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油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大为 任华华 +2 位作者 杨嘉丹 樊红秀 李桂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4-269,共6页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_2溶液为固化剂,功能性油脂为芯材,并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检测指标,在电压2 000 V、固化时间30 min、搅拌速率5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功能性油脂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_2溶液为固化剂,功能性油脂为芯材,并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检测指标,在电压2 000 V、固化时间30 min、搅拌速率5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功能性油脂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6%、频率620 Hz、CaCl_2质量分数1.5%、进料速率4.0 mL/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32±0.28)%。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微胶囊呈均一球体状,表面光滑。体式显微镜下可看出微胶囊颜色淡黄色,微观结构为单核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胶囊含有油脂的特征峰,芯材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改变。热重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在2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大幅提高了芯材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微胶囊 包埋率 功能性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流变、凝胶特性 被引量:47
2
作者 杨嘉丹 刘婷婷 +2 位作者 张闪闪 曹宸瑀 王大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89-295,共7页
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工艺,并研究银耳多糖的流变特性及凝胶特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50∶1(mL/g)、粒度120目、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0 h,此条件下银耳多糖的提取率达到(33.25±0.14)%。傅... 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工艺,并研究银耳多糖的流变特性及凝胶特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50∶1(mL/g)、粒度120目、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0 h,此条件下银耳多糖的提取率达到(33.25±0.1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流变性质测定结果表明,银耳多糖是一种独特的酸性杂多糖,多糖溶液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性质,随着角频率的增加,动态模量增加,银耳多糖溶液在高频区域可形成弱凝胶结构。通过质构测定表明银耳多糖质量浓度显著影响银耳多糖凝胶的硬度及弹性。流变学测试和质构分析表明,银耳多糖具有良好的流变特性和凝胶特性,可替代部分胶体在食品中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微波提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多糖与结冷胶复配体系的流变及凝胶特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婷婷 杨嘉丹 +1 位作者 曹宸瑀 张艳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72-78,共7页
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银耳多糖溶液、结冷胶溶液(均为0.4、0.8、1.2、1.6、2.0 g/100 mL)及不同质量比(1.6∶0.4、1.2∶0.8、0.8∶1.2、0.4∶1.6)的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体系的流变和凝胶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 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银耳多糖溶液、结冷胶溶液(均为0.4、0.8、1.2、1.6、2.0 g/100 mL)及不同质量比(1.6∶0.4、1.2∶0.8、0.8∶1.2、0.4∶1.6)的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体系的流变和凝胶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银耳多糖质量比的提高,复配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动态黏弹性增加,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增加。复配体系的触变环随银耳多糖质量比例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银耳多糖可以改善复配体系的触变性。质构分析和持水性测试结果表明,结冷胶是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凝胶强度和硬度的决定性因素,银耳多糖可以明显提高复配体系的弹性、黏性和持水性。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低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初步判断在复配体系中银耳多糖与结冷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结冷胶 流变特性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