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GPS的走失应急系统的研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倍倍 陈宜龙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6期42-42,共1页
走失应急事件处置过程是一个需要多成员协同合作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成员的信息采集、交换、处理与决策。应急处置中对地区信息的了解及多个成员分工合作又高度统一分配是走失应急系统能够持续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该系统在此基础上研建... 走失应急事件处置过程是一个需要多成员协同合作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成员的信息采集、交换、处理与决策。应急处置中对地区信息的了解及多个成员分工合作又高度统一分配是走失应急系统能够持续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该系统在此基础上研建了基于GPS定位技术、GIS分析技术的走失应急系统,帮助用户在寻找走失人的黄金时期对黄金地域的高效率搜索,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失 应急系统 GIS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台高清播出的升级改造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倍倍 《传媒论坛》 2020年第20期69-69,71,共2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清"电视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高清化的普及,全频道高清播出已经成为现阶段电视台播出的趋势。观众对前两个高清频道开播的认可度较高,这也使得用户对其余两个频道的要求不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清"电视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高清化的普及,全频道高清播出已经成为现阶段电视台播出的趋势。观众对前两个高清频道开播的认可度较高,这也使得用户对其余两个频道的要求不断提高,需加快高清化的改造。本文以某广播电视台全台高清化升级改造为例,就其改造技术的实施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台 高清化 升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式的改良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杨乾军 侯乒 +3 位作者 姚乾灏 王新丹 倪海栋 杨倍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78-2081,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的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水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手术术式改良:在角膜缘后5~7mm处以月形刀做宽约2mm、长约3mm的巩膜套袖,在距角膜缘3. 5mm处以月形刀做长约1. 5mm以角膜缘为基底... 目的:评价改良的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水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手术术式改良:在角膜缘后5~7mm处以月形刀做宽约2mm、长约3mm的巩膜套袖,在距角膜缘3. 5mm处以月形刀做长约1. 5mm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隧道,经该巩膜隧道以一次性矛形刀穿刺入后房,引流管修剪至合适长度后经巩膜套袖巩膜隧道穿入虹膜和人工晶状体之间的后房内,缩小瞳孔后可在瞳孔缘看见引流管口,引流管口斜面朝向瞳孔缘。将2016-03/2017-08入住我院行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患者26例26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术式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1、3d,1wk,1、6mo,此后每6mo随访1次。对手术前后眼压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第1d、末次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42. 5±8. 1、12. 1±11. 2、14. 3±5. 9mmHg。术前与术后第1d眼压和末次随访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术后第1d与末次随访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9)。术后第1d眼压<6mmHg者有8眼,术后第1d眼压>6mmHg、术后第3d降到6mmHg以下者6眼,术后早期低眼压率54%。予玻璃体腔注气(空气)、注药(曲安奈德)或前房注入黏弹剂等处理后眼压逐渐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引流管暴露、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前房注黏弹剂、玻璃体腔注气是治疗青光眼阀植入术后早期低眼压的简单、有效、可重复、操作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引流阀 AHMED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除术 青光眼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华北地区地下水河湖生态补水成效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家欢 张志新 +1 位作者 杨倍倍 崔倩 《水利信息化》 2022年第3期15-21,共7页
为评估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河湖生态补水成效,基于现有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覆盖能力,收集2020年华北地区22条(个)河湖流域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影像数据,以相关水利基础数据为依据,构建一套完整的针对华北地区地下水河湖生态补水成效的水体... 为评估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河湖生态补水成效,基于现有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覆盖能力,收集2020年华北地区22条(个)河湖流域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影像数据,以相关水利基础数据为依据,构建一套完整的针对华北地区地下水河湖生态补水成效的水体遥感监测方案,将影像进行正射、融合、裁剪等预处理后,运用水体指数和深度学习2种方法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提取河湖流域水面面积和有水河段长度,并结合河湖生态补水量进行验证,分析年内变化规律。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7—12月期间华北地区补水河湖水面面积和有水河段长度减少趋势减缓,并出现增加趋势。通过生态补水有利于缓解超采区水面面积减少趋势,验证通过统筹多种水源、调节时空布局,开展河湖回补地下水的方案是确有成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卫星遥感 动态监测 生态补水 补水成效 水体提取 地下水超采治理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