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部位的筛选
1
作者 杨可威 朱连连 +4 位作者 禹姗姗 陈正元 吴瑾 王爽 战丽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189,I0051-I0056,共1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Shenling Baizhu Powder,SLBZP)及其拆分组分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从而获得参苓白术散改...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Shenling Baizhu Powder,SLBZP)及其拆分组分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从而获得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的最佳有效部位,并阐明参苓白术散以“甘”治“甘”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参苓白术散及其拆分组分、利拉鲁肽治疗肥胖T2DM大鼠。定期测量大鼠的体质量、腹围、摄食量、饮水量、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丙酮酸耐量试验(Pyruvate tolerance test,PTT)。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antitative insulin sensitivity check index,QUICKI)等参数。实验结束时,收集血清和胰腺组织进行生化、病理分析。结果采用HFD+STZ成功构建了肥胖T2DM动物模型。参苓白术散及其拆分组分能够减轻肥胖T2DM大鼠体质量、减少腹围,缓解肥胖T2DM大鼠多饮、多食的表型,调节脂代谢。能够降低肥胖T2DM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及丙酮酸耐量,改善胰岛形态及功能,调节糖代谢。结论参苓白术散及其拆分组分可有效改善肥胖T2DM,调节糖、脂代谢紊乱,修复胰腺的病理损伤。参苓白术散多糖是改善肥胖T2DM的最佳有效部位。参苓白术散多糖组分、树脂70%醇洗组分、水洗组分为参苓白术散“甘”味的主要物质基础,其共同发挥着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T2DM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拆分组分 肥胖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从顺其宜”理论探讨参苓白术散通过SGLT1调控“糖偏好-肠-脑轴”干预肥胖2型糖尿病
2
作者 朱连连 路童 +1 位作者 杨可威 战丽彬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9,I0003,共7页
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等代谢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重大和疑难课题。研究发现,大多数肥胖T2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甘味偏嗜是肠-脑轴信号传导的结果,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 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等代谢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重大和疑难课题。研究发现,大多数肥胖T2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甘味偏嗜是肠-脑轴信号传导的结果,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1,SGLT1)在其中作为肠道识别糖的分子起关键作用。根据文献报道和课题组前期证实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肠道功能对肥胖T2DM的防治具有突出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从顺其宜”的中医理论,探究以甘味药物为主的参苓白术散通过调控肠道糖偏好分子SGLT1,基于肠-脑轴干预肥胖T2DM的糖代谢和糖偏好信号传导环路,进而干预肥胖T2DM的疗效机制,为进一步阐述中医从肠-脑轴治疗肥胖T2DM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肥胖2型糖尿病 肠脑轴 糖偏好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