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anus纳米颗粒的Pickering乳液体系测试与调剖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劲舟 徐国瑞 +3 位作者 李翔 王硕 刘丰钢 于萌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30-34,共5页
测试了以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合成的Janus纳米SiO_(2)颗粒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ickering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静置24 h未发生破乳现象,乳状液液滴团聚紧密,且增黏效果良好,黏度可达4960 mPa·s。岩心驱油实验表明,Pickering乳... 测试了以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合成的Janus纳米SiO_(2)颗粒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ickering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静置24 h未发生破乳现象,乳状液液滴团聚紧密,且增黏效果良好,黏度可达4960 mPa·s。岩心驱油实验表明,Pickering乳液体系在低渗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调剖效果,当岩心渗透率为50 mD时,采收率可在一次水驱基础上提高16.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Janus纳米颗粒 Pickering乳液 采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纳米颗粒制备及其驱油性能
2
作者 郭永华 徐国瑞 +3 位作者 杨劲舟 李晓骁 王硕 楚重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1337,共7页
采用Pickering乳液法成功合成具有不同亲水、亲油性的Janus纳米颗粒,通过SEM,TEM,FTIR,TG等方法表征了Janus纳米颗粒的结构和性质,以此为基础构筑了Pickering乳液调剖剂体系,并通过单岩心物模实验测试了该体系在较低渗透率条件下的调剖... 采用Pickering乳液法成功合成具有不同亲水、亲油性的Janus纳米颗粒,通过SEM,TEM,FTIR,TG等方法表征了Janus纳米颗粒的结构和性质,以此为基础构筑了Pickering乳液调剖剂体系,并通过单岩心物模实验测试了该体系在较低渗透率条件下的调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ickering乳液型调剖剂体系在90℃,35000 mg/L矿化度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和乳液稳定性,并展现出较好的乳化增黏效果。当岩心渗透率为50×10^(-3)μm^(2)时,后续水驱阶段注入压力可由1.053 MPa增至1.824 MPa,采收率可在一次水驱基础上提高16.71百分点,表明Pickering乳液调剖剂体系具有优良的调剖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Janus纳米颗粒 二氧化硅 驱油 Pickering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一种水基深部调驱剂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李海峰 徐国瑞 +3 位作者 杨劲舟 苏程 李建晔 王浩颐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37-41,共5页
为达到高含水率油田深部调驱的目的,对水基超分子微球进行粒径分布、缔和性能等评价,发现该微球粒径分布在纳米-微米级别,盐水条件下缔和现象聚集体粒径扩大倍数可达5倍以上,静态条件下体系浓度在1000 mg/L以上时可实现颗粒有效聚集。... 为达到高含水率油田深部调驱的目的,对水基超分子微球进行粒径分布、缔和性能等评价,发现该微球粒径分布在纳米-微米级别,盐水条件下缔和现象聚集体粒径扩大倍数可达5倍以上,静态条件下体系浓度在1000 mg/L以上时可实现颗粒有效聚集。岩心驱替模拟实验条件下,体系注入过程中阻力系数低,高含水率条件以及存在渗透率级差条件下依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幅度。该体系适用性良好,对“双特高”油田调驱提高深部处理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调驱 水基超分子微球 粒径分布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调驱用纳米微球HP-2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鞠野 徐国瑞 +2 位作者 铁磊磊 贾永康 杨劲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1-35,共5页
针对弱凝胶体系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调驱效果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耐温耐盐的聚合物纳米微球HP-2体系,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评价了HP-2的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并以膨胀倍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HP-2的吸水膨胀曲线,分别利用均质岩心... 针对弱凝胶体系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调驱效果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耐温耐盐的聚合物纳米微球HP-2体系,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评价了HP-2的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并以膨胀倍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HP-2的吸水膨胀曲线,分别利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评价了聚合物纳米微球HP-2的封堵、耐冲刷以及调驱性能。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407.2nm的聚合物纳米微球HP-2为圆球度很高的球形颗粒,在高温(90℃)高矿化度(97 686mg/L)油藏的吸水膨胀倍数为34.1g/g。三层非均质岩心调驱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纳米微球HP-2体系可在水驱采收率基础上提高采收率幅度达17.3%。该聚合物纳米微球HP-2体系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微球 膨胀倍数 阻力系数 残余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弱凝胶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劲舟 徐国瑞 +3 位作者 刘光普 庞长廷 鞠野 贾永康 《油气井测试》 2017年第3期58-59,共2页
弱凝胶体系是一种由低浓度聚合物和交联剂形成的凝胶体系,具有一定的粘性,弹性良好,强度较低,在地层中呈现动态波及效果,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波及体积及驱油效率。经对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弱凝胶体系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渤海油田油藏... 弱凝胶体系是一种由低浓度聚合物和交联剂形成的凝胶体系,具有一定的粘性,弹性良好,强度较低,在地层中呈现动态波及效果,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波及体积及驱油效率。经对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弱凝胶体系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渤海油田油藏条件的配方体系,对该体系的耐温性、耐冲刷性及封堵性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并在渤海油田矿场得到应用。结果显示,弱凝胶调剖技术可以明显改善高含水期油藏深部的非均质性,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调剖技术 渤海油田 室内实验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基液粘度对压开地层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建方 杨劲舟 +4 位作者 刘光普 姚洪田 窦淑萍 肖立国 尚文涛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6期36-38,74-75,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肇88-斜30井压裂施工失败的情况,进行了施工参数分析。同时室内通过调整基液粘度,完成了两次高压岩心驱替对比实验,观察到粘度为68.1 mPa·s的基液堵塞了1#岩心入口端面,岩心内的孔隙压力低,而21.6 mPa·s的基液在... 针对大庆油田肇88-斜30井压裂施工失败的情况,进行了施工参数分析。同时室内通过调整基液粘度,完成了两次高压岩心驱替对比实验,观察到粘度为68.1 mPa·s的基液堵塞了1#岩心入口端面,岩心内的孔隙压力低,而21.6 mPa·s的基液在高压下通过了2#岩心孔隙,岩心内的孔隙压力提高。研究结果显示,粘度为68.4mPa·s的基液在现场施工时未能有效进入该井特低渗透储层的孔隙,以至不能提高地层孔隙压力到克服最小主应力和岩石的抗张强度之和是该储层未能实施加砂的根本原因。表明压裂液的优化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基液在地层中的流动性,以发挥基液造缝的主要功能;也为其他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压裂液配方的评价提供了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开地层 抗张强度 孔隙压力 基液粘度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注采井网优势通道识别及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劲舟 鞠野 +3 位作者 李建晔 徐国瑞 刘光普 李海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准确判断水平井注采井网优势通道发育程度,针对性开展调剖体系优选及工艺参数设计,实现对优势通道高效封堵。根据渤海B油田水平井生产动态数据得到水油比及其导数与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初步判断优势通道类型;通过优势通道识别软件对水... 为准确判断水平井注采井网优势通道发育程度,针对性开展调剖体系优选及工艺参数设计,实现对优势通道高效封堵。根据渤海B油田水平井生产动态数据得到水油比及其导数与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初步判断优势通道类型;通过优势通道识别软件对水窜通道实现定量分析;结合示踪剂解释及数模结果,进一步计算优势通道体积。根据计算结果开展封窜体系优选实验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形成了针对高强度优势通道的封窜体系及工艺设计方法,并实现了在海上油田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措施效果,表明优势通道量化表征及模拟方法可为封窜体系优选及段塞用量等工艺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网 优势通道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油藏二次交联凝胶调堵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劲舟 李建晔 +3 位作者 李海峰 李晓伟 鞠野 张文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海上油田潜山油藏裂缝发育,油井初期产能较高,随着注入水、边底水沿主裂缝突进,油井含水率突升,产量递减严重,严重影响了油藏开发效果。由于裂缝油藏强水窜通道发育,调堵体系需要更高的综合性能,通过创新制备方法,获得了二次交联凝胶调... 海上油田潜山油藏裂缝发育,油井初期产能较高,随着注入水、边底水沿主裂缝突进,油井含水率突升,产量递减严重,严重影响了油藏开发效果。由于裂缝油藏强水窜通道发育,调堵体系需要更高的综合性能,通过创新制备方法,获得了二次交联凝胶调堵体系。对体系性能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了关键技术指标,并开展影响因素评价实验,建立成胶时间与成胶强度关系图版,结合油藏理论及实验模拟,优化了工艺设计关键参数及段塞设计方法。新型调堵体系在海上油田开展现场试验,对出水裂缝形成了高效封堵,措施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油藏 调堵体系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复合凝胶堵水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文喜 徐国瑞 +3 位作者 王晓龙 李晓伟 贾永康 杨劲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12期48-53,共6页
针对目前海上油田化学堵水体系难注入、封堵强度低、有效期短的问题,研制出适应海上油田的双相复合凝胶堵水体系(Dual Phase Colloid,简称DPC),并开展了相关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溶解时间小于5 min,初始黏度低(3 mPa·s^8 m... 针对目前海上油田化学堵水体系难注入、封堵强度低、有效期短的问题,研制出适应海上油田的双相复合凝胶堵水体系(Dual Phase Colloid,简称DPC),并开展了相关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溶解时间小于5 min,初始黏度低(3 mPa·s^8 mPa·s),适应地层温度60℃~170℃,凝固后强度高(针入深度2 mm^18 mm);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对油水具有选择性封堵功能,处理量为0.3 PV时,对高含水层封堵率为78.4%,中含水层封堵率为35.1%,低含水层的封堵率为15%;不同渗透率条件下,体系优先进入并封堵高渗层,渗透率级差越大,体系越不容易进入低渗层。基于研究成果,采用复合堵水体系对南海油田1口水平井开展了该技术的矿场应用,施工后措施井平均含水率下降约4%,目前含水率90%,平均日增油10.8 m3,井组累计增油量5536 m3,有效期已达8个月,控水增油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化学堵水 控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调剖非均质储层分流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晔 杨喜 +4 位作者 鞠野 李翔 徐国瑞 杨劲舟 刘光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2-27,共6页
油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利用化学笼统调剖方法可以有效调整高渗层的吸水剖面,实现稳油控水的功能。调剖效果取决于调剖药剂的选择性进入能力,而且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对储层的污染,尽可能的把药剂注入到目的层。以三管并... 油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利用化学笼统调剖方法可以有效调整高渗层的吸水剖面,实现稳油控水的功能。调剖效果取决于调剖药剂的选择性进入能力,而且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对储层的污染,尽可能的把药剂注入到目的层。以三管并联岩心模型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渗透率、注入压力梯度、注入PV数等因素对调剖剂选择进入能力的影响,并且利用SPS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调剖非均质储层分流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德宾-沃森检验、方差分析验证得到其因素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通过修正得到标准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可以线性地分析调剖非均质储层分流率影响因素,为调剖工艺参数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非目的层 多元线性回归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氮气驱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峰 鞠野 +3 位作者 杨劲舟 李建晔 凌卿 张文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0期54-59,70,共7页
氮气驱是在低渗透油藏中补充地层能量并开发原油的一种可行方法。通过室内氮气驱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地层非均质性以及裂缝发育因素对于产油产气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非均质性对于氮气驱油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在双管并联岩心实验中,... 氮气驱是在低渗透油藏中补充地层能量并开发原油的一种可行方法。通过室内氮气驱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地层非均质性以及裂缝发育因素对于产油产气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非均质性对于氮气驱油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在双管并联岩心实验中,当渗透率级差从2.0增大到12.3时,高渗管的氮气分流率超过了90%,低渗管岩心采出程度由15%降到了5%,双管岩心实验综合采收率从29.98%减小到22.92%。另外当固定渗透率级差时,低渗管岩心氮气分流量随着渗透率增加而增大,综合驱油采收率随之提高;由于裂缝的存在,氮气气窜现象严重,裂缝间形成气体流动主通道,注入压力与驱油效率大幅度降低,其中产油量的35%被氮气在裂缝之外的基质中携带出来。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低渗透油藏注氮气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氮气驱 非均质性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