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阶段结构单种群系统的诱导控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立纯 张庆灵 杨启昌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0-717,共8页
对具有阶段结构的单种群模型实施了三种诱导控制,分别找到了相应的诱导控制区域.给出了诱导控制区域与使系统永久持续生存的最终有界区域的关系,得到了使系统永久持续生存的诱导控制律.
关键词 诱导控制 阶段结构模型 永久持续生存 诱导控制区域 最终有界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阶段结构的单种群模型的脉冲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立纯 张庆灵 杨启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 ,通过状态反馈及输出反馈对具有阶段结构的单种群模型变换后的系统进行了脉冲控制·对成、幼年种群同时捕获 ,首先通过状态反馈 ,得到了使系统在正平衡点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然后通过输出反馈得到... 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 ,通过状态反馈及输出反馈对具有阶段结构的单种群模型变换后的系统进行了脉冲控制·对成、幼年种群同时捕获 ,首先通过状态反馈 ,得到了使系统在正平衡点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然后通过输出反馈得到了相应的结论·最后 ,对所实施的使系统渐近稳定的脉冲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微分方程 脉冲控制 状态反馈 输出反馈 阶段结构 种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周期系数的单种群模型的最优脉冲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立纯 张庆灵 杨启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最优脉冲捕获意味着被开发资源种群密度的突然变化和获取相对高的利润·种群的这一动态行为可由脉冲微分方程和某一性能指标来描述·从建模开始,得出了所研究模型的满足初值条件解的表达式及它的渐近稳定性定理·在此基础上... 最优脉冲捕获意味着被开发资源种群密度的突然变化和获取相对高的利润·种群的这一动态行为可由脉冲微分方程和某一性能指标来描述·从建模开始,得出了所研究模型的满足初值条件解的表达式及它的渐近稳定性定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性能指标,对周期脉冲系统进行了最优控制,得到了所研究模型的最优捕获效果和相应的最优捕获量·文章的结果既保证了资源管理者可以得到相对高的利润,也能使种群持续生存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脉冲系统 最优脉冲控制 性能指标 捕获效果 种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华清 章耀华 +6 位作者 李强 张鸿悦 赵殿钊 韩庆海 杨云 杨启昌 曲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1~55(41.36±9.69)岁,采用NRD辅助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4~53(38.61±8.76)岁,采用传统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针道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骨搬移时间、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2~62(33.0±7.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骨髓炎 骨缺损 骨不连 N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