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莎豆的制油工艺研究
1
作者 刘佳杰 万楚筠 +2 位作者 郑畅 沈汪洋 杨国燕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39,共8页
旨在为油莎豆油的高效提取及其粕深加工利用提供数据参考,采用螺旋压榨-浸出工艺制备油莎豆油。首先,考察脱皮和压榨温度对油莎豆螺旋压榨饼残油率和褐变度的影响,对油莎豆预处理(微波、炒籽、真空烘箱)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通过超临界... 旨在为油莎豆油的高效提取及其粕深加工利用提供数据参考,采用螺旋压榨-浸出工艺制备油莎豆油。首先,考察脱皮和压榨温度对油莎豆螺旋压榨饼残油率和褐变度的影响,对油莎豆预处理(微波、炒籽、真空烘箱)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和溶剂浸提提取油莎豆压榨饼中的油脂,并比较不同制油工艺油莎豆油和饼粕的品质。结果表明:将未脱皮油莎豆在85℃下真空烘箱处理180 min后在80~90℃进行螺旋压榨,所得压榨饼的残油率(11.17%)和褐变度(4.30)较低;将此油莎豆压榨饼进一步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后所得油莎豆粕的粗脂肪含量为1.05%,比溶剂浸提法的低,且其粗蛋白质含量(6.49%)和氮溶解指数(0.89%)较高,所得油莎豆油的甾醇、生育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为436.31、26.55、15.13 mg/100 g。综上,未脱皮油莎豆在85℃真空烘箱处理180 min后在80~90℃进行螺旋压榨,再进行超临界CO_(2)萃取是一种既能高效提取油莎豆油又能保证粕品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预处理 螺旋压榨 超临界CO_(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抗坏血酸-钼蓝比色法测定油脂中磷含量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国燕 周坚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采用微波消解油脂,并结合抗坏血酸-钼蓝比色法测定油脂中磷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生成的磷钼蓝最大吸收波长为821 nm;当抗坏血酸溶液添加量为0.700 mL,水浴温度为90℃,水浴时间为6 nin时,显色体系较稳定,无机磷含量在0~0.25μg/mL时,显... 采用微波消解油脂,并结合抗坏血酸-钼蓝比色法测定油脂中磷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生成的磷钼蓝最大吸收波长为821 nm;当抗坏血酸溶液添加量为0.700 mL,水浴温度为90℃,水浴时间为6 nin时,显色体系较稳定,无机磷含量在0~0.25μg/mL时,显色液的吸光度符合比耳定律,其回归方程为y=70.426x-0.000 2,相关系数R^2=1;洗涤和赶酸操作对油脂消化液中磷回收有显著影响;此方法准确度和可靠性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6.25%~105.00%,变异系数为3.24%,与国标方法(GB/T 5537-2008)比较平均偏差仅为1.18 mg/kg,具有所需样品量少,省时省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微波消解 抗坏血酸 钼蓝比色法 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氧化热处理对亚麻籽油结晶和熔融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国燕 陈轩 周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7,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高温氧化热处理对亚麻籽油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高温氧化热处理的亚麻籽油DSC曲线为1个结晶放热主峰,1个熔融放热峰和1个熔融吸热主峰及肩峰;高温氧化时间延长显著增加亚麻籽油的氧化程度,在DSC曲...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高温氧化热处理对亚麻籽油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高温氧化热处理的亚麻籽油DSC曲线为1个结晶放热主峰,1个熔融放热峰和1个熔融吸热主峰及肩峰;高温氧化时间延长显著增加亚麻籽油的氧化程度,在DSC曲线上表现出结晶放热主峰和熔融放热峰逐渐消失,熔融吸热峰峰值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热焓值下降。通过测定亚麻籽油的结晶和熔融曲线可以快速评价其氧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高温氧化热处理 结晶曲线 熔融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和Rancimat法测定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国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32,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压榨亚麻籽油和菜籽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并采用DSC法和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Rancimat)法测定两种食用油在不同氧化温度下的诱导氧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亚麻籽油的起始氧化温度比菜籽油的起始氧化温度低3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压榨亚麻籽油和菜籽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并采用DSC法和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Rancimat)法测定两种食用油在不同氧化温度下的诱导氧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亚麻籽油的起始氧化温度比菜籽油的起始氧化温度低30℃;DSC法和Rancimat法测定的诱导氧化时间均随氧化温度升高而缩短,两种方法在不同氧化温度下的诱导氧化时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DSC法的诱导氧化时间与氧化温度的相关系数最高,更利于未知温度下诱导氧化时间的推导。在检测方法上,与Rancimat法比较,DSC法用量小,测定时间短,更适于食用油的快速氧化稳定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氧化稳定性 差示扫描量热仪 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性教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国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教师教育开始从单纯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转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在这一研究中,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反思教学及其特点,分析师生间在反思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思考开展反思教学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教师教育开始从单纯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转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在这一研究中,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反思教学及其特点,分析师生间在反思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思考开展反思教学途径和方法,是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思维 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农村英语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国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新课程标准"在农村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而如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于农村英语教师教育发展的不同环境、可以采用以资源中心学习模式、校本教研模... "新课程标准"在农村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而如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于农村英语教师教育发展的不同环境、可以采用以资源中心学习模式、校本教研模式、校际研讨模式、自主发展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分层次培训模式、远程教育模式和跟踪指导模式等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英语教师 教师教育 专业发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大川 杨国燕 +1 位作者 翁利荣 陈良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0-34,共5页
探讨了从低变性脱脂豆粕中碱浸提大豆蛋白的工艺条件 ,依据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浸提 3次 ,pH值 9 0 ,固液比 1∶15 ,每次浸提时间 30min ,得到的蛋白提取率为 87 97%。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用中空纤维膜超滤技术从蛋白预过滤液... 探讨了从低变性脱脂豆粕中碱浸提大豆蛋白的工艺条件 ,依据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浸提 3次 ,pH值 9 0 ,固液比 1∶15 ,每次浸提时间 30min ,得到的蛋白提取率为 87 97%。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用中空纤维膜超滤技术从蛋白预过滤液中分离提纯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 ,分析了不同温度、压力、pH值对膜通量的影响 ,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膜分离的最佳温度、压力、pH值和时间分别为 :4 5℃、0 0 8MPa、pH8 0和 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法 制备 大豆分离蛋白 低变性脱脂豆粕 碱浸提 中空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法与碱溶酸沉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大川 杨国燕 +1 位作者 翁利荣 陈良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7,共3页
对以低变性脱脂豆粕为原料 ,以超滤膜法和碱溶酸沉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 (SPI)的功能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超滤膜法SPI的吸水性和黏度低于碱溶酸沉法SPI ,超滤膜法SPI的吸油性、乳化性、凝胶性均优于碱溶酸沉法SPI ,一定浓度下超... 对以低变性脱脂豆粕为原料 ,以超滤膜法和碱溶酸沉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 (SPI)的功能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超滤膜法SPI的吸水性和黏度低于碱溶酸沉法SPI ,超滤膜法SPI的吸油性、乳化性、凝胶性均优于碱溶酸沉法SPI ,一定浓度下超滤膜法SPI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优于碱溶酸沉法S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法 碱溶酸沉法 大豆分离蛋白 功能特性 脱脂豆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产品功能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大川 杨国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6-61,共6页
为了改善碱溶酸沉法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简称SPI)的功能性,采用有限酶解的方法,从6种蛋白酶中选出中性蛋白酶(Neutrase)作为改性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底物浓度,E/S,反应时间对水解度和氮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酶改性... 为了改善碱溶酸沉法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简称SPI)的功能性,采用有限酶解的方法,从6种蛋白酶中选出中性蛋白酶(Neutrase)作为改性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底物浓度,E/S,反应时间对水解度和氮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简称ESPI)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底物浓度为3%,E/S为1 200 U/g,时间为60 min。得到的ESPI的蛋白含量与SPI相近,但NSI由SPI的90%提高到97%。而且在功能性方面,ESPI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改性 碱溶酸沉法 酶解 单因素实验 功能性 乳化性 制备 收率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反思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被引量:9
10
作者 谷素华 杨国燕 张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2-43,共2页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分析和评价,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对教学反思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专业化成长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节点位置信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并行传输MAC协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国燕 张国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通信方式产生的暴露终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高效并行传输LACT-MAC协议。该协议突破了传统基于CSMA协议对并行传输的限制,利用节点地理位置信息实现了暴露终端的并行传输,有效地提高了宝贵无线信...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通信方式产生的暴露终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高效并行传输LACT-MAC协议。该协议突破了传统基于CSMA协议对并行传输的限制,利用节点地理位置信息实现了暴露终端的并行传输,有效地提高了宝贵无线信道资源的复用效率。分析了根据节点的位置坐标并行传输暴露终端节点的可行性,并通过并行传输检测完成了传输过程。仿真结果证明,与标准的IEEE 802.11DCF协议比较,LACT-MAC协议能显著提高网络的平均吞吐量,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有效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效率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暴露终端 并行传输 MAC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师资队伍建设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学军 杨国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6-88,共3页
“数学教学论”是体现数学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然而,其师资队伍却存在着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短缺,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部分领导的教师教育观念淡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机制不发达,学... “数学教学论”是体现数学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然而,其师资队伍却存在着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短缺,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部分领导的教师教育观念淡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机制不发达,学校内部缺少相关学术和教学研究机构,缺乏应有的管理机制等,是造成师资现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营造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大环境,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的认识,焕发教师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建立相关学术和教学研究机构,广开学习渠道,建立并落实各项管理机制是提高任课教师整体水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论 师资 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研究机构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尤利西斯》的语言特点看注释性翻译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新民 杨国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3-97,共5页
《尤利西斯》这部文学巨著蕴涵着丰厚的文化,文化翻译在文学名著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释性翻译是文化翻译中获得动态对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运用这种手段,译者可以完整而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文章在综述了一些著名翻译理... 《尤利西斯》这部文学巨著蕴涵着丰厚的文化,文化翻译在文学名著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释性翻译是文化翻译中获得动态对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运用这种手段,译者可以完整而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文章在综述了一些著名翻译理论家有关等效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尤利西斯》中英文版本中若干句子的对比,较为详尽地剖析了注释性翻译在文化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性翻译 等效 原语 译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复合米的研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方 聂婷婷 +7 位作者 沈汪洋 姚娣 郭吉 陈轩 杨国燕 周坚 高虹 程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997-1001,共5页
以粳米为主要原料,辅以虫草培养基,通过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富含虫草素的粳米复合米。选取虫草培养基含量、含水量、套筒温度、螺杆转速4个技术参数为主要因素,制得糊化度较低的富含虫草素的粳米复合米(简称虫草复合米),确定最佳参数。... 以粳米为主要原料,辅以虫草培养基,通过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富含虫草素的粳米复合米。选取虫草培养基含量、含水量、套筒温度、螺杆转速4个技术参数为主要因素,制得糊化度较低的富含虫草素的粳米复合米(简称虫草复合米),确定最佳参数。通过快速黏度仪(RVA)、差示量热扫描仪(DSC)等测得品质指标。最佳工艺参数为:虫草培养基含量30%、含水量50%、套筒温度80℃、螺杆转速250 r/min。检测数据显示虫草复合米的蛋白质、脂肪以及虫草素含量明显高于粳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粳米 复合米 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丽娜 张宁 +2 位作者 杨国燕 沈汪洋 王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9,78,共6页
为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麦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按照麦麸中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分别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探讨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糊化、热学、流变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 为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麦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按照麦麸中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分别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探讨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糊化、热学、流变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有所差异,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影响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小麦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鸡场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国燕 王明臣 《饲料博览》 2013年第4期58-58,共1页
随着我国养鸡密度的增加,疫病控制难度显著增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消毒工作是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目前鸡场常用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关键词 消毒方法 养鸡场 疫病控制 养鸡密度 消毒工作 传播途径 传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河北省劳动者终身教育培训途径研究
17
作者 贾萍 杨国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31,共4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省中小型企业的有效发展和在职劳动力的继续教育密切相关,构建技能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十分必要。对技能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有六种劳动力培训的途径:出彩式全纳化培训、终身式无墙培训、多元化个...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省中小型企业的有效发展和在职劳动力的继续教育密切相关,构建技能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十分必要。对技能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有六种劳动力培训的途径:出彩式全纳化培训、终身式无墙培训、多元化个体成长培训、体验式培训、厚普公益培训、产学融合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终身教育 有效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花生压榨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郝琴 万楚筠 +3 位作者 刘佳杰 席健武 郑畅 杨国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9-235,共7页
采用微波对花生进行预处理,研究处理前后花生水分、褐变程度、颗粒质构参量、水分状态分布、蛋白变性程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压榨出油率的影响,并与真空烘箱处理作对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各指标与出油率之间的数学相关性,为花生的... 采用微波对花生进行预处理,研究处理前后花生水分、褐变程度、颗粒质构参量、水分状态分布、蛋白变性程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压榨出油率的影响,并与真空烘箱处理作对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各指标与出油率之间的数学相关性,为花生的高效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结果表明,花生在900 W条件下微波7 min,或者85℃真空烘箱烘制89 min,水分质量分数从5.25%降至2.27%,此时压榨出油率最高,分别为45.85%和45.76%;此条件下,花生与榨油机之间构成的切应力适中,花生受到充分挤压,发生形变,油脂大量流出,且花生可塑性最好,水分状态组成最为合理,蛋白变性程度适中,既可以使得油脂大量流出,又不会轻易破碎影响饼粕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花生 出油率 颗粒质构参量 蛋白变性程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醇对糯米粉理化性质及汤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宁 徐丽娜 +2 位作者 王展 沈汪洋 杨国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8,共8页
将不同添加量(0%~25%)的木糖醇添加至糯米粉中构建木糖醇-糯米粉共混体系,探讨木糖醇对糯米粉的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凝胶质构、流变学特性和消化特性等性质以及对其制成的汤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醇的添加使共混体系的糊化温... 将不同添加量(0%~25%)的木糖醇添加至糯米粉中构建木糖醇-糯米粉共混体系,探讨木糖醇对糯米粉的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凝胶质构、流变学特性和消化特性等性质以及对其制成的汤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醇的添加使共混体系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终值黏度有所提高,体系的短程有序程度降低,体系表现为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化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木糖醇添加量为10%时,共混体系的回生值和凝胶硬度最小,分别为405 cP和14.952 g,体系抗性淀粉含量为29.88%,表现出较好的抗回生性。但高浓度木糖醇(15%~25%)促进体系发生短期回生,增加其回生值和弹性。另外,木糖醇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汤圆的冻藏水分损失率和汤汁透过率,其中添加10%的木糖醇制成的汤圆具有更高的硬度、弹性、回复性以及咀嚼性,食用品质最好。本研究为木糖醇改善糯米粉品质以及糯米粉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醇 糯米粉 理化性质 汤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投喂对虹鳟的生长、身体组成及生长激素的影响
20
作者 谷素华 杨国燕 +1 位作者 李同庆 杨振才 《河北渔业》 2007年第5期15-16,24,共3页
不足1龄的虹鳟(Oncorhynclus mykiss)用编码标签标识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饥饿三周饱食三周的循环投饵制度;另一组对照每天饱食投喂。试验期24周,每周记录其生长、身体组成及血浆生长激素水平。两组实验末的虹鳟标准体长和体重没有显著... 不足1龄的虹鳟(Oncorhynclus mykiss)用编码标签标识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饥饿三周饱食三周的循环投饵制度;另一组对照每天饱食投喂。试验期24周,每周记录其生长、身体组成及血浆生长激素水平。两组实验末的虹鳟标准体长和体重没有显著差异。对于循环投喂鱼来说,特定生长率及肥满度在投喂的最后一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循环投喂鱼体的含水量和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而脂肪水平较低。在饥饿阶段绝对体重和脂肪的损失随着循环周期逐渐降低,说明这是成鱼对不利影响的适应。血浆生长激素浓度不受循环投喂的影响,表明血浆生长激素浓度不是虹鳟补偿生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生长 停食 最适投饵制度 化学组成 虹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