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 163基因敲除猪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易感性研究
1
作者 梁国濠 胡丹丹 +5 位作者 钟海文 张健 杨德鸿 吴珍芳 杨化强 张献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78-5488,共11页
旨在探究在CD 163基因的SRCR5区域插入1个碱基的CD 163基因敲除(CD 163 gene knockout,CD 163-KO)型猪对3种关键细菌的易感性相较于野生型(wild-type,WT)猪是否会有所变化,评估CD 163-KO型猪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选用均为50日龄、体重... 旨在探究在CD 163基因的SRCR5区域插入1个碱基的CD 163基因敲除(CD 163 gene knockout,CD 163-KO)型猪对3种关键细菌的易感性相较于野生型(wild-type,WT)猪是否会有所变化,评估CD 163-KO型猪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选用均为50日龄、体重与健康状况等相似的17头CD 163-KO型大白猪和17头WT型大白猪,其中2头CD 163-KO型大白猪和2头WT型大白猪作为空白对照,不做任何感染处理。试验猪只均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及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 parasuis,HPS)感染史与接种史。试验猪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有5头CD 163-KO型猪和WT型猪,A组接种APP1型菌株、B组接种SS2型菌株、C组接种HPS13型菌株。连续观察8 d,记录猪只临床症状表现与死亡情况;试验猪只死亡后及时解剖,观察心脏、胸腔、肺部等重要部位病变情况;采集肺样并提取肺部中的细菌DNA,用于定量PCR检测并统计分析与对比CD 163-KO型与WT型死亡大白猪肺中3种细菌分别的相对DNA拷贝量。依据试验猪只临床症状表现可得,各组试验猪只均成功感染相应的细菌,且各组内的CD 163-KO型猪与WT型猪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依据死亡猪只肺部病变情况及细菌定量PCR检测结果可得,CD 163-KO型死亡猪肺与WT型死亡猪肺中APP1型、SS2型及HPS13型菌株的相对DNA拷贝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的结果是CD 163-KO型大白猪生物安全性的有力证据,证明CD 163基因敲除后没有提高猪只对APP、SS和HPS的易感性,不会显著影响猪只抵抗细菌的能力,为CD 163-KO型猪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163 基因敲除 大白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猪链球菌 副猪嗜血杆菌 生物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化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2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穿刺引流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建立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仙玉 赵鑫 +5 位作者 李国玲 邢萍萍 李紫聪 杨化强 吴珍芳 陈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8-419,共12页
旨在通过探索ICR品系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体外稳定培养,为别的品系小鼠和大动物的SSCs体外培养提供参考。本研究采集6~8日龄ICR乳鼠的睾丸,用两步酶消化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和差速贴壁法来纯化SSC细胞。... 旨在通过探索ICR品系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体外稳定培养,为别的品系小鼠和大动物的SSCs体外培养提供参考。本研究采集6~8日龄ICR乳鼠的睾丸,用两步酶消化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和差速贴壁法来纯化SSC细胞。用不同的饲养层(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作为饲养层和层黏连蛋白与多聚赖氨酸联合铺板),不同的培养基(StemPro-34培养基和DMEM培养基),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GDNF、LIF、EGF、bFGF、IGF1)来观察体外SSCs的生长。将传代至第6代的SSCs用免疫染色法和分子检测法来评估细胞增殖。最后将稳定增殖的SSCs移植到受体睾丸中进行功能鉴定。结果显示,通过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得纯度约79%以上的SSCs细胞;mEF作为饲养层,StemPro-34作为培养基,组合添加GDNF、LIF、EGF、bFGF、IGF1生长因子能促进SSCs的体外长期培养;SSCs克隆集落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PLZF和UCHL1蛋白免疫荧光检测均显示为阳性,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显示,克隆集落高表达多能基因和自我更新基因,说明体外培养的SSCs实现了稳定增殖;SSCs(带有报告基因EGFP)移植到受体睾丸后,受体附睾中精子头部发出绿光,证明精子为供体SSCs来源。研究表明,本试验中的培养体系适用于ICR品系小鼠的体外培养,且稳定培养后的SSCs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为别的品系小鼠和大动物SSCs的体外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Cs 体外培养 细胞增殖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茂 赵鑫 +1 位作者 蔡更元 杨化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54-2263,共10页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及具有生育能力的保障。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不仅为精子发生的研究提供材料,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家畜保种方法和动物遗传修饰。为了探索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及具有生育能力的保障。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不仅为精子发生的研究提供材料,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家畜保种方法和动物遗传修饰。为了探索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本研究采用胶原酶Ⅳ-胰酶两步酶法对3~7日龄大白仔猪睾丸进行消化得到单细胞悬液,利用不同时间程序的差速贴壁对精原干细胞进行纯化,选择大白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添加不同细胞因子研究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期得到最佳的培养体系。结果显示,通过差速贴壁得到的UCHL^(-1)阳性生殖细胞比例最高为18.59%±0.94%;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添加试验发现精原干细胞添加20 ng·mL^(-1)GDNF、10 ng·mL^(-1)IGF和20 ng·mL^(-1)bFGF的增殖效果最佳;以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在DMEM/F12中添加1%FBS以及上述细胞因子组合对精原干细胞进行培养15 d后可见大量的精原干细胞集落,通过免疫荧光、AKP染色、荧光定量PCR等试验证明精原干细胞进行了大量增殖。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猪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通过体外培养大量增殖精原干细胞,为后续精原干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干细胞 细胞因子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GR2影响猪圆环病毒2型体外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凯欣 钟海文 +3 位作者 宋长绪 杨化强 黄思秀 徐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24-3835,共12页
宿主的Synaptogyrin-2(SYNGR2)蛋白影响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感染能力。本研究旨在研究宿主因子SYNGR2对PCV2在细胞水平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对SYNGR2影响PCV2体外增殖的机制进行探究。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 宿主的Synaptogyrin-2(SYNGR2)蛋白影响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感染能力。本研究旨在研究宿主因子SYNGR2对PCV2在细胞水平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对SYNGR2影响PCV2体外增殖的机制进行探究。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过表达、定点突变等手段,在PK15细胞上研究SYNGR 2基因敲除及其p.Arg63Cys点突变对PCV2增殖的影响。为探究SYNGR2参与PCV2感染的具体机制,作者对SYNGR 2基因敲除的细胞及野生型对照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SYNGR2功能相关的基因及通路,根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YNGR 2基因敲除或p.Arg63Cys点突变显著降低PCV2对PK15细胞的感染能力,对敲除细胞过表达不同基因型的SYNGR2,PCV2的增殖能力均恢复。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YNGR2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膜成分及囊泡等被膜细胞器的组成。对差异表达基因肌球蛋白VIIA与Rab互作蛋白(myosin VIIA and Rab interacting protein,MYRIP)及其结合的外泌体调控相关基因Ras相关蛋白27(Ras-related protein-27,RAB27)进行qPCR检测,定量结果显示,RAB 27 mRNA表达量在SYNGR 2敲除后显著提升。本研究在细胞水平证实了SYNGR2参与PCV2的体外增殖,SYNGR 2基因敲除显著降低PCV2在PK15上的增殖能力,同时SYNGR2第63位氨基酸位点由Arg突变为Cys也显著降低PCV2在PK15上的增殖能力。转录组分析揭示SYNGR2可能通过调节囊泡运输的功能来影响PCV2的复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GR2 猪圆环病毒2型 转录组测序 RAB27A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后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兰义 杨化强 《华夏医学》 2003年第4期535-536,共2页
关键词 脑外伤 脑梗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