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彻弹引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响应特性
1
作者 郑卓扬 董恒 +3 位作者 武海军 贾桐庆 杨冠侠 黄风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1-254,共14页
为准确揭示和描述弹体-引信系统(简称弹引系统)在侵彻典型目标过程中引信内部核心器件的过载环境及动态响应,基于空腔膨胀理论获得侵彻过程的弹靶相互作用,分析应力波在战斗部壳体内的传播效应,引入弹引螺纹连接的载荷传递特性及缓冲材... 为准确揭示和描述弹体-引信系统(简称弹引系统)在侵彻典型目标过程中引信内部核心器件的过载环境及动态响应,基于空腔膨胀理论获得侵彻过程的弹靶相互作用,分析应力波在战斗部壳体内的传播效应,引入弹引螺纹连接的载荷传递特性及缓冲材料的非线性响应模式,构建高速侵彻下弹引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模型,通过理论及实验方法确定模型参数,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分析弹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弹靶参数对过载信号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模型在时-频域特征上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可更准确地描述高速侵彻下弹引系统的过载传递特性及引信内部器件的真实动力学响应,其响应模式主要为刚性过载和高频结构振动的耦合叠加,螺纹连接会进一步放大过载信号,聚氨酯材料在侵彻冲击环境下体现出一定的吸能滤波作用;弹引系统侵彻多层间隔目标相较于单一半无限目标时的过载信号更为复杂剧烈,弹靶参数决定了弹靶相互作用的频率特性,当侵彻多层间隔目标的弹靶作用频率的整数倍与弹引系统固有频率更接近时,加速度过载会出现峰值显著增大、振荡加剧及信号严重粘连等现象;研究成果为快速有效预测不同弹目特性下引信内部关键模块的真实响应和过载特性、评估其安全性及可靠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引系统 波动 振动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时频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聚氨酯波形发生器复合弹体冲击载荷特性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冠侠 武海军 +2 位作者 田泽 董恒 黄风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8-1662,共15页
采用撞击方式模拟爆炸/冲击加载是一种有效的实验室规模的加载手段。为探究金属/聚氨酯波形发生器(Polyurethane Waveform Gnerator,PWG)复合弹体的冲击载荷特性及PWG对载荷的调控作用,进行不同尺寸PWG的准静态压缩加载-卸载实验,分析PW... 采用撞击方式模拟爆炸/冲击加载是一种有效的实验室规模的加载手段。为探究金属/聚氨酯波形发生器(Polyurethane Waveform Gnerator,PWG)复合弹体的冲击载荷特性及PWG对载荷的调控作用,进行不同尺寸PWG的准静态压缩加载-卸载实验,分析PWG的基本力学特性及PWG的刚度、能量耗散比与PWG尺寸的定性关系。开展不同配置的金属/PWG复合弹体的直接撞击实验,对复合弹体撞击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探究冲击速度及PWG尺寸等因素对冲击载荷的影响,并分别建立冲击载荷特征参数与冲击速度、PWG尺寸因子的定量关系。通过金属/PWG复合弹体直接撞击实验的单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及PWG动力学模型,探究PWG刚度对冲击载荷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PWG的静刚度系数随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与PWG直径相比,厚度对能量耗散比的影响更加显著;冲击载荷特征参数与PWG直径D、厚度H的乘积D×H具有显著相关性,且随D×H的增加,峰值压力呈指数下降,持续时间及峰值比冲量分别呈2阶、3阶非线性增长;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峰值压力和峰值比冲量分别呈现3阶非线性快速增长和线性增长趋势,载荷持续时间则呈现2阶非线性下降趋势;PWG直径对冲击载荷的影响主要通过调控线性静刚度系数α实现,直径越大,α越大,冲击载荷峰值越小,冲量越大,载荷越趋近于半正弦曲线;PWG厚度的影响主要通过调控非线性静刚度系数γ实现,厚度越小,γ越大,冲击载荷峰值越大,冲量越小,载荷的尖峰细腰形状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波形发生器 金属/聚氨酯波形发生器复合弹体 模拟爆炸/冲击加载 冲击载荷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褶皱对自动铺丝层合板构件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韦清 杨涛 +3 位作者 杨冠侠 刘思南 杜宇 刘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1-626,共6页
针对自动铺丝技术在铺放复合材料构件时产生的褶皱,通过包含褶皱缺陷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试验模拟研究褶皱的影响。试件中的褶皱参数通过嵌入90°纤维丝束的宽度和层数来控制。试件按照[(0°/90°)2]s的顺序,利用2丝束... 针对自动铺丝技术在铺放复合材料构件时产生的褶皱,通过包含褶皱缺陷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试验模拟研究褶皱的影响。试件中的褶皱参数通过嵌入90°纤维丝束的宽度和层数来控制。试件按照[(0°/90°)2]s的顺序,利用2丝束自动铺放机器人铺放,缺陷设置在90°铺层与0°铺层之间。通过对6种不同缺陷规格试件与完好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发现褶皱角度是衡量内嵌褶皱对层合板拉伸性能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且内嵌褶皱缺陷的层合板的拉伸性能呈现出随褶皱角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褶皱角度为10°试件的拉伸强度比褶皱角度为4°的试件的拉伸强度降低了3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褶皱缺陷 力学性能 自动铺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层合板胶接接头力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原文慧 杨涛 +2 位作者 杨冠侠 侯思宇 杜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2-698,共7页
为了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将CNTs分散到胶粘剂中对提升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过程中设置了CNTs的4种不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5%、2.0%、2.5%,之后对不同质量分数的CNTs胶粘剂的胶接... 为了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将CNTs分散到胶粘剂中对提升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过程中设置了CNTs的4种不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5%、2.0%、2.5%,之后对不同质量分数的CNTs胶粘剂的胶接接头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受到单向拉伸载荷的试件,当CNTs的质量分数为2.0%时,接头的失效载荷最大,与CNTs的质量分数为0%时相比,接头的失效载荷提升了84.74%;对于受到三点弯曲载荷的试件,当CNTs的质量分数为2.0%时,接头的失效载荷最大,与CNTs的质量分数为0%时相比,接头的失效载荷提升了55.86%。由此表明,胶粘剂中加入碳纳米管(CNTs),不仅可提升胶粘剂的拉剪强度,而且增强了胶粘剂与接头表面的粘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胶接接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