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路基压实方法的智能化转型与应用
1
作者 杨俊华 胡淼良 +4 位作者 章信祥 代雍正 王云 潘剑超 冯倩 《地基处理》 2025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公路的填筑与压实质量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与公路的使用寿命。智能压实通过振动传感器与定位技术实时感知压实状态,采用不同算法分析压实度、均匀性与稳定性,利用机器学习动态优化路径规划,基于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自主执行压实指令,具有自主... 公路的填筑与压实质量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与公路的使用寿命。智能压实通过振动传感器与定位技术实时感知压实状态,采用不同算法分析压实度、均匀性与稳定性,利用机器学习动态优化路径规划,基于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自主执行压实指令,具有自主决策功能,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压实。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压实方法缺乏过程检测、样本代表性不足、依赖人工驾驶与干预等局限性,近年来在公路路基压实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本文对压实施工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结合智能压实方法“感知、分析、决策与执行”的基本流程,总结分析了目前公路路基压实方法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趋势,指出未来需突破多指标耦合与非线性建模难题,提高人工智能模型性能,以实现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压实 智能压实 智能压实测量值 压实质量 连续监测指标 路基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试验的高填方路堤强夯与冲击碾压补强效果分析
2
作者 杨俊华 刘泽 +2 位作者 代雍正 曹峥 李梦竹 《福建交通科技》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在填筑过程中进行压实补强以进一步提升高填方黄土路堤的压实度,是提高黄土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小路堤不均匀沉降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关于压实补强方案的选择研究尚少。以济源-新安高速路基工程为依托,采用强夯和冲击碾压2种方式进行... 在填筑过程中进行压实补强以进一步提升高填方黄土路堤的压实度,是提高黄土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小路堤不均匀沉降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关于压实补强方案的选择研究尚少。以济源-新安高速路基工程为依托,采用强夯和冲击碾压2种方式进行高填方黄土路堤施工设计并开展了压实补强现场试验,监测了路堤的加速度、动应力等指标,探讨了2种补强方案的加固效果和影响深度。结果表明:强夯补强作用下土体动力响应时程曲线只有1个尖峰,而冲碾补强作用下会出现多个峰值。强夯补强对深度4 m范围内的加固效果随强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弱,强夯影响深度范围为4~6 m。深度2 m内的土体振动加速度和动应力随碾压遍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冲击碾压影响深度小于4 m。冲击碾压补强对深度4 m范围内的土体加固效果优于强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补强 高填方 黄土路堤 加固效果 影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家畜难产的救助
3
作者 杨俊华 龙新华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2期76-78,共3页
家畜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困难,超出了正常分娩时间,还不能将胎儿顺利排出体外的现象为难产。当家畜发生难产时,要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否则对母畜和胎儿造成伤害,对畜牧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在妊娠期满母畜(牛285 d、水牛307 d、马340 d、猪114 ... 家畜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困难,超出了正常分娩时间,还不能将胎儿顺利排出体外的现象为难产。当家畜发生难产时,要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否则对母畜和胎儿造成伤害,对畜牧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在妊娠期满母畜(牛285 d、水牛307 d、马340 d、猪114 d、山羊152 d),即发生分娩(产仔)。起初孕畜表现不安,频频排尿,继则发生阵缩(子宫收缩),其间隔期越来越短,随即胎膜破裂,胎水流出,为破水。此时子宫颈完全开张,由于胎膜破裂、胎水流出,故胎儿直接与子宫壁接触,加强了对子宫的刺激,使阵缩更剧烈,母畜表现强烈的努责现象,这时胎儿转变为出产姿式,并随阵缩而向后移动,其前肢部分从阴门挤出来,一般是胎儿的前肢和头部先露出(头常置于前肢之上)最后由于受到努责的继续作用,使整个胎儿迅速地从产道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生产 子宫收缩 间隔期 胎膜破裂 难产 正常分娩 子宫壁 母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推力控制的直驱波浪发电系统功率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逸 杨俊华 +2 位作者 梁昊晖 罗琦 王超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提升系统波能捕获能力,分析浮子受力,以状态空间法近似拟合辐射力,建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基于最优控制理论,以系统捕获波能为目标函数,在S域求解Hamilton方程,计算奇异最优控制率,经拉氏逆变换后得到理想电磁力信号。结合... 为提升系统波能捕获能力,分析浮子受力,以状态空间法近似拟合辐射力,建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基于最优控制理论,以系统捕获波能为目标函数,在S域求解Hamilton方程,计算奇异最优控制率,经拉氏逆变换后得到理想电磁力信号。结合直接推力控制,设计二阶滑模控制方案,保证电机推力与初级磁链的跟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最优功率方案下系统捕获功率高,滑模控制器跟踪误差小、动态性能好,可提高波能转化率,有效降低推力与初级磁链脉动,增强系统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波浪能转换 最大功率点跟踪 最优控制 直接推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门控循环单元的波浪发电系统输出功率预测
5
作者 吴凡曈 杨俊华 +3 位作者 杨梦丽 林炳骏 梁惠溉 邱达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2-688,共7页
为高效准确预测波浪输出功率,提出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混合模型波浪预测算法。采用间接预测方法,搭建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模型,运用CORREL函数分析不同波浪特征的相关性,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与高维空间中的波高关系,构造特... 为高效准确预测波浪输出功率,提出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混合模型波浪预测算法。采用间接预测方法,搭建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模型,运用CORREL函数分析不同波浪特征的相关性,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与高维空间中的波高关系,构造特征向量,通过门控循环单元网络进行训练,将全连接层的输出值经反归一化后获得预测波高值,输入所搭建模型,获得波浪输出功率预测值。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网络模型相比,在多特征输入情况下,混合模型波浪预测算法预测效率更高、精度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预测 波浪发电系统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多特征输入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发电系统功率优化LQG滑模控制
6
作者 黄逸 杨俊华 +3 位作者 林汇金 梁昊晖 罗琦 王超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浮子位置和速度存在物理约束,基于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提出约束反馈优化功率方案。通过流体力学工具得到辐射力数据,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模型。采用标准卡尔曼滤波器获得系统全状态量信息,构建最小性能指标函数,计算状态...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浮子位置和速度存在物理约束,基于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提出约束反馈优化功率方案。通过流体力学工具得到辐射力数据,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模型。采用标准卡尔曼滤波器获得系统全状态量信息,构建最小性能指标函数,计算状态反馈增益;考虑建模误差,设计滑模控制器,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系统稳定性,补偿系统模型失配时的状态量偏移及功率损耗;离线计算反馈增益并调整滑模变结构控制参数,降低控制策略复杂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动态性能好、鲁棒性强,能保证物理约束并提升系统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波浪能转换 滑模控制 模型失配 线性二次高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匹配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滑模功率优化
7
作者 黄逸 杨俊华 +2 位作者 林炳骏 吕世强 邓存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8,共7页
采用传统共振方法控制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不规则激励下可能存在性能下降的问题,为此提出改进阻抗匹配控制策略。基于系统等效电路模型,构造出波浪能最大功率捕获条件;为适应实际运行工况,引入约束处理机制,改变增益调节浮子速度和位... 采用传统共振方法控制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不规则激励下可能存在性能下降的问题,为此提出改进阻抗匹配控制策略。基于系统等效电路模型,构造出波浪能最大功率捕获条件;为适应实际运行工况,引入约束处理机制,改变增益调节浮子速度和位移,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以激励力、电磁力为未知输入,设计滑模观测器,检测波浪力信息,结合矢量控制策略,控制电机跟踪理想轨迹,实现功率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滑模观测器观测精度高,可在线估计激励力,所提策略能兼顾系统运动状态与输出功率,提升系统波能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滑模控制 预测 阻抗匹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法减少损耗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功率优化
8
作者 林炳骏 杨俊华 +3 位作者 林汇金 梁惠溉 吴凡曈 邱达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2,共7页
为提高不规则激励力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改善波能捕获能力并减少系统主要损耗,结合电机与水动力方程,建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变分法构造能量泛函,求解泛函极值后得出最优控制律;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观... 为提高不规则激励力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改善波能捕获能力并减少系统主要损耗,结合电机与水动力方程,建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变分法构造能量泛函,求解泛函极值后得出最优控制律;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观测系统不易获取的相关状态变量,离线调整泛函惩罚项系数,在不增加整体计算量的情况下获得理想参考电流,并应用磁场定向控制策略进行跟踪,同时兼顾电磁力约束与功率捕获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响应速度快、状态观测精度高,可有效提升功率捕获能力、减少系统主要损耗、提高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损耗 波能转换 变分法 功率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匹配模型降阶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功率优化
9
作者 梁惠溉 杨俊华 +3 位作者 林汇金 林炳骏 吴凡曈 邱达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197,共7页
为改善复杂工况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功率捕获效果、降低控制器计算负担,基于矩匹配算法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通过建立系统水动力模型,选取波浪关键频率,利用Sylvester方程计算该频率下系统期望矩,得到匹配幅相特性的降阶模型。根据... 为改善复杂工况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功率捕获效果、降低控制器计算负担,基于矩匹配算法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通过建立系统水动力模型,选取波浪关键频率,利用Sylvester方程计算该频率下系统期望矩,得到匹配幅相特性的降阶模型。根据系统降阶模型,构造并求解可计及电机铜耗的改进二次型成本函数,计算理想电磁力,得到q轴期望电流跟踪值,提升波能捕获能力同时减少系统主要损耗。仿真结果表明:矩匹配降阶算法拟合程度高、动态行为好,所提控制策略波能转换效率提高,系统输出平均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波浪能转换 模型预测控制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模型降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模型失配的波浪发电系统功率优化LQR控制
10
作者 林炳骏 杨俊华 +2 位作者 吴凡曈 梁惠溉 邱达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9-394,共6页
为降低复杂海况对波浪发电系统的影响,改良目标价值函数,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约束系统运动状态同时提升波能捕获能力。通过调整权重矩阵求取最优反馈增益,获得理想q轴电流并采用空间矢量控制策略跟踪控制之,平衡系统物理约束与功... 为降低复杂海况对波浪发电系统的影响,改良目标价值函数,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约束系统运动状态同时提升波能捕获能力。通过调整权重矩阵求取最优反馈增益,获得理想q轴电流并采用空间矢量控制策略跟踪控制之,平衡系统物理约束与功率捕获关系;模型失配时根据理想模型与实际装置位移差值,基于HJI理论设计RBF鲁棒控制器,补偿系统失配运动状态与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规则激励力下,所提控制策略动态性能好、鲁棒性强,在满足系统物理约束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波能捕获能力,补偿系统因失配减少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误差补偿 波能转换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改进线性二次型控制策略(LQ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误差辨识的波浪发电系统功率优化
11
作者 林炳骏 杨俊华 +3 位作者 黄逸 邱达磊 吴凡曈 梁惠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2,共8页
针对复杂工况下运行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考虑模型不匹配,设计滑模观测器在线检测建模误差;应用系统辨识技术进行误差拟合,减少在线计算量;随后将传递函数转为状态空间,建立更精确的水动力方程以设计后续策略,降低模型失配影响;基于变... 针对复杂工况下运行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考虑模型不匹配,设计滑模观测器在线检测建模误差;应用系统辨识技术进行误差拟合,减少在线计算量;随后将传递函数转为状态空间,建立更精确的水动力方程以设计后续策略,降低模型失配影响;基于变分法构造能量泛函,求解泛函极值获得最优控制律,经滤波估计系统运动速度,采用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跟踪控制理想电流,提高发电系统功率捕获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动态性能好、鲁棒性强、观测精度高,可有效提高系统存在建模误差时的波能捕获能力,输出能量增加,输出平均功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误差检测 波浪能转换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控制技术在风能转换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俊华 吴捷 +1 位作者 杨金明 杨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41,共12页
不同的风能转换系统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控制系统是风能转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工程界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这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继续具有挑战性,大量的文献不断涌现。综述了近年来滑模变结构控制、微分几何控... 不同的风能转换系统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控制系统是风能转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工程界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这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继续具有挑战性,大量的文献不断涌现。综述了近年来滑模变结构控制、微分几何控制、H∞鲁棒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及综合智能控制在风能转换系统稳定,最大风能捕获及调速系统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方法,并提出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转换系统 最大风能捕获 非线性控制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俊华 张菊 +2 位作者 陈勇 刘玉苗 刘延一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以感染控制宣传周(月)活动为感染控制文化建设载体,举办以手卫生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并对比分析医院手卫生感染控制文化建设前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相关数据变化情况。... 目的探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以感染控制宣传周(月)活动为感染控制文化建设载体,举办以手卫生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并对比分析医院手卫生感染控制文化建设前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相关数据变化情况。结果感染控制文化建设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正确率逐渐提高,医院感染率从2.18%下降到1.31%,多重耐药菌发生率从1.00%下降到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千日感染率从30.12‰下降到18.87‰。结论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控制文化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产妇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杨俊华 闵丽华 +2 位作者 白萍 叶小平 任亮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2期6-8,共3页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母婴同室产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影响产妇睡眠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正常成人组比较,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QI总分住院产妇(9.60±3.5...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母婴同室产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影响产妇睡眠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正常成人组比较,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QI总分住院产妇(9.60±3.55),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3.88±2.52)(P<0.01);87例产妇睡眠质量有问题;影响产妇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依次为护士站讲话声,护理操作或查房,枕头或病床不适,夜间入厕,担心不能适应母亲角色,乳房痛,担心入睡后不能观察婴儿,病房陌生环境,担心伤口愈合情况和婴儿喂养方法。结论产妇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睡眠环境及心理因素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改善住院环境,保持病区安静,注重心理护理有望提高产妇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住院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系统混沌运动分析及解耦自适应反步法控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俊华 蔡浩然 +2 位作者 邹子君 徐卫东 吴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05-3612,共8页
为研究双馈风电系统的混沌现象及其控制问题,根据电机d-q轴数学模型,导出非线性微分方程。采用Wolf算法计算其最大Lyapunov指数谱,证明电机在某些工作条件及参数下会出现混沌运动。采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构造状态反馈解耦,降低混沌... 为研究双馈风电系统的混沌现象及其控制问题,根据电机d-q轴数学模型,导出非线性微分方程。采用Wolf算法计算其最大Lyapunov指数谱,证明电机在某些工作条件及参数下会出现混沌运动。采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构造状态反馈解耦,降低混沌系统阶数。基于解耦模型,采用反步法设计混沌控制器。针对含有未知参数或状态的系统,提出自适应反步法,构造虚拟控制量,设计反步控制律,实时跟踪预测系统参数并实现混沌控制。通过构造Lyapunov方程,分析混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系统状态能快速稳定收敛至给定值。控制系统不同运行工况仿真结果表明,解耦自适应反步法可使双馈电机快速脱离混沌状态,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系统 混沌控制 最大LYAPUNOV指数 解耦自适应反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散养生猪夏季高温高热综合症诊治
16
作者 全文学 杨俊华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
1诊断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车坪乡7个村农村散养生猪养殖户4年来的生猪在夏季6~9月高温高热综合症治疗过程中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情况统计分析。据各村生猪养殖户生猪生病症状,结合温度表测试结果可以初步诊断。... 1诊断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车坪乡7个村农村散养生猪养殖户4年来的生猪在夏季6~9月高温高热综合症治疗过程中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情况统计分析。据各村生猪养殖户生猪生病症状,结合温度表测试结果可以初步诊断。高温引起的生猪症状大多是高热,体温逾40℃,全身发热,皮肤发红,稍后转为暗红色或者发生连片紫色斑块。口渴多饮,张口呼吸,气踹,呼吸困难,打呼噜,犬坐姿势,如不及时治疗,严重呼吸困难而亡;有的生猪胕关节发热,肿大,跛脚,不愿行走,严重瘫痪,无法行走。因为采食困难最后呼吸困难,衰竭而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犬坐姿势 高热综合症 及时治疗 夏季高温 生猪养殖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农村散养生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A型性格与情绪障碍及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俊华 杨国靖 刘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行为类型的患者与情绪障碍及不同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型行为问卷(TABPQ)、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24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分组。分为A型行为组和B型行为组,同时对2组进行情绪障...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行为类型的患者与情绪障碍及不同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型行为问卷(TABPQ)、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24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分组。分为A型行为组和B型行为组,同时对2组进行情绪障碍的对比研究及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观察。结果在SCL-90中,冠心病患者与中国常模比较,其焦虑、抑郁等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A型行为组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明显高于B型行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行为组热痰血瘀型患者明显高于B型行为组,而B型行为组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明显高于A型行为组。结论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更多见,其中A型行为患者较B型行为更易产生情绪障碍。冠心病不同人格特点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不同,提示在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心身同治的方法会有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A型行为 情绪障碍 中医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半物理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俊华 陈亦哲 +2 位作者 杨梦丽 吴捷 邱晓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1-756,共6页
基于统计风速模型和ARMA模型产生的模拟风速实现实验室的风速模拟,利用风电场采集的实际数据进行频谱校正,使之最大限度接近风电场真实风况。通过对风力机的风轮、传动轴、齿轮箱、变桨距系统及气动转矩的脉冲特性进行建模,实现从风的... 基于统计风速模型和ARMA模型产生的模拟风速实现实验室的风速模拟,利用风电场采集的实际数据进行频谱校正,使之最大限度接近风电场真实风况。通过对风力机的风轮、传动轴、齿轮箱、变桨距系统及气动转矩的脉冲特性进行建模,实现从风的产生到传动链各环节的模拟,模拟过程在DSP中实现,由DSP给变频器发送转矩指令,变频器采用直接转矩控制调节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风速模拟 实验平台 直接转矩控制 半物理 DSP 频谱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的非线性控制——变结构控制与鲁棒控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俊华 吴捷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803-2809,共7页
风速、风向及负载的随机性、湍流、尾流效应、塔影效应等的影响,使风力发电系统不但要解决最大风能捕获、电能品质控制两类关键问题,还要解决传动链的疲劳负载、叶片的振颤与翦切、塔身的弯曲与抖振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可归结为非... 风速、风向及负载的随机性、湍流、尾流效应、塔影效应等的影响,使风力发电系统不但要解决最大风能捕获、电能品质控制两类关键问题,还要解决传动链的疲劳负载、叶片的振颤与翦切、塔身的弯曲与抖振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可归结为非线性控制的范畴。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滑模变结构控制、H∞鲁棒控制在风力发电系统稳定,最大风能捕获及调速系统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方法,并提出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WECS) 最大风能捕获 变结构控制 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性监测与实时干预对ICU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俊华 晏娟 叶丹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2011年7~12月由专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目标性监测,跟踪查房过程,观察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卫生依从性、无菌技术操作及病床单元物表清洁消毒等,并进行实时干预。结果与2010... 目的探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2011年7~12月由专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目标性监测,跟踪查房过程,观察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卫生依从性、无菌技术操作及病床单元物表清洁消毒等,并进行实时干预。结果与2010年同期比较,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但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物表清洁消毒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对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发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性监测 实时干预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