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锚杆对岩土体作用的力学本质 被引量:82
1
作者 杨双锁 张百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79-282,共4页
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分布规律、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锚杆与围岩间的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趋势是锚杆作用力产生的条件;若将锚杆及其作用下的围岩看作一个整体即锚固体,则锚杆... 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分布规律、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锚杆与围岩间的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趋势是锚杆作用力产生的条件;若将锚杆及其作用下的围岩看作一个整体即锚固体,则锚杆作用的力学本质可概括为提高锚固体的内聚力、弹性模量、减小锚固体的泊松比以及改善锚固体所处的应力状态,而内摩擦角并无增长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锚固作用 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探讨 被引量:140
2
作者 杨双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42-1853,共12页
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强度特征以及支护力作用机理,提出了涵盖巷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的波动性平衡理论;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将锚杆作用的力学本质概括为提高锚固体的内聚力、弹性模量,减... 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强度特征以及支护力作用机理,提出了涵盖巷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的波动性平衡理论;对锚杆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岩体作用的力学效应进行了探讨;将锚杆作用的力学本质概括为提高锚固体的内聚力、弹性模量,减小锚固体的泊松比,改善锚固体的应力状态;对锚杆受力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揭示了锚杆轴向力随锚固体变形而演变的3阶段特征以及第一、第二临界变形概念,以及第二临界变形与锚固长度成正变关系和确定锚固长度时应考虑巷道变形的观点;依据破碎岩体不能承受拉应力但在支护作用下仍具有较强抗压能力的特性以及不同厚宽比条件下板的力学特征,提出了厚锚固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围岩控制 支护-围岩波动性平衡 锚固力演变规律 临界变形 厚锚固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施工中采空区合理充填参数的确定
3
作者 杨双锁 王爱国 +1 位作者 孙淼 武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117,共5页
对井筒穿越采空区时的充填范围和充填材料力学参数的合理确定等理论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采空区扰动的边界效应概念,揭示了采空区导致的岩层移动变形的特征规律。认为:大同矿区条件下采空区的合理充填范围以15~25 m为宜;采空区... 对井筒穿越采空区时的充填范围和充填材料力学参数的合理确定等理论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采空区扰动的边界效应概念,揭示了采空区导致的岩层移动变形的特征规律。认为:大同矿区条件下采空区的合理充填范围以15~25 m为宜;采空区充填物的力学性质应与采空区顶、底板岩层力学性质接近,通常以单轴抗压强度20 MPa、弹性模量15000 MPa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 穿越采空区 采空区处理 充填范围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壁开采上覆岩层损伤范围及上行开采的层间距分析 被引量:61
4
作者 冯国瑞 闫永敢 +3 位作者 杨双锁 张百胜 翟英达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2-1036,共5页
针对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损伤影响范围及其遗弃煤层开采问题,用简化的平面力学模型,解析分析了煤层采出后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的损伤影响范围,并根据垂直方向上岩层的损伤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采空区覆岩分为破损垮落带、损伤扰动... 针对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损伤影响范围及其遗弃煤层开采问题,用简化的平面力学模型,解析分析了煤层采出后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的损伤影响范围,并根据垂直方向上岩层的损伤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采空区覆岩分为破损垮落带、损伤扰动带和无损变形带,获得了长壁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的安全层间距计算公式.针对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白家庄煤矿8号煤层长壁采空区上方遗弃的6号煤层上行开采计算了其安全层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壁采空区 上覆岩层 损伤范围 上行开采 安全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 被引量:51
5
作者 冯国瑞 张绪言 +2 位作者 李建军 杨双锁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6-730,共5页
针对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开采问题,分析了现有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的不足.受关键层理论启迪,基于刀柱采空区上方岩层可形成的结构和上层煤开采对层间岩层的影响,提出了关键层叠合破断距的概念,形成了"5步法"刀柱采空区... 针对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开采问题,分析了现有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的不足.受关键层理论启迪,基于刀柱采空区上方岩层可形成的结构和上层煤开采对层间岩层的影响,提出了关键层叠合破断距的概念,形成了"5步法"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判定白家庄矿8号煤层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的6号煤层可以上行开采,并在生产实际中实施,开采情况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柱采空区 遗弃煤层 上行开采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巷道顶板层面剪切失稳机理及支护方法 被引量:29
6
作者 牛少卿 杨双锁 +1 位作者 李义 贾喜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25-331,共7页
针对煤层巷道顶板的层状特征,基于梁的受力-变形原理和岩体粗糙结构面剪胀原理,分析大跨度巷道薄层状顶板结构在整个失稳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和位移特征,揭示了大跨度巷道顶板结构在失稳过程中依次存在两端固定梁结构特征和三铰拱结构特征... 针对煤层巷道顶板的层状特征,基于梁的受力-变形原理和岩体粗糙结构面剪胀原理,分析大跨度巷道薄层状顶板结构在整个失稳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和位移特征,揭示了大跨度巷道顶板结构在失稳过程中依次存在两端固定梁结构特征和三铰拱结构特征2个阶段,以及顶板岩层层面相对滑动是导致巷道顶板结构失稳的原因之一;在建立结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给出了顶板基本结构的失稳判别条件;根据失稳判别条件提出了巷道顶板的锚固支护方式及相应的锚固强度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岩层沿层面的滑动是引起巷道顶板岩层结构的失稳原因之一,层面的滑动引起剪胀效应和结构受力效应共同作用引起顶板岩层变形破断以致形成三铰拱结构;当巷道顶板岩层未发生破裂时,巷道顶板支护的重点是提供锚固应力维持层面满足不滑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层状顶板 剪胀 结构稳定性 锚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剩余能量释放速度判定煤岩冲击倾向性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绪言 冯国瑞 +1 位作者 康立勋 杨双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5-1168,共4页
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对现行冲击倾向性指标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煤岩冲击倾向性是一个关于能量与时间的函数,提出了新的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其物理意义是指煤岩破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剩余能量,从能量与时间的角度揭示了... 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对现行冲击倾向性指标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煤岩冲击倾向性是一个关于能量与时间的函数,提出了新的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其物理意义是指煤岩破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剩余能量,从能量与时间的角度揭示了冲击倾向性,并给出计算公式.进而指出通过改变弹性能量指数测试时的加载方式为载荷控制,同时提高煤岩破坏时AB段的采样频率即可以得到计算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所需要的全部参数的测试方法,并针对冲击地压矿井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归纳出了相应的判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 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顶煤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及顶板来压计算 被引量:29
8
作者 贾喜荣 翟英达 杨双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6-370,共5页
基于“弹性板与铰接板结构”力学模型,把中厚煤层开采中采场矿压计算的分析方法推广到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来压计算中;针对顶板岩层的结构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完全承载层、过渡层和非承载层的基本判据;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解算证实... 基于“弹性板与铰接板结构”力学模型,把中厚煤层开采中采场矿压计算的分析方法推广到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来压计算中;针对顶板岩层的结构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完全承载层、过渡层和非承载层的基本判据;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解算证实,“弹性板与铰接板结构”力学模型在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来压计算中仍然是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直接顶 顶板 岩层结构 顶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滩沟煤矿综放面煤壁片帮机理及其控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建国 田取珍 杨双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75,共3页
结合包头矿务局河滩沟煤矿现采煤层地质力学条件 ,分析了放顶煤工作面煤壁片帮的力学机理 ,提出了控制煤壁片帮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放顶煤工作面 煤壁片帮 力学机理 控制途径 煤层地质力学 河滩沟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太原车站基坑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洋 牛少卿 +1 位作者 杨双锁 王永鹏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93-96,共4页
针对太原地铁首开工段明挖基坑所存在的地质条件复杂、漫滩特征显著、开挖面积大、施工工况复杂等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车站开挖全过程进行仿真,研究了该种河漫滩地质条件下不同支护参数(插入比、钢支撑间距、预应力设置值)... 针对太原地铁首开工段明挖基坑所存在的地质条件复杂、漫滩特征显著、开挖面积大、施工工况复杂等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车站开挖全过程进行仿真,研究了该种河漫滩地质条件下不同支护参数(插入比、钢支撑间距、预应力设置值)对太原漫滩地区明挖基坑的影响规律:墙后地表变形表现为明显的凹槽形,整体沉降量偏小;基坑变形随着插入比的增加而减少,但其减小速率逐渐变缓;基坑变形随钢管撑间距的增大呈近线性增大的趋势;预应力的提高对减小基坑变形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深基坑 支撑 变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地铁车站基坑变形规律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洋 杨双锁 +3 位作者 刘光宇 王永鹏 崔立文 仝晓军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77,共4页
针对太原漫滩地质下基坑工程中所存在的地下水位高、开挖面积大、变形控制等级高等问题,通过对车站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并对基坑边角部位和中间部位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太原漫滩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基本规律:该地区墙后地... 针对太原漫滩地质下基坑工程中所存在的地下水位高、开挖面积大、变形控制等级高等问题,通过对车站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并对基坑边角部位和中间部位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太原漫滩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基本规律:该地区墙后地表沉降表现为明显的凹槽形,空间效应显著,开挖过程中墙后地表局部隆起,提前降水和采用强支护可以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最后给出太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墙后地表沉降预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河漫滩 深基坑 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综采工作面直接顶端面块体失稳与平衡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康立勋 杨双锁 钱鸣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7-251,共5页
根据大同坚硬顶板的块体特征,运用赤平投影判别法对三类端面块体的有限性、可动性进行了分析;运用矢量分析方法结合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对端面块体的稳定性及运动形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三类端面块体的平衡、失稳判据.
关键词 端面块体 平衡 平稳 综采工作面 直接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滩地层深基坑稳定性特征机理及支护方案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永鹏 杨双锁 +1 位作者 于洋 刘光宇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19,共4页
以太原漫滩地区某地铁车站施工为例,研究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合理性。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基坑开挖的实际步骤,采用FLAC^(3D)对深基坑开挖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和对周围地表的沉降,得出深... 以太原漫滩地区某地铁车站施工为例,研究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合理性。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基坑开挖的实际步骤,采用FLAC^(3D)对深基坑开挖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和对周围地表的沉降,得出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与内支撑支护形式下基坑变形形式及对周围地表沉降变形特征,从而验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太原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后续设计及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及变形预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漫滩地层 地下连续墙 内支撑 沉降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支护在粉质黏土与粉土中稳定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永鹏 杨双锁 +1 位作者 于洋 刘光宇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1,共3页
以太原漫滩地区某地铁车站施工为例,采用FLAC3D针对深基坑地连墙插入比的不同在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的应力变化、地连墙不同插入比的基坑变形和地表的沉降,得出深基坑变形特征,从而验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太... 以太原漫滩地区某地铁车站施工为例,采用FLAC3D针对深基坑地连墙插入比的不同在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的应力变化、地连墙不同插入比的基坑变形和地表的沉降,得出深基坑变形特征,从而验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太原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后续设计及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及变形预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漫滩地区 插入比 FLAC^3D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平巷合理掏槽方法和爆破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龙华 杨双锁 +1 位作者 李达昌 苏鑫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29,33,共5页
针对阳煤五矿在石灰岩平巷中掘进掏槽效率低的问题,首先运用掏槽爆破作用理论,分析了巷道掘进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有关文献和实际工程,确定了合理的爆破参数;最后对菱形掏槽、螺旋掏槽、三角柱掏槽3种掏槽方式在均质石灰石岩巷中的的爆... 针对阳煤五矿在石灰岩平巷中掘进掏槽效率低的问题,首先运用掏槽爆破作用理论,分析了巷道掘进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有关文献和实际工程,确定了合理的爆破参数;最后对菱形掏槽、螺旋掏槽、三角柱掏槽3种掏槽方式在均质石灰石岩巷中的的爆破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阳煤五矿均质石灰岩平巷掘进中采用单空眼螺旋掏槽爆破技术,可保证炮眼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并能把炮眼数目和单位炸药消耗量降低到合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巷掘进 掏槽方法 爆破参数 爆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体强度理论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级 被引量:8
16
作者 牛少卿 杨双锁 李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9,共4页
以岩体力学参数和巷道围岩应力场特征为基础,以Mohr-Columb强度准则+Griffith强度准则的联合准则为失稳判别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判别指标及相应的分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级围岩的建议支护形式。其成果应用于... 以岩体力学参数和巷道围岩应力场特征为基础,以Mohr-Columb强度准则+Griffith强度准则的联合准则为失稳判别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判别指标及相应的分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级围岩的建议支护形式。其成果应用于阳煤集团五矿后备区井底车场支护,现场检验证明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理论 巷道 围岩 稳定性 岩体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飞 杨双锁 +2 位作者 李平 李树峰 崔健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针对阳煤五矿赵家分区井底车场矸石装车线巷道的强烈底鼓问题,通过现场底板破坏特征分析,以及FLAC3D内置的应变软化模型与摩尔库伦模型对构造应力场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强烈底鼓的原因:底板岩体经应变软化后水平应力释放较... 针对阳煤五矿赵家分区井底车场矸石装车线巷道的强烈底鼓问题,通过现场底板破坏特征分析,以及FLAC3D内置的应变软化模型与摩尔库伦模型对构造应力场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强烈底鼓的原因:底板岩体经应变软化后水平应力释放较大,应力值较低,在二次水平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峰后扩容产生强烈底鼓。底板必须与顶帮形成一样的支护强度,才能使巷道断面受力均匀。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底板锚注技术后底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鼓 软岩巷道 高应力 深部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树峰 杨双锁 +2 位作者 崔健 赵飞 李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6-198,共3页
采用压力拱理论和A.H.Wilson理论确定条带开采的开采宽度和保留宽度,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变形规律,预计地表变形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深部条带开采在增大采出宽度和保留宽度的条件下,对地表下沉的控... 采用压力拱理论和A.H.Wilson理论确定条带开采的开采宽度和保留宽度,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变形规律,预计地表变形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深部条带开采在增大采出宽度和保留宽度的条件下,对地表下沉的控制仍有着显著作用,且地表不会出现波浪形下沉。在预计参数难以确定的条件下,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预计地表变形是一种可靠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开采 深部 大采宽 相似模拟 地表移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地铁隧道超前小导管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婧 杨双锁 +2 位作者 赵景阳 徐婧 罗海燕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针对太原市漫滩地层地铁隧道工程,运用正交分析方法,以小导管长度、小导管环向布置间距和小导管直径作为要考虑的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以每次试验的隧道拱顶沉降量为指标,采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模拟不同因素水平下的... 针对太原市漫滩地层地铁隧道工程,运用正交分析方法,以小导管长度、小导管环向布置间距和小导管直径作为要考虑的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以每次试验的隧道拱顶沉降量为指标,采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模拟不同因素水平下的小导管参数对隧道拱顶沉降的影响。比较每个因素的极差大小,分析得出对拱顶沉降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小导管环向间距。再以小导管环向间距为变量,模拟在不同间距的条件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对小导管间距进行优化,从而分析得出小导管合理的布置参数,为太原地铁隧道后续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改进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超前小导管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巷道煤壁整体推出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旭宏 康立勋 杨双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98,共3页
建立了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巷道煤壁整体推出型冲击地压的数学力学模型,研究了整体推出型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机理。认为在煤层与顶板已经离层的条件下,发生煤体整体移动所需的垂直应力的值很小,易发生煤体被挤出、整体向外移... 建立了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巷道煤壁整体推出型冲击地压的数学力学模型,研究了整体推出型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机理。认为在煤层与顶板已经离层的条件下,发生煤体整体移动所需的垂直应力的值很小,易发生煤体被挤出、整体向外移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硬”煤层 整体推出型 冲击地压 发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