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离辐射驱动CO_(2)还原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国淋 金洪祥 +2 位作者 陈涛 林丹 竹文坤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37-141,176,共6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核能产生的电离辐射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或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基本原理和优势,详细讨论了催化剂对于... 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核能产生的电离辐射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或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电离辐射CO_(2)还原的基本原理和优势,详细讨论了催化剂对于电离辐射CO_(2)还原路径以及产物的调控机制。同时对高/低能辐射CO_(2)还原研究实例的进展和CO_(2)还原机制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概述。最后,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电离辐射CO_(2)还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从催化剂的设计、多谱学研究CO_(2)还原机制、装置集成三个方面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实现CO_(2)的有效转化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辐射化学 高能辐射 电子贴附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病毒性腹泻检测基因芯片的两种样品标记技术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马锐 尹人杰 +9 位作者 黄小波 文心田 杨国淋 常晓霞 张仙 滑翔 赵玉佳 曹三杰 文翼平 伍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2-761,共10页
对猪病毒性腹泻检测芯片的两种样品标记方法进行比较。分别选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S和M基因,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N和S基因,A型猪轮状病毒(GAR)的VP7和NSP4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扩增制备靶基因,纯化后制备猪病毒性腹泻联合检... 对猪病毒性腹泻检测芯片的两种样品标记方法进行比较。分别选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S和M基因,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N和S基因,A型猪轮状病毒(GAR)的VP7和NSP4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扩增制备靶基因,纯化后制备猪病毒性腹泻联合检测基因芯片。提取样品核酸,采用Cy3直接标记法和间接标记法进行PCR扩增标记,标记的样品再与芯片杂交、扫描和数据分析,同时对两种标记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标记的样品均能与基因芯片特异性杂交,但直接法的中位信号值(median)均高于间接法的中位信号值,直接法的芯片杂交信噪比是用间接法的5倍以上。两种标记方法制备样品特异性好,猪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伪狂犬病毒验证检测为阴性;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0~5和10~7 copies·μL^(-1),前者的灵敏性是后者的100倍。应用优化的直接标记法处理56份临床样品,进行芯片的检测应用,结果与RT-PCR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法荧光标记样品可明显提高病毒性腹泻检测芯片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腹泻病毒 基因芯片 直接标记 间接标记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仙 常晓霞 +5 位作者 赵松 马锐 杨国淋 黄小波 曹三杰 文心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生物芯片具有准确、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但芯片的设备的体积较大、价格昂贵、实验室环境要求高,普通实验室难以开展相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芯片的应用范围。可视化芯片技术是在常规芯片基础上... 生物芯片具有准确、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但芯片的设备的体积较大、价格昂贵、实验室环境要求高,普通实验室难以开展相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芯片的应用范围。可视化芯片技术是在常规芯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类型,可分为可视化蛋白芯片和可视化基因芯片。可视化芯片应用新的标记方法取代传统的荧光标记,并借助相应的显色方法,使得试验结果能直接被肉眼所观察到。可视化生物芯片具有快速、可视、设备要求低等特点,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病原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及差异表达、酶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可视化基因芯片 可视化蛋白芯片 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建设与管理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国淋 李阳友 +1 位作者 苏畅 魏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236-237,241,共3页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持条件。屏障环境是进行清洁级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的生产、实验和检疫的必要条件,是提供合格、标准、高质量实验动物的保障。本文结合川北医学院实验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实验环境,参照国...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持条件。屏障环境是进行清洁级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的生产、实验和检疫的必要条件,是提供合格、标准、高质量实验动物的保障。本文结合川北医学院实验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实验环境,参照国家实验动物环境标准,从屏障环境设施的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的管理、屏障设施维护、屏障系统环境因素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屏障环境设施建设和有效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屏障系统 建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的发生与防控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国淋 魏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2期169-170,共2页
非洲猪瘟是猪的烈性传染病,我国2018年首次暴发该疫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特点、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和非洲猪瘟的防控要点4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旨在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 非洲猪瘟是猪的烈性传染病,我国2018年首次暴发该疫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特点、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和非洲猪瘟的防控要点4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旨在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流行病学 诊断方法 防控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玲 杨国淋 《猪业科学》 2021年第3期70-72,共3页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病,致死率达100%,会给整个养猪业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尚没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对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现...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病,致死率达100%,会给整个养猪业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尚没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对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现状、诊断方法、疫苗研制和生物安全防控要点等几方面进行叙述,旨在为该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生物安全防控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魏玲 杨国淋 +1 位作者 王怀禹 李彩虹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第10期36-37,共2页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是引起高度接触的犬传染病的病原,主要引起犬出现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犬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在线分析软件分析CPV的VP2基因组序列,疏水性分析、二级结构的预测、三级结构的预测...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是引起高度接触的犬传染病的病原,主要引起犬出现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犬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在线分析软件分析CPV的VP2基因组序列,疏水性分析、二级结构的预测、三级结构的预测、蛋白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分析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等.为CPV的真核或原核表达策略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制备病毒胶体金快速诊断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线分析软件 生物信息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源沃氏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特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匡雪 杨国淋 陈培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4,共4页
采用含16μg/mL亚胺培南选择剂的MH琼脂培养基,从外观健康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培养获得1株耐亚胺培南细菌。该菌镜检为粗大的球杆状革兰氏阳性菌,生化发酵赖氨酸、七叶苷和木糖醇均为阳性,对10种常规抗生素均呈高度耐药,具有"超级细菌... 采用含16μg/mL亚胺培南选择剂的MH琼脂培养基,从外观健康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培养获得1株耐亚胺培南细菌。该菌镜检为粗大的球杆状革兰氏阳性菌,生化发酵赖氨酸、七叶苷和木糖醇均为阳性,对10种常规抗生素均呈高度耐药,具有"超级细菌"的特点。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该菌株16S rRNA,将其初步鉴定为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鉴于猪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该结果提示应加强对猪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耐药性 沃氏葡萄球菌 16S RRNA 亚胺培南 猪源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检测禽类六种病毒的金标银染可视化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9
作者 向华 杨国淋 +5 位作者 曹三杰 黄小波 伍锐 赵勤 文心田 文翼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98-2706,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金标银染显色技术,构建同时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可视化基因芯片。利用T-A法分别克隆得到ALV-env、MD... 本研究旨在利用金标银染显色技术,构建同时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可视化基因芯片。利用T-A法分别克隆得到ALV-env、MDV-meq、IBDV-vp_2基因,并利用本实验室已保存的AIV-np、NDV-f、ILTV-tk基因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ALV-MDV-IBDV-AIV-NDV-ILTV基因芯片阵列。引入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并与芯片进行杂交银染显色,肉眼观察检测结果,并对芯片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进行评价,以及临床初步验证。成功克隆ALV-env、MDV-meq及IBDV-vp_2共3个靶基因,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发现寡核苷酸探针最优使用浓度为50μmol·L^(-1),40℃条件下杂交2 h,Nanogold-Streptavidin链霉亲和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μg·mL^(-1),银染5 min,可见明显的检测信号。特异性试验显示,ALV、MDV、IBDV、NDV、AIV、ILTV之间无交叉反应,且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模板制备的PCR扩增标记不与ALV-MDV-IBDV-AIV-NDV-ILTV芯片杂交。芯片检测的灵敏度为1 pg·μL^(-1)。芯片在常温条件下保存60 d,在4℃条件下保存75 d仍可进行有效检测。临床病料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成功构建同时检测ALV、MDV、IBDV、NDV、AIV和ILTV的金标银染可视化基因芯片,并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临床标准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病毒检测 可视化芯片 金标银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