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哌虫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
1
作者 屈文 程忠哲 +11 位作者 李文溢 余启枝 易平 郑艳华 童瑶 刘嵚崎 程文华 李爽 杨光洁 许中怀 姜宏梁 张杨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0-687,共8页
为阐明杀虫剂哌虫啶在SD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以期为进一步的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采用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了单次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组织(心、肝、脾、肺、肾、脑、骨骼肌、脂肪)... 为阐明杀虫剂哌虫啶在SD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以期为进一步的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采用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了单次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组织(心、肝、脾、肺、肾、脑、骨骼肌、脂肪)、粪便和尿液样品中哌虫啶的含量,对该药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哌虫啶750mg/kg单次经口灌胃给药,雌性大鼠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高于雄性大鼠,且达到峰值时间(Lmax)明显长于雄性大鼠,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此剂量下,哌虫啶在代谢及毒性效应上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在100~750mg/kg受试剂量范围内,哌虫啶的平均半衰期为4~8h,表观分布容积为10~30L/kg,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0-inf)呈线性相关性(雄:r=0.9964,雌:r=0.9913)。组织分布试验表明,哌虫啶经口给药后,能迅速、广泛地分布到各组织中,并可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其中肝、肾中哌虫啶的含量最高,提示其可能主要经肝、肾代谢。排泄试验显示,经尿液及粪便排出的原形哌虫啶含量极低,提示哌虫啶在大鼠体内可能发生广泛的代谢后再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虫啶 代谢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组织分布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与线粒体低水平化学发光相关性的研究
2
作者 马玉琴 赵克俭 +6 位作者 张仲纶 苏震 马斌 郑雁珍 杨光洁 米志勇 陈昕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1994年第4期312-317,共6页
以线粒体为模式体系,研究了低水平化学发光的过程和机制。实验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蛋白0-100毫克/毫升)内,线粒体悬液的发光是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最适宜的测量条件为35℃和pH=7.A。注入外源性OH和OH的清除剂证... 以线粒体为模式体系,研究了低水平化学发光的过程和机制。实验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蛋白0-100毫克/毫升)内,线粒体悬液的发光是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最适宜的测量条件为35℃和pH=7.A。注入外源性OH和OH的清除剂证实,OH可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且 ̄1O_2是构成发光的体内光子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线粒体发光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化学发光 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