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波的传播与干扰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基明 李祝飞 +3 位作者 朱雨建 翟志刚 罗喜胜 陆夕云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1-587,共47页
激波的传播特性既取决于激波的产生条件,也与所处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驱动条件、几何边界、介质的物理化学属性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激波传播特性的改变,而激波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对其波及的流场产生影响.尽管激波传播及其干扰现象广泛... 激波的传播特性既取决于激波的产生条件,也与所处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驱动条件、几何边界、介质的物理化学属性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激波传播特性的改变,而激波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对其波及的流场产生影响.尽管激波传播及其干扰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科技活动之中,其复杂机理的认识、规律的描述乃至应用潜力的挖掘仍有漫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气体中激波传播和干扰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描述特征,在对激波传播以及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目前的热点问题,包括激波/激波干扰、激波/边界层干扰、激波与湍流作用、激波的聚焦与点火以及激波作用下气体界面不稳定性等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讨论,旨在对近年来该领域的进展及获得的成果做一个概述和归纳,期望对将来的深入研究有一个鉴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传播 激波反射 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 激波/界面相互作用 激波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测量的涡轮流量计响应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桂夫 王鲁海 +2 位作者 朱雨建 李军 杨基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81-2387,共7页
应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获得了涡轮流量计叶片入口流场的速度分布信息,并基于该测量结果,运用T-G模型理论得出流量计的响应。通过与以往所采用的几种典型的入口速度分布计算得到的结果比较分析表明,基于PIV测量的结果更接近于涡轮流量计... 应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获得了涡轮流量计叶片入口流场的速度分布信息,并基于该测量结果,运用T-G模型理论得出流量计的响应。通过与以往所采用的几种典型的入口速度分布计算得到的结果比较分析表明,基于PIV测量的结果更接近于涡轮流量计的真实响应。还比较分析了涡轮入口速度分布对涡轮流量计响应的影响机理,相关结果可望为改进涡轮流量计响应的计算分析方法以及优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粒子成像测速技术 涡轮流量计 入口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加热脉冲风洞气动/推进一体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贺元元 贺伟 +2 位作者 张小庆 吴颖川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41-1746,共6页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机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高度耦合,使得一体化气动性能预测非常困难,但是能够开展一体化带动力试验的地面设备很少。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研制了一种氢氧燃烧加热高焓脉冲风洞,其有效试验时间大大超过...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机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高度耦合,使得一体化气动性能预测非常困难,但是能够开展一体化带动力试验的地面设备很少。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研制了一种氢氧燃烧加热高焓脉冲风洞,其有效试验时间大大超过长时间激波风洞,采用模型-天平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在几百毫秒内进行高精度测力,重复性测力误差小于2%。结合数值计算进行了支架干扰、来流污染凝结、壁温等影响及试验数据修正研究。典型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燃烧加热脉冲设备的300~600ms有效试验时间内,能够有效获得飞行器的升力、阻力(推力)和力矩特性,试验数据与CFD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焓脉冲风洞 气/推进一体化试验 试验数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进气道自起动特性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祝飞 高文智 +2 位作者 李鹏 姜宏亮 杨基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8,23,共6页
发展了一种应用于激波风洞中快速检测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能力的实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隔离段内预先设置轻质堵块,迫使进气道在风洞运行初期不起动,待堵块被吹出后,流道恢复畅通,进而考察进气道是否具有起动能力。实验采用高速纹影拍... 发展了一种应用于激波风洞中快速检测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能力的实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隔离段内预先设置轻质堵块,迫使进气道在风洞运行初期不起动,待堵块被吹出后,流道恢复畅通,进而考察进气道是否具有起动能力。实验采用高速纹影拍摄同步壁面压强测量的手段,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起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纹影照片以及相应的壁面压强信号的分析,对所发展的自起动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考核,并进一步研究了内收缩比对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影响。在激波风洞中获得了进气道自起动过程以及起动/不起动双解区的流场特征和相应的壁面压强变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自起动 激波风洞 压力测量 纹影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振荡特性实验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祝飞 高文智 +2 位作者 李鹏 姜宏亮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6-682,共7页
通过在进气道/隔离段模型出口附近设置固定的堵塞楔块提高反压,并采用高速纹影拍摄同步壁面压强测量的手段,在马赫数5.9的激波风洞中研究了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在不同堵塞度下的流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堵塞度下,进气道仍然能够... 通过在进气道/隔离段模型出口附近设置固定的堵塞楔块提高反压,并采用高速纹影拍摄同步壁面压强测量的手段,在马赫数5.9的激波风洞中研究了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在不同堵塞度下的流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堵塞度下,进气道仍然能够保持起动状态,而在较高的堵塞度下,进气道出现激波振荡。上游产生的压缩波/激波在节流段的反射是出现激波振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堵塞度的增加,激波振荡的频率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风洞 高超声速进气道 激波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诱导下的气体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喜胜 翟志刚 +1 位作者 司廷 杨基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0-290,共31页
界面不稳定性,特别是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是流体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无论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工程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背景.RM不稳定性问题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其研究无论是在实验方法... 界面不稳定性,特别是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是流体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无论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工程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背景.RM不稳定性问题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其研究无论是在实验方法、数值模拟还是在理论分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激波管中开展激波与界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即研究界面初始扰动在激波诱导下的演化规律,是目前研究RM不稳定性的重要手段.RM不稳定性实验研究包括3个部分,分别是激波的产生、界面的形成以及流场的观测.综述了RM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RM不稳定性今后实验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汇聚激波作用下界面不稳定性的发展规律;激波冲击下多种形状及大振幅界面的演化机理;三维界面的RM不稳定性发展规律;可压缩湍流的形成与混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不稳定性 激波 界面 流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作用下液滴在环境液体中的变形破碎行为 被引量:9
7
作者 廖斌 张桂夫 +2 位作者 王鲁海 朱雨建 杨基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6,共8页
采用基于液-液体系的坠落实验装置对冲击作用下单个液滴在环境液体中的变形破碎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高速摄影捕捉到的5种液滴典型变形破碎模式进行了定量化考察和规律性分析。结果表明,液滴初始直径、液滴与环境液体的密度比和粘... 采用基于液-液体系的坠落实验装置对冲击作用下单个液滴在环境液体中的变形破碎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高速摄影捕捉到的5种液滴典型变形破碎模式进行了定量化考察和规律性分析。结果表明,液滴初始直径、液滴与环境液体的密度比和粘度比、界面张力系数以及坠落高度等实验参数相互组合可以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其中We数是区分液滴变形破碎模式的关键参数。进一步研究液滴变形破碎模式与无量纲参数的依赖关系发现,在1<We<700、0.001<Oh<0.005的实验条件范围内,液滴变形破碎模式与Oh数无明显依赖关系,而在We数相近情况下,液滴变形破碎模式呈现明显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体系 液滴变形破碎 冲击 高速摄影 We数 Oh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激波冲击重气柱的RM不稳定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显圣 司廷 +1 位作者 罗喜胜 杨基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4-672,共9页
数值研究了二维气柱在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作用下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发展规律,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网格自适应技术的VAS2D程序,精确刻画激波和界面的演化.入射平面激波的马赫数为1.2,气柱界面内气体为六氟化硫(SF6),环境... 数值研究了二维气柱在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作用下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发展规律,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网格自适应技术的VAS2D程序,精确刻画激波和界面的演化.入射平面激波的马赫数为1.2,气柱界面内气体为六氟化硫(SF6),环境气体为空气,激波管的尾端为固壁.通过改变气柱与尾端之间的距离调节反射激波再次作用已经变形的气柱的时间,获得不同时刻下已经变形的气柱形态、界面尺寸以及环量演化受到反射激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射激波再次作用气柱时,气柱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界面演化规律以及环量随时间的变化也不相同,反射激波与气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涡量产生和分布与无反射情况差异较大,揭示了不同情况下界面演化的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气柱 反射激波 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和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和仿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陆夕云 杨基明 +1 位作者 尹协振 童秉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59-1163,共5页
飞行与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是一门以流体力学为先导的交叉科学,我们采用活体观测、实验测量、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多种手段,以及力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关于飞行和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以及相关的仿生技术研究.论文... 飞行与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是一门以流体力学为先导的交叉科学,我们采用活体观测、实验测量、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多种手段,以及力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关于飞行和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以及相关的仿生技术研究.论文从生物活体实验测试及其动力学特性、生物运动的拍动推进和波状摆动推进机理、理论分析和理论模化、水下仿生机器研制等几个方面分别简要介绍我们近期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和游动生物力学 生物外部流体力学 拍动推进 波状摆动推进 仿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舶 李祝飞 +2 位作者 贾立超 杨基明 罗喜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4-1089,共6页
在多级压缩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中,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在前后两级压缩面交界的折角处会诱发壁面流动的分离,导致分离泡的产生.压缩面折角位置产生的激波与唇口处边界层相互作用,同样会诱发明显的壁面流动分离.这些分离现象均存在较为明... 在多级压缩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中,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在前后两级压缩面交界的折角处会诱发壁面流动的分离,导致分离泡的产生.压缩面折角位置产生的激波与唇口处边界层相互作用,同样会诱发明显的壁面流动分离.这些分离现象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动态特征和空间结构上的不稳定性,对进气道内流场及起动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这里主要利用改进的高速纹影系统对二维二级压缩进气道内的流动结构进行观测及分析,揭示了分离流动的细节结构以及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改变壁面粗糙度以促进边界层转捩、壁面添加扰流器促进边界层内掺混流动等措施改变边界层流动状况,观察边界层控制对分离流动的影响,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 流动分离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凌岗 李祝飞 +4 位作者 肖丰收 姜宏亮 刘坤伟 高文智 杨基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1,共6页
对一种二元混压式进气道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和实验考察,研究了不同尺度进气道模型自起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单位雷诺数条件下,随着模型尺度的减小,进气道自起动马赫数有所提高,起动性能有所降低。同时对不同尺度模型进行... 对一种二元混压式进气道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和实验考察,研究了不同尺度进气道模型自起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单位雷诺数条件下,随着模型尺度的减小,进气道自起动马赫数有所提高,起动性能有所降低。同时对不同尺度模型进行雷诺数匹配,发现在相同雷诺数下,不同尺度模型的起动性能相近,表明雷诺数是影响不同缩尺模型起动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在可获得的实验结果范围内,数值模拟所得到的自起动结果基本与之相符。此外,对实验中发现在低雷诺数下进气道反而呈现出自起动特征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比较指出了低雷诺数下来流偏向层流流态,可能会导致进气道呈现一种"起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进气道 自起动特性 雷诺数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X-51A相似飞行器模型的气动特性初探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艳丹 黄生洪 +1 位作者 杨基明 程迪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80,387,共6页
参考公开文献资料,建立了一个气动外形类似于美国X-51A的飞行器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飞行器在迎角-10°~10°范围和马赫数6条件下内外流场结果及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等气动特性,并与国内参考... 参考公开文献资料,建立了一个气动外形类似于美国X-51A的飞行器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飞行器在迎角-10°~10°范围和马赫数6条件下内外流场结果及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等气动特性,并与国内参考模型及国外公开文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估了这种气动外形的可用性及迎角变化对其内外流场和基本气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飞行器 数值模拟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置平板的低速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郝南松 刘昀 +2 位作者 王进 杨文超 杨基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4-349,共6页
利用油流法和烟线法相结合的流动显示技术对不同斜掠角和迎角组合下的斜置平板进行了流场显示和和天平测力实验研究。油流显示结果揭示了斜置平板表面分离流动和再附流动的流动特征;烟线显示结果则揭示了斜置平板周围的涡系结构,从而解... 利用油流法和烟线法相结合的流动显示技术对不同斜掠角和迎角组合下的斜置平板进行了流场显示和和天平测力实验研究。油流显示结果揭示了斜置平板表面分离流动和再附流动的流动特征;烟线显示结果则揭示了斜置平板周围的涡系结构,从而解释了油流显示中所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天平测力,我们得到了斜置平板的滚转力矩特性和升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小迎角下,随着模型斜掠角度的增加,一条展向发展的涡流动生成于模型的后掠段,该涡流动使滚转力矩保持为相对较小的正值;大迎角下,从斜置平板模型的前掠尖点生成了一股沿展向发展的涡流动,且随着模型斜掠角度的增加,涡流动的影响范围从模型的前掠段扩展到了后掠段,从而使滚转力矩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置平板 油流法 烟线法 天平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燃烧加热风洞中水蒸气相变效应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向东 黄生洪 +2 位作者 吴颖川 罗喜胜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2-941,共10页
为明晰氢燃料燃烧加热风洞中的水蒸气相变效应,采用同时考虑凝结和蒸发相变模型的多组分输运可压缩流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声速喷管内的水蒸气凝结过程以及凝结气流再蒸发对典型压缩构型(二维斜劈、三维斜劈和圆锥)流场参数及气动力... 为明晰氢燃料燃烧加热风洞中的水蒸气相变效应,采用同时考虑凝结和蒸发相变模型的多组分输运可压缩流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声速喷管内的水蒸气凝结过程以及凝结气流再蒸发对典型压缩构型(二维斜劈、三维斜劈和圆锥)流场参数及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氢燃料燃烧加热风洞喷管气流中,水蒸气在较低总温条件下确实存在较大程度的凝结相变,但同时在斜劈激波压缩后也存在较强的蒸发相变;凝结会使喷管流场参数发生较大偏离,但再蒸发效应又会使气流经过斜劈压缩后趋近理想状态,趋近的程度受到压缩程度的影响。本文计算条件下,喷管内水蒸气相变导致出口参数偏差大于10%,但经过12°斜劈压缩后,流场参数以及表面气动力可恢复到理想状态的95%以上,此时相变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 相变 高超声速流动 燃烧加热风洞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平板翼拍翼运动的涡流场显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攀峰 刘春阳 +2 位作者 祝隆伟 陈小燕 杨基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1-447,共7页
介绍了在装有液体的有机玻璃容器中进行的二维平板翼作悬停拍翼运动的流场显示实验.研究了低雷诺数运动下,仰俯旋转过程中不同的转动角速度,匀速平动阶段不同的水平攻角分别对流场结构的影响以及超前、对称、滞后三种相位模式下的涡流... 介绍了在装有液体的有机玻璃容器中进行的二维平板翼作悬停拍翼运动的流场显示实验.研究了低雷诺数运动下,仰俯旋转过程中不同的转动角速度,匀速平动阶段不同的水平攻角分别对流场结构的影响以及超前、对称、滞后三种相位模式下的涡流场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挥拍过程中翼后缘的涡层不断地脱泻,前缘涡不断发展并附着在翼面是翼型产生高升力的重要机制;匀速平动阶段前缘涡的形成附着与水平攻角有关,攻角过小不易产生前缘涡,攻角过大则易使前缘涡与翼面分离;翼型的上仰过程使前缘涡得到加强,这对升力的产生有一定的贡献;三种相位下的涡流场形态各有不同,上挥(下拍)初期前缘涡的运动主要存在两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停 拍翼运动 涡动力学 流动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爆震发动机喷管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辉煌 杨基明 徐立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3-556,共4页
为了研究喷管形状及充气状况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发展了基于有限速率基元化学反应模型的网格自适应有限体积程序,对影响脉冲爆震发动机推进性能主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果较为一致。锥形喷管的算例表... 为了研究喷管形状及充气状况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发展了基于有限速率基元化学反应模型的网格自适应有限体积程序,对影响脉冲爆震发动机推进性能主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果较为一致。锥形喷管的算例表明,不仅锥角对喷管性能有重要影响,而且同一锥角下喷管内的充气状况对喷管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在喷管内充空气情形下,爆轰波进入喷管后迅速衰减为激波,扩张管道的超声速膨胀使得喷管壁面压力显著下降,从而削弱了喷管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推进性能的作用。在喷管内充燃气情形下,爆轰波进入喷管后可一直维持到喷管出口,显著提高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推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喷管 流动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元进气道起动特性的数值与实验考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祝飞 高文智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24-1232,共9页
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来流马赫数变化引起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模型的起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在来流马赫数5.5和5.9两种工况进行了激波风洞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进气道不起动时,模型侧板上的流动分离与外压缩面上的流... 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来流马赫数变化引起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模型的起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在来流马赫数5.5和5.9两种工况进行了激波风洞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进气道不起动时,模型侧板上的流动分离与外压缩面上的流动分离相融合,堵塞了进气道入口,三维流动特征显著。在预报进气道自起动和不起动时,应当考虑三维流动效应。逐步增大来流马赫数和逐步减小来流马赫数两种路径下,进气道存在起动迟滞现象。对于本文的进气道模型,当内收缩比增大0.2时,自起动马赫数约升高1,不起动马赫数约升高0.5,进气道的起动迟滞环变大,起动性能下降。在激波风洞中获得的进气道自起动以及起动/不起动双解区的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起动特性 自起动 迟滞 激波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流动的壁面丝线显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祝飞 黄蓉 +5 位作者 郭帅涛 詹东文 刘坤伟 吴颖川 余安远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5-1482,共8页
针对风洞实验观测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内部流动困难,不易获得内流道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主导的复杂流场结构的问题,通过拓展壁面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潜力,在Ma∞5.9激波风洞中,借助高速摄影实时拍摄丝线流谱,并结合纹影、壁面压强测量... 针对风洞实验观测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内部流动困难,不易获得内流道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主导的复杂流场结构的问题,通过拓展壁面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潜力,在Ma∞5.9激波风洞中,借助高速摄影实时拍摄丝线流谱,并结合纹影、壁面压强测量以及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丝线的动态响应特性,丰富了内转式进气道的观测技术,获得了进气道的流场结构。采用预设堵块实验方法,在激波风洞中考核了内转式进气道模型的自起动能力。结果表明,直径约为0.1 mm,长度约为15 mm的402号涤纶/棉缝纫线的跟随性较好,能够直观、动态地显示出壁面流动分离区的范围,为判断内转式进气道是否起动提供了依据。内转式进气道模型在实验条件下能够自起动,起动状态下进气道唇口附近的波系结构以及前体压缩面的丝线流谱和压力分布与数值模拟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式进气道 数值模拟 激波风洞实验 壁面丝线流动显示 自起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形飞行器的发展道路 被引量:51
19
作者 崔尔杰 白鹏 杨基明 《航空制造技术》 2007年第8期38-41,共4页
飞行器的智能变形可使飞行器在执行不同的使命,以及某一使命的各个任务段都具有最优化的飞行效能,因而预期可有效增加航程或节省能耗,能够执行多种使命,具有更高的环境适应、应变。
关键词 人造飞行器 道路 变形 智能 飞行动物 飞行环境 盘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吴德义 杨基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6,共6页
通过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的系列实验,总结分析了抛撒液体尺寸、爆炸装药量、抛撒液体性质等对液体抛撒运动过程、抛撒半径及液体抛撒作用时间的影响,发现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速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不同的实验参数对衰减系数将产... 通过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的系列实验,总结分析了抛撒液体尺寸、爆炸装药量、抛撒液体性质等对液体抛撒运动过程、抛撒半径及液体抛撒作用时间的影响,发现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速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不同的实验参数对衰减系数将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抛撒 抛撒速度 抛撒半径 爆炸抛撒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