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高度计数据的吕宋海峡M_(2)内潮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彦君 杨俊钢 +1 位作者 樊彦国 崔伟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内潮是具有潮汐频率的内波,对海水垂向营养盐输运和海水混合等海洋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掌握内潮时空变化特征是内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吕宋海峡海域是全球海洋中的内潮高发区之一,本研究基于2017年至2021年的7颗卫星高度计数据,开展吕... 内潮是具有潮汐频率的内波,对海水垂向营养盐输运和海水混合等海洋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掌握内潮时空变化特征是内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吕宋海峡海域是全球海洋中的内潮高发区之一,本研究基于2017年至2021年的7颗卫星高度计数据,开展吕宋海峡海域M_(2)内潮年际变化研究。采用平面波拟合方法,分别提取不同年份的M_(2)内潮模型,分析吕宋海峡海域M_(2)内潮的年际变化特征及黑潮对M_(2)内潮年际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吕宋海峡海域M_(2)内潮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多波干扰增强了吕宋海峡海域M_(2)内潮的年际变化;吕宋海峡东西两侧M_(2)内潮振幅的年际变化特征相反,西侧增大时东侧减小;吕宋海峡西侧M_(2)内潮平均振幅一般大于东侧,但2020年因吕宋海峡的黑潮异常变化而恰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2)内潮 卫星高度计 平面波拟合 吕宋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南海三维温度场重构研究
2
作者 谷浩然 杨俊钢 +1 位作者 崔伟 王斌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9,共14页
针对当前南海高分辨率海洋次表层温度场数据稀缺问题,根据海洋表层遥感观测和次表层海水温度的时空关联性,开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南海高分辨率三维温度场重构方法研究。基于2013-2017年的海面温度、海面盐度、海面高度异常以及海面风... 针对当前南海高分辨率海洋次表层温度场数据稀缺问题,根据海洋表层遥感观测和次表层海水温度的时空关联性,开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南海高分辨率三维温度场重构方法研究。基于2013-2017年的海面温度、海面盐度、海面高度异常以及海面风场等多源海洋表层遥感数据,构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南海三维温度场重构模型。利用训练完成的模型和海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2018年南海541 m以浅19个深度层的海洋三维温度场重构实验,并与GLORYS12V1再分析数据和Argo剖面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检验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维温度场重构结果各个深度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GLORYS12V1再分析数据保持良好的一致性,能够反应出南海中部海域典型垂向断面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南海不同海域3个位置点海水温度时间序列,验证了模型重构性能的稳定性。与Argo温度剖面的对比验证了重构结果能够较好地反应出真实海水温度的垂向变化,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重构的2018年南海三维温度场平均RMSE为0.704℃,优于CNN(0.952℃)和U-net(0.863℃)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三维温度场 生成对抗网络 卫星遥感 海洋再分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时空相关尺度的多源卫星测高数据融合研究
3
作者 陈前 杨俊钢 +1 位作者 崔伟 董仁娜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卫星高度计能够准确测量海面高度动态变化,可应用于海洋的物理过程和气候变化研究。卫星高度计沿轨海面高度数据稀疏且时空不连续,不利于全面捕捉和理解海洋环流的时空结构。通过将不同卫星的沿轨海面高度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填补单颗卫... 卫星高度计能够准确测量海面高度动态变化,可应用于海洋的物理过程和气候变化研究。卫星高度计沿轨海面高度数据稀疏且时空不连续,不利于全面捕捉和理解海洋环流的时空结构。通过将不同卫星的沿轨海面高度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填补单颗卫星观测数据的不足,得到更全面的海面高度信息。多源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时空最优插值融合时,时空相关尺度对融合结果有着直接影响,目前固定的时空相关尺度会过度平滑海面变化信息。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通过考虑海洋动力过程的时空相关关系,提出一种可变时空相关尺度的确定方法,并基于Sentinel-3A、Sentinel-3B、Jason-3以及HY-2B等卫星高度计开展多源卫星测高数据融合。固定和可变尺度融合结果的比较表明,可变尺度融合方法在多源测高数据融合方面具有更好的精度、可靠性以及有效空间分辨率。可变尺度融合方法能够更好地捕捉海平面变化信息,提高测高数据融合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海面高度 多源融合 时空相关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遥感观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俊钢 张杰 王桂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115,共11页
卫星遥感是开展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在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从遥感观测空间覆盖、时间覆盖和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等方面开展北极海域海面风场与海浪遥感观测能力分析,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 卫星遥感是开展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在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从遥感观测空间覆盖、时间覆盖和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等方面开展北极海域海面风场与海浪遥感观测能力分析,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ASCAT和HY-2A散射计可实现北极海域海面风场遥感观测,通过多星联合观测可获取北极海域时空分辨率优于12 h和0.1°的海面风场遥感融合数据;基于HY-2A、CryoSat-2、SARAL和Sentinel-3高度计可实现北极海域海浪遥感观测,同样通过多星联合观测可获取北极海域时空分辨率优于1 d和0.25°的海浪有效波高遥感融合数据;基于2016年北极海面风场和海浪遥感融合数据,分析得出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在2月处于极大值,然后逐渐减小,7月最小,随后开始逐渐增大。本研究表明,基于多源散射计和高度计遥感观测可实现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业务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面风场 海浪 遥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地形SAR成像与潮流场的相关性分析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俊钢 张杰 孟俊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60,共8页
潮流是水下地形SAR成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潮流的周期性变化使水下地形SAR成像与潮流场有密切的关系,同一水下地形不同时刻SAR影像不同。以台湾浅滩为例,基于5景不同时相的ERS-2SAR影像和台湾浅滩实测水深数据,开展了水下地形SAR成像与... 潮流是水下地形SAR成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潮流的周期性变化使水下地形SAR成像与潮流场有密切的关系,同一水下地形不同时刻SAR影像不同。以台湾浅滩为例,基于5景不同时相的ERS-2SAR影像和台湾浅滩实测水深数据,开展了水下地形SAR成像与潮流场的相关性分析。为了排除SAR影像自身成像质量对研究的影响,首先对5景SAR影像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通过潮汐潮流数值计算确定SAR成像时刻的潮流场以及基于QuikScat散射计数据确定SAR成像时刻的海面风向。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SAR影像后向散射系数与实测水深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出水下地形SAR成像与潮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潮流场与水下地形SAR成像密切相关,当潮流流向与水下地形梯度方向一致或接近时,水下地形SAR成像效果最佳;对于同一水下地形,流向相反的两种潮流对应的SAR影像后向散射系数恰好相反,即SAR影像中的明暗条纹不同。相对于潮流流向的顺流与逆流风向的不同对水下地形SAR成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风向 水下地形 SAR 台湾浅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浅水地形及其SAR影像确定海面风向的一种方法
6
作者 杨俊钢 张杰 孟俊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4,共5页
利用浅水地形的SAR影像以及基于浅水地形SAR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的仿真SAR影像,基于仿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确定海面风向的方法——最大相关系数法.以南沙双子礁海域为例,利用最大相关系数法确定出了一幅RADARSAT ... 利用浅水地形的SAR影像以及基于浅水地形SAR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的仿真SAR影像,基于仿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确定海面风向的方法——最大相关系数法.以南沙双子礁海域为例,利用最大相关系数法确定出了一幅RADARSAT SAR影像成像时刻的海面风向,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包含浅水地形的SAR影像应用该方法探测海面风向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地形 SAR影像 SAR仿真 海面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熵控制的海洋流线自适应步长算法研究
7
作者 李忠伟 焦方涛 +3 位作者 李永 曾伟 杨俊钢 崔伟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10,共11页
海洋流场的流线构造与放置对于认识和理解海洋流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流线绘制过程中,积分步长的选择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流线放置效果。固定步长算法由于无法适应曲率不断变化的情形往往不被采用,以往自适应步长流线算法存在自由度低... 海洋流场的流线构造与放置对于认识和理解海洋流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流线绘制过程中,积分步长的选择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流线放置效果。固定步长算法由于无法适应曲率不断变化的情形往往不被采用,以往自适应步长流线算法存在自由度低以及多尺度适用性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次将信息熵引入到步长计算中,提出了信息熵控制的海洋流线自适应步长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计算流场信息熵得到熵场,然后依据熵值大小将流场划分为高熵区域和低熵区域,并为每个积分点赋予新的步长,使得流场可以根据变化剧烈程度自适应调整步长大小,即高熵区域(变化剧烈的区域)步长较小,低熵区域(变化平缓的区域)步长较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显著增加变化剧烈区域的积分点数目和流线条数,更好地绘制特征处的流线细节,同时在不会影响放置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非重要区域的积分点数目和流线条数以提高计算效率,相比以往自适应步长算法显著提高了步长调节的自由度以及尺度适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尺度的海洋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流场 信息熵 自适应步长 流线放置 数值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993—2014年高度计数据的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识别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崔伟 王伟 +1 位作者 马毅 杨俊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8,共13页
本文利用22年的AVISO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基于WA涡旋自动识别方法对西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进行了识别追踪,并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中尺度涡的空间分布特征、运动属性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2年间共追踪到生命周期超过30d的气旋... 本文利用22年的AVISO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基于WA涡旋自动识别方法对西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进行了识别追踪,并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中尺度涡的空间分布特征、运动属性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2年间共追踪到生命周期超过30d的气旋涡3 841个,反气旋涡2 836个,气旋涡数量多于反气旋涡。涡旋大部分向西移动,西向传播的涡旋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域,而东向传播的涡旋则集中在黑潮及其延伸区。涡旋主要存在15°~30°N的纬度带间;分别而言,气旋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和南部,而反气旋涡主要分布在副热带逆流区。30°~35°N之间的黑潮延伸区具有明显更高的涡动能和涡振幅,与同纬度区域相比这里的涡旋半径也较高。在季节和年际变化上,春季出现的中尺度涡最多,夏季最少;对涡旋的月生成数目与ENSO指数MEI比较发现,西北太平洋涡旋活动变化并不直接与ENSO现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 西北太平洋 高度计 特征分析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散射计与海面平台所测的风场数据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婷 张杰 +1 位作者 杨俊钢 孟俊敏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1,共7页
基于南海北部海面PY30-1石油平台气象站测风仪2011年7月19日—2012年9月17日实测的风场数据,分别开展了对卫星搭载的ASCAT和HY-2散射计所测风场数据的比较研究,分析散射计的测风能力(选取的时空窗口为30min和25km)。结果表明:在南海北... 基于南海北部海面PY30-1石油平台气象站测风仪2011年7月19日—2012年9月17日实测的风场数据,分别开展了对卫星搭载的ASCAT和HY-2散射计所测风场数据的比较研究,分析散射计的测风能力(选取的时空窗口为30min和25km)。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域,ASCAT散射计所测风速和PY30-1石油平台气象站观测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2.53m/s,风向偏差较大,均方根误差为47.87°;HY-2散射计所测风速和PY30-1石油平台气象站观测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3.41m/s,风向的均方根误差为58.66°。分别按低、中和高风速的不同条件将ASCAT和HY-2散射计所测的风场数据与PY30-1石油平台气象站观测的风场数据加以比较可知,ASCAT和HY-2散射计都具有较好的测风能力,前者所测风速与PY30-1石油平台气象站测风仪观测风速的均方根误差稍小于后者。在150min和15km的时空窗口下,ASCAT与HY-2散射计所测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0.72m/s,风向的均方根误差为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AT散射计 HY-2散射计 风场数据 南海 PY30-1石油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2A测高数据对重力异常反演精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剑华 李瑞洲 +1 位作者 刘善伟 杨俊钢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4期24-27,共4页
通过联合HY-2A、TP、Envisat卫星的高度计数据,分析HY-2A测高数据对中国南海重力异常影响。首先,将HY-2A和TP、Envisat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共线处理和交叉点平差前后的不符值RMS统计分析表明,HY-2A数据精度优于TP变轨后及Envisat数据精度... 通过联合HY-2A、TP、Envisat卫星的高度计数据,分析HY-2A测高数据对中国南海重力异常影响。首先,将HY-2A和TP、Envisat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共线处理和交叉点平差前后的不符值RMS统计分析表明,HY-2A数据精度优于TP变轨后及Envisat数据精度;利用逆Venning-Meinesz公式分别计算中国南海海域(0°~23°N,103°E^120°E)15'×15'的重力异常,将反演结果与船测结果对比,HY-2A数据加入反演得到的重力异常精度在±6.13m Gal,其精度要优于没有HY-2A反演得到的结果,并分析反演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差值分布规律。结果表明,HY-2A数据对于提高海洋重力异常计算精度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HY-2A卫星高度计 共线处理 交叉点平差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及邻域重力异常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善伟 李家军 +1 位作者 万剑华 杨俊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为提高海洋重力场数据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联合Jason-1/2、T/P、Envisat、ERS-1/2、Geosat等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及邻域(0°~42°N,100°~140°E)2′×2′重力异常。对卫星测高数据分别进行共线处理... 为提高海洋重力场数据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联合Jason-1/2、T/P、Envisat、ERS-1/2、Geosat等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及邻域(0°~42°N,100°~140°E)2′×2′重力异常。对卫星测高数据分别进行共线处理和自交叉点平差,并以T/P卫星测高数据为基准进行多星数据联合平差,有效削弱了卫星测高数据的时变影响和不协调性;利用逆Vening-Meinesz公式计算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相比,均方根误差为5.4 mgal。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高精度的卫星测高数据,结合多项平差处理手段,提高了海洋重力异常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交叉点平差 逆Vening-Meinesz公式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CAT散射计数据的2012年南极周边海面风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婷 张杰 杨俊钢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1-486,共6页
利用2012年全年的ASCAT散射计风场数据,对55°S以南的南极周边海域海面风场开展了时空分布特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南极周边海域,7月平均风速最大,为12 m·s-1,12月平均风速最小,为8 m·s-1,冬季大于夏季;该区域平均风... 利用2012年全年的ASCAT散射计风场数据,对55°S以南的南极周边海域海面风场开展了时空分布特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南极周边海域,7月平均风速最大,为12 m·s-1,12月平均风速最小,为8 m·s-1,冬季大于夏季;该区域平均风速主要在9—12 m·s-1之间,全年出现的天数>280天,约占全年的77%;风速>10 m·s-1所占比例也是冬季大于夏季。从全年来看,南极周边海域在冬季(4—6月)和春季(7—9月)风速普遍较大。该区域0°W—60°W海域内风速明显比其他海域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AT 风场 南极 周边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中国近海及其邻域垂线偏差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剑华 王莉娟 +1 位作者 范陈清 杨俊钢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1,共6页
联合T/P数据、T/P新轨道数据、Jason-1数据、Jason-1新轨道数据、Jason-2数据、Geosat/GM数据、Geosat/ERM数据、Envisat RA-2数据、ERS-1/ERM和ERS-2/ERM数据,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用相邻测高点大地水准面高度的一次差分求沿轨垂线偏... 联合T/P数据、T/P新轨道数据、Jason-1数据、Jason-1新轨道数据、Jason-2数据、Geosat/GM数据、Geosat/ERM数据、Envisat RA-2数据、ERS-1/ERM和ERS-2/ERM数据,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用相邻测高点大地水准面高度的一次差分求沿轨垂线偏差,然后基于最小二乘原理,采用求最小范数逆的方法,直接解算中国近海及其邻域(0°~42°N,102°~138°E)2′×2′分辨率网格点垂线偏差子午分量和卯酉分量。计算结果与EGM2008模型垂线偏差相比,子午分量的RMS为0.91″,卯酉分量的RMS为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垂线偏差 海洋大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CAT散射计数据的2013年南极周边海面风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婷 张杰 杨俊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2,共6页
利用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ASCAT散射计风速数据,从海面风速季平均分布特征、平均海面风速特征、海面风速大于10 m/s发生比例统计等方面,对55°S以南的南极周边海域开展了风速空间分布特性统计,得到以下结果:7月平均风速最... 利用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ASCAT散射计风速数据,从海面风速季平均分布特征、平均海面风速特征、海面风速大于10 m/s发生比例统计等方面,对55°S以南的南极周边海域开展了风速空间分布特性统计,得到以下结果:7月平均风速最大,为12 m/s,1月平均风速最小,为8 m/s。对于南极周边海域,区域平均风速主要在9~12 m/s,全年出现的时间大于280 d,约占全年的77%。风速大于10 m/s所占比例4~9月大于1~3月和10~12月。从全年来看,南极周边海域在4~9月风速普遍较大,且0°~60°W海域内风速明显比其他海域要小。在此基础上将2013年每日的区域平均风速与月平均风速与2012年做了对比,变化趋势与2012年基本一致。通过本项长期工作,可以了解南极风场环境基本情况,建立与更新基础资料和图件,得到南极地区风场要素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服务于南极科学考察、全球变化等多学科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AT散射计 风速 南极周边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潮流场POM模式计算分析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常颖 张杰 +2 位作者 宋平舰 杨俊钢 王瑞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7-660,共4页
为实现潮流场计算与基于GIS的分析的整体集成,提出了基于GIS的潮流场计算分析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了潮流场计算模块、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模块、用户端接口模块与数据库的组织,建立了一个具有基本应用功能的集成系统。选取南海为... 为实现潮流场计算与基于GIS的分析的整体集成,提出了基于GIS的潮流场计算分析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了潮流场计算模块、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模块、用户端接口模块与数据库的组织,建立了一个具有基本应用功能的集成系统。选取南海为例进行了潮流计算和基于GIS的结果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场 地理信息系统(GIS) POM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的二维经验模分解并行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展鹏 袁业立 +1 位作者 张杰 杨俊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6-1242,共7页
针对二维经验模分解(BEMD)处理大尺寸图像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PI技术的BEMD并行算法.对BEMD串行程序中极值点选取、平面三角剖分、三角域内数值插值等几个主要部分的运行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三角域内数值插值是耗时的主... 针对二维经验模分解(BEMD)处理大尺寸图像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PI技术的BEMD并行算法.对BEMD串行程序中极值点选取、平面三角剖分、三角域内数值插值等几个主要部分的运行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三角域内数值插值是耗时的主要部分,也是并行化的重点处理部分;随后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构建并行环境,基于MPI技术对BEMD算法的包络面生成部分实现了并行化,具体方法是先将剖分后的三角形序列按照进程数均匀划分,使整个图像分割为若干子区域并分配给相应进程,然后各进程拟合出对应子区域的上下Bezier曲面并由0进程进行合并,进而生成上下包络面;最后通过加速比等指标对该算法进行测评.结果表明,算法在30核并行执行时加速比可达20.139 6,利用率为64.97%,运行效率的提升较为明显.在数据量达到原始数据的25倍时可扩展性指标为1.397 5,表明该算法对大数据量的任务有很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经验模分解 MPI并行算法 大尺寸图像 分而治之法 Bernstein-Bezier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细化和二阶同步压缩变换的船载地波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亚春 王祎鸣 杨俊钢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受船载平台运动、海杂波、多目标聚集以及环境干扰等的影响,海上船只目标的雷达回波极易被遮蔽和淹没,导致船载地波雷达的目标监视监测能力大幅减弱。为提高船载地波雷达对船只目标的检测与发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细化和二阶同步... 受船载平台运动、海杂波、多目标聚集以及环境干扰等的影响,海上船只目标的雷达回波极易被遮蔽和淹没,导致船载地波雷达的目标监视监测能力大幅减弱。为提高船载地波雷达对船只目标的检测与发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细化和二阶同步压缩变换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船载地波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频率细化处理,提高频率分辨率;然后,通过二阶同步压缩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来提取目标的时频分布特征;最终,根据得到的时频分布特征来实现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具有更好的时频聚集性,而且能有效检测海杂波附近的运动目标以及回波多普勒频率相近的多船只聚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目标检测 时频分析 频谱细化 同步压缩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海平面变化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龙 王晶 杨俊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7,共10页
利用1993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卫星高度计数据,研究了东海海平面变化的季节信号、线性趋势和低频信号,并结合风应力资料、Ishii温盐数据和海表面温度数据分析了季节信号和低频信号的驱动机制。东海季节性海平面变化主要由年信号组成,其... 利用1993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卫星高度计数据,研究了东海海平面变化的季节信号、线性趋势和低频信号,并结合风应力资料、Ishii温盐数据和海表面温度数据分析了季节信号和低频信号的驱动机制。东海季节性海平面变化主要由年信号组成,其占海平面变化的大部分;年信号振幅和相位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海季节性海平面变化主要受海面风和海水热膨胀驱动,而且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两种驱动机制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主导地位也不断变化;季节信号还受到黑潮的一定影响。1993-2011年间东海海平面线性上升速率为3.28mm/a,各海域海平面上升速率不同。东海海平面变化低频信号与比容海平面变化低频信号具有显著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55;东海比容海平面变化低频信号与SOI低频信号同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3。ENSO通过大气环流和黑潮洋流等对东海海域的比容海平面变化产生影响,比容海平面变化进而对东海年际间海平面变化产生调制作用,因此ENSO可以通过东海年际间比容海平面变化对东海年际间海平面变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海平面变化 高度计 风应力 海水热膨胀 ENSO 比容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和Jason-1高度计数据的渤黄东海潮汐信息提取 被引量:7
19
作者 仲昌维 杨俊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85,共8页
对19 a的TOPEX/POSEIDON(以下称T/P)和Jason-1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进行调和分析,得到渤黄东海海域的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 Q1)。提出一种将两类卫星高度计数据统一的方法,消除了因两类卫星高度计校正算法等不同... 对19 a的TOPEX/POSEIDON(以下称T/P)和Jason-1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进行调和分析,得到渤黄东海海域的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 Q1)。提出一种将两类卫星高度计数据统一的方法,消除了因两类卫星高度计校正算法等不同所导致的相互之间的偏差。变轨后的 T/P与Jason-1卫星加密了高度计对潮汐观测的空间分布。通过对交叉点处升轨与降轨的潮汐调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检验调和分析方法及高度计数据的可靠性;将基于高度计数据的调和分析结果与验潮站资料进行比较,以检验其正确性。4个主要分潮(M2、S2、K1、O1)振幅之差的均方根介于1.0-1.8 cm,迟角之差的均方根介于4.1°-7.8°。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调和分析结果的精确性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综合变轨前后两类高度计测高数据的调和分析结果,给出并分析了渤黄东海4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P(TOPEX P0sEIDON) 卫星高度计 Jason—1 调和分析 数据统一 同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颗在轨高度计数据的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模型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胜军 万剑华 杨俊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3,共8页
联合使用Jason-2成功发射3a来的Jason-2(cycle 001-113)、轨道调整前后的Envisat(cycle070-107)以及轨道调整后的Jason-1(cycle 263-352)等在轨高度计卫星数据,首先对电离层延迟校正项进行平滑处理,再经过数据编辑和各项地球物理及环境... 联合使用Jason-2成功发射3a来的Jason-2(cycle 001-113)、轨道调整前后的Envisat(cycle070-107)以及轨道调整后的Jason-1(cycle 263-352)等在轨高度计卫星数据,首先对电离层延迟校正项进行平滑处理,再经过数据编辑和各项地球物理及环境改正后,对周期(cycle)逐一进行统计验证并剔除交叉点不符值异常的数据周期,采用共线处理和交叉点平差削弱海面时变和径向轨道误差的影响,再经参考椭球和参考框架基准的统一,最后选用Shepard方法建立了我国海域及邻海海域(0°~45°N,100°~140°E)2′×2′分辨率的平均海平面模型。将所建立模型与MSS-CNES-CLS01模型和MSS-CNES-CLS10模型进行了比较,不符值RMS分别为8.28和11.65cm,验证了所开展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电离层平滑 平差 网格化 平均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