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春县李仙江河段疣粒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及抢救保护
1
作者 江慧 杨和生 +9 位作者 张云 肖素勤 张慧 程在全 刘丽 殷富有 陈玲 李金璐 王波 钟巧芳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18-25,共8页
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的生存面临着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带来的严重威胁,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及关键的水稻种质资源,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样本收集分析,发现绿春县李仙江河段... 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的生存面临着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带来的严重威胁,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及关键的水稻种质资源,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样本收集分析,发现绿春县李仙江河段存在一个新的疣粒野生稻居群,涉及橡胶林、杂树林和竹林等多样生境。采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35份和成熟饱满无病害种子60粒,实施了包括叶片清洗、精准剪除、根系冲洗、土壤优化与营养补充等一系列针对性的抢救保护措施。实施的抢救保护措施有效改善了受到除草剂药害的植株的生长状况,显著提高了疣粒野生稻的恢复率和存活率。研究结果强调了合理的保护措施对于维持疣粒野生稻种群稳定性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面对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本研究为疣粒野生稻的抢救保护提供了实证基础,为未来的保护措施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春县 疣粒野生稻 调查 收集 抢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的调查、收集与保护
2
作者 李荣欣 刘丽 +11 位作者 钟巧芳 杨和生 杨顺发 肖素勤 赵白英 李金璐 陈玲 彭钰婷 李宗鼎 刘梅芳 程在全 殷富有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分别于2023年8月和11月对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等滇西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开展调查。2次共调查8个分布点,其中6个分布点面积不足31 m^(2),这些分布点占分布点总数的75%,说明该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已处于濒危状态。橡胶树、柚木、甘蔗等经济作物的扩大种植与道路扩建是造成疣粒野生稻原生境被破环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抢救性收集125份疣粒野生稻资源,全部纳入国家高原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保存;进一步对这些疣粒野生稻资源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均抗水稻白叶枯病,这为水稻抗病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宝贵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云南西部地区 濒危植物 资源保护 白叶枯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期和 李旭群 +2 位作者 杨和生 韦霄 尹小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3,共7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金花茶盆栽幼苗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遮阴的条件下,幼苗夏季光合作用有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08:00,其净光合速率为3.38μmol/(m2·s);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分别为476.46和...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金花茶盆栽幼苗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遮阴的条件下,幼苗夏季光合作用有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08:00,其净光合速率为3.38μmol/(m2·s);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分别为476.46和6.13μmol/(m2·s),是一种典型的阴生植物;3)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光合能力为12.58~13.50μmol/(m2·s),CO2浓度在25~1000μmol/mol的范围内,其净光合速率随浓度升高而显著上升,CO2饱和点约为1500.00μmol/mol,CO2补偿点为99.48μmol/mol,最大羧化效率为0.0118;4)幼苗喜热,在35℃下净光合速率最高,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适应40℃的高温条件。5)幼苗不耐干旱,即使轻度水分亏缺也会抑制其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幼苗 日动态 光响应 CO2响应 温度胁迫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物料和氮肥对平邑甜茶实生苗生物学效应的灰色系统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许衡 杨和生 束怀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6-90,共5页
以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Rehd.)当年生实生苗为试材,探讨了有机物料和氮肥对苹果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有机物料+100,200mg/kg氮肥和3%有机物料+200mg/kg氮肥处理中植株生长及生理的... 以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Rehd.)当年生实生苗为试材,探讨了有机物料和氮肥对苹果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有机物料+100,200mg/kg氮肥和3%有机物料+200mg/kg氮肥处理中植株生长及生理的综合指标较好,说明有机物料和氮素化肥结合施用对植株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生产上可以使用茎粗和生长量作为平邑甜茶实生苗品质的评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有机物料 生物学效应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胁迫对平邑甜茶水培苗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许衡 杨和生 束怀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7-792,共6页
以当年生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Rehd.)实生苗为试材,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氮胁迫对其引起的生理效应。通过8周的处理,对平邑甜茶的功能叶和根系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用电导仪进行抗逆性测定,伤害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功能叶、吸... 以当年生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Rehd.)实生苗为试材,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氮胁迫对其引起的生理效应。通过8周的处理,对平邑甜茶的功能叶和根系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用电导仪进行抗逆性测定,伤害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功能叶、吸收根、生长根和木质根。N胁迫影响了功能叶和根系中的N代谢。与MN(middleN)相比,N胁迫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功能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表现为HN(highN)>LN(lowN)>MN,而根系中表现为MN>HN>LN。各器官中,以功能叶和吸收根对N胁迫最为敏感。N胁迫还改变了功能叶和吸收根内的ABA、IAA、ZRs、GA3的含量,从而影响了激素平衡。此外,通过电镜观察可知,N胁迫破坏了叶绿体和吸收根根尖细胞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氮胁迫 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柚园果熟期橘小实蝇诱捕效果及种群密度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蓝木香 杨和生 +2 位作者 许良政 刘惠娜 曾宪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掌握不同生境柚园果熟期橘小实蝇种群密度和活动规律,探索不同色板、不同方位和不同气温环境对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方法】于2019年9—11月在两类不同生境柚园开展橘小实蝇监测诱捕试验。【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自然... 【目的】掌握不同生境柚园果熟期橘小实蝇种群密度和活动规律,探索不同色板、不同方位和不同气温环境对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方法】于2019年9—11月在两类不同生境柚园开展橘小实蝇监测诱捕试验。【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自然生境柚园中亮黄板每板诱捕数量为24.84(±1.90)头,示范标准柚园中为4.29(±0.44)头,诱捕效果显著高于土黄板和蓝板,自然生境柚园诱捕数量显著高于示范标准柚园。自然生境柚园中南面色板诱捕数量为12.01(±2.02)头,示范标准柚园为2.52(±0.44)头,均较其他方位多。气温与规范管理柚园橘小实蝇种群密度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两类柚园11月诱捕数量显著高于9月和10月。【结论】亮黄色粘虫板对柚园橘小实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在示范标准柚园果实成熟期应结合自然条件下橘小实蝇的种群变化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根据柚园生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园 橘小实蝇 生境 虫口数 种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A对野生蔬菜少花龙葵插条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惠娜 杨和生 +2 位作者 范玉琴 廖富林 许良政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9-452,共4页
在室内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吲哚丁酸(IBA)、插条类型及插条留叶方式对野生蔬菜少花龙葵(Solariumphoteinoccupum)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35mgL^-1IBA处理的少花龙葵半叶嫩枝插条生根率均为100%,以20mgL^-1IBA处理的平均生... 在室内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吲哚丁酸(IBA)、插条类型及插条留叶方式对野生蔬菜少花龙葵(Solariumphoteinoccupum)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35mgL^-1IBA处理的少花龙葵半叶嫩枝插条生根率均为100%,以20mgL^-1IBA处理的平均生根数最多。促进少花龙葵半叶硬枝插条生根的IBA浓度为15~35mgL^-1,其中以25mgL^-1IBA的效果最好。少花龙葵嫩枝和硬枝插条分别在20与25mgL^-1IBA处理下,均以半叶插条的生根效果最好、缺叶插条的生根效果最差,全叶插条的生根效果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花龙葵 插条 不定根 吲哚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梅州马山生态茶园植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期和 廖富林 +1 位作者 杨和生 李秋丽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6-13,27,共9页
2015年11月在粤东梅州市丰顺县马山山地茶园的上坡地段,采用样方法对茶园植物多样性、生活型谱、植物区系、结果特性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4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83种,其中蕨类植物6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74种,隶属... 2015年11月在粤东梅州市丰顺县马山山地茶园的上坡地段,采用样方法对茶园植物多样性、生活型谱、植物区系、结果特性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4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83种,其中蕨类植物6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74种,隶属于42个科72个属。茶园植物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层,各层的优势植物分别为罗浮柿、华润楠、硬斗石栎、茶、玉叶金花、白花鬼灯笼、芒萁、硬骨草、地菍;群落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66.27%,但高位芽植物的比例低于周边的自然林或次生林;群落区系组成中热带分布类型比例为62.5%,低于周边其他森林群落;茶园的被子植物中,肉果植物的比例超过50%,果熟期在秋季的植物最多,春季冬季较少。为了维持和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证茶园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应适当配植有较强水土保持功能的树种、绿肥植物和结果量较大的鸟嗜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植物多样性 生活型谱 植物区系 结果特性 粤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地区野生藤蔓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前景
9
作者 许衡 杨和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对梅州地区的野生藤蔓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经分类鉴定,初步确定有47科92种,并根据当地特点,对资源应用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野生藤蔓植物 资源调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柚园害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比较
10
作者 蓝木香 杨和生 《广东蚕业》 2022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摸清不同生境柚园内害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时序动态,选择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生境——废弃柚园和传统柚园,利用扫网法、直接观察法及粘虫板诱捕法调查两种柚园的害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废弃柚园害虫的物种数、个体数和Si... 为摸清不同生境柚园内害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时序动态,选择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生境——废弃柚园和传统柚园,利用扫网法、直接观察法及粘虫板诱捕法调查两种柚园的害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废弃柚园害虫的物种数、个体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传统柚园,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小于传统柚园(P<0.05)。废弃柚园的优势害虫是柑橘小实蝇(Dacusdorsalis)和柑橘角肩蝽(Rhynchocoris humeralis),传统柚园的优势害虫是柑橘小实蝇、柑橘白粉虱(Dialeurodes citri)、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和蚜虫(Aphidoidea)。柑橘白粉虱、橘蚜、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柑橘小实蝇等对管理模式导致的生境变化反应最敏感。观察期内,废弃柚园物种和个体数量呈平稳升降趋势,分别在8月和9月达到峰值;传统柚园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均在9月中旬达到峰值。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不同生境类型中,害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值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园 害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其粳籼属性分析
11
作者 阚望 杨和生 +11 位作者 孟焕芝 周吉云 程在全 张云 肖素勤 刘丽 王波 殷富有 钟巧芳 李金璐 张敦宇 陈玲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78-92,共15页
【目的】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强的白叶枯病抗性,但其粳籼分化不明显。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解析其白叶枯病抗性和粳籼分化情况,并探讨这两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效挖掘和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优异抗病基因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 【目的】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强的白叶枯病抗性,但其粳籼分化不明显。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解析其白叶枯病抗性和粳籼分化情况,并探讨这两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效挖掘和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优异抗病基因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280份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粳籼属性分析,采用人工接种试验鉴定其白叶枯病抗性,利用统计计数法研究粳籼属性与白叶枯病抗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粳籼属性分析结果表明,280份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中,籼稻类型占据主导地位、共218份,粳稻类型共61份,另有1份无法明确区分其粳籼属性。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280份渗入系对中国标准白叶枯病菌(C4~C9)的抗性强度依次为C4>C7>C6>C5>C9>C8,不同渗入系对6个菌株具有广谱抗性。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籼型样本同样具有广谱抗性,且在抗病和感病样本中,籼型样本比例和平均病斑长度均与粳型样本差异显著;籼型基因频率与菌株侵染产生的病斑长度呈负相关,而粳型基因频率与病斑长度呈正相关。【结论】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具有明显的粳籼分化,且对中国标准白叶枯病菌(C4~C9)表现出多样化抗性,其中,籼稻类型表现出更高的抗性和更广的抗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普通野生稻 渗入系 粳籼分化 水稻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ME281半定量RT-PCR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广磊 付坚 +5 位作者 和志娇 白现广 蔺忠龙 黄兴奇 杨和生 程在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289-1293,共5页
以从疣粒野生稻受白叶枯病菌诱导所建的差减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具有CC-NBS-LRR抗病结构域的基因(克隆号为ME281),用半定量RT-PCR法,以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为内参,研究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ME28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对PC... 以从疣粒野生稻受白叶枯病菌诱导所建的差减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具有CC-NBS-LRR抗病结构域的基因(克隆号为ME281),用半定量RT-PCR法,以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为内参,研究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ME28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对PCR体系中循环次数及Mg2+浓度的优化,最终建立了一个稳定、方便的半定量RT-PCR体系。通过ME281基因与β-actin基因PCR产物的灰度之比,确定ME281为诱导性表达,并进一步推测其为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甚至为抗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定量RT-PCR ME281基因 疣粒野生稻 诱导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紫荆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和生 杨期和 +1 位作者 苏丽琼 尹小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79,共4页
研究了洋紫荆果实和种子形态及不同温度、光照、成熟程度、播种基质和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在10、15、20、25、30、35℃、室温(22~38℃)条件下均能萌发,后4种温度下最终发芽率均可达100%;10℃时发芽率最低,仅为4%;30... 研究了洋紫荆果实和种子形态及不同温度、光照、成熟程度、播种基质和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在10、15、20、25、30、35℃、室温(22~38℃)条件下均能萌发,后4种温度下最终发芽率均可达100%;10℃时发芽率最低,仅为4%;30℃时发芽指数最高,为萌发的最适温度;种子萌发不需光;种皮为黑褐色、褐色、黄褐色和黄色的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均可达95%以上;在播种深度为1 cm的泥炭土、蛭石、沙子、珍珠岩4种基质中,蛭石中的出苗率最高,其次为珍珠岩,而在沙子和泥炭土中则几乎不出苗;在深度为1、3、5 cm的珍珠岩中,随着播种深度的加深,发芽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紫荆 种子萌发 温度 光照 成熟程度 基质 播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良稻瘟病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模型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殷世才 杨和生 +3 位作者 保世森 王昌玉 柰国祥 刘常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66-71,共6页
陆良稻瘟病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模型应用OccurrenceLawandApplicationofForecastModelforRiceBlastinLuling,YunnanProvince殷世才,杨和生,保世森,王... 陆良稻瘟病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模型应用OccurrenceLawandApplicationofForecastModelforRiceBlastinLuling,YunnanProvince殷世才,杨和生,保世森,王昌玉,柰国祥,刘常生(陆良县农业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瘟 中期预报 预报模型 中稻区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秧苗喷施生根粉效果好
15
作者 杨和生 《农村百事通》 1994年第3期38-38,共1页
水稻秧苗喷施ABT4号增产灵(即生根粉)效果好。试验表明:经喷施ABT4号增产灵的水稻秧苗移栽大田后,主要表现为根系明显增多、增长,分蘖增加,而且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都有明显提高。具体方法是:在移栽前3~4天,使用浓度以10pp... 水稻秧苗喷施ABT4号增产灵(即生根粉)效果好。试验表明:经喷施ABT4号增产灵的水稻秧苗移栽大田后,主要表现为根系明显增多、增长,分蘖增加,而且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都有明显提高。具体方法是:在移栽前3~4天,使用浓度以10ppm的效果最佳,将秧苗进行均匀喷雾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秧苗 生根粉 秧苗移栽 增产灵 实粒数 秋苗 和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桥溪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初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期和 潘素芳 +2 位作者 赖万年 杨和生 况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3-841,共9页
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 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7属60种。群落分布型以热带性分布占优势,热带属所占比例为74.08%。群落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优势种为细柄阿丁枫、刺毛杜鹃、鼠刺、阿丁枫。群落为常绿阔叶林,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73.13%,其中又以中高位芽类型最多,约占43%。乔木层可分为三层,但以株高6~9.9 m的个体数为最多;藤本的比例高达17.91%。马尾松、杉木、细柄阿丁枫以及阿丁枫都缺少幼苗贮备,其种群属于衰退状态;而刺毛杜鹃、越南山龙眼幼苗贮备较充足,且刺毛杜鹃种群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该风水林群落比周边其他群落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种间相遇率较大。在群落不同层中,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ner指数、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机率乔木层均为最高,均匀度指数以灌木层较高,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桥溪村风水林与粤东和华南地区的其他常绿阔叶林有很大的相似性。该风水林在粤东地区是一种典型的地带性森林,其树种组成是经过长时间对当地环境适应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多功能性,对其研究可为华南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溪风水林 群落 多样性 生活型 年龄结构 粤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客家村落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初探和价值浅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期和 杨和生 +2 位作者 赖万年 刘惠娜 刘德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9,共4页
对梅州客家风水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其物种组成及层次结构,浅析了景观、生态、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结果表明,这些风水林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层次清晰、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 对梅州客家风水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其物种组成及层次结构,浅析了景观、生态、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结果表明,这些风水林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层次清晰、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通过对客家风水林的营造模式、传统保护方法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新时代乡村环境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风水林 群落 价值 客家 梅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许衡 杨和生 +2 位作者 徐英 毛志泉 束怀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6-480,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树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状况 ,包括根际的理化性质、营养研究、微生物以及线虫等 ,并阐明了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微域环境 根际 果树 树根 营养研究 线虫 理化性质 研究进展 综述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地区客家风水林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期和 陈美凤 +2 位作者 赖万年 杨和生 况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40-2044,共5页
【目的】研究闽粤赣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风水林群落特征,为对风水林的保护利用、当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设置样方,调查粤东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风水林内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特征,测定其物种多样性... 【目的】研究闽粤赣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风水林群落特征,为对风水林的保护利用、当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设置样方,调查粤东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风水林内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特征,测定其物种多样性指标。【结果】石寨村风水林共有植物58种,隶属35个科49个属,以山茶科、壳斗科、莎草科、桃金娘科、茜草科植物占优势,层次清晰,垂直分层现象明显,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明显,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较高。【结论】粤东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风水林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是目前粤东区保存较完好的自然林,具有典型的地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林 群落特征 多样性 粤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远稀土尾矿区植被恢复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期和 林勤裕 +2 位作者 赖万年 杨和生 况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50-154,166,共6页
根据闲置时间和人为干扰的程度,将粤东平远稀土尾矿区分为3个亚区:Ⅰ区,闲置约10年,迄今未采取任何人为措施进行修复;Ⅱ区,闲置约10年,当地居民采用厩肥对土壤进行改良;Ⅲ区,闲置时间25~30年,15年前开始种植香根草和马尾松进行人工恢... 根据闲置时间和人为干扰的程度,将粤东平远稀土尾矿区分为3个亚区:Ⅰ区,闲置约10年,迄今未采取任何人为措施进行修复;Ⅱ区,闲置约10年,当地居民采用厩肥对土壤进行改良;Ⅲ区,闲置时间25~30年,15年前开始种植香根草和马尾松进行人工恢复。对其上植被进行调查发现,Ⅰ区的盖度5%~8%,且物种数只有3种,生活型仅草本1种;Ⅱ区盖度约57%~68%,植物种数为25,生活型有草本、亚灌木和灌木3种,Ⅱ区又可分成不同的草本植物群落;Ⅲ区盖度最大、为86%,植物种数为12,生活型有草本和乔木两种。尾矿土壤中添加厩肥后,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提高,较适合于植物定居,其多样性显著增加。马尾松、香根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芒萁、蜈蚣草、乌毛蕨等蕨类植物对尾矿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粤东稀土尾矿区早期建立马尾松、豆类植物、香根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芒萁等蕨类植物的群落是加快其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矿 植被 恢复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