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在花生脂肪酸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传得 唐月异 +4 位作者 王秀贞 吴琪 孙全喜 王传堂 关淑艳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选取高油酸花生品系与普通油酸含量花生品种搭配的4个杂交组合共计987份F2种子,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采用检验集检验,成功构建了花生油酸、亚油酸、棕榈酸、4种有害脂肪酸(棕榈酸、花生酸、山嵛酸、二十四碳烷酸... 选取高油酸花生品系与普通油酸含量花生品种搭配的4个杂交组合共计987份F2种子,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采用检验集检验,成功构建了花生油酸、亚油酸、棕榈酸、4种有害脂肪酸(棕榈酸、花生酸、山嵛酸、二十四碳烷酸)、碘值(IV)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S)等6个近红外模型。各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94.67、95.72、86.36、83.71、94.90和73.53,预测根均方差(RMSEP)分别为2.52、1.91、0.60、0.67、1.57和0.27。各模型预测偏差分别为-4.399-4.838、-2.011-1.874、-1.247-1.438、-1.634-1.420、-2.231-3.733、-0.533-1.396,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0.562-9.687、0.055-7.010、0.642-12.72、0.636-11.464、0.217-4.145、1.582-17.934。上述模型可用于花生种子脂肪酸快速分析预测,在花生脂肪酸品质育种、高油酸花生种子生产和原料花生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油酸 脂肪酸 模型 近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单粒种子脂肪酸含量的气谱快速无损测定(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杨传得 关淑艳 +4 位作者 唐月异 王秀贞 吴琪 宫清轩 王传堂 《花生学报》 2012年第3期21-26,共6页
描述了一种利用5~20mg花生种子组织测定花生8种脂肪酸的方法。于室温下制备用于色谱分析的样品耗时35min,气相色谱分析则需要18min。研究结果证实,本法准确性高,重复性较好,可满足花生遗传育种研究中对种子无损取样及基因聚合育种需要... 描述了一种利用5~20mg花生种子组织测定花生8种脂肪酸的方法。于室温下制备用于色谱分析的样品耗时35min,气相色谱分析则需要18min。研究结果证实,本法准确性高,重复性较好,可满足花生遗传育种研究中对种子无损取样及基因聚合育种需要,将为花生脂肪酸成分的遗传改良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GC 脂肪酸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预测花生种子含水量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传得 于洪涛 +5 位作者 关淑艳 王传堂 张建成 唐月异 王秀贞 吴琪 《花生学报》 2012年第1期6-9,20,共5页
选取116份大花生为实验材料,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采用交叉检验建立了大花生含水量的近红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原始光谱不经过预处理,光谱范围为4597.7~11988cm-1,维数12,此时建立的模型校正结果最佳。模型决定系... 选取116份大花生为实验材料,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采用交叉检验建立了大花生含水量的近红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原始光谱不经过预处理,光谱范围为4597.7~11988cm-1,维数12,此时建立的模型校正结果最佳。模型决定系数(R2)为93.62,根均方差(RMSECV)为1.17。用该模型对20个未参与建模的实验材料进行预测,偏差为-1.781~1.902,相对误差为0.122%~2.855%。结果表明含水量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可用于鲜食花生种子水分含量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水量 近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花育961的选育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传堂 王秀贞 +6 位作者 唐月异 吴琪 孙全喜 伟强 宫清轩 李贵杰 杨传得 《花生学报》 2014年第4期60-62,共3页
花育961是一个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籽仁油酸含量81.2%,油亚比高达24.6。安徽夏播,比对照鲁花8号增产7.72%,列本轮花生区试参试高油酸花生品种之首。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鉴定(皖品鉴登字第1305010)。
关键词 花育961 高油酸 大花生 机械化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花生及其高油突变体DGAT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房超琦 杨传得 +5 位作者 于洪涛 唐月异 王秀贞 吴琪 王传堂 王丕武 《花生学报》 2011年第3期7-10,15,共5页
以高产大花生花育22号和LF2及其高油突变体为材料利用PCR扩增DGAT1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鉴定出长、短不同的序列,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高油特性与DGAT1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花生 高油突变体 DGAT1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政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传得 董飞 +2 位作者 陈为兰 张付芸 彭美祥 《河南农业》 2016年第26期13-14,共2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政策在保障玉米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保障玉米生产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前提.研究农业政策及其他因素对于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对政府在今后制定关于影响玉米生产的农业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基于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政策在保障玉米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保障玉米生产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前提.研究农业政策及其他因素对于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对政府在今后制定关于影响玉米生产的农业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基于此,从农业补贴政策、税收政策、价格保护政策及保险政策4个方面分析农业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并从政策效果和政策影响两方面对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政策 玉米生产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垦星5号的选育
7
作者 杨传得 常秀龙 +3 位作者 于金凤 王磊 董玉奎 张付芸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8期286-289,共4页
垦星5号是兰陵农垦实业总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02-8-3-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系谱分析表明,垦星5号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具有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及适应性广泛等特点,适宜山西... 垦星5号是兰陵农垦实业总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02-8-3-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系谱分析表明,垦星5号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具有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及适应性广泛等特点,适宜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咸阳和渭南、河南省旱肥地及河北省、山东省旱地种植。2016-2018年,该品种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6 102 kg/hm2,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5.66%。垦星5号于2019年5月取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于2020年5月通过国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垦星5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垦星8号的选育 被引量:5
8
作者 常秀龙 杨传得 +1 位作者 于金凤 王侠礼 《中国种业》 2021年第4期81-83,共3页
垦星8号是兰陵农垦实业总公司于2009年以济麦22为母本、金禾9123为父本常规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1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0631)。对垦星8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进行介绍... 垦星8号是兰陵农垦实业总公司于2009年以济麦22为母本、金禾9123为父本常规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1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0631)。对垦星8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进行介绍,论述了该品种配套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融合新技术,实现小麦良种与良法结合,充分挖掘垦星8号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星8号 小麦 新品种 选育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田间配置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长帅 商伟 +4 位作者 冯雪梅 杨传得 唐汝友 郭建民 齐伟 《种子科技》 2015年第11期44-46,共3页
不同的田间配置,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影响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改变玉米行距、玉米与大豆行距,设置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中不同的田间配置,以期寻找合适的田间配置。本试验共设3个处理,研究表明,玉米行距5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 不同的田间配置,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影响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改变玉米行距、玉米与大豆行距,设置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中不同的田间配置,以期寻找合适的田间配置。本试验共设3个处理,研究表明,玉米行距5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55 cm时,对玉米和大豆植株的生理生长影响最小,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也最高,收获后总的田间经济效益也最高;其次是玉米行距4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60 cm配置;当玉米行距6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50 cm时,总的经济效益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田间配置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