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地沟油筛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冬燕 李浩 +4 位作者 杨永存 张倩 耿艺介 梁裕 邓平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4,共8页
以10个品种的138个食用植物成品油、38个精炼地沟油和80个由食用植物成品油和精炼地沟油勾兑的油为样品,采用532 nm激光光源,分别在2个波数范围内扫描样品的拉曼谱图,通过谱图形态比对及谱图数据分析筛查鉴别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成品油。... 以10个品种的138个食用植物成品油、38个精炼地沟油和80个由食用植物成品油和精炼地沟油勾兑的油为样品,采用532 nm激光光源,分别在2个波数范围内扫描样品的拉曼谱图,通过谱图形态比对及谱图数据分析筛查鉴别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成品油。结果表明:138个食用植物成品油和38个精炼地沟油的判定准确率均达到100%;5%、10%、20%地沟油勾兑样品的判定准确率分别为40%,63%及85%,且判定结果之间逻辑性完整。该方法不但具有检测成本低、检测时间短、样品用量小等优点,而且可以有效控制假阳性率,较适于作为地沟油筛查方法,与其他确认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鉴别地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食用植物成品油 拉曼光谱 特征谱带 一阶导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亚甲基硝基缩氨基胍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冬燕 王蕾 +5 位作者 贾长青 李长胜 马永强 芮昌辉 徐彦军 覃兆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03-1709,共7页
依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硝基胍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烟碱类和缩氨基脲类杀虫剂共同结构特征的芳亚甲基硝基缩氨基胍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确证.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600μg/mL浓度下,目标化... 依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硝基胍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烟碱类和缩氨基脲类杀虫剂共同结构特征的芳亚甲基硝基缩氨基胍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确证.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600μg/m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具有较优异的活性,其中化合物4-2,4-8,4-10,4-16,4-27,4-31和4-34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进一步以桃蚜、棉蚜(Aphis gossypii)和桃粉蚜(Hyalopterusamygdali blanchard)为对象,测定了化合物4-2,4-8和4-34的精密毒力.结果表明,它们在低浓度下仍然具有很高的活性,其中化合物4-8对棉蚜的活性甚至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在3.13μg/mL浓度下致死率仍高达95.7%(吡虫啉为79.4%),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亚甲基硝基缩氨基胍 蚜虫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离系统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的关键控制点和效果评价
3
作者 杨冬燕 曾志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56-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进分离系统在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中的关键控制点和优势。方法:将随机抽取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的献血者血液100例分成常规分离系统组和改进分离系统组,通过相同的制备方法生产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目的:探讨改进分离系统在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中的关键控制点和优势。方法:将随机抽取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的献血者血液100例分成常规分离系统组和改进分离系统组,通过相同的制备方法生产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比较其血小板回收率;专人采用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45例以确定改进分离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再依据此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随机抽检130例,验证产品质量。结果:常规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血小板回收率为(57.44±14.59)%,改进分离系统血小板回收率为(82.94±9.31)%,通过随机抽检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产品,其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结论:利用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血小板的回收率高于常规分离系统,该制备方法优于常规分离系统且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常规分离系统 改进分离系统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聚类分析快速鉴别掺伪油茶籽油 被引量:20
4
作者 邓平建 梁裕 +3 位作者 杨冬燕 李浩 杨永存 耿艺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75,80,共5页
在532 nm激光光源的扩展拉曼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中,油茶籽油与低价植物油及精炼地沟油光谱形态的差异显著,谱峰得到有效分离。基于全波段光谱信息和形态建立的多步聚类分析模型既可准确鉴定油茶籽油,还可准确鉴定各种类型的掺伪油茶籽... 在532 nm激光光源的扩展拉曼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中,油茶籽油与低价植物油及精炼地沟油光谱形态的差异显著,谱峰得到有效分离。基于全波段光谱信息和形态建立的多步聚类分析模型既可准确鉴定油茶籽油,还可准确鉴定各种类型的掺伪油茶籽油。对26份不同油茶籽油、105份不同低价植物油、75份5%及以上的掺杂油茶籽油和38份不同精炼地沟油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对5%及以上的180份掺假油茶籽油和72份掺杂植物油的判别正确率达92%以上。样品测量时无需制备样品及消耗化学试剂,测量和分析1份样品仅耗时5 min左右,可实现对掺伪油茶籽油的快速、无损和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聚类分析 快速 鉴别 掺伪油茶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鉴别掺伪橄榄油的拉曼光谱-聚类分析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邓平建 耿艺介 +3 位作者 梁裕 杨冬燕 李浩 杨永存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5,共6页
以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多批次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棉籽油及精炼地沟油为样品,探索建立快速鉴别掺伪橄榄油的拉曼光谱-聚类分析方法。在780、532 nm激光光源普通光栅、532 nm激光光源扩展光栅条件下,研... 以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多批次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棉籽油及精炼地沟油为样品,探索建立快速鉴别掺伪橄榄油的拉曼光谱-聚类分析方法。在780、532 nm激光光源普通光栅、532 nm激光光源扩展光栅条件下,研究了橄榄油、低价食用植物油与精炼地沟油的拉曼光谱形态;并采用聚类分析法鉴别掺伪橄榄油。结果表明:在532 nm激光光源下,橄榄油与低价食用植物油及精炼地沟油扩展及其一阶导数拉曼光谱的信息量极为丰富,而且各类样品间的光谱形态差异显著。基于全波段光谱信息和形态建立的聚类分析模型既可准确鉴定橄榄油,还可准确鉴定各种类型的掺伪橄榄油。对30份不同橄榄油、105份不同低价食用植物油和38份不同精炼地沟油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对180份5%及以上的掺假橄榄油的判别正确率达94%以上,对75份5%及以上的掺杂橄榄油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对72份5%及以上的掺杂植物油的判别正确率达88%以上。样品测量时无需制备样品及消耗化学试剂,测量和分析1份样品仅耗时5min左右,可实现对掺伪橄榄油的快速、无损和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伪橄榄油 拉曼光谱 聚类分析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1,2,4-三唑-5-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杀虫、抑菌活性 被引量:9
6
作者 贾长青 杨冬燕 +4 位作者 车传亮 马永强 芮昌辉 闫晓静 覃兆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2-901,共10页
通过活性基团拼接的方法,将氨基甲酸酯结构和1H-1,2,4-三唑-5-胺有机结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多取代1H-1,2,4-三唑-5-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5和6),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及元素分析等方... 通过活性基团拼接的方法,将氨基甲酸酯结构和1H-1,2,4-三唑-5-胺有机结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多取代1H-1,2,4-三唑-5-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5和6),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致死率大于90%.精密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b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9.49μg/m L,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抑菌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一般,在50μg/m L浓度下少数化合物也表现出一定的离体抑菌活性.对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1 2 4-三唑-5-胺 氨基甲酸酯 杀虫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硝基缩氨基胍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政 苏旺苍 +7 位作者 王蕾 袁会珠 贾长青 杨冬燕 李长胜 马永强 芮昌辉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7,共7页
为寻找新的杀虫先导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新烟碱类和缩氨脲类杀虫剂的活性结构单元组建到同一分子中,设计合成了25个N'-硝基缩氨基胍类目标化合物,其中22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杀虫活性... 为寻找新的杀虫先导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新烟碱类和缩氨脲类杀虫剂的活性结构单元组建到同一分子中,设计合成了25个N'-硝基缩氨基胍类目标化合物,其中22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μg/mL剂量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3e和3i的致死率达80%以上,但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则基本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缩氨基胍 杀虫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与自然变异的比较和鉴别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平建 周向阳 +6 位作者 杨冬燕 王学林 侯红利 杨永存 吴水清 张海龙 杨小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共9页
筛查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难以鉴别其非预期效应和自然变异。从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与自然变异的发生机制、食用安全风险和遗传特性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发生机制及遗传特性方面的差异和特征,为设计减少自然变异干扰... 筛查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难以鉴别其非预期效应和自然变异。从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与自然变异的发生机制、食用安全风险和遗传特性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发生机制及遗传特性方面的差异和特征,为设计减少自然变异干扰的非预期效应筛查模式和方案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非预期效应 自然变异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进行越战的理论基础——罗斯托的越战观及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冬燕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罗斯托作为美国越南战争的主要设计师,认为美苏对抗以及世界秩序的前景都依赖于发展中地区是否能实现现代化,越南就是这场斗争的关键。鉴于此,主张与南越建立“有限伙伴关系”,进而提出轰炸北越不再对南越开展游击战,但不是摧毁北越共... 罗斯托作为美国越南战争的主要设计师,认为美苏对抗以及世界秩序的前景都依赖于发展中地区是否能实现现代化,越南就是这场斗争的关键。鉴于此,主张与南越建立“有限伙伴关系”,进而提出轰炸北越不再对南越开展游击战,但不是摧毁北越共产党政权,避免跟中共和俄国直接对抗。罗斯托主义成为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托主义 有限伙伴关系 轰炸北越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我国神话中的兄妹成婚 被引量:1
10
作者 班运翔 杨冬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在我国神话中流传着大量的兄妹成婚的故事情节,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论述,认为这一故事情节反映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人类血缘婚在神话中的真实反映;血缘婚向对偶婚过度成为必然;兄妹成婚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古老的巫术... 在我国神话中流传着大量的兄妹成婚的故事情节,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论述,认为这一故事情节反映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人类血缘婚在神话中的真实反映;血缘婚向对偶婚过度成为必然;兄妹成婚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古老的巫术观念;透视出我国各民族同源共祖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兄妹成婚 血缘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嫁接西瓜小拱棚有机栽培技术
11
作者 秦小军 郭文忠 杨冬燕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7年第7期46-47,共2页
前言 一直以来,每年6~8月份宁夏西瓜市场上高品质有机西瓜市场分额几乎为零。为解决这个问题,宁夏农林科学院与宁夏吴忠马家湖西瓜协会联合试验成功嫁接西瓜小拱棚有机栽培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最大的不同点是:
关键词 宁夏农林科学院 有机栽培技术 嫁接西瓜 小拱棚 试验成功 种植方式 夏西瓜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插件法及其在农药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车传亮 杨冬燕 +4 位作者 万川 王家尧 刘雪莲 赵峰海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3-542,共10页
新农药创制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新农药分子的设计是该工程的源头,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文章对传统的农药分子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在课题组多年新农药创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分子插件法,并以吡... 新农药创制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新农药分子的设计是该工程的源头,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文章对传统的农药分子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在课题组多年新农药创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分子插件法,并以吡啶二芳酮和芳氧吡啶乙酮为例,介绍了分子插件的设计及其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将功能基团模块化,便于快速衍生和筛选,从而大大缩短农药的创制周期,满足对速度竞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插件 新农药创制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MA模型在临床红细胞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芸男 彭荣荣 +1 位作者 杨冬燕 杨小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1-1615,共5页
目的利用临床红细胞用量的数据建立ARIMA模型,预测未来临床红细胞需求量,为采供血机构制定采集及招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6年重庆市血液中心每月临床红细胞用量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2006年1月~2016年6月的临床红细胞用量... 目的利用临床红细胞用量的数据建立ARIMA模型,预测未来临床红细胞需求量,为采供血机构制定采集及招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6年重庆市血液中心每月临床红细胞用量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2006年1月~2016年6月的临床红细胞用量数据建立ARIMA模型,经模型识别、参数估计与检验,确定最优模型;运用该模型预测2016年7~12月红细胞临床需求量,验证预测效果。结果最优模型为ARIMA(3,1,0)(0,1,1)12,残差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基本都在95%CI内,同时Ljung-Box Q统计量为19.274,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残差为白噪声。2016年7~12月临床红细胞预测值均在95%CI内,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曲线趋势大致相同,平均相对误差为2.55%,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靠。结论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重庆市血液中心临床红细胞需求量变化趋势,适用于临床红细胞需求量的短期预测,有助于了解未来临床红细胞需求,为血液采集、招募及库存管理提供依据,突破采供血区域政策的限制,实现全市范围内血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临床红细胞 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用血需求的ARIMA模型预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荣荣 刘芸男 +3 位作者 杨冬燕 王含柔 赵明烽 杨小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4-878,共5页
目的:探讨ARIMA模型预测临床用血量的可行性,为科学预测临床用血量及制定采血招募计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SPSS对重庆市万州中心血站2006年1月-2016年6月每月悬浮红细胞临床用量建立ARIMA模型,经模型识别、参数估计与检验,确定最优... 目的:探讨ARIMA模型预测临床用血量的可行性,为科学预测临床用血量及制定采血招募计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SPSS对重庆市万州中心血站2006年1月-2016年6月每月悬浮红细胞临床用量建立ARIMA模型,经模型识别、参数估计与检验,确定最优模型;运用该模型预测2016年7-12月每月悬浮红细胞临床用量,并与实际值比较,验证预测效果。结果:最优模型为ARIMA(3,1,0)(0,1,1,12,残差序列的ACF和PACF落在95%CI内,Ljung-Box统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残差序列呈白噪声,模型通过检验。该模型的预测值均在95%CI内,并且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平均相对误差为4.27%,预测精度较高。结论:ARIMA(3,1,0)(0,1,1,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临床用血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可用于临床用血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悬浮红细胞 临床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单采血小板临床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荣荣 刘芸男 +1 位作者 杨小丽 杨冬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临床血小板需求量的可行性,为科学制定采血招募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中心血站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每月单采血小板临床用量建立ARIMA模型,运用... 目的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临床血小板需求量的可行性,为科学制定采血招募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中心血站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每月单采血小板临床用量建立ARIMA模型,运用最优模型预测2016年7至12月每月单采血小板临床用量,以验证预测效果。结果单采血小板临床用量的最优模型为ARIMA(0,1,1)(1,0,1)12,模型残差序列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基本落在95%的置信区间内,并且Ljung-Box Q统计结果表明残差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说明残差序列呈白噪声,模型通过检验。模型的实际值和预测值均在95%的置信区间内,且预测值与同期单采血小板临床用量的实际值比较,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相对误差为7.5%,预测精度较高。结论最优模型ARIMA(0,1,1)(1,0,1)12能较好地拟合单采血小板临床用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单采血小板 临床需求预测 中心血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乘积季节模型的红细胞临床用量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霜 刘芸男 +1 位作者 杨小丽 杨冬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712,共5页
目的:构建红细胞临床用量的ARIMA乘积季节预测模型,为科学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重庆市血液中心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红细胞临床月用量数据,构建红细胞临床月用量ARIMA乘积季节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识别、检验与优化,选... 目的:构建红细胞临床用量的ARIMA乘积季节预测模型,为科学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重庆市血液中心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红细胞临床月用量数据,构建红细胞临床月用量ARIMA乘积季节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识别、检验与优化,选择最优模型;再以2019年1~6月的临床月用量数据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获得的最优预测模型ARIMA(3,1,0)(0,1,1)12可较好地拟合预测红细胞临床月用量,经检验,其残差序列的ACF与PACF基本都落入95%CI内,Ljung-Box Q=14.749,P=0.396,提示模型残差呈白噪声。2019年1~6月红细胞临床实际用量基本落入预测结果95%CI内,且预测结果与同期红细胞临床实际用量基本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为6.15%。结论:模型ARIMA(3,1,0)(0,1,1)12可用于预测红细胞临床用量的变化规律,为无偿献血招募、采供血及血液动态库存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乘积季节模型 红细胞临床用量 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红细胞需求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芸男 彭荣荣 +3 位作者 杨冬燕 赵明烽 王含柔 杨小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利用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简称ARIMA模型)建立临床红细胞需求预测模型,为制定血液采集及献血者招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6年6月重庆市血液... 目的·利用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简称ARIMA模型)建立临床红细胞需求预测模型,为制定血液采集及献血者招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6年6月重庆市血液中心的临床红细胞出库数据,利用SPSS软件建立ABO血型的ARIMA模型。运用建立的模型预测2016年7月-12月ABO各血型红细胞的临床需求量,并与实际值比较以验证预测效果。结果·成功建立ABO血型各自的最优模型,A型为ARIMA(3,1,0)(1,1,0)12、B型为ARIMA(3,1,0)(0,1,1)12、O型为ARIMA(3,1,0)(1,0,1)12及AB型为ARIMA(3,1,0)(0,1,1)12。各模型的Ljung-Box Q统计量均无统计学意义,残差序列均为白噪声,拟合效果良好;且各模型于2006年1月-2016年6月的拟合值与实际值间动态趋势大致相同,2016年7月-12月的临床需求量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CI内,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结论·ARIMA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地拟合临床红细胞需求量的变化趋势,适用于临床红细胞各血型需求量的短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分析 临床红细胞 需求预测 ABO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悬浮红细胞临床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荣荣 刘芸男 +3 位作者 杨冬燕 王含柔 赵明烽 杨小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探讨悬浮红细胞临床需求预测模型,为血液资源采集和储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万州中心血站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每月悬浮红细胞ABO各血型用量及总用量建立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运用最优模型预... 目的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探讨悬浮红细胞临床需求预测模型,为血液资源采集和储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万州中心血站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每月悬浮红细胞ABO各血型用量及总用量建立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运用最优模型预测2016年7月至12月每月悬浮红细胞ABO血型用量及总用量,验证预测效果。结果各最优模型均通过残差序列自相关函数、偏自相关函数以及Ljung-Box Q检验,且各模型的预测值与同期悬浮红细胞用量的实际值变化趋势吻合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较小,预测精度较高。结论最优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悬浮红细胞临床用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可用于悬浮红细胞临床用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分析 悬浮红细胞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芳氧吡啶肟醚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杀虫活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士杰 杨冬燕 +2 位作者 万川 赵峰海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6-482,共7页
以芳氧吡啶乙酮分子插件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氧吡啶乙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等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5a和6i... 以芳氧吡啶乙酮分子插件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氧吡啶乙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等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5a和6i在50μg/mL下对棉蚜的致死率分别为76.8%和70.1%,具有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但其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差,在100μg/mL下的致死率普遍低于30%。该系列化合物主要体现出了新烟碱类化合物的活性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插件法 芳氧吡啶乙酮 肟醚 新农药创制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