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矮秆高产多穗型小麦新品种中农5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闫文利 刘旭 +2 位作者 闫素红 杨兆生 李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169-171,共3页
中农539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用独创的“穗穴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多穗型小麦新品种,2024年7月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中农53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品... 中农539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用独创的“穗穴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多穗型小麦新品种,2024年7月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中农53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品种的应用及推广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农539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兆生 闫素红 +4 位作者 刘秉华 刘宏伟 李伟 杨丽 周阳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0期100-100,104,共2页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并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中育12号获得国家项目的支持.列入国家“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并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中育12号获得国家项目的支持.列入国家“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十一五”国家高技术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专题“小麦分子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超高产 863计划 分子设计 “十一五” 新品种选育 品种保护 聚合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中早熟超高产小麦新品种——04中36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兆生 闫素红 王洪凯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超高产 中早熟 中国农业科学院 抗病 棉花研究所 品种权保护 百农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4份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伟 闫文利 +3 位作者 刘旭 朱志华 杨兆生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7期119-122,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以4个小麦品种(周麦18、04中36、中育9302、中育12)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苗期形态的影响,以揭示小麦生长初期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种子发芽势... 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以4个小麦品种(周麦18、04中36、中育9302、中育12)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苗期形态的影响,以揭示小麦生长初期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叶片长度均随PEG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PEG浓度增加,中育9302、周麦18、中育12的根先增长后减短,04中36的根长则是先减短后增长;15%~20%浓度的PEG可作为本试验评价抗旱性的参考浓度;胁迫下中育9302的抗旱性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EG胁迫 发芽势 发芽率 萌发抗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小麦新品种中育930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闫素红 李伟 +2 位作者 刘旭 闫文利 杨兆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1期171-172,共2页
中育9307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小麦高产课题组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矮秆小麦新品种。2014年3月通过河南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中育907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穗弱春性小麦新品种中育112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闫素红 李伟 +3 位作者 刘旭 闫文利 朱志华 杨兆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8期176-178,共3页
中育112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小麦高产课题组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6年3月通过国家审定。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中育1123 选育 产量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穗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1428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伟 闫素红 +2 位作者 杨兆生 刘旭 闫文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12期249-251,共3页
中育142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玉米研究中心小麦高产课题组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8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文章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中育1428 选育 抗病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中育168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旭 闫文利 +2 位作者 闫素红 杨兆生 李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277-278,281,共3页
中育168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常规育种及国内独创的“穗穴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与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生产表现,并提出了中育1686的高产栽培... 中育168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常规育种及国内独创的“穗穴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与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生产表现,并提出了中育1686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育1686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穗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121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伟 杨兆生 +2 位作者 刘旭 闫文利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7期270-272,共3页
中育121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小麦高产课题组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文章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中育1211 选育 抗病性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多抗性小麦新品种中育122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旭 李伟 +3 位作者 闫文利 朱志华 杨兆生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269-271,共3页
中育122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高产课题组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中育1220 选育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文利 李伟 +2 位作者 刘旭 杨兆生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0期58-61,共4页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生长特性及其推广潜力,以中育1702参加河南省水地冬小麦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适应度分析,与最优品种的差异分析、农艺性状评价等分别对中育1702和对照品种百...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生长特性及其推广潜力,以中育1702参加河南省水地冬小麦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适应度分析,与最优品种的差异分析、农艺性状评价等分别对中育1702和对照品种百农207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育1702在2018-2020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619.3 kg、534.8 kg、580.7 kg,分别较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9.8%、8.6%、5.8%,增产率均大于5.0%;亩穗数分别为40.5万穗、38.3万穗、38.7万穗,均高于对照品种;穗粒数分别为36.8粒、35.6粒、35.6粒,与对照品种相当;千粒重分别为48.5 g、48.5 g、47.9 g,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中育170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麦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育1702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中育122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旭 李伟 +2 位作者 闫文利 杨兆生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8期301-303,共3页
中育122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高产课题组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3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0.文章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中育1220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中育1526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文利 李伟 +2 位作者 刘旭 杨兆生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9期273-275,共3页
中育152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常规育种及国内独创的'穗穴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笔者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生产表现,并提出了中育1526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小麦 中育1526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茬小麦的栽培技术特点
14
作者 鲍思敬 杨兆生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9-9,共1页
棉茬小麦就是指一年实行棉麦两熟,小麦大多采用间作方式套种于棉花行间,由于与单作小麦生长条件不同,故在栽培技术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力求早播以争取冬前有一定的生长量,为丰收打好基础。所以前茬棉花需采取一系列促早熟措施,争... 棉茬小麦就是指一年实行棉麦两熟,小麦大多采用间作方式套种于棉花行间,由于与单作小麦生长条件不同,故在栽培技术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力求早播以争取冬前有一定的生长量,为丰收打好基础。所以前茬棉花需采取一系列促早熟措施,争取霜降前后采摘完毕,10月下旬播完小麦,力争10月底出苗,冬前形成1~2个分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棉花 栽培 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适性玉米新品种中研16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博 常晓 +2 位作者 刘柏林 杨兆生 李健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中研160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广适、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以M109作为母本、M173作为父本组配育成的适应性广、优质大穗、抗病抗倒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20年通过陕西省审定,2022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审定。本文作者对中研1... 中研160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广适、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以M109作为母本、M173作为父本组配育成的适应性广、优质大穗、抗病抗倒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20年通过陕西省审定,2022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审定。本文作者对中研1603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中研1603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供热中的无补偿系统
16
作者 张成吉 杨兆生 《区域供热》 1993年第4期15-21,共7页
1.问题的提出 无补偿的区域供热系统是安装在地下的膨胀管道系统,不设线性补偿器和固定点。无补偿系统利用预制管粘合部件的性质,及夹壳管与包围管道的土壤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钢管与粘合在夹克管的聚氨酯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来阻止(或应当阻... 1.问题的提出 无补偿的区域供热系统是安装在地下的膨胀管道系统,不设线性补偿器和固定点。无补偿系统利用预制管粘合部件的性质,及夹壳管与包围管道的土壤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钢管与粘合在夹克管的聚氨酯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来阻止(或应当阻止)钢管的自由线性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供热 补偿系统 聚氨酯材料 补偿器 土壤冻结 位移曲线 当量长度 热负荷 聚氨酯保温 轴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中育1211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向杰 杨兆生 +2 位作者 闫素红 余秋杰 周关印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4期262-263,共2页
国审小麦品种中育1211是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突出,是一个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品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 国审小麦品种中育1211是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突出,是一个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品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育1211 小麦 特征特性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太原地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兆生 《建筑施工》 2011年第8期671-673,共3页
以太原地区不同项目的27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静荷载试验数据作为依据,分析了其承载力提高值与桩顶沉降量的相关性及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特征,供太原地区类似工程作参考。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后压浆技术 太原地区 承载力 沉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条件下进行灌注桩施工的方案优化
19
作者 杨兆生 《建筑施工》 2010年第6期506-507,共2页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大直径灌注桩在喀斯特地貌条件下的施工,针对不同的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提出详细地质勘探的要求,不同的成桩工艺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为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工程成本浪费,优化施工方案,并介绍了钻孔遇到溶洞时的处...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大直径灌注桩在喀斯特地貌条件下的施工,针对不同的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提出详细地质勘探的要求,不同的成桩工艺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为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工程成本浪费,优化施工方案,并介绍了钻孔遇到溶洞时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灌注桩 机械钻孔 人工成孔 工程检测 溶洞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施工技术
20
作者 杨兆生 《建筑施工》 2008年第12期1025-1027,共3页
针对嵌岩灌注桩机械成孔困难的复杂地质条件,不得已改为人工挖孔。为避免挖孔过程中坍孔的危险,通过场区止水、降水、排水等措施,根据工序组织流水作业,并指出嵌岩深度可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人工挖孔直观岩层在现场机动确定,取得了施工... 针对嵌岩灌注桩机械成孔困难的复杂地质条件,不得已改为人工挖孔。为避免挖孔过程中坍孔的危险,通过场区止水、降水、排水等措施,根据工序组织流水作业,并指出嵌岩深度可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人工挖孔直观岩层在现场机动确定,取得了施工安全、缩短工期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灌注桩 人工挖孔 施工措施 工序流水 嵌岩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