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轿车发动机罩拓扑结构优化及其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佳璘 赵桂范 +1 位作者 顾海明 青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常见四种工况下的轿车发动机罩板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在四种工况下,以加权应变能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发动机罩内板中部区域进行优化。通过软件OPTISTRUCT中的OSSmooth模块导出结构优化后的文件,在CATIA中根据拓扑优化的... 对常见四种工况下的轿车发动机罩板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在四种工况下,以加权应变能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发动机罩内板中部区域进行优化。通过软件OPTISTRUCT中的OSSmooth模块导出结构优化后的文件,在CATIA中根据拓扑优化的形状和材料分布的路径进行模型的修改,得到拓扑结构优化后的发动机罩板,并分别选取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作为替换材料,对比优化前后的发动机罩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出拓扑结构优化后的铝合金方案为最优轻量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发动机罩 轻量化 拓扑结构优化 轻量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悬架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顾海明 赵桂范 +2 位作者 杨佳璘 曹建骁 青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7,71,共4页
在被动悬架汽车1/4车辆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给出了悬架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并分别利用随机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LQG最优控制器及双输入单输出的二维模糊控制器。在SIMULINK中建立了路面激励、被动悬架系统、最优控制系... 在被动悬架汽车1/4车辆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给出了悬架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并分别利用随机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LQG最优控制器及双输入单输出的二维模糊控制器。在SIMULINK中建立了路面激励、被动悬架系统、最优控制系统及模糊控制系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两种控制策略对车身振动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轮胎动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均可给汽车平顺性和舒适性带来显著改善与提高。最后,对两种控制策略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1 4车辆 最优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DB试验的车辆碰撞攻击性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海涛 孙振东 +1 位作者 杨佳璘 黄志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97-1503,1535,共8页
针对Euro NCAP于2020年使用MPDB试验代替ODB试验,和所推出的车辆碰撞相容性评价方法,无法监测与识别碰撞传力路径及其高度,不能量化评价车辆前端整体刚度的问题,本文中结合交通事故反映出的碰撞相容性影响因素,提出车辆前端结构攻击性... 针对Euro NCAP于2020年使用MPDB试验代替ODB试验,和所推出的车辆碰撞相容性评价方法,无法监测与识别碰撞传力路径及其高度,不能量化评价车辆前端整体刚度的问题,本文中结合交通事故反映出的碰撞相容性影响因素,提出车辆前端结构攻击性能评价策略。通过MPDB壁障吸能理论分析,重新划分了蜂窝铝评价区域,为每个评价区域提出了对应的评价指标,得到碰撞传力路径监测与识别方法,提出与车辆总体刚度相关联的壁障吸能比评价指标与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MPDB试验 碰撞攻击性 蜂窝铝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预碰撞制动下乘员离位影响及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振东 朱海涛 +1 位作者 彭伟强 杨佳璘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对于汽车制动后发生的碰撞工况,乘员前倾将会增加人体损伤风险。本文进行了汽车预碰撞制动下乘员离位影响及参数优化分析研究。通过实车制动试验得到车辆在不同制动工况下的乘员颈部前向位移量分布区间;建立了MADYMO主动人体仿真模型,... 对于汽车制动后发生的碰撞工况,乘员前倾将会增加人体损伤风险。本文进行了汽车预碰撞制动下乘员离位影响及参数优化分析研究。通过实车制动试验得到车辆在不同制动工况下的乘员颈部前向位移量分布区间;建立了MADYMO主动人体仿真模型,采用变量分析法研究不同制动波形下乘员离位特征;运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滑台碰撞试验,得到乘员离位因子对乘员碰撞损伤影响;建立乘员响应面模型,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方法,研究了主动式安全带参数与乘员离位位移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优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工况 乘员离位 碰撞损伤 主动式安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冲击波形特征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海涛 张向磊 +1 位作者 杨佳璘 张斌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84-191,共8页
为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碰撞测试条件,采集了实车碰撞试验动力电池机械冲击响应数据,获得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所受平均冲击强度曲线;运用等效梯形波和最小二乘法,对平均冲击强度曲线进行数学处理,得到冲击强度特... 为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碰撞测试条件,采集了实车碰撞试验动力电池机械冲击响应数据,获得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所受平均冲击强度曲线;运用等效梯形波和最小二乘法,对平均冲击强度曲线进行数学处理,得到冲击强度特征数值及容差,并与ISO12405-3测试条件进行了对标。结果表明:在冲击波形的上下限值和时间历程上,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应采用与ISO标准差异化的冲击波形进行测试,且针对不同碰撞形态使用完全独立波形进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安全标准 测试条件 机械冲击强度 最小二乘法 等效梯形波 冲击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误作用路障试验在实验室内实施方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向磊 吕恒绪 杨佳璘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安全气囊是车辆被动安全系统重要部件,可靠性是气囊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安全气囊漏点爆、迟点爆、误点爆都会给车内驾乘人员造成极大的伤害。2014年,国家标准GBXXXX-XXXX《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的方法和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发... 安全气囊是车辆被动安全系统重要部件,可靠性是气囊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安全气囊漏点爆、迟点爆、误点爆都会给车内驾乘人员造成极大的伤害。2014年,国家标准GBXXXX-XXXX《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的方法和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而各厂商对其中路障试验测试方法的可重复性异议较大。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路障试验在实验室内实施的试验方法,能够有效保证试验的精度与可重复性,较好的保证了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并用实验验证了试验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误作用 全力制动 路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侧面碰撞用蜂窝铝壁障性能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海涛 杨佳璘 段丙旭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共7页
以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中国特征侧面壁障开发。通过对典型SUV车型特征进行参数提取,定义蜂窝铝壁障及台车的开发目标,运用特雷斯卡(Tresca)理论模型指导壁障材料选型与台车部件规格确定。通过壁障台车动态测力墙试验对蜂窝铝壁障... 以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中国特征侧面壁障开发。通过对典型SUV车型特征进行参数提取,定义蜂窝铝壁障及台车的开发目标,运用特雷斯卡(Tresca)理论模型指导壁障材料选型与台车部件规格确定。通过壁障台车动态测力墙试验对蜂窝铝壁障的性能进行了改进与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壁障变形模式稳定,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规范,能够表征SUV车型的外观和刚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碰台车 可变形壁障 碰撞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宽刚性壁障试验的车辆碰撞兼容性研究
8
作者 朱海涛 杨佳璘 +1 位作者 张斌 李向荣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1,共6页
为了对车辆碰撞兼容性进行评价,确定了一种基于全宽刚性壁障(FWRB)试验的测评方法。利用测力墙采集车辆前端碰撞载荷,将载荷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内的4个区间,通过载荷的标准偏差和负偏差分析,进行加权归一化处理;3款车型的6次试验结果... 为了对车辆碰撞兼容性进行评价,确定了一种基于全宽刚性壁障(FWRB)试验的测评方法。利用测力墙采集车辆前端碰撞载荷,将载荷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内的4个区间,通过载荷的标准偏差和负偏差分析,进行加权归一化处理;3款车型的6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可控制在8%以内。以20个车型的FWRB碰撞试验为样本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离地高度330~580 mm的区域内,80%的车辆前端结构满足碰撞载荷要求;而在水平方向上,车辆横向能量传递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从技术规范上加强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碰撞载荷 全宽刚性壁障试验 碰撞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自编码器假人力学响应降维和重构方法
9
作者 侯志平 朱海涛 +1 位作者 刘灿灿 杨佳璘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为了解决碰撞假人力学响应曲线的降维和重构问题,基于标准自编码器原理和假人力学响应曲线特征,添加限制条件,构建了自适应自编码器方法;选取假人的头部重心合成加速度曲线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取样后,作为样本数据;计算标准自编码器和... 为了解决碰撞假人力学响应曲线的降维和重构问题,基于标准自编码器原理和假人力学响应曲线特征,添加限制条件,构建了自适应自编码器方法;选取假人的头部重心合成加速度曲线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取样后,作为样本数据;计算标准自编码器和自适应自编码器的互相关系数和重构均方误差,对比验证该自编码器的线性和非线性降维和重构能力。结果表明:该自编码器对假人力学响应数据的线性的升维重构误差为2.6%;对非线性的升维重构误差为2.4%;低维数据的协方差值接近于0。因此,本文所提方法可对假人力学响应数据实施线性和非线性降维,并可实现升维重构,且降维得到的低维数据具有强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汽车碰撞试验 假人力学响应 降维方法 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