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桐丛枝病与泡桐生长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俊秀 张刚龙 +2 位作者 樊军锋 周永学 高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0,202,共3页
通过研究认为,在同一无性系或同一品种的泡桐内,生长量较小的植株,一般不易发生丛枝病或发病较轻;而生长量较大的植株,一般容易发生丛枝病或发病较重。但在不同无性系或不同品种之间不存在这样的规律。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林木真菌病害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7
2
作者 杨俊秀 田呈明 曹支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1-316,共6页
我们对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林木真菌病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多年的探讨,结果表明,太白山林木真菌病害可划分为四个垂直分布带。即低山、低中山阔叶林叶点霉病和白粉病分布带;中山、高中山阔叶林锈病和立木腐朽分布带;中高山针叶林散斑病分布... 我们对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林木真菌病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多年的探讨,结果表明,太白山林木真菌病害可划分为四个垂直分布带。即低山、低中山阔叶林叶点霉病和白粉病分布带;中山、高中山阔叶林锈病和立木腐朽分布带;中高山针叶林散斑病分布带;高山灌丛漆斑病分布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病原真菌 垂直分布带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派几个无性系抗病性的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俊秀 高建社 周永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2,共2页
采用 2种不同方法对 84K杨等白杨派 7个优良无性系抗病性研究的结果表明, 84K杨对黑斑病(Marssoninapopuli)、叶枯病(Alternariatenuis)、锈病 (Melampsoramagnusiana)均表现出高度的抗性。
关键词 白杨派 抗病性 84K杨 优良无性系 叶枯病 黑斑病 锈病 评价 表现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杨溃疡病经济危害允许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俊秀 张星耀 +2 位作者 李武汉 赵仕光 李国荣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从个体、群体的层次用灰色模型和统计模型模拟了北京杨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对材积生长的影响,依此确定经济危害最低允许水平为病情指数4.11。
关键词 北京杨 杨树 溃疡病 经济危害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溃疡病杨树种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俊秀 李武汉 +1 位作者 符毓秦 刘玉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对133个杨树种及无性系进行了溃疡病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同时对其中部分品种和无性系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不同派,派内、派间杂交种,同一杂交组合的后代中感病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室内人工接种感病程度差异的变化趋势和野外... 本文对133个杨树种及无性系进行了溃疡病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同时对其中部分品种和无性系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不同派,派内、派间杂交种,同一杂交组合的后代中感病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室内人工接种感病程度差异的变化趋势和野外自然发病程度差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沙兰杨、毛白杨、Ⅰ—214杨、Ⅰ-69杨表现最为抗病;北京杨、陕林2号杨最为感病;其它属于中间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抗病性 溃疡病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属不同种和种源对丛枝病抗性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俊秀 张刚龙 +4 位作者 樊军锋 周永学 王培新 李有忠 李文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5-116,121,共3页
调查表明,泡桐属所有的种和无性系均感染丛枝病(P hy top lasm a-M LO),但感染的程度不同。在调查中发现一种高抗类型,其特征是叶背毛密而高大,毛为具长柄的树状毛、具长柄大腺细胞的腺毛、长柄叉状毛和单枝毛,这类毛粘性很大。该类型... 调查表明,泡桐属所有的种和无性系均感染丛枝病(P hy top lasm a-M LO),但感染的程度不同。在调查中发现一种高抗类型,其特征是叶背毛密而高大,毛为具长柄的树状毛、具长柄大腺细胞的腺毛、长柄叉状毛和单枝毛,这类毛粘性很大。该类型泡桐抗病的主要机制是抗传毒的媒介昆虫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苹果锈病转主寄主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俊秀 王明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44-47,共4页
梨、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是桧柏的两个不同类型。梨锈病的转主寄主树冠较稀疏,分枝角度较大,具针叶和鳞叶,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纺锤形瘿瘤,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树冠较紧凑,分枝角度小,只具针叶,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球形或半球形的瘿瘤。
关键词 苹果锈病 寄主 树冠 针叶 分枝 梨锈病 桧柏 瘿瘤 角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丛枝病泡桐表型单株选择及其育种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俊秀 张刚龙 +3 位作者 王培新 李有忠 李文爱 李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0-96,102,共8页
为了选育出对丛枝病具有高抗性的泡桐品种,以四旁绿化林、人工林、天然分布林以及品种园的236株泡桐为对象,筛选出抗丛枝病泡桐单株,对其叶毛类型进行观察,并根据叶毛特征对其子代进行苗期抗病性选择。结果表明,泡桐叶毛类型与其对丛枝... 为了选育出对丛枝病具有高抗性的泡桐品种,以四旁绿化林、人工林、天然分布林以及品种园的236株泡桐为对象,筛选出抗丛枝病泡桐单株,对其叶毛类型进行观察,并根据叶毛特征对其子代进行苗期抗病性选择。结果表明,泡桐叶毛类型与其对丛枝病的抗性密切相关,具有稠密长柄树状毛、长柄叉状毛和长柄大腺细胞腺毛的植株对丛枝病有高抗性,其抗病原因是抗传媒介体昆虫。对选出的抗丛枝病单株,分别用其根和种子进行繁育试验。根繁试验结果表明,感丛枝病单株根繁育的苗木,第6年全部感染丛枝病,抗丛枝病单株繁育的苗木至今仍未发病;种子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可根据抗丛枝病母树与子代苗期叶毛特征的相关性进行抗病性选择,且选择的准确性达86%以上。用该方法选择出的苗木可直接用来造林,同时也可采集抗丛枝病母树的部分根繁殖成无性系,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而且还克服无性系育种技术导致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窄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抗病性 单株选择 育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soft在“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俊秀 赵文来 鲍佳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
在"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过程中,引入Ansoft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有一定的意义。首先,结合静电场边值问题的拉普拉斯方程求解,基于Maxwell 2D绘出了满足一定条件的矩形接地金属槽内空间等势线的分布;而后,由达朗贝尔方程... 在"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过程中,引入Ansoft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有一定的意义。首先,结合静电场边值问题的拉普拉斯方程求解,基于Maxwell 2D绘出了满足一定条件的矩形接地金属槽内空间等势线的分布;而后,由达朗贝尔方程的解及无方向性天线辐射功率,基于HFSS给出2款半波阵子天线,绘出了入射端口反射损耗S(1,1)、电压驻波比VSWR随频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尺寸天线对应不同工作频率。通过空间场线、反射损耗或驻波比曲线的仿真分析,在验证电磁理论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场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激发对电磁场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 2D HFSS 拉普拉斯方程 达朗贝尔方程 反射损耗 电压驻波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属叶毛类型及对丛枝病的抗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俊秀 田呈明 +3 位作者 张刚龙 王培新 李有忠 李文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1,共4页
调查研究结果认为泡桐属叶毛类型有单枝毛、腺毛、叉状毛和树状毛4大类型。各类又有长柄、短柄或无柄之别。叶背有无叶毛和叶毛类型的不同对丛枝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叶背无毛或毛非常稀少对丛枝病高度感染,叶背毛为无柄(或几无柄)树状... 调查研究结果认为泡桐属叶毛类型有单枝毛、腺毛、叉状毛和树状毛4大类型。各类又有长柄、短柄或无柄之别。叶背有无叶毛和叶毛类型的不同对丛枝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叶背无毛或毛非常稀少对丛枝病高度感染,叶背毛为无柄(或几无柄)树状毛、短柄叉状毛和短柄、腺细胞小并无粘性腺毛的泡桐感病,叶背为不同类型的混合毛亦感病,但感病程度随长柄和短柄毛的比例不同而有所差异。叶背毛为较稠密的长柄树状毛、长柄叉状毛、长柄单枝毛和长柄、腺细胞大的粘性腺毛的泡桐为高度抗病。抗病的原因是抗传毒介体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叶毛类型 丛枝病 媒介昆虫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32)P和^(86)Rb对泡桐丛枝病病枝、叶吸收磷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俊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发生普遍,特别是在河南、山东和陕西关中地区危害严重,群众称之为泡桐的癌症。该病病原在1967年被日本人确定为类菌质体(MLO)。我国有不少人对这一病害作过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曾对...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发生普遍,特别是在河南、山东和陕西关中地区危害严重,群众称之为泡桐的癌症。该病病原在1967年被日本人确定为类菌质体(MLO)。我国有不少人对这一病害作过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曾对该病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土壤中N、P、K含量的百分比值与感病指数间的关系,应用通径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磷含量越高,发病越轻;钾含量越高,发病越重。经回归分析得知感病指数与P/K比值成反相关。在此基础上,对泡桐丛枝病病枝、叶对磷钾的吸收规律及不同种泡桐苗木吸收磷钾情况进行了同位素示踪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同位素 示踪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12
作者 杨俊秀 王继曾 +1 位作者 赵文来 王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发送者表与接收者表的可迁移动态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依据混合式动态任务调度策略,由实时监测系统下各结点的负载信息,借助检查点保存的状态参数实现系统任务的动态迁移.理论证明它能有效降低调度过程中的额外开销...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发送者表与接收者表的可迁移动态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依据混合式动态任务调度策略,由实时监测系统下各结点的负载信息,借助检查点保存的状态参数实现系统任务的动态迁移.理论证明它能有效降低调度过程中的额外开销,保证负载信息的及时和准确,避免迁移中的颠簸现象,有效改善动态任务的调度和成功率,提高系统的并行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进程迁移 检查点 额外开销 发送者表 接收者表 信息服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态分布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田呈明 王吉忍 +3 位作者 杨俊秀 代栓发 何世林 张文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2-67,共6页
经调查太白山食用药用真菌 97种 ,隶属 5 9属 2 4科。其中食用真菌 5 7种 ,药用真菌 6 6种 ,有毒菌 11种 ,菌根菌 2 7种。其中发生于常绿或落叶阔叶栎林的有 5 8种 ,发生于桦木林带的有 31种 ,发生于针叶林的 43种 ,高山灌丛及草甸带仅... 经调查太白山食用药用真菌 97种 ,隶属 5 9属 2 4科。其中食用真菌 5 7种 ,药用真菌 6 6种 ,有毒菌 11种 ,菌根菌 2 7种。其中发生于常绿或落叶阔叶栎林的有 5 8种 ,发生于桦木林带的有 31种 ,发生于针叶林的 43种 ,高山灌丛及草甸带仅有 6种。营养方式有寄生、腐生 (木生和土生 )、菌根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食用菌 药用菌 生态分布 资源评价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初探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田呈明 曹支敏 +1 位作者 杨俊秀 王培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4-39,共6页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锈菌区系的特征。病害随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病原 真菌 乔木 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炭疽菌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36
15
作者 刘晓云 景耀 杨俊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通过对有关炭疽菌研究的文献评述,确认ColletotrichumCorda是现代唯一合法的炭疽菌属名,Arx为炭疽菌属的分类奠定了基础,Sutton的分类系统已被广泛的应用。同时从症状、病原、传播及侵染途径,侵染来源... 通过对有关炭疽菌研究的文献评述,确认ColletotrichumCorda是现代唯一合法的炭疽菌属名,Arx为炭疽菌属的分类奠定了基础,Sutton的分类系统已被广泛的应用。同时从症状、病原、传播及侵染途径,侵染来源及潜伏侵染、病害的流行与防治等方面对发生在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进行了综合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炭疽菌 分类 树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被引量:25
16
作者 赵仕光 景耀 杨俊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3-17,共5页
通过对18个杨树品种和无性系田间发病情况调查,排出了对溃疡病的抗性序列,同时,通过在生长季节初期,测定健康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析了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杨树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树种对溃疡... 通过对18个杨树品种和无性系田间发病情况调查,排出了对溃疡病的抗性序列,同时,通过在生长季节初期,测定健康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析了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杨树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树种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呈正相关,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强,树种的抗病性就强;反之则弱。酶的活性高低可以做为杨树抗溃疡病育种和抗病性测定中的一个“抗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 过氧化物酶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服务器主动调度策略的集群体系结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文来 余冬梅 +1 位作者 杨俊秀 祝超群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在分析现有集群服务器调度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服务器主动调度策略的集群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摒弃了传统层次上的负载均衡工作方式,消除了高负载下服务器的"活锁"现象,提高了服务器的有效利用率,保证了较短的响应时间,... 在分析现有集群服务器调度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服务器主动调度策略的集群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摒弃了传统层次上的负载均衡工作方式,消除了高负载下服务器的"活锁"现象,提高了服务器的有效利用率,保证了较短的响应时间,实现了最大的处理能力,以及公平服务、容错、可扩展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器 主动调度策略 集群体系结构 负载均衡 计算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金背杜鹃菌根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重华 王吉忍 +1 位作者 杨俊秀 胡崇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8-70,共3页
首次报道了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下采到的金背杜鹃 ( Rhododendronclementinae Forrestex W.W.Smith subsp.aureodorsale W.P.Fang)共生真菌 3种 :卷缘网褶菌 ( Poxillus involotes( Botsch) Fr.)、亚褐环粘盖牛肝 ( Suillus su... 首次报道了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下采到的金背杜鹃 ( Rhododendronclementinae Forrestex W.W.Smith subsp.aureodorsale W.P.Fang)共生真菌 3种 :卷缘网褶菌 ( Poxillus involotes( Botsch) Fr.)、亚褐环粘盖牛肝 ( Suillus subluteus( Peck)Snell ex Slipp &Snell.)、黄粉牛肝菌 ( Pulveroboletusravenelii Berk.et Curt.) ,且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金背杜鹃 外生菌根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木本植物炭疽菌分类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晓云 景耀 杨俊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9-30,38,共3页
报导了发生在陕西省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3个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即: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壳皮炭疽... 报导了发生在陕西省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3个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即: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crassipes(Speg.)Arx和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中国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木本植物 炭疽菌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外生菌根及菌根真菌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重华 王吉忍 +1 位作者 杨俊秀 吴国华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60,共5页
报道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外生菌根及菌根真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外生菌根真菌 2 8种 ,隶属6科 18属 ;查明主要菌根树种是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 Franch)和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 Beissn)。主要菌根真菌是红菇 (Russuluceae)... 报道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外生菌根及菌根真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外生菌根真菌 2 8种 ,隶属6科 18属 ;查明主要菌根树种是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 Franch)和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 Beissn)。主要菌根真菌是红菇 (Russuluceae)和牛肝菌 (Boletaceae)。并对其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 ,以亚高山 (Subalpine belt)南坡 2 85 0~3 30 0 m、北坡 3 0 0 0~ 3 2 0 0 m区带最适合于菌根 (Mycorrhiza)及菌根真菌子实体 (Mycorrhiza fungi fruit bodie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菌根真菌 生态分布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