶曲翼部影响区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统计、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运算等方法,对开采煤层倾角变化诱冲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协同控制防治冲击地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大,煤... 以宝积山煤矿七采区内褶曲翼部影响区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统计、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运算等方法,对开采煤层倾角变化诱冲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协同控制防治冲击地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大,煤柱侧内高集中静载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规律,实体煤侧内高集中静载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规律;在煤层倾角较小的条件下,厚硬关键层更容易在采空区两侧边界位置发生破断,诱使其悬空段中部区域瞬间发生破断进而形成扰动强度较大的远场应力扰动;关键块体B在煤层倾角较小且埋深较大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回转失稳,进而形成扰动强度较小的近场应力扰动。该方法对于冲击地压的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曲翼部 倾角变化 冲击地压 协同控制技术 数值模拟 电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巷道掘巷支护防冲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增强 窦林名 +3 位作者 张润兵 王佳硕 刘禹辰 曹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3,共4页
针对华亭砚北煤矿2502采区250203上工作面掘进期间大能量事件频繁发生,提出以围岩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机理为基础,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防治巷道型冲击的方法。本文通过FlAC3D有限元软件对250203上材料巷建模,研究了锚杆、锚索各参数不同时... 针对华亭砚北煤矿2502采区250203上工作面掘进期间大能量事件频繁发生,提出以围岩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机理为基础,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防治巷道型冲击的方法。本文通过FlAC3D有限元软件对250203上材料巷建模,研究了锚杆、锚索各参数不同时对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的影响,确定了较好的支护参数。提出一种加强支护保护区小结构强度的锚杆支护方案,为该矿厚煤层掘巷期间防止巷道型冲击提供了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强弱强结构 FLAC3D 支护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味肝泰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杨增强 陈悦 +2 位作者 吴文琴 雷尚芳 秦雪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研究九味肝泰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12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九味肝泰组、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九味肝泰... 目的研究九味肝泰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12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九味肝泰组、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九味肝泰组服用九味肝泰胶囊;恩替卡韦组服用恩替卡韦片;联合治疗组为前2组联合用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HBV 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等指标。比较总有效率以确定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血清SOD和GSH明显提高,MDA明显降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明显降低,与恩替卡韦组比较,P<0.05。HBV DNA定量和TGF-βl与九味肝泰组比较,P<0.05。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血清层粘连蛋白(LN)和IV型胶原(c IV)明显降低,总有效率96.11%,与九味肝泰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P<0.05。结论九味肝泰与恩替卡韦联合用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时可产生药物协同作用,对降低HBV DNA定量、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病理进程、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较单独用药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九味肝泰胶囊 恩替卡韦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仓水位监测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增强 曹明 +2 位作者 甘建东 刘磊 刁一想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矿井水仓的监测是防止淹井和淹泵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由于以往靠人工巡查不能及时地查处隐患,因此,介绍了应变片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设计了通过在膜片上粘贴应变片组成压力传感器和采用双桥测量电压的方法,通过监测电压的实时变化... 矿井水仓的监测是防止淹井和淹泵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由于以往靠人工巡查不能及时地查处隐患,因此,介绍了应变片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设计了通过在膜片上粘贴应变片组成压力传感器和采用双桥测量电压的方法,通过监测电压的实时变化来反映水仓压力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软件模拟的数据说明需要进行曲线整合才能实现实时的监测,为我国未来对井下水仓监测的自动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仓水位 应变片 膜片传感器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激光场中N_2、O_2分子取向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增强 周效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2-936,共5页
由刚性转子(rigidrotors)模型出发,利用伪谱方法求解了含时薛定谔方程,从理论上研究了双原子N2分子和O2分子在激光场中的取向(alignment)行为,讨论了分子与飞秒(fs)激光脉冲作用后,在无外场情况下出现的周期性取向现象.计算结果表明,随... 由刚性转子(rigidrotors)模型出发,利用伪谱方法求解了含时薛定谔方程,从理论上研究了双原子N2分子和O2分子在激光场中的取向(alignment)行为,讨论了分子与飞秒(fs)激光脉冲作用后,在无外场情况下出现的周期性取向现象.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最大取向程度不断地减小;在低温时,随温度减小较快,当温度升高时,最大取向程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缓慢.并通过计算角动量分布探讨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场 分子取向 转动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味肝泰对小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肝硬化模型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增强 秦雪琴 +1 位作者 陈悦 李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98-200,204,共4页
目的观察九味肝泰对小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后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将48只BABL/c J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九味肝泰组,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将HBV质粒(50μL)通过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然后腹腔注射50%CCI... 目的观察九味肝泰对小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后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将48只BABL/c J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九味肝泰组,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将HBV质粒(50μL)通过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然后腹腔注射50%CCI4(5 m L/kg)制备HBV肝硬化动物模型,另设12只为空白对照组;九味肝泰组用10%九味肝泰0.5 m L/(10 g.d)灌胃干预性治疗21 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成模后和治疗21 d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并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结果干预性治疗21 d后,九味肝泰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血清IV型胶原(c IV)、Ⅲ型胶原(PC-III)、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均明显降低,且TGF-βl和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肝功中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汁酸(TBA)接近正常水平,肝组织中MDA明显降低,且静脉血GSH和SOD提高,与模型组和本组成模后比较,P<0.05。结论九味肝泰在抑制HBV DNA复制、减轻肝组织纤维化和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有明确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味肝泰 HBV肝硬化模型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激光脉冲操纵N_2分子取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增强 周效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1-756,共6页
利用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双原子N_2分子在激光强度为1.5×10^(14)W·cm^(-2),脉冲宽度为50fs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取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总激光强度不变,将一束激光脉冲分成具有同样脉宽,强度比为0.3636的两束激... 利用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双原子N_2分子在激光强度为1.5×10^(14)W·cm^(-2),脉冲宽度为50fs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取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总激光强度不变,将一束激光脉冲分成具有同样脉宽,强度比为0.3636的两束激光脉冲,当第一束脉冲产生的分子取向即将达到最大时,加上有一定延迟时间的第二束脉冲能够使N2分子达到最大的取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激光 分子取向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左半结肠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治与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增强 闫柯 +3 位作者 吴伟强 徐明 惠玲 高峰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41-43,共3页
1临床资料摘要 患者,女,48岁,主因"反复黑便伴头晕、乏力2月"入院。大便成形、呈黑色,1次/日,无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2个月前因"黑便20天"住院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考虑"缺血性结肠炎",予输血、补液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 1临床资料摘要 患者,女,48岁,主因"反复黑便伴头晕、乏力2月"入院。大便成形、呈黑色,1次/日,无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2个月前因"黑便20天"住院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考虑"缺血性结肠炎",予输血、补液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此次入院后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无阳性体征。肛门指诊未触及异常,指套染暗红色血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管瘤 左半结肠 海绵状 电子结肠镜检查 诊治 缺血性结肠炎 反复黑便 浅表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增强 《石油工程建设》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文章论述了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提出了几点措施:改变设计收费办法、推行设备招标制度、限额设计和设计监理制度。
关键词 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增强 李雪槟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6期245-246,共2页
论述了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提出了目前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提出了几点措施,以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工程造价控制 重要性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内掘巷过小断层构造期间顶煤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增强 刘畅 +2 位作者 白洋 张虎 李常浩 《煤》 2024年第1期1-5,71,共6页
以20322大采高工作面掘巷期间横穿小断层地质构造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揭示了巷道掘进横穿小断层构造导致的冒顶来压事故影响范围较大,并通过RFPA数值模拟的方法指明了提高顶板内煤岩体的强度和刚度值能够有效防止冒顶事故的... 以20322大采高工作面掘巷期间横穿小断层地质构造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揭示了巷道掘进横穿小断层构造导致的冒顶来压事故影响范围较大,并通过RFPA数值模拟的方法指明了提高顶板内煤岩体的强度和刚度值能够有效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后续理论计算表明对顶板悬露段表面通过对称式布置的3根锚索进行锚固后,弯矩在1.2 m≤x≤4.4 m区域内减小量显著,且当将顶板内两侧锚索调整为锚索桁架系统并在20322回风巷横穿小断层构造F_(322-2)前后50 m范围进行应用后,其顶底板移近量仅为掘巷高度的3%左右,实现了对于顶板内煤岩体的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巷 小断层构造 顶煤 RFPA数值软件 围岩移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钻割一体化防冲机理分析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增强 王琛艳 +2 位作者 朱栋 任长乐 李常浩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了研究高压水射流钻割一体化技术对煤层巷道的卸压防冲效果,以甘肃华亭砚北煤矿2502采区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50203运输巷道受邻近250204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进行了研究。... 为了研究高压水射流钻割一体化技术对煤层巷道的卸压防冲效果,以甘肃华亭砚北煤矿2502采区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50203运输巷道受邻近250204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巷帮煤体采取高压水射流冲孔措施后,煤体内的高集中静载将会转移和释放,并形成一定范围的“弱结构”区;巷帮“弱结构”区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动静载叠加作用下巷道帮部和底板煤体瞬间失稳冲击破坏。SOS微震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对250203运输巷道煤帮实施高压水射流冲孔措施后,其受邻近250204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下冲孔段巷道两帮及底板内均没有大能量微震事件(E≥10^3 J)发生。研究成果为动静载叠加作用下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巷道煤帮 底板 冲击地压 动静载叠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过空巷基本顶超前破断压架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1
13
作者 刘畅 杨增强 +4 位作者 弓培林 王开 张俊文 李玉琳 张小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32-1940,共9页
基本顶超前破断及压架研究对工作面过空巷、进入回撤通道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通过相似模拟得到了工作面过大断面空巷基本顶超前破断前后覆岩破断特征、围岩应力及支架载荷。研究表明:在基于圣华煤业复采工作面围岩条件的相似模拟实验中... 基本顶超前破断及压架研究对工作面过空巷、进入回撤通道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通过相似模拟得到了工作面过大断面空巷基本顶超前破断前后覆岩破断特征、围岩应力及支架载荷。研究表明:在基于圣华煤业复采工作面围岩条件的相似模拟实验中,工作面通过12 m宽不支护空巷时,基本顶会发生超前破断。导致基本顶上方亚关键层随基本顶破断、滑落,支架上载荷由4 000 kN激增到12 500 kN再到16 200 kN,支承应力升高并前移。从理论上研究了超前程度、围岩条件、开采技术对破断后基本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超前破断距离增大,阻止关键块所需阻力成倍增加;随自由空间高度的增加、块度的增加,基本顶结构稳定性降低;亚关键层破断会导致所需支架阻力激增,单从提高支架阻力来维持超前破断后基本顶结构稳定性不可行,应当从防止基本顶超前破断来预防切顶压架事故。提出了针对此类工作面的控制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空巷 超前破断 压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过空巷基本顶超前破断机制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畅 张俊文 +4 位作者 杨增强 弓培林 王开 张小强 李玉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1421,共11页
以工作面进入平行空巷、回撤通道时顶板超前破断、巷道被掩埋、支架压架的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对比了工作面过不同宽度空巷、充填与否时围岩破坏特征、应力变化和支架载荷变化,展现了工作面过大断面空巷基本顶超前破断及其... 以工作面进入平行空巷、回撤通道时顶板超前破断、巷道被掩埋、支架压架的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对比了工作面过不同宽度空巷、充填与否时围岩破坏特征、应力变化和支架载荷变化,展现了工作面过大断面空巷基本顶超前破断及其灾变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超前破断会导致基本顶一次性破断长度增加、上覆亚关键层同时破断。一旦发生超前破断,现有支护技术很难避免压架,故预防出现超前破断最为重要。鉴于此,运用Winkler地基梁理论对基本顶中弯矩和挠度进行了计算,解释了试验中围岩破断特征、支承应力和支架载荷的变化,给出了基本顶超前破断的机制:煤柱失稳是导致出现超前破断的主要因素,提高煤柱强度有利于预防超前破断。据此提出了局部注浆充填技术使煤柱由单轴压缩变为三轴压缩,提高煤柱支撑能力,并在现场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空巷 相似模拟 超前破断 煤柱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长度对覆岩空间结构演化及大采高采场矿压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畅 刘正和 +3 位作者 张俊文 杨增强 蔡震川 李玉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1-698,共8页
工作面长度的增加是导致采场矿压强度增加的原因之一。通过相似模拟试验证明了覆岩能破断成梯形台形态,并指出了梯形台形成机制及梯形台的参数计算原理。利用梯形台分析了工作面长度对覆岩破断规律的影响,指出了梯形台与关键层理论的关... 工作面长度的增加是导致采场矿压强度增加的原因之一。通过相似模拟试验证明了覆岩能破断成梯形台形态,并指出了梯形台形成机制及梯形台的参数计算原理。利用梯形台分析了工作面长度对覆岩破断规律的影响,指出了梯形台与关键层理论的关系。基于薄板理论推导了岩层破断步距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工作面长度对梯形台空间结构演化及采场矿压显现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覆岩按梯形台破断,工作面长度较短时,加载层厚度较小,来压强度小。对比研究了赵庄2号井1305大采高工作面(工作面长度为85 m)和1302大采高工作面(工作面长度为180 m)矿压特征。结果表明:1305工作面基于梯形台和薄板理论进行选型计算,支架计算工作阻力为4 738 kN,现场选用额定阻力5 500 kN能够满足顶板控制的要求;1302工作面基于梁理论进行选型计算,支架计算工作阻力为7 623 kN,现场需选用额定阻力7 800 kN才能满足顶板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长度 薄板理论 空间结构 支架工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射流割煤技术在防治冲击地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窦林名 杨增强 +2 位作者 丁小敏 薛建秋 张军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3,20,共5页
针对采掘时期冲击地压显现频发的特点,采用高压射流割煤技术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结合实际条件,采用FLAC2D软件模拟了9组正交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采取孔间距2 m、孔径300 mm的施工方案对煤体能起到较好的卸压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压射... 针对采掘时期冲击地压显现频发的特点,采用高压射流割煤技术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结合实际条件,采用FLAC2D软件模拟了9组正交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采取孔间距2 m、孔径300 mm的施工方案对煤体能起到较好的卸压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压射流冲孔后的电磁辐射值平均在20mV左右,远小于冲孔前的电磁辐射值;SOS微震监测情况也反映出冲孔期间日总能量普遍偏小,无大能量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 微震监测 电磁辐射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和温度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雅倩 赵文 +1 位作者 程芳晋 杨增强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g±0.540g、0.5244g±0.0257g、0.2886g±0.0421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g±0.540g、0.5244g±0.0257g、0.2886g±0.0421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形)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0=αW^-b,其中口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α0W^-b0咖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形)满足以下方程:0=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蛤蜊 体重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索安装初期预应力损失实验及二次张拉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明 荆升国 +3 位作者 谢文兵 李亚运 王其州 杨增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87,共3页
为了掌握锚索初次张拉后的预应力损失情况,通过GSJ-2a数据采集存储器监测MGH-300锚索测力计示数并进行锚索拉拔试验,分析了锚索张拉每个阶段预应力损失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张拉过程预应力损失,张拉油泵油表示数从理论值26.5MPa提... 为了掌握锚索初次张拉后的预应力损失情况,通过GSJ-2a数据采集存储器监测MGH-300锚索测力计示数并进行锚索拉拔试验,分析了锚索张拉每个阶段预应力损失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张拉过程预应力损失,张拉油泵油表示数从理论值26.5MPa提高到29MPa可保证初始张拉力为100kN,锚索张拉过程预应力损失平均为7%;锚索张拉力在锁定后的0.5h内为预应力快速下降阶段;二次张拉能缩短巷道稳定时间并显著提高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 预应力损失 锚索测力计 拉拔试验 二次张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作用下含裂隙EGS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9
作者 朱栋 张修峰 +2 位作者 范育青 杨增强 鲍英基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利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MTS816与高速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对250℃高温下经历1~20次冷热处理后含单裂隙板状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处理次数对试样力学特性与破裂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峰值强度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呈减小... 利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MTS816与高速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对250℃高温下经历1~20次冷热处理后含单裂隙板状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处理次数对试样力学特性与破裂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峰值强度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峰值应变则先呈波浪式递增后趋于稳定。1~15次冷热冲击处理后的试样以剪切破坏模式为主,经历20次冷热处理后的试样由剪切破坏向拉剪混合破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S岩体 单裂隙 单轴压缩 力学特性 破裂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压系数对巷道底板变形破坏影响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富连 郑铮 +3 位作者 杨增强 杜朝阳 赵勇强 李政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109,共5页
基于N2105工作面位于褶曲构造区的进风平巷发生底板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微震监测和井下试验等手段,对底板变形破坏机制与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褶曲构造区侧压系数λ值最小为1.56,最大为... 基于N2105工作面位于褶曲构造区的进风平巷发生底板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微震监测和井下试验等手段,对底板变形破坏机制与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褶曲构造区侧压系数λ值最小为1.56,最大为2.18,为强构造应力影响区;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大,底板应力集中大小和程度变大,且存在一突变点,当λ>1.5后巷道底板塑性区范围急剧扩大,底板围岩稳定性急剧恶化;巷帮大直径钻孔卸压能够有效抑制动静载组合叠加强度,对底板变形破坏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曲构造区 底板破坏 FLAC^2D 侧压系数 大直径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