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互层砂岩油藏多因素综合约束的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兆平 岳世俊 +2 位作者 郑长龙 刘雄志 陈更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针对多层合采的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采用常规产量劈分方法得到的数据结果准确性较差,为解决该难题,可采用以下措施:(1)利用产油井的各种动静态资料(包括层间非均质性、生产数据和产液剖面等)以及封层、补孔等生产作业资料来... 针对多层合采的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采用常规产量劈分方法得到的数据结果准确性较差,为解决该难题,可采用以下措施:(1)利用产油井的各种动静态资料(包括层间非均质性、生产数据和产液剖面等)以及封层、补孔等生产作业资料来确定产量劈分计算节点;(2)根据采油井的射孔投产情况、弹性开采情况、封层补孔和产液剖面测试结果,遵循"节点之间进行线性内插,节点之外进行线性外推"的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类型节点的计算方法;(3)编制产量劈分的计算程序。通过上述措施,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地区200余口井进行了精确劈分,劈分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以及产液剖面测试结果较为吻合。该产量劈分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量数据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砂岩油藏 地层系数 产液剖面 计算节点 产量劈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主要干旱河谷生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兆平 常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3,99,共5页
在广泛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到目前为止,对干旱河谷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土特征和土壤养分水分分布特征、植被状况及生态恢复上。认为干旱河谷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应该注重人为因素的研究,对干旱河谷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间不... 在广泛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到目前为止,对干旱河谷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土特征和土壤养分水分分布特征、植被状况及生态恢复上。认为干旱河谷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应该注重人为因素的研究,对干旱河谷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间不协调的方面进行干预,以实现该区域人口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加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多尺度集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来探讨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寻求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多孔介质双重有效应力理论的讨论 被引量:5
3
作者 洪亮 刘雄志 +3 位作者 杨兆平 郭维华 方光建 郝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2-737,共6页
李传亮先生提出的双重有效应力理论认为,受挤压的多孔介质承受两种应力,即本体有效应力和结构有效应力,二者分别决定多孔介质的本体变形和结构变形。针对上述理论,采用力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本... 李传亮先生提出的双重有效应力理论认为,受挤压的多孔介质承受两种应力,即本体有效应力和结构有效应力,二者分别决定多孔介质的本体变形和结构变形。针对上述理论,采用力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本体变形实质为弹性变形,它并不取决于本体有效应力,而取决于外加应力、粒间接触应力、流体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多孔介质的结构变形并不取决于结构有效应力,而取决于外加应力、粒间接触应力、流体压力、粒间摩擦应力、粒间黏着应力的大小及其分布。显然,"双重有效应力"的作用被夸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有效应力 本体变形 结构变形 本体有效应力 结构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流注水开发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雄志 张立娟 +2 位作者 杨兆平 李碧宁 赵方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0,共4页
自流注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能量补充方式,对于沙漠、海上等淡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油田开发尤为重要。以中东沙漠地区x油田为例,从油层物性、水层物性、油层吸水能力及水层产水能力等角度,分析了油藏自流注水开发需满足的基本条件。... 自流注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能量补充方式,对于沙漠、海上等淡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油田开发尤为重要。以中东沙漠地区x油田为例,从油层物性、水层物性、油层吸水能力及水层产水能力等角度,分析了油藏自流注水开发需满足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流注水井控制的地层水储量与其供给区域的原油储量之比及自流注水时机等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水储量与原油储量之比越大,自流注水开发效果越明显;在油田不能稳产或地层压力衰减到设计水平之前实施自流注水,有利于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流注水 流度 水油储量比 注水时机 开发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land use change and potential eco-service valu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China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文广 胡远满 +2 位作者 张晶 刘淼 杨兆平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7-102,共6页
The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ies were adopted and a mathematic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 The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ies were adopted and a mathematic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valley for providing advices to manage the eco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use change mainly occurred on forest, farmland and grassland. From 1986 to 1994, the area of farmland increased by 477% (60801 hm^2), while the area of forest decreased by 4.97% (89012.17 hm^2). From 1986 to 2000, the eco-service value of forest was degressive but that of farmland increased greatly as the increasing of planting area, while the total eco-service value decreased by 771.11×10^8 yuan RMB due to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in this region.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service change was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nation policy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has taken effect in preventing the decline of eco-ser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Land use Ecosystem service Remote sen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敏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美楠 杨兆平 +2 位作者 马建军 高吉喜 贾志斌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以伊敏矿区1975年、199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其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伊敏煤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975—2010年伊敏矿区草地面积一直在下降,由1975年的87.99%... 以伊敏矿区1975年、199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其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伊敏煤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975—2010年伊敏矿区草地面积一直在下降,由1975年的87.99%下降到2010年的75.03%;工矿地面积逐渐增加,由1975年的0 km^2增加到2010年的19.63 km^2。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伊敏矿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连接性降低,景观中优势类型的面积比例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逐渐降低。1975-2010年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伊敏矿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升高,草地的生态风险指数最大,林地、工矿地、耕地、住宅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生态风险均有增加。草原区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变化 景观破碎化 露天煤矿 伊敏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剩余油受力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雄志 杨兆平 +2 位作者 惠学智 李宏鑫 岳世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2,共6页
在小孔剩余油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受力分析和压强分析的方法对其流动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小孔剩余油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对于盲孔中静止的油滴,既可以将油滴视为一个“质点”,采用经典力学中受力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流体... 在小孔剩余油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受力分析和压强分析的方法对其流动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小孔剩余油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对于盲孔中静止的油滴,既可以将油滴视为一个“质点”,采用经典力学中受力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流体力学中压强分析的方法研究其赋存状态;对于间小孔中的油滴,应通过分析油滴两端的压强差,研究其赋存状态.对于盲孔中的油滴,当开口端注入水的压强发生改变时,油滴或膨胀或被挤压变形,加上惯性作用,一部分油滴突破盲孔,进入大孔道,被注入水带走;若盲孔的盲端被注入水压开,则盲孔变为连通孔隙,油滴被注入水驱替至大孔隙;对于间小孔中的油滴,当油滴两端注入水的压强发生改变时,油滴上、下两端压强平衡被打破,油滴被驱替至大孔道,被注入水带走.提出的盲孔中的油滴受力关系式、压强关系式和间小孔中的油滴压强关系式对周期注水等水动力采油方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剩余油 数学模型 赋存状态 受力分析 压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变系数改进灰色GM(1,1)模型预测油田产量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博 宋新民 +1 位作者 杨兆平 唐后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29,共3页
产量递减预测模型是油气藏工程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灰色预测建模理论,提出了一种变系数GM(1,1)模型及其参数估计的方法。变系数GM(1,1)模型结合原始数据系列的变换,改进了灰色预测模型。通过对油田产量预测的实例计算表明,改进... 产量递减预测模型是油气藏工程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用灰色预测建模理论,提出了一种变系数GM(1,1)模型及其参数估计的方法。变系数GM(1,1)模型结合原始数据系列的变换,改进了灰色预测模型。通过对油田产量预测的实例计算表明,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系数 灰色模型 油田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枚举平衡法在油藏数值模拟初始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岳世俊 郑长龙 +3 位作者 杨兆平 景紫岩 刘雄志 金保中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7,共6页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初始化是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常规的平衡法会导致在油层大片连通的区域有完全相同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值,这不符合真实的油藏流体分布情况。为提高数值模型的精确度,提出了枚举平衡法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的模...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初始化是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常规的平衡法会导致在油层大片连通的区域有完全相同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值,这不符合真实的油藏流体分布情况。为提高数值模型的精确度,提出了枚举平衡法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的模型初始化,原始流体饱和度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饱和度进行枚举,不再取决于相渗曲线端点值;然后通过相渗曲线端点标定,生成新的相渗曲线;通过毛管压力标定,保证了初始状态时流体饱和度场的平衡。实际应用表明,枚举平衡法能够较好地展示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真实分布状态,并减少历史拟合工作量,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数值模拟 初始化 毛管压力 J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地沟油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1亚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源流 郭彬程 +4 位作者 杨兆平 高兴军 蔡志成 惠磊 郭艳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6,共9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麻地沟油区长61亚段致密砂岩的储层特征,对其进行合理评价,通过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及物性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油水相渗等实...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麻地沟油区长61亚段致密砂岩的储层特征,对其进行合理评价,通过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及物性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油水相渗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最后对储层类别进行划分并结合试油、试采数据分析了储层类别对石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沟油区长61亚段主要为浅灰色、灰色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发育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压实、胶结与交代和溶蚀现象普遍,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期;孔隙结构主要为小孔中细喉和细孔微细喉型,可动流体饱和度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区共存在5种储层类别,以Ⅱ类和Ⅲ类为主,Ⅱ类储层物性较好,孔喉组合以小孔中细喉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较厚的砂体部位,此类储层控制下的单井石油产量一般大于1 t/d;Ⅲ类储层物性相对Ⅱ类较差,孔喉组合以小孔微细喉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或河道侧翼砂体厚度较小的部位,此类储层控制下的石油单井产量一般介于0.5~1 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渗流特征 孔隙结构 致密砂岩 长61亚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对渗透率变化的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源流 杨兆平 +2 位作者 潘多寿 岳世俊 刘雄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6,85,共6页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动态变化的常规地层系数(KH值)法相比,考虑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的产量劈分结果比KH值劈分的小层产量更加接近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劈分结果和实际生产吻合更好,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各小层的产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量劈分 砂岩油藏 油水相对渗透率 地层系数 注水开发 多层合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探前期断层封闭性三维定量评价及软件研发 被引量:4
12
作者 景紫岩 杨兆平 +3 位作者 李国斌 孟令东 袁晓宇 郑长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4,68,I0002,I0003,共11页
为解决勘探前期无井区或少井区圈闭的断层封闭性评价问题,基于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采用物理模拟和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无井或少井区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数学模型,开发相应的评价软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区块应用结果... 为解决勘探前期无井区或少井区圈闭的断层封闭性评价问题,基于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采用物理模拟和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无井或少井区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数学模型,开发相应的评价软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区块应用结果表明:借助高精度三维地震信息、物理模拟实验获取区域特征参数的评价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建立无井或少井区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数学模型,解决无井和少井区断层定量化三维空间表征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物理模拟 碎屑岩 评价软件 乌尔逊区块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水相对渗透率的确定
13
作者 田乃林 杨兆平 《河南石油》 1997年第6期15-18,共4页
高凝油/水相对渗透率是研究高凝油多相渗流规律和进行油田动态预测的重要依据。由于高凝油在低于其析蜡点的某一温度下,呈非牛顿流作的流动特征,故常规的确定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方法不完全适全于高凝油/水体系。文中以辽河油田沈北... 高凝油/水相对渗透率是研究高凝油多相渗流规律和进行油田动态预测的重要依据。由于高凝油在低于其析蜡点的某一温度下,呈非牛顿流作的流动特征,故常规的确定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方法不完全适全于高凝油/水体系。文中以辽河油田沈北高凝油为样品,采用加压式细管流变仪,确定了高凝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性。证明沈北高凝油在低于析蜡点某一温度下,是幂律流体,推导了关于蜡沉积所产生的岩石渗透率降低系数的计算公式。依据高凝油流变性及石蜡在岩石孔道表面的沉积两个因素,修正了常规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的JBN方法。利用修正的公式计算了高凝油/水的相对渗透率,得到了准确反映高凝油渗流规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原油 多相渗流 相对渗透率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体和土壤中3种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伟 范德玲 +3 位作者 王蕾 古文 杨兆平 石利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3-1432,共10页
建立了水体和土壤中3种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cVMS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水样中加入低密度聚乙烯(LDPE)后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1∶1,V/V)液液萃取,土壤样品采用正己烷超声提取,提取液浓缩后采用VF-WAXms(30 m×... 建立了水体和土壤中3种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cVMS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水样中加入低密度聚乙烯(LDPE)后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1∶1,V/V)液液萃取,土壤样品采用正己烷超声提取,提取液浓缩后采用VF-WAXms(30 m×0.25 mm×0.5μm)色谱柱分离,在电子轰击离子源(EI源)、选择离子(SIM)监测模式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3种cVMSs在2~500μg·L^(-1)的浓度范围内,各目标化合物的回归方程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水样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5.4%~121.0%,相对标准偏差为6.0%~20.0%,方法定量限(LOQ)为0.011~0.015μg·L^(-1);土壤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4%~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5.1%~19.3%,方法定量限(LOQ)为2.19~2.99μg·kg^(-1)。对江苏与安徽地区的两个化工园区及周边环境水样与土壤样品中目标物的定量分析显示,不同样品中均检测到3种cVMSs,水样中cVMSs的浓度为0.5~3.2μg·L^(-1),土壤样品中cVMSs的浓度为555.9~847.8μ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水样以及土壤中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硅氧烷 气相色谱-质谱法 液液萃取 水样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SEC新准则下油气藏类比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忠春 杨兆平 +2 位作者 王天奇 刘雄志 原瑞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115,156,共3页
SEC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执行了油气储量评估新准则,强调了类比油气藏在储量评估中的应用,首次允许利用类比油气藏进行目标油气藏采收率标定。通过表征油气藏特征并对影响采收率相关参数的系统分析,优选了油气藏类比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 SEC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执行了油气储量评估新准则,强调了类比油气藏在储量评估中的应用,首次允许利用类比油气藏进行目标油气藏采收率标定。通过表征油气藏特征并对影响采收率相关参数的系统分析,优选了油气藏类比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类比方法,并采用距离法计算油气藏相似性的数学模型,为标定原油采收率和评估上市储量提供了一种SEC认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SEC 油气藏类比 相似性模型 采收率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16
作者 杨兆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65-68,72,共5页
本文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从表现形式、认识根源、系统性三个方面论述了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指出了它的局限性、错误性及所包含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并指出了其社会分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先导意义。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国民革命 中国社会分析 系统性 先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速公路互通匝道滑坡分析与处理方案
17
作者 杨兆平 《福建交通科技》 2020年第3期5-7,共3页
以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K55+100~K55+840隘洞互通A-B匝道处滑坡为工程背景,对该滑坡体区域水文地貌特征、现状调绘、坡体产状、监测资料与钻探资料等进行分析,确定了坡体的规模,并分析造成滑坡发生的主要可能因素。最后提出采用双排抗滑... 以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K55+100~K55+840隘洞互通A-B匝道处滑坡为工程背景,对该滑坡体区域水文地貌特征、现状调绘、坡体产状、监测资料与钻探资料等进行分析,确定了坡体的规模,并分析造成滑坡发生的主要可能因素。最后提出采用双排抗滑桩、加筋土反压、坡面排水、削坡减载等多种方式进行的处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可为同类工程滑坡灾害处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抗滑性能 机理分析 处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轮摩托车起步加速性能的计算方法
18
作者 杨兆平 《摩托车》 1989年第12期5-7,共3页
关键词 摩托车 起步加速 性能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微型计算机在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万琪 杨兆平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1989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通过对单片微型计算机性能及特点的分析,并通过几个已被用于专用设备控制的实例,阐述了MCS—48系列单片机在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控制应用的可行性,而且对单片机的软件抗干扰措施进行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 单片微机 电子工业 专用设备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