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隧道片状掉块气动行为及对行车安全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伟超 刘俊杰 +3 位作者 刘义康 王昂 施成华 何旭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9,共9页
高铁隧道衬砌病害日益恶化,衬砌掉块问题愈发严重,对列车运行安全危害极大。为探究隧道内行车时衬砌掉块脱落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建立大气-隧道-衬砌掉块-列车三维数值模型,对列车运行条件下衬砌掉块的气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片状衬砌掉... 高铁隧道衬砌病害日益恶化,衬砌掉块问题愈发严重,对列车运行安全危害极大。为探究隧道内行车时衬砌掉块脱落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建立大气-隧道-衬砌掉块-列车三维数值模型,对列车运行条件下衬砌掉块的气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片状衬砌掉块初始下落位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剥落位置片状掉块沿隧道纵向位移均为负值;拱顶掉块沿隧道纵向位移平均为侧边墙掉块的1.45倍,上侧边墙掉块横向运动位移为拱顶掉块的2~3倍;拱顶掉块随着距隧道中线距离的增大受流场结构影响越显著,初始加速度峰值越大;拱顶剥落的衬砌掉块可能与列车直接相碰,上侧边墙剥落的衬砌掉块可能与车身侧面相碰或者被卷入到轮轨内,下侧边墙剥落的衬砌掉块远离车身运动,对行车安全无影响。研究结果对今后高速铁路隧道衬砌病害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衬砌掉块 6 DOF模型 气动行为 行车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裂缝气动荷载激化效应
2
作者 杨伟超 何洪 +2 位作者 赵伦 刘义康 邓锷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2,共9页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隧道掉块频发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高速列车气动荷载在裂缝内的激化效应可能是导致裂缝拓展并最终形成掉块的重要原因。为防止高速铁路隧道掉块事故发生,加强隧道病害治理,应对衬砌裂缝气动荷载的激...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隧道掉块频发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高速列车气动荷载在裂缝内的激化效应可能是导致裂缝拓展并最终形成掉块的重要原因。为防止高速铁路隧道掉块事故发生,加强隧道病害治理,应对衬砌裂缝气动荷载的激化效应展开针对性研究。本文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有限体积法(FVM)和Pressure-Based求解器,考虑空气可压缩性,采用非稳态粘性k-ε湍流模型对裂缝空间内的气动压力进行模拟,利用该模型讨论环向、斜向、纵向裂缝气动荷载的时空特征,分析气动压力的频谱特征,并对比裂纹长度、宽度、深度及车速对裂缝面气动荷载的影响。研究结论:(1)压力波进入环向裂缝腔内具有瞬时性,而进入斜向与纵向裂缝腔内具有过程性;(2)环向裂缝压力峰值最大,为输入压力的5.32倍;斜向、纵向裂缝压力峰值分别仅为环向裂缝相应值的79.5%与64.9%;(3)环向裂缝气动压力PSD平均值是纵向裂缝和斜向裂缝相应值的4.04倍和1.54倍;(4)裂纹长度、宽度对裂缝面压力峰值的影响有限,裂纹深度与压力峰值满足线性函数关系,车速与压力峰值满足幂指数为2.3033的幂函数关系;(5)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铁隧道的设计、隧道内裂缝的评估和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衬砌裂缝 气动荷载 激化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流减河拦腰闸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浩阳 吴滨滨 +4 位作者 宾零陵 张丽伟 赵英虎 杨伟超 马奉泉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2期36-41,共6页
分析评估闸坝等水工构筑物设置与运行调度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其泄洪效率。以独流减河为研究对象,使用IFMS软件建模,采用2023年和2021年汛期两场实测洪水数据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通过在模型中调整拦腰闸的设置与启闭,对比... 分析评估闸坝等水工构筑物设置与运行调度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其泄洪效率。以独流减河为研究对象,使用IFMS软件建模,采用2023年和2021年汛期两场实测洪水数据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通过在模型中调整拦腰闸的设置与启闭,对比“23·7”洪水情景下的拦腰闸闸上水位,分析拦腰闸对独流减河行洪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拦腰闸对独流减河行洪能力的影响取决于拦腰闸之间的滩地是否行洪,滩地行洪情景下北腰闸开启与南腰闸拆除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较小,滩地未行洪情景下北腰闸开启与南腰闸拆除均能有效提高独流减河行洪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拦腰闸 行洪能力 数值模拟 独流减河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SARIMA-LSTM模型的城市用水量实时预测
4
作者 李轩 吴永强 +2 位作者 王佳伟 杨伟超 张天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9,6,共5页
为提高气象波动下城市用水量预测精度,通过季节性分解的趋势—季节性—残差程序(STL)将城市时用水量分解为趋势分量、季节性分量和残差分量3部分,使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对季节性部分进行捕捉,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提取趋... 为提高气象波动下城市用水量预测精度,通过季节性分解的趋势—季节性—残差程序(STL)将城市时用水量分解为趋势分量、季节性分量和残差分量3部分,使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对季节性部分进行捕捉,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提取趋势部分与气温、降水、风速、气压和相对湿度5个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对波动性明显的残差部分进行关系捕捉,构建了SVM-SARIMA-LSTM用水量实时预测模型,并利用衡水市3个月时用水量数据和气象数据训练SVM-SARIMA-LSTM模型,以随后1周的实测数据作为验证集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VM-SARIMA-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_(MAP))比SARIMA模型低4.502%,均方根误差(E_(RMSE))降低了39.084%,确定系数R^(2)提高了9.965%,最大绝对误差(E_(maxA))减小了55.946%,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所建模型通过整合关键气象因素,准确地捕捉到城市用水量的季节性趋势及非季节性波动,展现了优良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IMA模型 支持向量机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SVM-SARIMA-LSTM模型 STL分解程序 气象因素 用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活塞风作用下屏蔽门的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伟超 彭立敏 +1 位作者 施成华 胡自林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根据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模拟列车在区间隧道内运行过程,研究了屏蔽门的压力变化机理和压力时空变化特性,并分析了列车运行速度、阻塞比、活塞风井面积、风阀状态和区间隧道通风方案等诸多... 根据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模拟列车在区间隧道内运行过程,研究了屏蔽门的压力变化机理和压力时空变化特性,并分析了列车运行速度、阻塞比、活塞风井面积、风阀状态和区间隧道通风方案等诸多因素与屏蔽门压力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屏蔽门压力变化主要是由列车的有压科特湍流和区间隧道内压力波两方面因素决定,其中有压科特湍流是主要影响因素;屏蔽门压力与阻塞比和列车速度的平方呈正比;增加活塞风井面积、打开活塞风阀有利于降低屏蔽门压力.结构校核时需要考虑区间隧道排风模式对屏蔽门压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活塞风 屏蔽门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竖井对车体压力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伟超 彭立敏 施成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3,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无竖井条件下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竖井对车体压力的作用机理,基于车体压力变化幅值对竖井面积、数量和列车速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后隧道内的压力波及其传播体系以...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无竖井条件下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竖井对车体压力的作用机理,基于车体压力变化幅值对竖井面积、数量和列车速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后隧道内的压力波及其传播体系以竖井为界分为前后2个不同的阶段,列车在不同阶段内行驶时车体压力独立地遵循各自的变化规律。减小竖井面积和增加竖井数量均有助于降低车体压力的变化幅度,当竖井面积小于0.5倍隧道有效断面面积时,竖井可有效降低车体压力的变化幅度;增加竖井数量虽然能降低车体压力,但会增多车体压力的变化次数;竖井对车头的降压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车中和车尾;对于不同的列车速度,竖井对车体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竖井的降压效果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竖井 空气动力效应 压力波 车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挡风墙端部2种缓冲结构的气动性能对比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伟超 赵文 +2 位作者 邓锷 何旭辉 邹云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41-1954,共14页
为进一步保障大风地区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提出2种挡风墙端部气动缓冲结构,基于“马赛克”网格方法建立相应的三维全路程实尺CFD数值模型。通过将其与无缓冲结构工况进行对比,讨论2种缓冲结构的气动性能优劣,并从流场角度分别揭示其缓冲机... 为进一步保障大风地区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提出2种挡风墙端部气动缓冲结构,基于“马赛克”网格方法建立相应的三维全路程实尺CFD数值模型。通过将其与无缓冲结构工况进行对比,讨论2种缓冲结构的气动性能优劣,并从流场角度分别揭示其缓冲机制,最后,采用车辆多体动力学计算方法从行车安全角度验证最优方案的缓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无缓冲结构相比,渐变透风率缓冲结构能有效降低列车在经过挡风墙端部时的气动荷载变化幅度与变化速率,而三角形缓冲结构达不到相同效果;三角形缓冲结构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在于线性增加的墙身高度导致车身两侧的涡流不对称;渐变透风率缓冲结构能够有效地缓解列车气动性能突变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能使列车的流场平滑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挡风墙 缓冲结构 CFD模拟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条件下车体表面压力的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杨伟超 彭立敏 +1 位作者 施成华 胡自林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1,共6页
采用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效应的研究方法,对地铁内列车的运行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铁条件下车体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中间风井和区间隧道通风对车体压力的影响。结果说明,当列车时速达到100 km/h时,地铁内就会出现显著的空气动力效... 采用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效应的研究方法,对地铁内列车的运行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铁条件下车体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中间风井和区间隧道通风对车体压力的影响。结果说明,当列车时速达到100 km/h时,地铁内就会出现显著的空气动力效应;对于无中间风井的区间隧道,车体压力变化规律与高速铁路类似,设置中间风井可减缓车体压力;采用多个不大于0.5倍隧道有效断面积中间风井的设置措施不仅能满足区间通风要求,也有利于降低车体压力;区间隧道通风只整体平移车体压力,不改变车体压力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空气动力效应 压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稳时序分析法在隧道施工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伟超 彭立敏 +1 位作者 黄娟 赵丹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32-135,共4页
根据隧道施工变形的时空效应,提出基于求和型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 IMA(p,d,q)计算模型的隧道变形预测方法.采用差分运算,对现场监测数据平稳性化处理,通过自、偏自相关函数的分析确定计算模型,采用AIC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次,最后通过最小二... 根据隧道施工变形的时空效应,提出基于求和型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 IMA(p,d,q)计算模型的隧道变形预测方法.采用差分运算,对现场监测数据平稳性化处理,通过自、偏自相关函数的分析确定计算模型,采用AIC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次,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工程应用表明,非平稳时序分析法的预报值与实际沉降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28%,最大绝对误差为0.45 mm,说明了采用非平稳时序分析法对隧道施工变形进行短期预报和实时监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 非稳定时序 ARMA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的通信信号识别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伟超 赵春晖 成宝芝 《应用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Alpha稳定分布是一种能够保持自然噪声过程产生机制和传播条件的极限分布.本文以特征指数介于1和2之间的Alpha稳定分布模型为背景噪声,研究Alpha稳定分布的分形盒维数特性,从理论上说明分形盒维数对特征指数介于1和2之间的Alpha稳定分... Alpha稳定分布是一种能够保持自然噪声过程产生机制和传播条件的极限分布.本文以特征指数介于1和2之间的Alpha稳定分布模型为背景噪声,研究Alpha稳定分布的分形盒维数特性,从理论上说明分形盒维数对特征指数介于1和2之间的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不敏感.提取所选信号族中信号相位的分形盒维数作为特征参量对信号进行识别,理论和仿真实验说明本方法在非高斯Alpha稳定分布噪声背景下有很好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 ALPHA稳定分布 分形盒维数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谱智能分析的卫星信号调制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伟超 杜宇 +3 位作者 文伟 侯舒维 徐常志 张建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6-1343,共8页
调制方式识别是电磁频谱战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有星上识别方法智能化程度低、适应性差.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分形谱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常见卫星通信信号的多重分形特性,构建了多重分形特征域矩阵.在... 调制方式识别是电磁频谱战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有星上识别方法智能化程度低、适应性差.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分形谱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常见卫星通信信号的多重分形特性,构建了多重分形特征域矩阵.在此基础上,将该特征矩阵与深度学习残差网络相结合,并根据多尺度思想对残差网络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改进后残差网络的多层自主细节特征提取优势完美契合了多重分形谱多尺度特征刻画能力,最终实现了卫星通信信号调制方式的有效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当信噪比不低于1 dB时,平均识别率大于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深度学习 调制识别 多重分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桥-隧段静、动列车风洞模型的气动性能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伟超 欧阳德惠 +3 位作者 邓锷 何旭辉 唐林波 邹云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92-1803,共12页
为研究静、动列车风洞模型在隧-桥-隧运行场景迅速切换条件下的气动性能差异,参照中南大学风洞实验室缩尺比为1:16.8的动列车模型试验系统,基于LES湍流模型和“马赛克”网格技术建立相应的静、动列车三维CFD数值模型吗,分析列车分别位... 为研究静、动列车风洞模型在隧-桥-隧运行场景迅速切换条件下的气动性能差异,参照中南大学风洞实验室缩尺比为1:16.8的动列车模型试验系统,基于LES湍流模型和“马赛克”网格技术建立相应的静、动列车三维CFD数值模型吗,分析列车分别位于隧道入口、出口和桥中3个典型位置时动列车模型车体表面压力特性与等效偏航角条件下相应的静模型结果之间的差异,并从流场角度揭示其差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ES湍流模型,动模型模拟的测点压力系数与相应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二者的差异基本保持在10%以内;相对于动模型,采用静模型得到的气动力结果在隧道洞口段偏低(压力偏差高达318.5%),而在桥梁中间段偏高(压力偏差高达1587.8%);静模型方案得到的压力结果偏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准确获得对车体气动压力起主导作用的主涡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桥-隧 静、动列车模型 风洞模型 大涡模拟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内空气品质的动态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伟超 彭立敏 艾小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采用室内污染物浓度演化的单箱物理模型,从质量守恒方程出发建立地铁内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方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结合地铁客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站台和区间隧道内CO2浓度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的正常... 采用室内污染物浓度演化的单箱物理模型,从质量守恒方程出发建立地铁内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方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结合地铁客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站台和区间隧道内CO2浓度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的正常运营时段,站台内污染物浓度较稳定,空气品质较好;区间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随客流量变化而变化,空气品质较差;在非运营时段,CO2浓度随时间呈负对数规律衰减,从提高地铁运行环境的角度,可考虑延迟关闭地铁通风系统;增加新风通入量可整体提高区间隧道内空气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空气品质 污染物 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伟超 张岳 +3 位作者 林紫晴 张婧 秦鑫 冯奕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66-1270,1283,共6页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CT增强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盆腔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总结其CT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5例均女性、单发,术前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卵巢...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CT增强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盆腔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总结其CT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5例均女性、单发,术前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卵巢无性细胞瘤7例,年龄均〈20岁;平扫3例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各2例病灶内分别间杂小斑片状、条片状坏死,5例病灶内见小斑点状、小条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CT值净增值范围:3-20HU,中位数:6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内胚窦瘤5例,其中,4例年龄〈20岁,1例41岁;平扫3例呈囊实相间“蜂窝状改变”,各1例中央分别见大片状坏死、囊变,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CT值净增值范围:3-13HU,中位数:7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部分“蜂窝”范围缩小;浆膜下肌瘤2例,阔韧带肌瘤1例,年龄均≥46岁;平扫密度欠均匀,内夹杂斑片状低密度影,略呈“地图样”改变,1例病灶外周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影,增强后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净增值分别为:74HU、40HU、58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微下降;各2例、1例内胚窦瘤伴邻近淋巴结、盆腔转移,1例侵犯邻近输尿管;仅1例卵巢无性细胞瘤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内胚窦癌血清AFP、4例无性细胞瘤血清β-HCG明显升高。结论 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并不仅仅见于卵巢无性细胞瘤,还可见于内胚窦瘤及少数浆膜下/阔韧带肌瘤,其CT表现各有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年龄及癌标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血管间隔 盆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系统降低峰均功率比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伟超 武林俊 +1 位作者 黄杰 扈小丽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8期73-74,77,共3页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非常适合高速通信系统,但却存在着高峰均比问题。部分传输序列法因其灵活有效的降低OFDM系统的峰均功率比而被广泛的研究。对以前技术研究之后,提出一种基于相位的搜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降低系统的计算复杂...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非常适合高速通信系统,但却存在着高峰均比问题。部分传输序列法因其灵活有效的降低OFDM系统的峰均功率比而被广泛的研究。对以前技术研究之后,提出一种基于相位的搜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降低系统的计算复杂度,并且其性能和以前的方法相比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降低PAPR 部分传输序列法 相位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卫星双信号调制识别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伟超 杨新权 《应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9-316,共8页
针对现有基于循环谱的单信号调制识别方法在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二阶循环谱的双信号识别方法.首先分析广义二阶循环谱对Alpha稳定分布噪声的不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待识别混合双信号的谱特性,提取其循环... 针对现有基于循环谱的单信号调制识别方法在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二阶循环谱的双信号识别方法.首先分析广义二阶循环谱对Alpha稳定分布噪声的不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待识别混合双信号的谱特性,提取其循环频率域脉冲谱线特征构成特征参量,最后通过检测脉冲谱线数量实现双信号的调制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Alpha稳定分布噪声和高斯噪声下都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稳定分布噪声 调制识别 双信号 广义二阶循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地铁内空气品质的计算模型及时空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伟超 彭立敏 +2 位作者 施成华 雷明锋 赵丹 《隧道建设》 2010年第S1期133-137,共5页
采用室内污染物的多箱物理模型,建立地铁内空气污染物的平衡方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结合地铁客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站台和区间隧道内CO2浓度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地铁的正常运营时段,站台内污染物浓度比较稳... 采用室内污染物的多箱物理模型,建立地铁内空气污染物的平衡方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结合地铁客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站台和区间隧道内CO2浓度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地铁的正常运营时段,站台内污染物浓度比较稳定,且空气品质较好;而区间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随客流量变化而变化,且空气品质较差。增加新风通入量可整体提高区间隧道内空气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空气品质 污染物 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生态建设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伟超 喻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2,74,共3页
根据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治理现状,通过合理的治理分区,开展预防保护、监督管理、监测网站建设等工作。在各治理分区措施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投入资金及区域的治理条件,从河道治理工程和坡面措施两方面提出渭河流域近期生... 根据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治理现状,通过合理的治理分区,开展预防保护、监督管理、监测网站建设等工作。在各治理分区措施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投入资金及区域的治理条件,从河道治理工程和坡面措施两方面提出渭河流域近期生态建设的措施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建设 淤地坝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铁隧道组合型式缓冲结构泄压孔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伟超 李国志 +3 位作者 何洪 刘义康 邓锷 罗禄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48-3661,共14页
国内外已有多条在建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时速达到400km,随着列车速度不断提高,微气压波产生的负面效应愈发严重。相关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单一型式缓冲结构缓解效果有限,而等截面扩大+帽檐斜切+泄压孔的组合型式缓冲结构对缓解微气压波具... 国内外已有多条在建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时速达到400km,随着列车速度不断提高,微气压波产生的负面效应愈发严重。相关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单一型式缓冲结构缓解效果有限,而等截面扩大+帽檐斜切+泄压孔的组合型式缓冲结构对缓解微气压波具有更优良的效果。然而国内外对这种组合型式缓冲结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使其满足更多实际场景的要求,针对其泄压孔几何参数进行优化仍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基于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从首个泄压孔边缘到帽檐的距离、开孔率、开孔数量和环向开孔位置4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在采用不同泄压孔组合型式缓冲结构下的初始压缩波和微气压波的特征,提出组合型式缓冲结构泄压孔的最佳优化参数。结果表明:相对于首个泄压孔到帽檐的距离为8,16和24m时,当距离为4m时,组合型式缓冲结构对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最佳;相对于开孔率α=24%,40%和48%的组合型式缓冲结构,当开孔率为32%时,缓冲结构对微气压波的缓解最佳;相对于设置2个或8个泄压孔,设置4个4m(横向)×2m(纵向)的泄压孔时,缓冲结构对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最佳;在缓冲结构的环向位置上,在拱顶设置泄压孔,缓冲结构对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压孔优化 400km/h高速铁路 组合型式缓冲结构 微气压波 初始压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腹地公路高立式沙障防风阻沙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伟超 岳欢 邓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通过沙漠腹地现场实测和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对沙漠腹地公路高立式沙障防风阻沙性能进行研究。采用Fluent软件建立沙障和路基数值模型,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和多孔介质理论对高立式沙障和路基周围风沙流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三维超声... 通过沙漠腹地现场实测和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对沙漠腹地公路高立式沙障防风阻沙性能进行研究。采用Fluent软件建立沙障和路基数值模型,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和多孔介质理论对高立式沙障和路基周围风沙流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三维超声风速仪测量高立式沙障周围气流速度,为数值模拟结果提供验证。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沙障高度和沙障数量下风沙流的运动规律,确定沙障高度和数量对高立式沙障防风固沙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在沙障迎风侧前方区域减速,沙障周围气流速度快速下降导致气流的携沙运动能力减弱,沙粒在沙障周围沉积。在沙障防护下,路基周围风速降低,路基的风蚀风积危害得到缓解。随着沙障的排数或沙障高度的增加,路基沿程的风速逐渐降低。3排及其以上沙障可以较好地阻挡风沙流的运动。5排沙障防护下,路基的迎风侧坡脚离地高度0.5 m处水平风速从11.05 m/s下降至5.37 m/s,风速的降低率达54.13%。在2.0 m沙障的防护下,路基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路肩水平风速比1.5 m沙障的相应值低3~5 m/s,降低率最高达6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立式沙障 风沙流 沙漠腹地公路 防风阻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