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被引量:22
1
作者 安雅婷 杨培树 +1 位作者 王雅琦 孙浩 《天津药学》 2015年第5期72-75,共4页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因此对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和遗传学的认识日益加深,新的治疗靶点不断被发...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因此对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和遗传学的认识日益加深,新的治疗靶点不断被发现。本文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痛风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培树 顾学宁 +2 位作者 高仪 甘永康 郝文立 《天津药学》 2018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 g加入到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8 h 1...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 g加入到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8 h 1次,疗程7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200 IU加入到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白细胞等指标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及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白细胞、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等实验室指标优于单纯应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毒 纤溶酶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培树 张娜 《天津药学》 2012年第5期75-76,共2页
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有抗心律失常、舒张血管、改善缺血心肌代谢、降血脂、抗凝血、改善肾功能、解酒、降血糖、抗氧化、增强耐缺氧能力、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抗肿瘤及对突发性耳聋的作用等。为利于临床进一步的开发使... 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有抗心律失常、舒张血管、改善缺血心肌代谢、降血脂、抗凝血、改善肾功能、解酒、降血糖、抗氧化、增强耐缺氧能力、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抗肿瘤及对突发性耳聋的作用等。为利于临床进一步的开发使用,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葛根素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泻叶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娜 杨培树 《天津药学》 2012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前番泻叶除临床治疗和保健品中使用,在民间也用其泡水代茶饮通便减肥。本文对番泻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利于合理使用。
关键词 番泻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与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培树 《天津药学》 2013年第4期47-48,共2页
半夏为常用中药,而该品目前市场上常与水半夏混用误用。本文通过参考半夏和水半夏相关文献对两者进行鉴别,两者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及效用与药理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临床应注意区别使用。
关键词 半夏 水半夏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性中药“白附子”的鉴别及应用
6
作者 杨培树 张娜 《天津药学》 2012年第2期55-56,共2页
目前以白附子命名的中药商品有两种,一是白附子(禹白附),二是关白附,不仅名称相同,饮片外形也近似,造成在一些使用单位相互误用。本文对其沿革、性状、鉴别、应用等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白附子 禹白附 关白附 毒性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对人肺癌细胞H460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7
作者 杨培树 郝文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88,共7页
探讨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对人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处理人肺癌细胞H460后,采用MTS、细胞黏附、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观察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对细胞生长、体外黏附能力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探讨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对人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处理人肺癌细胞H460后,采用MTS、细胞黏附、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观察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对细胞生长、体外黏附能力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对β-catenin、c-Myc、Cyclin D1、vimentin、N-cadherin、CD44、integrinβ1、bcl-2、Survivin和MMP-2/9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AKT和m TOR的磷酸化的变化。结果表明: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显著抑制H460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体外黏附,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抑制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下调细胞中Bcl-2、Survivin、β-catenin、c-Myc、Cyclin D1、vimentin、N-cadherin、CD44、integrinβ1和MMP-2/9的表达,以及AKT和m TOR的磷酸化。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可抑制人肺癌细胞H460的体外生长,并抑制其体外黏附和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O-丁二酰大环内酯菌素A 肺癌 H460 抗肿瘤 抗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