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油茶籽壳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俊换
周建平
胡尧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油茶籽壳的主要成分,并用不同方法处理油茶籽壳后测定其主要成分,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处理后油茶籽壳的细胞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油茶籽壳中水分占11.07%,灰分占1.02%,粗脂肪占2.53%,粗蛋白占2.70%,还原糖占1.59%...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油茶籽壳的主要成分,并用不同方法处理油茶籽壳后测定其主要成分,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处理后油茶籽壳的细胞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油茶籽壳中水分占11.07%,灰分占1.02%,粗脂肪占2.53%,粗蛋白占2.70%,还原糖占1.59%,茶皂素占10.68%,半纤维素占22.00%,纤维素占17.32%,木质素占31.35%,油茶籽壳的成分处理前、后有所变化;油茶籽壳的细胞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组成,且每部分都呈层状结构,半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内层,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中层,木质素分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层状结构之间和细胞壁的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壳
成分分析
微观结构
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壳发酵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条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俊换
郭华
欧阳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6-420,共5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enzyme,CMCase)的酶活力作为响应值,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CMCase酶活...
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enzyme,CMCase)的酶活力作为响应值,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CMCase酶活力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时间、起始pH和营养液体积进行正交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用碱法处理油茶籽壳较为适宜;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氮源为0.2%的(NH4)2SO4;其他适宜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pH5.8、营养液体积22 mL、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CMCase的酶活力达179.15 U/mL,比单因素试验最高酶活力提高了2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壳
康宁木霉
羧甲基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腊八豆低温后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欧阳晶
杨俊换
+1 位作者
苏悟
蒋立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5-279,共5页
以黄豆为原料、纯种毛霉发酵腊八豆后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低温后发酵不同时段的腊八豆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包括烷烃类(2)、烯烃类(29)、杂环类(6)、醇类(10)、醛类(1)...
以黄豆为原料、纯种毛霉发酵腊八豆后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低温后发酵不同时段的腊八豆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包括烷烃类(2)、烯烃类(29)、杂环类(6)、醇类(10)、醛类(1)、酮类(1)、酸类(2)、酯类(8)、醚类(3)等9类62种化合物。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杂环类、醛类、酮类等风味化合物有所增加,醇类与酸类化合物的减少伴随着酯类的增加,1-辛烯-3-醇等不良风味逐渐减少,低温发酵有利于减少褐变,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八豆
低温发酵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粕酸水解糖化工艺条件
被引量:
3
4
作者
胡尧超
郭华
杨俊换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87-92,共6页
以水酶法提油后的油茶籽粕为原料,利用稀酸水解其中的多糖为还原糖。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酸解糖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了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与4个因素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并根...
以水酶法提油后的油茶籽粕为原料,利用稀酸水解其中的多糖为还原糖。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酸解糖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了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与4个因素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绘制了曲面图,分析了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随主要因素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优化点。结果表明:油茶籽粕酸解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2.1%,水解温度122℃,水解时间37 min,料液比1∶5.1,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为66.53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稀酸水解
还原糖
响应面分析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卷枝毛霉重组菌株Mc-MT-2培养条件优化及产油特性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璐
张瑶
+2 位作者
杨俊换
王艳霞
宋元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1-258,共8页
前期工作构建了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的卷枝毛霉重组菌株Mc-MT-2,该菌株的脂质含量大幅度提高。该研究从培养基成分筛选、微生物生长控制以及发酵模式等方面深入探讨Mc-MT-2菌株发酵产油脂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Mc-MT-2菌株最佳生...
前期工作构建了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的卷枝毛霉重组菌株Mc-MT-2,该菌株的脂质含量大幅度提高。该研究从培养基成分筛选、微生物生长控制以及发酵模式等方面深入探讨Mc-MT-2菌株发酵产油脂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Mc-MT-2菌株最佳生长及产孢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与苹果酸为复合碳源且复合配比为9∶1,氮源为胰蛋白胨,其他成分同Kendrick培养基,初始pH值为5。经分批培养获得生物量、脂质含量和脂质产量分别为11.2 g/L,24%和2.6 g/L。在3 L发酵罐扩大培养中,补料培养Mc-MT-2菌株获得生物量、脂质含量和脂质产量最大值为15.4 g/L、28.6%和4.4 g/L,比分批培养分别提高1.38、1.19和1.69倍。该研究为卷枝毛霉重组菌株Mc-MT-2在脂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合成
发酵
卷枝毛霉
苹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溶氧对耶氏解脂酵母油脂积累和柠檬酸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
2
6
作者
亢新鑫
杨俊换
+1 位作者
张怀渊
宋元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5,共5页
产油耶氏解脂酵母能将培养基中过量的碳源转化为油脂储存于细胞内并分泌大量的柠檬酸。在耶氏解脂酵母发酵过程中通过关联搅拌转速和通气量调控培养基中的溶氧含量处于5%、10%、20%、30%和不控制5种水平,来研究溶氧对其油脂积累和柠檬...
产油耶氏解脂酵母能将培养基中过量的碳源转化为油脂储存于细胞内并分泌大量的柠檬酸。在耶氏解脂酵母发酵过程中通过关联搅拌转速和通气量调控培养基中的溶氧含量处于5%、10%、20%、30%和不控制5种水平,来研究溶氧对其油脂积累和柠檬酸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培养基中溶氧的增加,耶氏解脂酵母细胞内油脂含量和柠檬酸分泌量均有所增加,且不控制培养基中溶氧时,细胞内油脂含量和柠檬酸产量均最高,油脂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11.62%(w/w),柠檬酸产量达到21.0 g/L。培养基中不同的溶氧含量还会影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高溶氧能够促进油酸含量的增加,溶氧不控制时油酸的含量最高,达到48.62%。本研究为耶氏解脂酵母产脂发酵培养过程中溶氧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氧
耶氏解脂酵母
微生物油脂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茶籽壳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俊换
周建平
胡尧超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102107)
文摘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油茶籽壳的主要成分,并用不同方法处理油茶籽壳后测定其主要成分,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处理后油茶籽壳的细胞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油茶籽壳中水分占11.07%,灰分占1.02%,粗脂肪占2.53%,粗蛋白占2.70%,还原糖占1.59%,茶皂素占10.68%,半纤维素占22.00%,纤维素占17.32%,木质素占31.35%,油茶籽壳的成分处理前、后有所变化;油茶籽壳的细胞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组成,且每部分都呈层状结构,半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内层,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中层,木质素分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层状结构之间和细胞壁的外层。
关键词
油茶籽壳
成分分析
微观结构
纤维素
木质素
Keywords
Camellia testa
composition analysis
microstructure
cellulose
lignin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壳发酵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条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俊换
郭华
欧阳晶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6-420,共5页
基金
国家"863"项目(2013AA102107)
文摘
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enzyme,CMCase)的酶活力作为响应值,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CMCase酶活力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时间、起始pH和营养液体积进行正交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用碱法处理油茶籽壳较为适宜;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氮源为0.2%的(NH4)2SO4;其他适宜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pH5.8、营养液体积22 mL、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CMCase的酶活力达179.15 U/mL,比单因素试验最高酶活力提高了24.52%。
关键词
油茶籽壳
康宁木霉
羧甲基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Keywords
camellia testa
Trichoderma koningii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as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腊八豆低温后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欧阳晶
杨俊换
苏悟
蒋立文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5-27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828)
文摘
以黄豆为原料、纯种毛霉发酵腊八豆后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低温后发酵不同时段的腊八豆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包括烷烃类(2)、烯烃类(29)、杂环类(6)、醇类(10)、醛类(1)、酮类(1)、酸类(2)、酯类(8)、醚类(3)等9类62种化合物。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杂环类、醛类、酮类等风味化合物有所增加,醇类与酸类化合物的减少伴随着酯类的增加,1-辛烯-3-醇等不良风味逐渐减少,低温发酵有利于减少褐变,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
关键词
腊八豆
低温发酵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Keywords
fermented soybean
low- temperature fermentation
volatile components
SPME- G C- MS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粕酸水解糖化工艺条件
被引量:
3
4
作者
胡尧超
郭华
杨俊换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87-92,共6页
基金
国家863项目(2013AA102107)
文摘
以水酶法提油后的油茶籽粕为原料,利用稀酸水解其中的多糖为还原糖。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酸解糖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了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与4个因素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绘制了曲面图,分析了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随主要因素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优化点。结果表明:油茶籽粕酸解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2.1%,水解温度122℃,水解时间37 min,料液比1∶5.1,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为66.53 mg/mL。
关键词
油茶籽粕
稀酸水解
还原糖
响应面分析
工艺
Keywords
seedcake of Camellia oleifera Abel.
hydrolysis with diluted acid
reducing sugar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technology
分类号
TS22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卷枝毛霉重组菌株Mc-MT-2培养条件优化及产油特性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璐
张瑶
杨俊换
王艳霞
宋元达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1-258,共8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0MC007)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GSF121013)
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文摘
前期工作构建了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的卷枝毛霉重组菌株Mc-MT-2,该菌株的脂质含量大幅度提高。该研究从培养基成分筛选、微生物生长控制以及发酵模式等方面深入探讨Mc-MT-2菌株发酵产油脂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Mc-MT-2菌株最佳生长及产孢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与苹果酸为复合碳源且复合配比为9∶1,氮源为胰蛋白胨,其他成分同Kendrick培养基,初始pH值为5。经分批培养获得生物量、脂质含量和脂质产量分别为11.2 g/L,24%和2.6 g/L。在3 L发酵罐扩大培养中,补料培养Mc-MT-2菌株获得生物量、脂质含量和脂质产量最大值为15.4 g/L、28.6%和4.4 g/L,比分批培养分别提高1.38、1.19和1.69倍。该研究为卷枝毛霉重组菌株Mc-MT-2在脂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脂质
合成
发酵
卷枝毛霉
苹果酸
Keywords
lipid
synthesis
fermentation
malate
Mucor circinelloides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溶氧对耶氏解脂酵母油脂积累和柠檬酸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
2
6
作者
亢新鑫
杨俊换
张怀渊
宋元达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064)
文摘
产油耶氏解脂酵母能将培养基中过量的碳源转化为油脂储存于细胞内并分泌大量的柠檬酸。在耶氏解脂酵母发酵过程中通过关联搅拌转速和通气量调控培养基中的溶氧含量处于5%、10%、20%、30%和不控制5种水平,来研究溶氧对其油脂积累和柠檬酸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培养基中溶氧的增加,耶氏解脂酵母细胞内油脂含量和柠檬酸分泌量均有所增加,且不控制培养基中溶氧时,细胞内油脂含量和柠檬酸产量均最高,油脂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11.62%(w/w),柠檬酸产量达到21.0 g/L。培养基中不同的溶氧含量还会影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高溶氧能够促进油酸含量的增加,溶氧不控制时油酸的含量最高,达到48.62%。本研究为耶氏解脂酵母产脂发酵培养过程中溶氧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溶氧
耶氏解脂酵母
微生物油脂
柠檬酸
Keywords
dissolved oxygen
Yarrowia lipolytica
microbial oil
citric acid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油茶籽壳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
杨俊换
周建平
胡尧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用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壳发酵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条件
杨俊换
郭华
欧阳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腊八豆低温后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欧阳晶
杨俊换
苏悟
蒋立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粕酸水解糖化工艺条件
胡尧超
郭华
杨俊换
《湖南农业科学》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卷枝毛霉重组菌株Mc-MT-2培养条件优化及产油特性
王璐
张瑶
杨俊换
王艳霞
宋元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溶氧对耶氏解脂酵母油脂积累和柠檬酸分泌的影响
亢新鑫
杨俊换
张怀渊
宋元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