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内心听觉问题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南燕
-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民族音乐》
2009年第5期122-124,共3页
-
文摘
“无听之以耳,听之以心”是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提出的命题。这个命题对于今天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强调了音乐听辨过程中内心听觉的重要作用。内心听觉是艺术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把它概括为“不借助于乐器或嗓音在思想中想象乐音及其关系的能力”。
-
关键词
视唱练耳教学
内心听觉
春秋战国时期
《庄子》
艺术感知
命题
音乐
嗓音
-
分类号
J613.1
[艺术—音乐]
J616
[艺术—音乐]
-
-
题名美向何方 情归何处——从后现代的审“丑”观谈起
- 2
-
-
作者
杨南燕
-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民族音乐》
2010年第5期25-26,共2页
-
文摘
后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始于80年代后期,随后其影响迅速波及中国各地。作为一种艺术思潮,该理论有着一套独特的"审美"评判标准。其基本特点是:反形式、反美学、结构无序化、作品行为化、主体消解以及多元拼贴。
-
关键词
“丑”
后现代
现代艺术思潮
80年代后期
评判标准
反美学
无序化
行为化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关于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的思考
- 3
-
-
作者
杨南燕
-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民族音乐》
2012年第2期108-109,共2页
-
文摘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蕴涵着巨大的美感力量。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学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不禁反思近几年的音乐教学道路,问询自己:怎样才是"以情感人",怎样才能"以美育人"。
-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视唱练耳课程
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
艺术形式
感染力
普遍性
-
分类号
J613.1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