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改性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召杰 徐进 +2 位作者 陈彦霏 梁兵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为改性剂,分别采用玉米淀粉(S)、羧甲基淀粉(CMS)和羟丙基淀粉(HPS)制备了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为改性剂,分别采用玉米淀粉(S)、羧甲基淀粉(CMS)和羟丙基淀粉(HPS)制备了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BMIM]BF_(4)可破坏淀粉的原有氢键,降低淀粉/PBS的结晶度、提高淀粉与PBS的相容性。[BMIM]BF_(4)对采用不同结构淀粉制备的淀粉/PBS共混材料作用效果不同,淀粉中取代基的空间位阻及静电斥力有利于提高[BMIM]BF_(4)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使[BMIM]BF_(4)的改性作用增强。[BMIM]BF_(4)对采用不同结构淀粉制备的淀粉/PBS共混材料改性作用强度为:CMS/PBS>HPS/PBS>S/PBS。在所研究的淀粉/PBS共混材料中,[BMIM]BF_(4)与CMS/PBS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最强,体系相容性最好,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最高,韧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玉米淀粉 羟丙基淀粉 羧甲基淀粉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共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镁/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改性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召杰 雷蓓 +1 位作者 杜文浩 张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11-1616,共6页
用氯化镁/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复合增塑剂改性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氯化镁/[BMIM]Cl改性... 用氯化镁/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复合增塑剂改性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氯化镁/[BMIM]Cl改性淀粉/PBS共混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氯化镁能与淀粉及PBS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破坏淀粉及PBS原有的氢键,导致淀粉/PBS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改变.与[BMIM]Cl改性体系相比,氯化镁/[BMIM]Cl改性体系能进一步增强淀粉与PBS的界面结合力,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使淀粉/PBS的熔融焓、结晶度及结晶温度降低,冷结晶温度升高;提高共混体系的力学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抑制[BMIM]Cl因高效增塑产生的强度降低作用.采用氯化镁/[BMIM]Cl改性淀粉/PBS可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淀粉/PBS共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改性淀粉 离子液体 氯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镓外延用硅衬底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云彪 佟丽英 +1 位作者 杨召杰 陶术鹤 《电子工艺技术》 2018年第1期4-7,共4页
随着硅基氮化镓外延技术的不断突破,其专用的硅衬底材料的国产化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了国产片外延后边缘滑移线密集和裂片问题,提出了硅片边缘控制和机械强度控制参数和技术指标,为满足功率器件级氮化镓外延需求的高质量硅衬底研制指明... 随着硅基氮化镓外延技术的不断突破,其专用的硅衬底材料的国产化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了国产片外延后边缘滑移线密集和裂片问题,提出了硅片边缘控制和机械强度控制参数和技术指标,为满足功率器件级氮化镓外延需求的高质量硅衬底研制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硅衬底 滑移线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单晶片损伤层对抛光去除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云彪 田原 +1 位作者 杨召杰 郭亚坤 《电子工艺技术》 2015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硅单晶片是制作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的基础材料,随着集成电路不断向小线宽、低成本方向发展,对于硅单晶片的质量水平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面损伤层与抛光去除量的关系,能够有效控制抛光去除量的大小,对于提高抛光片表面质... 硅单晶片是制作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的基础材料,随着集成电路不断向小线宽、低成本方向发展,对于硅单晶片的质量水平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面损伤层与抛光去除量的关系,能够有效控制抛光去除量的大小,对于提高抛光片表面质量、控制生产成本、优化工艺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恒定腐蚀法与化学机械抛光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损伤层深度与去除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研磨片、碱腐蚀片和酸腐蚀片的表面损伤层深度依次降低,但均小于抛光去除量,依据损伤层模型,提出了抛光去除量取决于腐蚀后表面晶胞状况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单晶片 恒定腐蚀法 损伤层 抛光去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降滤失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陶丹阳 杜文浩 +4 位作者 田圆芳 赵志新 徐进 杨召杰 张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6-390,共5页
为揭示聚合物微球在钻井液中的性能特征,制备具有优良耐温抗盐性能的降滤失剂,以聚乙二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酰胺、丙烯酸、多官能团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聚丙烯酸为分散稳定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水分散聚合方法合成了微米级... 为揭示聚合物微球在钻井液中的性能特征,制备具有优良耐温抗盐性能的降滤失剂,以聚乙二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酰胺、丙烯酸、多官能团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聚丙烯酸为分散稳定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水分散聚合方法合成了微米级亲水性阴离子型交联聚合物微球。采用粒度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形貌,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为平均粒径小于10μm的球状颗粒材料,能有效降低钻井液滤失量,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较小,耐温性能优良,其起始分解温度为290.3℃。组成为4%膨润土+3%聚合物微球的钻井液经200℃老化16 h后的滤失量可保持在10.5 mL。该聚合物微球降滤失剂具有优良的抗盐抗钙性能,组成为4%膨润土+3%聚合物微球的钻井液在加入NaCl或CaCl2后的表观黏度、塑性黏度以及动切力变化较小,NaCl加量为2%和CaCl2加量为1%时的滤失量分别为11.0、14.0 mL,显示出优良的抗盐(钙)污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降滤失剂 钻井液 耐温 抗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文浩 宋兆辉 +4 位作者 吴鹏伟 陶丹阳 蔡利山 杨召杰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共6页
水分散聚合是制备亲水性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新方法。为揭示水分散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及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以硫酸铵水溶液和聚乙二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过... 水分散聚合是制备亲水性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新方法。为揭示水分散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及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以硫酸铵水溶液和聚乙二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复配物为交联剂制备了亲水性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微球,并对产物结构及在钻井液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分散介质和反应组分对产物性能影响显著,分散介质为硫酸铵溶液时产物在钻井液中具有强增黏作用和降滤失作用,而以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制备的聚合物微球在钻井液中无明显增黏效应;随着聚合体系中丙烯酰胺和交联剂加量增加,微球粒径减小,对钻井液的增黏作用增强;增加引发剂加量会导致产物粒径减小,对钻井液的增黏作用下降。在适当条件下制得的聚合物微球可在升温条件下膨胀,对钻井液黏度影响小,热稳定性好,具有明显的封堵强化作用,可用于不稳定地层钻井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水分散聚合 钻井液 流变性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水溶性聚合物制备的绒囊流体的性能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志新 王洋 +4 位作者 张明华 杜文浩 杨召杰 田园芳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143,共6页
为揭示采用不同水溶性聚合物制备的绒囊流体性能特征,制备出具有优良耐酸性的高性能绒囊工作液。分别采用羟乙基纤维素(HEC)、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乙基淀粉(HES)、羧甲基淀粉(CMS)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一系列绒囊流体,并研究所... 为揭示采用不同水溶性聚合物制备的绒囊流体性能特征,制备出具有优良耐酸性的高性能绒囊工作液。分别采用羟乙基纤维素(HEC)、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乙基淀粉(HES)、羧甲基淀粉(CMS)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一系列绒囊流体,并研究所得绒囊流体的流变性能,考察了氯化钠、盐酸和温度对绒囊流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六速旋转黏度计测定绒囊流体流变性能可知,采用不同水溶性聚合物制备的绒囊流体的几种性能有明显差异。不同水溶性聚合物制备的绒囊流体表观黏度大小顺序为HEC>CMC>CMS>HES,剪切稀释能力大小顺序为HES>CMS>HEC>CMC;不同水溶性聚合物制备的绒囊流体抗盐性能顺序为HEC>HES>CMS>CMC;不同绒囊流体相应耐酸性顺序为HEC>HES>CMC>CMS;采用旋转流变仪测定绒囊流体的黏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可知,不同绒囊流体的黏度与温度之间呈现各自特有的变化关系,绒囊流体耐温性能顺序为HEC>HES>CMS>CMC;对比来看,采用HEC可制备出具有优良耐温耐酸抗盐性能的绒囊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聚合物 绒囊流体 流变性 耐温性 耐酸性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改性玉米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彦霏 丁康 +1 位作者 杨召杰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5,55,共7页
为提高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以甘油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1)复配作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玉米淀粉/PBS共混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力学性... 为提高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以甘油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1)复配作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玉米淀粉/PBS共混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配改性剂对淀粉/PBS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配增塑剂对玉米淀粉/PBS有良好的改性作用,改性效果与组成配比有关,随着改性剂中[BMIM]Cl含量的增加,改性淀粉/PBS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当[BMIM]Cl与甘油的质量比为9:1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最高,表现出比甘油或[BMIM]Cl更强的改性作用。甘油/[BMIM]Cl主要通过改变羟基的氢键、增强淀粉-改性剂-PBS分子间的作用实现改性,能提高淀粉与PBS的相容性,降低共混材料的结晶度,可在共混材料拉伸强度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显著提高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以甘油/[BMIM]Cl(质量比9:1,加量为淀粉质量35%)为改性剂制备的淀粉/PBS共混材料(淀粉占淀粉与PBS的总质量的40%)的拉伸强度为17.53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21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玉米淀粉 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 甘油 共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