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旧起废,悦民便俗:一种历史地段更新中协同人文与经济再生的营城理念
1
作者 杨凌凡(文/) 林予欣(文/) +1 位作者 李小龙(文/) 姚曼琳(文/)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修旧起废,悦民便俗”纵观中国历史营城实践,经济发展总有兴衰,城市建设代有更替,营城者素来重视在城市历史地段更新中不断赓续本源、延伸功能,以此固本道、开新局。《汉书》记载:“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 1.何谓“修旧起废,悦民便俗”纵观中国历史营城实践,经济发展总有兴衰,城市建设代有更替,营城者素来重视在城市历史地段更新中不断赓续本源、延伸功能,以此固本道、开新局。《汉书》记载:“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蕴含继绝开新的中国哲学传统;《重修成都西楼记》亦记载:“此而不葺,殆非修旧起废,悦民便俗之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城理念 悦民便俗 修旧起废 城市历史地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专题五:经济繁盛时期的城市规划 结涣振隳:一种重视在经济繁盛期提振人文精神的营城理念
2
作者 原野(文/) 李小龙(文/) +1 位作者 杨凌凡(文/) 王树声(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1.何谓“结涣振隳”城市经济繁荣与规模扩张必然导致原有城市人居秩序的剧烈调整,潜藏着新旧空间失序、社会凝聚力消解等伴生风险。对此,中国本土规划自有独特的应对方法。古语曾讲:“人众则情涣,涣则必思所以联结之;居安则志隳,隳则必... 1.何谓“结涣振隳”城市经济繁荣与规模扩张必然导致原有城市人居秩序的剧烈调整,潜藏着新旧空间失序、社会凝聚力消解等伴生风险。对此,中国本土规划自有独特的应对方法。古语曾讲:“人众则情涣,涣则必思所以联结之;居安则志隳,隳则必思所以振励之”。基于此理念,本土规划素来重视在经济繁盛时期同步加强人文建设、提振人文精神,追求城市经济-功能-文化-山水秩序的有机协同和整体创造,由此积淀形成了“结涣振隳”的优秀营城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凝聚力 人文建设 繁盛期 应对方法 繁盛时期 人文精神 继承与创新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漕运所经 市邑乃盛:运河驱动沿线城市繁荣发展的营城理念
3
作者 徐玉倩(文/) 王静(文/) +2 位作者 冯小航(文/) 杨凌凡(文/) 李小龙(文/)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实践,运河作为跨区域商贸物流纽带,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印证着“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的历史规律。其实践中蕴含“业因河兴”“文因河兴”“城因河盛”的营城经验,运河贸易... 1.何谓“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实践,运河作为跨区域商贸物流纽带,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印证着“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的历史规律。其实践中蕴含“业因河兴”“文因河兴”“城因河盛”的营城经验,运河贸易促进人与物的集聚,驱动商业扩张、文化交融、空间发展,使沿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呈现“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的繁荣景象。同时,沿线城市依托运河形成区域协同的物流链、文化轴与风景线。历史文献中如“通漕天下、货殖阜民”“商贾凑集,遂成巨镇”“漕船所泊,市廛环生,百货辐辏”等的记载,皆描绘此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繁荣 营城理念 漕运所经市邑乃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