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信息干扰素(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可胜 程福如 +7 位作者 潘泽义 凌君扬 宋加祥 朱加保 刘方志 郑曙峰 野村裕子 青山勉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2,共3页
用大区对比法 ,对棉红铃虫性信息干扰素 (PB- ROPEL)防治棉红铃虫及棉铃虫进行了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PB- ROPEL对棉红铃虫干扰效果极显著 ,干扰率为 98.2 %~ 1 0 0 % ,同时对棉花害虫天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天敌数量增加 1 .76~2... 用大区对比法 ,对棉红铃虫性信息干扰素 (PB- ROPEL)防治棉红铃虫及棉铃虫进行了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PB- ROPEL对棉红铃虫干扰效果极显著 ,干扰率为 98.2 %~ 1 0 0 % ,同时对棉花害虫天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天敌数量增加 1 .76~2 .93倍。控制棉红铃虫一代虫害花效果为 85.1 %~1 0 0 % ,对棉红铃虫青铃为害控制效果为 30 .2 3%~ 84.0 4 % ,单铃虫道 (瘤 )控制效果为 37.70 %~79.31 %。同时化防次数减少 3~ 7次 ,防治费用下降 1 3.46%~ 48.0 8% ,产量增加 2 .60 %~ 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PB-ROPEL 棉红铃虫 棉铃虫 性信息干扰素 棉花害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抗虫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可胜 产焰坤 +8 位作者 陈军 郑曙峰 朱加保 关文健 刘方志 胡积送 江本利 路曦结 唐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193-194,204,共3页
用卡那霉素进行室内棉苗及田间苗、蕾期 ,棉花抗虫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筛选其最佳鉴定浓度 ,同时对几个品种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室内用含卡那霉素沙床培育的棉苗 ,其子叶不敏感 ,但对其胚轴伸长有很大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卡... 用卡那霉素进行室内棉苗及田间苗、蕾期 ,棉花抗虫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筛选其最佳鉴定浓度 ,同时对几个品种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室内用含卡那霉素沙床培育的棉苗 ,其子叶不敏感 ,但对其胚轴伸长有很大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液点涂子叶 ,其子叶亦反应不敏感。田间苗蕾期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液点涂倒一叶 ,其叶片反应敏感 ,鉴定的最佳浓度为苗期 2~ 4g/L、蕾期 4~ 6g/L。对 5个品种进行抗虫性鉴定 ,1、2号品种抗虫性最好 ,3、5号品种抗虫性一般 ,4号品种不抗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虫性 鉴定技术 卡那霉素 室内鉴定 田间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优灵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可胜 程福如 +7 位作者 潘泽义 董则鸿 刘效明 罗定荣 野村裕子 青山勉 凌万开 熊桂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用大区对比法,对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及棉铃虫效果进行了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B-ROPEL对棉红铃虫干扰效果极好,干扰率为99% ~100% ,同时对棉花害虫天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天敌增加1.30~9.23... 用大区对比法,对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及棉铃虫效果进行了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B-ROPEL对棉红铃虫干扰效果极好,干扰率为99% ~100% ,同时对棉花害虫天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天敌增加1.30~9.23倍,控制棉红铃虫虫害花效果为76% ~100% ,对棉红铃虫青铃危害控制效果为58.52% ~84.25% ,单铃虫道(瘤)控制效果为68.54% ~87.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优灵 防治 棉红铃虫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应用DPC化调效果及使用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可胜 易成新 +1 位作者 朱延金 杨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经我省沿江棉区多个试点棉花全程使用DPC4~6次、使用总量150~180g/ha的实践表明:棉田推行DPC全程化调效果良好,具有壮苗促早发,减轻病虫为害,改善株型,延缓衰老,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效果。是深化本区棉花生产的... 经我省沿江棉区多个试点棉花全程使用DPC4~6次、使用总量150~180g/ha的实践表明:棉田推行DPC全程化调效果良好,具有壮苗促早发,减轻病虫为害,改善株型,延缓衰老,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效果。是深化本区棉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DPC 全程化调 高效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干扰素防治棉红铃虫、棉铃虫试验研究
5
作者 杨可胜 潘泽义 +7 位作者 程福如 刘方志 朱家保 郑曙峰 张协柔 石迪生 许小斌 马自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用大区对比法 ,对PB ROPEL和AB ROPEL防治棉花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PB ROPEL和AB ROPEL对棉红铃虫、棉铃虫成虫干扰效果分别为 98.5 5 %~ 10 0 %和 99.7% ;AB ROPEL应用区蕾铃受害下降 0 .73 %~ 10 .2 0 % ;PB ROPEL... 用大区对比法 ,对PB ROPEL和AB ROPEL防治棉花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PB ROPEL和AB ROPEL对棉红铃虫、棉铃虫成虫干扰效果分别为 98.5 5 %~ 10 0 %和 99.7% ;AB ROPEL应用区蕾铃受害下降 0 .73 %~ 10 .2 0 % ;PB ROPEL控制虫害花效果为 5 3 .2 8%~ 87.79% ;控制青铃受害效果为 44.0 0 %~ 75 .3 1% ;控制单铃虫道效果为 5 1.6 1%~ 77.78% ;同时 ,2种药剂应用区害虫天敌总量较对照增加 1.3 3~ 1.98倍 ;化防次数减少 5~ 10次 ;防治总费用下降 9.72 %~ 5 2 .0 8% ;产量增加 16 .90 %~3 4 .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红铃虫 性信息干扰素 棉铃虫 棉花害虫 田间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应用乙缩调节剂防病增产技术研究
6
作者 杨可胜 程福如 +5 位作者 姚大瑞 刘方志 潘泽义 石磊岩 王波 朱延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4期345-346,共2页
1991~1994年连续4a应用乙缩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去早蕾和调控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安徽沿江棉区棉花应用乙烯利1000~1500mg/kg+缩节胺100mg/kg,每公顷375~600kg药液,只喷棉株周围,... 1991~1994年连续4a应用乙缩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去早蕾和调控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安徽沿江棉区棉花应用乙烯利1000~1500mg/kg+缩节胺100mg/kg,每公顷375~600kg药液,只喷棉株周围,其控制烂铃率效果达55.03%~77.30%,降低烂铃指数防效15.21%~15.84%,籽棉和皮棉增产效果分别为26.12%~32.79%和26.86%~32.99%,防病增产效果极显著。1994年采用试验结果进行示范:烂铃防效为61.15%,皮棉增产8.18%。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棉田应用乙缩调节剂是一项减轻棉花烂铃,提高产量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植棉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烂铃 乙缩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效应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积送 杨可胜 +1 位作者 产焰坤 吴应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207-208,210,共3页
棉花花生间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壤肥力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但复合群体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 ,提出了一整套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栽培技术 。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棉花 花生 间作 复合群体效应 立体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Bt对棉铃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加保 杨可胜 +4 位作者 程福如 潘泽义 许晓斌 马自胜 钱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620-621,共2页
通过生物农药Bt对棉铃虫的连续 2次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生物农药Bt对 2代棉铃虫控害效果显著 ,保蕾、保顶效果明显 ;同时 。
关键词 生物农药Bt 棉铃虫 天敌 药效试验 安全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缩调节剂防治棉花烂铃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波 石磊岩 +2 位作者 姚大瑞 杨可胜 程福如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25,共2页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乙缩调节剂(乙烯利+缩节安)除去棉花早蕾可减轻烂铃病的发生。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平均防效58.01%,皮棉平均增产19.62%,其中乙烯利1500ppm+缩节安100ppm,亩施药液25公斤,喷棉...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乙缩调节剂(乙烯利+缩节安)除去棉花早蕾可减轻烂铃病的发生。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平均防效58.01%,皮棉平均增产19.62%,其中乙烯利1500ppm+缩节安100ppm,亩施药液25公斤,喷棉株周围,防病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缩调节剂 棉花 烂铃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优化栽培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福如 姚大瑞 +2 位作者 杨可胜 任德美 王永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密度、施肥量、化控和去早蕾等主要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经反馈试验证明,增... 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密度、施肥量、化控和去早蕾等主要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经反馈试验证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效优化 栽培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棉区棉田杂草除草剂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泽义 刘方志 杨可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259-259,266,共2页
研究了3种除草剂对安庆沿江棉区直播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关键词 杂草 除草剂 防效 棉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除草剂防除直播棉田杂草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淑英 杨可胜 潘泽义 《中国棉花》 2000年第1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棉花 除草剂 杂草 直播棉田 安全性 除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间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13
作者 产焰坤 江本利 +4 位作者 郑曙峰 何团结 胡积送 杨可胜 易成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300-3301,3303,共3页
选取8个转基因抗虫棉并分成2组,做4×4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转基因抗虫棉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算,探索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配合力差异显著,中棉所41、德克98 2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产量性状上,山西Bt×苏抗22组合特殊... 选取8个转基因抗虫棉并分成2组,做4×4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转基因抗虫棉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算,探索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配合力差异显著,中棉所41、德克98 2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产量性状上,山西Bt×苏抗22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突出。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主要由显性效应控制,衣分、比强度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的组合间表现差异仅集中于第①组亲本,即山西Bts、GK321、德克98、GK19,伸长率受环境因子影响大,在遗传上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抗虫不育系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14
作者 产焰坤 杨可胜 +5 位作者 路曦结 陈军 关文键 朱加保 江本利 杜庆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13-13,15,共2页
根据棉花抗虫不育系为转Bt基因双隐性核不育系 (ms5ms5ms6 ms6 RR)的特性 ,经试验研究 。
关键词 棉花 抗虫不育系 BT基因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杂40”(皖棉13号)高效栽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15
作者 唐胜 郑曙峰 +3 位作者 产焰坤 潘泽义 杨可胜 李文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4期333-334,共2页
根据平衡施肥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皖杂40 在江淮丘陵地区双膜简化栽培的条件下,钾肥增产作用最大,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获得高产。当每公顷施用 N 237.6 kg、 P2 O5 47.55 kg、 K2 O 2... 根据平衡施肥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皖杂40 在江淮丘陵地区双膜简化栽培的条件下,钾肥增产作用最大,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获得高产。当每公顷施用 N 237.6 kg、 P2 O5 47.55 kg、 K2 O 214.54kg 时,可达最高产量,为1 639.50kg/hm 2;当每公顷施用 N 230.7 kg、 P2 O5 68.55 kg、 K2 O 170.1 kg 时,可达最佳经济效益,为19 625.70 元/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 平衡施肥 杂交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节本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范
16
作者 郑曙峰 唐胜 +3 位作者 李文才 潘泽义 杨可胜 产焰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了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了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 ,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已有技术组装配套 ,建立了以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为主体的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节本高效栽培 简化栽培 抗旱节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17
作者 姚大瑞 杨可胜 +1 位作者 程福如 任德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2期162-165,175,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除早蕾数及喷缩节胺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五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除早蕾数及喷缩节胺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五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显著,与实际相吻合,五项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同时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此模型可作为近似气候年份棉花烂铃的预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烂铃率 烂铃指数 模型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皖杂8号在滁州市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18
作者 刘国斌 高山 +1 位作者 产焰坤 杨可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6X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种植表现 滁州市 杂交棉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栽培技术 品种区域试验 安徽省 农业科技 育种目标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F_2代杂种优势利用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本利 产焰坤 +1 位作者 杨可胜 郑曙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861-862,共2页
对抗虫杂交棉二代进行产量、纤维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湘K -5、皖杂 3号的二代优势比较明显 ,具有利用价值。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F2代 杂种优势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棉区栽培因子对烂铃的影响
20
作者 杨可胜 胡积送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7-18,共2页
我省沿江棉区光、温、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地之一。但是棉花烂铃一直是我地深化棉花生产的重要障碍,据调查资料统计,常年烂铃10%以上,重年份(1983、1988年)可达2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棉花烂铃的因素很多,... 我省沿江棉区光、温、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地之一。但是棉花烂铃一直是我地深化棉花生产的重要障碍,据调查资料统计,常年烂铃10%以上,重年份(1983、1988年)可达2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棉花烂铃的因素很多,其中气候条件主要是8~9月份降水量,秋雨连绵是引起棉花烂铃的主要外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栽培 烂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