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油橄榄在废弃矿渣中的品种生长特性和生态价值
- 1
-
-
作者
杨周一
罗昶旭
沈剑
李娟
王俊捷
龙伟
-
机构
浙江省浙中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金华市国土整治中心
金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浙江数治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5期60-70,共11页
-
基金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十四五”科技项目(2023-17)
浙江省“十四五”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70-2-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E0198604)。
-
文摘
矿山生态修复是改善废弃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对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矿渣对不同油橄榄Olea Europaea品种生长性能和存活率的影响,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黏土矿渣的pH值接近中性(6.856),有机质含量为13.848 g·kg−1。相比之下,砂砾矿渣呈酸性(pH 5.678),有机质含量略高(16.481 g·kg−1)。然而,砂砾矿渣中的重金属含量(如汞、砷、铬、镉和铅)通常高于黏土,这可能会对植物生长和生态恢复产生负面影响。不同油橄榄Olea Europaea品种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豆果’的苗高(111.43 cm)、苗高生长量(61.43 cm)和冠幅(东西58 cm,南北58.57 cm),总体表现较好,可作为矿山修复的主要恢复物种;‘阿尔波萨纳’和‘克罗莱卡’作为补充。此外,矿渣类型对不同油橄榄品种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阿尔波萨纳’在黏土和砂砾矿渣中的存活率分别为(80.60,89.312%),‘豆果’为(82.60%,80.03%),‘克罗莱卡’为(82.70%,83.08%)。综上所述,油橄榄各品种在矿山恢复方面各具特色,可做作为矿山修复的主要物种。通过优化分区种植策略和加强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矿山生态恢复的有效性,为类似矿区的植被恢复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
关键词
油橄榄
生态修复
重金属
废弃矿区
黏土矿渣
砂砾矿渣
-
Keywords
Olea europaea
ecological restoration
heavy metals
abandoned mining area
clay slag
gravel slag
-
分类号
S794.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