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覆盖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以黑龙江省黑河市阿陵河矿区为例
1
作者 殷启春 纪元 +5 位作者 王康 谭桂丽 孙桐 杨华本 陈海江 孙彦海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8,共14页
浅覆盖区地质找矿难度大,尤其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体,其地球物理特征不明显,导致有效信息提取困难。在东北森林浅覆盖区的阿陵河矿区,对土壤金异常区实施了1/5000高精度磁法扫面、1/5000激电中梯扫面和高密度激电法等一系列地球物理勘... 浅覆盖区地质找矿难度大,尤其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体,其地球物理特征不明显,导致有效信息提取困难。在东北森林浅覆盖区的阿陵河矿区,对土壤金异常区实施了1/5000高精度磁法扫面、1/5000激电中梯扫面和高密度激电法等一系列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后,开展了钻探查证和测井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安山岩分布区的热液蚀变具有低磁异常和低视电阻率值,二者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通过对地球物理异常验证钻孔揭露的6条金矿体开展综合测井分析,根据磁性、电性和极化率组合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低硫型金矿体划分为通道型和末端型2种成因类型。研究表明,采用综合物探方法逐步聚焦勘探靶区的找矿效果显著,为浅覆盖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地球物理勘查提供了有效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盖区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低硫型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 测井分析 热液蚀变 阿陵河矿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大乌苏混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玉 孙加鹏 +4 位作者 王献忠 张文强 杨华本 梁中恺 徐立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3-1405,共23页
新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处在塔源—新林—喜桂图断裂之上,西侧为额尔古纳地块,东侧为兴安地块。前人研究认为本区的"倭勒根群"为有序地层,通过野外观察及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地层是经历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作用,由多个构造岩... 新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处在塔源—新林—喜桂图断裂之上,西侧为额尔古纳地块,东侧为兴安地块。前人研究认为本区的"倭勒根群"为有序地层,通过野外观察及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地层是经历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作用,由多个构造岩块堆叠和拼贴起来的非史密斯地层单位。对新林地区大乌苏混杂岩的基质及岩块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岩块中细碧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477.3±2.7)Ma,基质中变质石英砂岩的最小峰值年龄为468 Ma,限定其沉积时间为早奥陶世。而本地区二长花岗岩测年的结果为300 Ma,综合文献资料并结合本区构造特点,认为大乌苏混杂岩实际上是一套时间跨距从早奥陶世到晚石炭世的非史密斯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上,蛇绿岩残片低Si O2,属钙碱性或拉斑玄武岩系列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Eu无异常或弱正异常,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富集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可以推测在兴隆—呼玛弧后盆地进一步拉伸过程中,本区形成具有洋壳性质的大洋,同时在岛弧上形成细碧-角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在弧前形成砂泥质浊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新林地区 大乌苏混杂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弧前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下侏罗统战备村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吉林 王文东 +5 位作者 杨华本 梁中恺 魏小勇 闫永生 怀宝峰 贺小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6-1114,共9页
大兴安岭北部战备村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岩石组合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熔岩、碎屑熔岩夹少量火山沉凝灰岩。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基础上,查明该套地层下部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之... 大兴安岭北部战备村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岩石组合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熔岩、碎屑熔岩夹少量火山沉凝灰岩。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基础上,查明该套地层下部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之上,上部被中—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平行不整合覆盖,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78~192Ma,时代为早侏罗世。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关于新建“组”的要求,指定战备村剖面为层型,新建为战备村组。下侏罗统地层单位的建立,对大兴安岭早中生代火山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及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新建 下侏罗统 战备村组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古纳地块玻乌勒山地区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华本 刘玉 +4 位作者 郑吉林 梁中恺 王晓勇 唐雪峰 苏燕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56,共15页
对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东南缘玻乌勒山地区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讨论额尔古纳地块的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的关系。斜长角闪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核边结... 对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东南缘玻乌勒山地区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讨论额尔古纳地块的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的关系。斜长角闪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核边结构,获得核部年龄904±4Ma和边部年龄803~886Ma;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呈自形-半自形,发育岩浆成因的振荡环带,U-Pb年龄为915±3Ma,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SiO_2=61.85%~67.63%,Mg~#=36.9-47.9,Na_2O+K_2O=4.21%~9.29%,A/CNK=0.89~1.01,属于偏铝质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弱的Eu负异常、低的初始Sr比值和正的ε_(Nd)(t)值,暗示片麻状花岗岩为年轻的初生地壳物质熔融形成。斜长角闪岩贫硅、Mg~#较高,Ni、Cr、Co含量较高,Zr/Hf、Nb/Ta和Th/U值低,具有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相似,具有亏损地幔性质,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记录了消减带岩浆作用的信息,表明其为活动大陆边缘经过岛弧岩浆抽提的亏损地幔源区发生重新熔融形成。结合区域上新元古代岩浆事件的纪录,认为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早期岩浆事件是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的响应,后期变质事件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片麻状花岗岩 额尔古纳地块 新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成因及地幔富集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华本 王文东 +2 位作者 闫永生 魏小勇 耿成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71-1486,共16页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样品锆石U-Pb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塔木兰沟组玄武岩的成因及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53Ma),该玄武岩样品的SiO_2...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样品锆石U-Pb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塔木兰沟组玄武岩的成因及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53Ma),该玄武岩样品的SiO_2含量介于49.96%~59.06%之间,全碱含量介于5.21%~7.44%之间,Mg~#{100×n(Mg^(2+))/[(n(Mg^(2+))+n(Fe^(2+))]}值介于50~94之间。该玄武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La_N/Yb_N值介于10.7~20.0之间,具有轻微的Eu异常(δEu=0.80~1.09),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环境,源区岩浆起源于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与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混合形成,含富含挥发分的金云母和角闪石等,暗示岩石圈地幔经历了交代作用的改造,交代类型以俯冲板片流体/熔体交代为主。结合区域已有研究表明,本区地幔交代富集作用来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向南俯冲,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新林区 塔木兰沟组 地球化学 岩石圈地幔 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传芳 王献忠 +4 位作者 李向文 杨华本 宋贵斌 段明新 郭宏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50,共14页
宝兴沟金矿床为近年来在漠河前陆盆地南缘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等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部及其与二十二站组砂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具高钾、低... 宝兴沟金矿床为近年来在漠河前陆盆地南缘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等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部及其与二十二站组砂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具高钾、低钛、富碱特征,花岗细晶岩具高硅、高钾、低钛、富碱特征,二者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Yb、Y,但二者稀土元素特征和配分曲线差异较大,不具成因联系。矿石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液和成矿物质等,与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成岩时间为118.13~121.77 Ma,限定了宝兴沟金矿床的形成时间不早于118Ma,为早白垩世,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漠河前陆盆地除中-晚侏罗世侵入岩外,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对区域成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成矿作用 中生代侵入岩 宝兴沟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漠河县富源沟林场含电气石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段明新 周传芳 +6 位作者 杨华本 魏小勇 蔡艳龙 徐建鑫 王博超 刘宁波 杨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0-1307,共18页
本文对额尔古纳地块北段的富源沟林场含电气石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含电气石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58±4 Ma(MSWD=1.8),表明含电气石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初期.岩石地... 本文对额尔古纳地块北段的富源沟林场含电气石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含电气石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58±4 Ma(MSWD=1.8),表明含电气石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初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应为高钾钙碱性系列(K2O=3.45%~4.83%),铝饱和指数A/CNK>1.1(1.11~1.28),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富集Th、U、Rb、K等元素,相对亏损Sr、Ba、Nb、Ti、P、Eu等元素,是同碰撞构造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本文数据提出,富源沟林场含电气石花岗岩的形成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贴作用所引发的碰撞构造背景,由于地缘因素,构造岩浆作用滞后于额尔古纳地块东缘的碰撞拼贴时限,是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碰撞拼贴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奥陶世初期 S型花岗岩 同碰撞 地球化学 额尔古纳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河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对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俯冲闭合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华本 周传芳 +3 位作者 魏小勇 段明新 徐建鑫 蔡艳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20,共3页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板块构造及东亚大陆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造山带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从二叠纪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从东向西逐渐闭合有关。该造山带中的缝合带两侧岩浆活动记录了...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板块构造及东亚大陆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造山带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从二叠纪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从东向西逐渐闭合有关。该造山带中的缝合带两侧岩浆活动记录了俯冲碰撞的演化史。对于两侧俯冲方向,Donskaya等(2013)对蒙古—颚霍茨克大洋板块向北俯冲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第一次俯冲开始于泥盆纪,第二次俯冲形成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晚三叠为第三次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蒙古—鄂霍茨克 漠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传芳 杨华本 +7 位作者 李向文 刘玉 刘涛 陈卓 蔡艳龙 刘宁波 王博超 王大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11,共15页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在大乌苏和富西里附近,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另有少量花岗闪长岩。对其中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大乌苏和富西里岩体侵位年龄分别为(303.7±2.2)和(300.5±0...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在大乌苏和富西里附近,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另有少量花岗闪长岩。对其中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大乌苏和富西里岩体侵位年龄分别为(303.7±2.2)和(300.5±0.5)Ma,均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2)为66.77%~75.85%)、富碱(w(Na2O+K2O)为7.41%~8.69%)、高铝(w(Al2O3)为12.90%~16.22%),低MgO、CaO、TiO2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44,为过铝质岩石;镜下未见原生白云母、堇青石、石榴石等富铝矿物,不同于富铝的S型花岗岩;而w(P2O5)与w(SiO2)负相关,呈I型花岗岩特征;富集LREE和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与后造山I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应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花岗岩的87Sr/86Sr为0.712938、143Nd/144Nd为0.512386,(87Sr/86Sr)i值为0.7044,εNd(t)值为-1.09,TDM2=1172 Ma,源区物质主要为中—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大兴安岭新林地区晚石炭世岩浆侵位活动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岩石圈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晚石炭世 新林 花岗岩 U-PB年龄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洛古河地区晚寒武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对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传芳 杨华本 +6 位作者 段明新 陈卓 于俊博 杜海双 李少文 张起鹏 胡宸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4-1937,共14页
大兴安岭北段早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漠河—塔河一线。对漠河北部洛古河二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二长花岗岩中锆石为岩浆成因,LA-ICP-MS U-Pb测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486±3 Ma)。岩石具高硅(SiO 2=6... 大兴安岭北段早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漠河—塔河一线。对漠河北部洛古河二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二长花岗岩中锆石为岩浆成因,LA-ICP-MS U-Pb测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486±3 Ma)。岩石具高硅(SiO 2=62.75%~73.32%)、富碱(ALK=8.30%~9.45%)、高铝(Al_(2)O_(3)=13.97%~16.53%)、低镁、低钙和低钛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为0.91~1.10,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SiO 2与Al_(2)O_(3)和P 2 O 5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富集Rb、Th、U、K、Zr、Hf等元素,而强烈亏损Ba、Nb、Ta、Sr、P、Ti等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中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显示了I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洛古河岩体形成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额尔古纳等微陆块碰撞造山晚期由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寒武世 二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大兴安岭 地质调查工程 洛古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河盆地西缘漠河组形成时代及物源区构造环境判别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传芳 杨华本 +7 位作者 蔡艳龙 张元厚 姜丽莉 魏小勇 段明新 冯嘉 王博超 赵喜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2-853,共22页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广泛发育漠河组,其形成时代、物源区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等对研究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漠河盆地西缘恩和哈达地区漠河组内发现了2层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 U-Pb测年方法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广泛发育漠河组,其形成时代、物源区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等对研究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漠河盆地西缘恩和哈达地区漠河组内发现了2层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 U-Pb测年方法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158±1)Ma、(157±2)Ma的年龄,表明漠河组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砂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漠河组砂岩SiO_(2)含量高(70.20%~76.13%),SiO_(2)/Al_(2)O_(3)值为4.99~5.87,K_(2)O/Na_(2)O值为0.59~1.62;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曲线与活动大陆边缘的稀土元素曲线吻合较好;样品富集高场强元素(Th、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与活动大陆边缘相似。地球化学物源分析图解和大地构造背景判别表明:漠河组砂岩的母岩主要来源于石英质沉积岩和酸性火山岩的混合区。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年龄与盆地南缘前寒武系基底和各期花岗岩类岩石的时代一致。综合研究认为,漠河组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南缘额尔古纳、兴安等地块,物源区既有古老陆壳物质,也有年轻的火成岩,大地构造背景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组 形成时代 物源 构造环境判别 地质调查工程 漠河盆地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河盆地西部二十二站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明新 周传芳 +4 位作者 杨华本 蔡艳龙 魏小勇 徐建鑫 赵佳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17-3334,共18页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内广泛发育二十二站组,其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的基础上,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探讨了二十二站组形成时代、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内广泛发育二十二站组,其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的基础上,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探讨了二十二站组形成时代、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及沉积物来源。测年结果显示132个测点年龄主要分布在4个群落,分别为508.3~492.3 Ma;486.9~435.5 Ma;278.3~254.2Ma;209.5~178.1 Ma。本次获得二十二站组最小碎屑锆石年龄为178.1 Ma,并结合漠河盆地东西部碎屑锆石的年龄,综合认为二十二站组形成时代应为中晚侏罗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十二站组砂岩的稀土元素与活动大陆边缘的稀土元素曲线吻合较好,且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La、Th、Zr、Hf),地球化学特征与活动大陆边缘相似。综合古流向、源区母岩分析、碎屑锆石测年分析、微量元素特征等诸多因素,本次研究认为本区二十二站组砂岩的母岩主要来源于盆地南缘广泛分布的前中生代沉积-变质基底(兴华渡口岩群、佳疙瘩组、额尔古纳河组等)及各期中酸性火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盆地 二十二站组 形成时代 构造环境判别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河盆地中侏罗世绣峰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传芳 冯嘉 +8 位作者 杨华本 段明新 王久懿 陈卓 杜兵盈 梁中恺 孙彦峰 于俊博 姜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0-474,共25页
漠河盆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作为漠河盆地最下部层位,其形成时代、物源区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等对研究漠河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漠河盆地西南缘绣峰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锆石... 漠河盆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作为漠河盆地最下部层位,其形成时代、物源区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等对研究漠河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漠河盆地西南缘绣峰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147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778~181 Ma之间,显示出一个主峰约为198 Ma,分为778、528~393、252、223~181 Ma等4个年龄组,分别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岩浆活动事件、古亚洲洋俯冲闭合岩浆活动事件和蒙古—鄂霍茨克俯冲闭合岩浆活动事件相对应。砂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w(SiO_(2))为70.59%~73.29%,w(Al_(2)O_(3))为13.91%~14.93%,Al_(2)O_(3)/SiO_(2)值为0.19~0.21,K_(2)O/Na_(2)O值为0.66~1.22,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为52.58~56.04,平均为53.82,反映绣峰组砂岩形成于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古气候环境;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右倾模式,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坦,与活动大陆边缘的曲线吻合较好,LREE/HREE值在3.74~5.73之间,(La/Yb)N值为11.27~19.08,δEu值为0.59~0.98,具中等偏弱的负Eu异常;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UCC)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为平缓,(La/Yb)UCC值为1.01~1.72,平均为1.26,(δEu)UCC值为0.84~1.40,平均为1.13,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接近;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富集高场强元素Th、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曲线与活动大陆边缘相似。综合研究认为,绣峰组砂岩物源主要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火成岩,物源区构造环境为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俯冲闭合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峰组 年代学 地球化学 砂岩 物源区 构造环境 漠河盆地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河盆地西段洛古河泥岩地质特征及时代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建鑫 周传芳 +4 位作者 杨华本 段明新 魏小勇 蔡艳龙 高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6-384,共9页
在漠河盆地西段黑龙江南岸洛古河地区新发现一套以黑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长石砂岩、凝灰岩的岩石组合,岩石普遍发生糜棱岩化,发育同斜褶皱、a线理、S-C组构、眼球状构造等,将其命名为洛古河泥岩。凝灰岩夹层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 在漠河盆地西段黑龙江南岸洛古河地区新发现一套以黑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长石砂岩、凝灰岩的岩石组合,岩石普遍发生糜棱岩化,发育同斜褶皱、a线理、S-C组构、眼球状构造等,将其命名为洛古河泥岩。凝灰岩夹层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176.3±1.1 Ma,表明洛古河泥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逆冲推覆于下伏地层上侏罗统漠河组之上,推覆方向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洛古河泥岩与上阿穆尔盆地下—中侏罗统具有可对比性,其可能来自于俄罗斯境内的上阿穆尔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盆地 洛古河泥岩 泥岩时代 逆冲推覆 上阿穆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河盆地西缘阿陵河砾岩层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明新 周传芳 +3 位作者 杨华本 蔡艳龙 魏小勇 徐建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1-878,共18页
一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额木尔河群的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绣峰组、二十二站组、漠河组和开库康组。本次研究在漠河组之上发现一套复杂成分砾岩层,暂将其划分为阿陵河砾岩,为非正式填图单元。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开展了层... 一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额木尔河群的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绣峰组、二十二站组、漠河组和开库康组。本次研究在漠河组之上发现一套复杂成分砾岩层,暂将其划分为阿陵河砾岩,为非正式填图单元。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开展了层序地层学、沉积环境分析及阿陵河砾岩层中粗粒长石砂岩的碎屑锆石U-Pb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阿陵河砾岩层整合于漠河组之上,是漠河盆地萎缩期潮湿—温暖气候条件下冲积扇相的沉积产物,物质来源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其沉积时代应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漠河盆地从西向东,沉积时代变新,主体沉积时代由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向早白垩世演化,与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闭合时代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盆地 阿陵河砾岩 形成时代 沉积环境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