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氢青蒿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嘉昕 夏僮 +1 位作者 周驷杰 罗子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6-685,共10页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自噬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0、12.5、25、50、100μmol/L DHA处理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取PC-3细胞,设置对照组(不做处理)、DHA组(50μmol/L...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自噬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0、12.5、25、50、100μmol/L DHA处理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取PC-3细胞,设置对照组(不做处理)、DHA组(50μmol/L DHA处理48h)、自噬抑制剂3-MA组(5mmol/L 3-MA处理48h)、DHA+3-MA组(50μmol/L DHA+5mmol/L 3-MA处理48h),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形成情况,使用自噬双标慢病毒mCherry-GFP-LC3B转染PC-3细胞检测自噬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设置对照组(不做处理)、DHA组(50μmol/L DHA处理48h)、ROS抑制剂NAC组(5mmol/L NAC处理48h)、DHA+NAC组(50μmol/L DHA+5mmol/L NAC处理48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OS/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用50μmol/L DHA处理PC-3细胞48h后提取总蛋白,分成Input组(全蛋白裂解液)、IP组(加入Beclin-1抗体)、IgG组(加入同等质量的IgG),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Beclin-1与Vps34、Bcl-2及HMGB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PC-3细胞存活率随着DH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DHA作用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7.12、57.10、29.35μmol/L,据此选择50μmol/L DHA作用48h进行后续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3细胞克隆形成率随着DHA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HA组PC-3细胞中Beclin-1、LC3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DHA组比较,DHA+3-MA组PC-3细胞中Beclin-1、LC3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观察可见DHA组PC-3细胞中出现明显的自噬小体,且自噬小体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mCherry-GFP-LC3B慢病毒转染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HA组每细胞红黄斑点比增高(P<0.01),DHA+3-MA组每细胞红黄斑点比降低(P<0.01)。与DHA组比较,DHA+3-MA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DHA组PC-3细胞中p-mTO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p-AMP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DHA组比较,DHA+NAC组p-mTO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1),p-AMP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1)。Co-IP实验结果显示,DHA处理后Beclin-1与Bcl-2的作用减弱,与Vps34、HMGB1的结合增强。结论DHA可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自噬,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及ROS/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前列腺癌 PC-3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结构优化的供水管网漏口失效形式及漏失量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嘉昕 吕谋 郝晨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90,共4页
为了量化供水管网漏失危害,根据漏失形式探究管网漏失原因,在管网漏失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管材、管径、漏口失效形式的管段在各种压力下漏失瞬态漏口周围20个压力波动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在压力数据与漏失量、漏口失效形式之间建... 为了量化供水管网漏失危害,根据漏失形式探究管网漏失原因,在管网漏失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管材、管径、漏口失效形式的管段在各种压力下漏失瞬态漏口周围20个压力波动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在压力数据与漏失量、漏口失效形式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通过大量训练来优化BP神经网络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神经网络可精确地预测出管网漏失量及漏口失效形式,为一种适用性强、快速有效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神经网络 漏口失效形式 漏失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