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纳米包芯纱线的连续制备及其无线传感应用
1
作者 魏子君 杨伟峰 +4 位作者 侯成义 李克睿 李耀刚 王宏志 张青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可穿戴领域的发展,满足穿戴设备的能量需求和实现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变得尤为迫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的纤维及纤维组件,在能量收集和自供电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连续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 随着可穿戴领域的发展,满足穿戴设备的能量需求和实现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变得尤为迫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的纤维及纤维组件,在能量收集和自供电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连续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纳米包芯纱线,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水接触角等方法对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以所制备的纳米包芯纱线为TENG的能量来源,结合电感电容(LC)谐振电路,构建无线传感织物。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摩擦电纱线不仅可数字刺绣,还具备136.2°的疏水接触角,并能与多种织物摩擦产生电荷,展现出优异的电学输出性能。此外,通过调控纤维刺绣图案和并联外部电容,能够区分谐振信号的频率,实现无线电话拨号功能。这种将纳米包芯纱线与LC谐振电路结合的方法为下一代自供电无线传感纺织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包芯纱线 无线传感 LC谐振电路 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药效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博 冯小玉 +5 位作者 张璐璐 李丽 Tariq Mahmood 吕诚 杨伟峰 谭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31-1741,共11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andrographolide sulfonate,AS)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其生物膜(biofilm,BF)的药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AS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andrographolide sulfonate,AS)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其生物膜(biofilm,BF)的药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AS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生长曲线法测定不同浓度AS作用MRSA 24小时内的细菌时间—生长曲线;微孔板法测定不同剂量AS给药对成熟MRSA生物膜(MRSA biofilm,MRSA-BF)活菌量的影响;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不同剂量AS对成熟MRSA-BF的形态学变化;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法(UPLC-TOF-MS)分析不同剂量AS干预成熟MRSA-BF菌体的内源性代谢物谱特征。结果AS表现出显著的抗MRSA活性,MIC为50 mg/mL;12.5 mg/mL和6.25 mg/mL浓度的AS均可较好地抑制MRSA及其BF的生长,破坏已成熟的膜性结构,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代谢组学结果提示27个内源性终端代谢物是反映生物膜形成的代谢物,相关的生物通路有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A)、酪氨酸(tyrosine,Tyr)、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以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16个内源性终端代谢物是6.25 mg/mL AS干预MRSA-BF的代谢标志物,相关的生物通路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18个内源性终端代谢物是12.5 mg/mL AS干预MRSA-BF的代谢标志物,通路分析未发现相关的生物通路;11个内源性终端代谢物是反映AS干预MRSA-BF的药效代谢标志物,其相关的生物通路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新生霉素的生物合成以及苯丙氨酸的代谢。结论AS对MRSA及其成熟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抑制BF的机制与细菌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新生霉素的生物合成以及苯丙氨酸的代谢相关。AS可作为临床治疗MRSA-BF感染的潜在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磺化物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代谢组学 药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尼醇X受体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莉 杨伟峰 +3 位作者 刘婷 冯伟红 卢晨娜 李春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84-1191,1199,共9页
目的综述法尼醇X受体(FXR)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以FXR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方法对FXR通过调控胆汁酸的生成、代谢、转运以及肠肝循环等方式改善胆汁淤积的机制进行阐述,对FXR具有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和机... 目的综述法尼醇X受体(FXR)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以FXR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方法对FXR通过调控胆汁酸的生成、代谢、转运以及肠肝循环等方式改善胆汁淤积的机制进行阐述,对FXR具有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和机制进行论述,对甾体和非甾体类FXR激动剂和FXR拮抗剂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试验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常见疾病,其致病机制复杂,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用药的复杂性。核受体能调控胆汁酸体内平衡,是目前胆汁淤积治疗药物靶标的研究热点;FXR在保持胆汁酸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生理性的胆汁酸核受体,被视为胆汁淤积和相关疾病的主要治疗靶点。随着对FXR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胆汁酸稳态、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方面发挥核心调控作用,FXR激动剂和FXR拮抗剂不断被研发以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 法尼醇X受体 法尼醇X受体激动剂 法尼醇X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采空区二氧化碳填埋可行性与封存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恒磊 杨伟峰 +1 位作者 王波 杨晓璇 《山西煤炭》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二氧化碳带来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成为了全球共识。现有控制二氧化碳方法主要概括为两种,增加吸收与减少排放。减少排放主要是利用清洁能源等,增加吸收主要通过填埋的方式达到,而且地质填埋或者封存是主要的方法。... 二氧化碳带来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成为了全球共识。现有控制二氧化碳方法主要概括为两种,增加吸收与减少排放。减少排放主要是利用清洁能源等,增加吸收主要通过填埋的方式达到,而且地质填埋或者封存是主要的方法。我国煤层采空区众多,理论上可以成为很好的地质填埋空间,但是目前研究集中于海洋、不可采煤层、咸水层等的填埋,对采空区地质填埋研究较少。本文从密闭性以及封存量两方面对采空区地质填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封存标准,并且建立了三种天然封存模型,最后得出了储量计算公式,并且以麦垛山煤矿6#煤为例进行了估算,得到6#煤封存二氧化碳的质量约为1.98×10^(7) t,可见我国采空区封存二氧化碳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二氧化碳封存 封存模型 封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薄基岩采动诱发水砂流运移特征试验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伟峰 吉育兵 +1 位作者 赵国荣 沈丁一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692,共7页
利用自制的水砂流运移及突涌模型进行试验,模拟了采动覆岩体裂缝通道中水砂流的运移与突出过程,研究了煤层开采水砂混合流运移特性。根据煤层采动引起覆岩破坏形成的垮落带、导水裂缝带通道情况,将水砂混合流运移通道侧壁面分为平直光... 利用自制的水砂流运移及突涌模型进行试验,模拟了采动覆岩体裂缝通道中水砂流的运移与突出过程,研究了煤层开采水砂混合流运移特性。根据煤层采动引起覆岩破坏形成的垮落带、导水裂缝带通道情况,将水砂混合流运移通道侧壁面分为平直光滑无充填的、粗糙起伏无充填的及有充填软弱泥质物质的3类,并针对这几种形态进行了模型试验。试验以0.05 MPa和0.1 MPa水压力条件下的不同通道裂缝宽度、不同倾角、不同通道侧壁形态为例,揭示了孔隙水压力在裂缝通道中不同位置的变化特征。突水涌砂在采空区是瞬间发生的,在裂缝通道内,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将水砂混合流运移过程分为相互关联的3个阶段:上升阶段、稳定阶段及突出阶段;总结了水砂混合流突出阶段的水压力变化曲线的特征,划分出了3种水砂突出类型:直泻式突出型、跳跃式突出型和缓坡式突出型。由此,探索了水砂混合流运移特征及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厚松散层 水砂流 运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基岩采动裂缝水砂流运移过程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伟峰 隋旺华 +1 位作者 吉育兵 赵国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在分析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水砂突涌工程地质模式的基础上,设计自制了水砂混合流运移及突涌模型。试验以0.05 MPa和0.10 MPa水压力条件下的不同水砂混合物成分、不同通道裂缝宽度为例,揭示了孔隙水压力在裂缝通道中不同位置的变化特征... 在分析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水砂突涌工程地质模式的基础上,设计自制了水砂混合流运移及突涌模型。试验以0.05 MPa和0.10 MPa水压力条件下的不同水砂混合物成分、不同通道裂缝宽度为例,揭示了孔隙水压力在裂缝通道中不同位置的变化特征。通过设置的模型试验,定量化地研究水砂混合物运移及涌出的多种地质信息,获得不同模型试验水砂混合流运移通道中不同位置监测的水压力变化曲线,同时分析裂缝通道水砂流速度与通道宽度的关系,观测水砂流通道溢出口出砂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裂缝通道 水砂流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裂隙岩体巷道变形规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伟峰 吉育兵 沈丁一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6,共3页
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特征,构造裂隙分布状况与发育程度对巷道的稳定性影响很大,采用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从巷道围岩裂隙的分布特征角度,探讨了裂隙因素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为裂隙岩体巷道变形及稳... 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特征,构造裂隙分布状况与发育程度对巷道的稳定性影响很大,采用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从巷道围岩裂隙的分布特征角度,探讨了裂隙因素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为裂隙岩体巷道变形及稳定性的定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巷道变形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开采煤柱留设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伟峰 夏筱红 +3 位作者 刘汪威 张林 王兴峰 刘晓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35,共3页
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薄基岩条带开采时所留设的煤柱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不同煤柱尺寸对地表移动变形及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揭示了地表各变形参数与留设煤柱宽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地表移动变形的主要因素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为工程实践... 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薄基岩条带开采时所留设的煤柱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不同煤柱尺寸对地表移动变形及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揭示了地表各变形参数与留设煤柱宽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地表移动变形的主要因素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开采 地表变形 煤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风化复合顶板采动破坏规律与安全开采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伟峰 隋旺华 夏筱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3,67,共4页
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煤矿山西组煤层剖面和水文地质特征,针对软弱风化复合结构覆岩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与地表移动变形特征,计算了不同煤层采厚垮落带... 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煤矿山西组煤层剖面和水文地质特征,针对软弱风化复合结构覆岩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与地表移动变形特征,计算了不同煤层采厚垮落带与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对煤层安全开采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并经过开采验证,避免了水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破坏 安全开采 工程地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辛含药血清对SD大鼠DRG神经元I_(Na)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伟峰 周祯祥 +3 位作者 陈泽斌 汪琼 胡平 李晶晶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辛舍药血清对SD大鼠延髓背侧呼吸组(DRG)神经元钠通道电流(I№)的影响。[方法]①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各15只,禁食12h后分别灌服细辛散剂药液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8d。末次灌胃2h... [目的]探讨细辛舍药血清对SD大鼠延髓背侧呼吸组(DRG)神经元钠通道电流(I№)的影响。[方法]①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各15只,禁食12h后分别灌服细辛散剂药液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8d。末次灌胃2h后眼眶采血。室温下静置30min后取上清液,2500rpm离心25min,分离血清,置于56℃水浴30min灭活,过0.22μn微孔滤膜滤过除菌,分装,-20℃条件下保存备用。②SD大鼠,鼠龄1~3d,雌雄不限,采用膜片钳WCR,分别记录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大鼠DRG神经元INa的变化。[结果]空白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细辛含药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大鼠DRG神经元INa的生物特性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辛激活延髓DRG的吸气神经元(INS)可能是细辛抑制呼吸中枢的离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含药血清 延髓背侧呼吸组神经元 钠通道电流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覆岩采动破坏规律与充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伟峰 刘小亮 +2 位作者 孔坤 何玉海 李金辉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沙曲煤矿山西组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构成煤层开采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这是沙曲煤矿山西组煤炭资源综放开采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煤层上覆岩层由裂隙砂岩、泥岩和煤系共同构成,此类复合结构覆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和覆... 沙曲煤矿山西组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构成煤层开采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这是沙曲煤矿山西组煤炭资源综放开采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煤层上覆岩层由裂隙砂岩、泥岩和煤系共同构成,此类复合结构覆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和覆岩破坏特性不同,可能成为煤矿开采水害预防和地表塌陷离层注浆治理的有利条件,也可能会对开采造成安全问题。综合分析了沙曲煤矿山西组煤层剖面、平面和水力内边界的水文地质特征,通过GIS多因素拟合建立了煤层开采覆岩破坏“两带”高度的预计模型,在对山西组4#、5#煤层开采矿井充水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并对煤层安全开采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覆岩破坏 充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变岩石受压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伟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1-43,共3页
在对烧变岩石受压破坏全过程进行声发射试验基础上,检测了岩样从加载直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得到了烧变岩石破坏全过程的力学特征和声发射特征,探讨了声发射信号在岩石受力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正确利用声发射信息监测岩石... 在对烧变岩石受压破坏全过程进行声发射试验基础上,检测了岩样从加载直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得到了烧变岩石破坏全过程的力学特征和声发射特征,探讨了声发射信号在岩石受力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正确利用声发射信息监测岩石破坏的前兆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变岩 声发射 岩石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钻掘工程系列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伟峰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第5期83-85,共3页
岩土钻掘工程广泛应用于城市工程建设、地下工程施工、深部科考及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把握专业应用需求、触发创新。从钻掘系列课程教学实践入手,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知识—能力—素质—创... 岩土钻掘工程广泛应用于城市工程建设、地下工程施工、深部科考及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把握专业应用需求、触发创新。从钻掘系列课程教学实践入手,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学校独特优势,将工程创新思维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优化模块式课程体系、创新研究型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创新与教学成果考评体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钻掘工程 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伟峰 《采矿技术》 2006年第3期244-246,共3页
采用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及破坏的工程地质机理,揭示了薄基岩条带开采的移动变形规律,岩土层内波浪沉降发育规律及与条采尺寸、采出率、覆岩特征... 采用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及破坏的工程地质机理,揭示了薄基岩条带开采的移动变形规律,岩土层内波浪沉降发育规律及与条采尺寸、采出率、覆岩特征的相互关系等,提出了薄基岩条带开采煤柱的留设方法,为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的工程地质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条带开采 工程地质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增强型基础在拟建济德大桥中的设计初探
15
作者 杨伟峰 夏筱红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2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结合拟建的济德公路 (南段 )K113 + 62 4公铁立交桥工程 ,介绍了一种适宜的新型基础———地基增强型基础(GRF) ,通过对GRF桩基础进行结构分析、设计及施工过程设计介绍等情况 ,说明GRF基础用于公路桥梁是可靠的、可行的 。
关键词 地基增强型基础 增强杆件 桥梁 GRF桩 设计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楼井田地应力特征及地质构造形成机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姜春露 姜振泉 +3 位作者 杨伟峰 孙强 朱术云 李耀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3-587,共5页
采用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在赵楼煤矿井底车场位置选点进行了地应力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反映出测点附近应力场为以NEE向挤压为主的水平构造应力场,与邻近的万福煤矿实测地应力结果基本一致。由区域布格重力场和震源... 采用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在赵楼煤矿井底车场位置选点进行了地应力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反映出测点附近应力场为以NEE向挤压为主的水平构造应力场,与邻近的万福煤矿实测地应力结果基本一致。由区域布格重力场和震源机制解资料得出,鲁西南地区现代地应力场为NEE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赵楼井田地应力场受区域构造应力所控制。通过地质构造成因分析,认为井田构造早期以EW、NE向褶曲为主,晚期以近NE、NW向断层为主,并使早期断层性质发生转换,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矿井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楼井田 地应力 地质构造 区域应力场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丹参饮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内皮细胞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潘小平 黄政德 +4 位作者 杨伟峰 左和宁 刘凌云 胡剑卓 陈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42-45,共4页
目的 观察加味丹参饮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抗AS 作用机制.方法 24 只7~8 周龄ApoE-/-小鼠饲以高脂饲料12 周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加味丹... 目的 观察加味丹参饮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抗AS 作用机制.方法 24 只7~8 周龄ApoE-/-小鼠饲以高脂饲料12 周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加味丹参饮低、高剂量组,每组6 只;同品系C57BL/6J 小鼠作为空白组,饲以普通饲料.药物干预8 周后,摘眼球取血测NO、ET 水平,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O 含量明显降低、ET 含量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NO 含量明显升高、ET 含量明显降低(P 〈0.05,P 〈0.01).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呈AS 脂纹期表现,各给药组内皮损伤较模型组均有改善.结论 加味丹参饮可改善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功能,保护内皮细胞,延缓AS 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加味丹参饮 血管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埋深高地压弱结构面顶板岩层诱发冲击地压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宏飞 姜振泉 +3 位作者 朱术云 孙强 刘德乾 杨伟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74-2782,共9页
针对赵楼矿井首采区近1 km深部拟开采的3煤(即山西组稳定可采煤层)冲击地压问题,考虑断层切割顶板的实际情况,概化出弱结构面顶板工程地质模型并进行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离心模型模拟的弱结构面顶板条件,直接顶来压过程中... 针对赵楼矿井首采区近1 km深部拟开采的3煤(即山西组稳定可采煤层)冲击地压问题,考虑断层切割顶板的实际情况,概化出弱结构面顶板工程地质模型并进行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离心模型模拟的弱结构面顶板条件,直接顶来压过程中煤柱压力较低,而老顶来压过程对煤柱受力的影响明显,是引起冲击地压的主要动力来源;顶板被断层切割时,顶板岩层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应力在构造部位重新分布,形成构造应力集中,是引发冲击地压的危险部位;回采工作面揭露断层后,下盘顶板沿断层面失去煤体支撑而形成"悬臂梁",由此大大降低了顶板的支撑强度,容易发生因顶板突然断裂而形成的冲击压力,这种构造条件下厚-巨厚层极坚硬顶板易发生冲击地压。研究结果为赵楼矿井巷道的合理布置、支护及采动冲击地压的潜势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 弱结构面 离心模型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底板岩石渗透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夏筱红 杨伟峰 +3 位作者 崔道伟 刘浪涛 赵娟娟 赵朋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2,共3页
采场底板岩石的渗透性是评价煤层底板隔水层隔水能力以及能否进行安全带压开采的重要因素。通过伺服渗透试验所获得的渗透率—应变关系及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岩石渗透性随变形的变化特点及不同裂隙充填物质的岩石... 采场底板岩石的渗透性是评价煤层底板隔水层隔水能力以及能否进行安全带压开采的重要因素。通过伺服渗透试验所获得的渗透率—应变关系及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岩石渗透性随变形的变化特点及不同裂隙充填物质的岩石渗透率—应变关系的主要差异和渗透率—应力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提出了采场底板岩层可以视为相对隔水层,对工程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 渗透性 隔水能力 全应力-应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断层活化引发突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壹 杨伟峰 +1 位作者 李明 刘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92,共3页
文章以山东省兖州煤田星村井田为研究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手段,进行采动断层活化突水的观测与分析,探索突水发生的根本原因——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断层活化)导致煤层顶底板突水,主要从地层沉降变化情况、煤层顶板岩层导水裂隙... 文章以山东省兖州煤田星村井田为研究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手段,进行采动断层活化突水的观测与分析,探索突水发生的根本原因——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断层活化)导致煤层顶底板突水,主要从地层沉降变化情况、煤层顶板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变化情况等方面分析了断层活化突水的可能性。采动后断层活化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有助于优化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宽度、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生产效率,避免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 断层活化 相似模拟 防水煤柱 导水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