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幼龄红松人工林生长季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李虹谕 杨会侠 +3 位作者 孙佳彤 刘晴 李连强 李慧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02,共8页
【目的】研究中、幼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生长季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以得到不同林龄针叶树种生长季的养分利用策略。【方法】以红松幼龄林(15 a)、红松中龄林(50 a)针叶、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非结... 【目的】研究中、幼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生长季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以得到不同林龄针叶树种生长季的养分利用策略。【方法】以红松幼龄林(15 a)、红松中龄林(50 a)针叶、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生长季的变化。【结果】中、幼龄红松自春季到秋季针叶可溶性糖、NSC和P质量分数及C/N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和N质量分数、C/P、N/P则相反;中、幼龄红松人工林生长季枝的月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红松针叶可溶性糖、NSC和N质量分数及N/P大于枝,C/N小于枝。红松中龄林枝、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于幼龄林,针叶淀粉和N质量分数、N/P低于幼龄林,C/N、NSC质量分数略高于幼龄林。中、幼龄林枝叶间NSC和C、N、P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结论】红松NSC及其组分、C、N、P质量分数存在季节性波动,中、幼龄红松人工林养分利用情况存在差异。辽宁省本溪市草河口地区中、幼龄红松人工林均表现为N限制,可在早春适量补充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林龄 器官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雌球花原基分化的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孙佳彤 杨会侠 +4 位作者 李虹谕 高源 李连强 任如月 于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0,共10页
[目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兼具木材、坚果及生态价值。其开花结实共需跨越3年时间,第1年的分化直接决定结实量,但长期以来因缺乏分子机制解析,制约红松的机理研究与良种选育。[方法]以结实盛期红松的... [目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兼具木材、坚果及生态价值。其开花结实共需跨越3年时间,第1年的分化直接决定结实量,但长期以来因缺乏分子机制解析,制约红松的机理研究与良种选育。[方法]以结实盛期红松的顶芽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确定雌球花原基分化期为6-9月,并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解析其分子调控网络。[结果]共组装获得122 001条Unigene,其中54 888条成功注释到6大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表明:8月分化中期(C2vsC3)的DEGs数量最多(8 791个),显著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ko04075)、苯丙素生物合成(ko00940)等通路。生长素响应基因(如SAUR、GH3)在分化全过程动态表达,脱落酸通路基因(PYR/PYL、ABF)通过负调控机制促进花原基形成,揭示激素协同调控的新途径。此外,ERF、NAC等转录因子家族在分化中后期显著富集,推测其参与花器官形态建成与原基发育。[结论]红松雌球花原基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以及ERF、NAC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在花原基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供的转录因子、激素和基因信息,有助于揭示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为解析裸子植物开花机制提供新模型,同时为红松高产育种及促花技术开发提供关键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花原基分化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种子休眠研究进展
3
作者 于璐 张皓凯 +2 位作者 孙梓淇 王品 杨会侠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集观赏、药用、油用于一体。芍药种子具有双休眠性,繁殖系数低,严重制约芍药的产业化发展,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将有助于促进芍药的开发生产。通过概述芍药种子休眠的原因、机理以及解除芍药种子休眠的相关研究进展,探... 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集观赏、药用、油用于一体。芍药种子具有双休眠性,繁殖系数低,严重制约芍药的产业化发展,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将有助于促进芍药的开发生产。通过概述芍药种子休眠的原因、机理以及解除芍药种子休眠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解除芍药种子休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种子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AX技术在仿真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会侠 吴立言 +1 位作者 刘更 王海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3625-3627,3644,共4页
AJAX技术实现了B/S应用中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的异步交互,提高了Web应用系统的响应速度。通过将AJAX与J2EE技术结合,构建了仿真数据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并且在仿真数据管理的Web模块中进行了应用验证,实现了对机械产品仿真数据的有效... AJAX技术实现了B/S应用中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的异步交互,提高了Web应用系统的响应速度。通过将AJAX与J2EE技术结合,构建了仿真数据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并且在仿真数据管理的Web模块中进行了应用验证,实现了对机械产品仿真数据的有效管理,方便了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提高了仿真作业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JAX技术 异步交互 无刷新更新页面 Java SCRIPT 仿真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仿真环境的人机界面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管峻 刘更 +1 位作者 贺朝霞 杨会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6-248,共3页
基于色彩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和可用性等原理,利用div+css技术,实现了对协同仿真环境的用户管理界面人机设计。基于J2EE技术标准,采用Ajax的MVC设计模式设计了用户管理界面的技术体系架构,实现了对用户管理界面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 协同仿真环境 人机界面 AJAX J2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产量的密度效应及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保军 冯佰利 +2 位作者 蒋纪云 杨会侠 刘思海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3期39-41,共3页
通过对三个常规小麦陕160、陕229、西农1376和三个杂种小麦95F10、95F9302、95F9303在75万·hm-2~225万·hm2三个密度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密度对不同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绿叶面积... 通过对三个常规小麦陕160、陕229、西农1376和三个杂种小麦95F10、95F9302、95F9303在75万·hm-2~225万·hm2三个密度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密度对不同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绿叶面积和光合产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于品种对产量的效应,杂种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绿叶面积较大,叶功能期较长是杂种小麦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在干物质分配率方面比较,灌浆前期,常规小麦西农1376在籽粒中的分配率大于杂种小麦,但在灌浆后二者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密度 产量 干物质分配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调控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虹谕 杨会侠 +2 位作者 刘晴 孙佳彤 任如月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林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林木生活史的核心,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关系。通过总结分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关系,指出影响林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协调关系的因子,包括环境、激素、基因等,并提出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方法,包括... 林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林木生活史的核心,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关系。通过总结分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关系,指出影响林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协调关系的因子,包括环境、激素、基因等,并提出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方法,包括基因改良、施用生长调节剂、水肥管理等,以期为定向培育森林、节本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影响因子 调节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地膜杂交小麦栽培生理特性探索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保军 朱芬萌 +2 位作者 杨会侠 冯佰利 将纪芸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2期49-52,共4页
对杂交小麦 X Z1 和 X Z2 和对照小麦 M B 和 157 在覆盖地膜和露地条件下进行观测分析表明:①覆膜使小麦苗期生长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分蘖数目上,因而群体茎数较高;②覆膜后基部节间增长,而上部节间缩短... 对杂交小麦 X Z1 和 X Z2 和对照小麦 M B 和 157 在覆盖地膜和露地条件下进行观测分析表明:①覆膜使小麦苗期生长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分蘖数目上,因而群体茎数较高;②覆膜后基部节间增长,而上部节间缩短;③覆膜后灌浆期旗叶、旗叶鞘和穗下节干重平均值降低,而灌浆速率增大,粒重增加;④覆膜后小麦抽穗前生长势加强,易形成较多的有效分蘖和小穗小花数,为多穗大穗奠定基础,抽穗后灌浆强度增大,易形成大粒,从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小麦 地膜 栽培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次生针叶林内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经营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杨会侠 何友均 +3 位作者 郑颖 王卫 王品 姚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了解不同经营方式对林地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近自然经营、传统经营和未经营3种方式下的天然次生针叶林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自然经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次生针叶林的土壤物理性状,但这种干... 为了解不同经营方式对林地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近自然经营、传统经营和未经营3种方式下的天然次生针叶林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自然经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次生针叶林的土壤物理性状,但这种干扰远小于传统经营;2)不同经营方式间土壤有机质、全N质量分数与贮量没有明显差异,全P质量分数及贮量以近自然经营最大,经营强度最大的传统经营林分土壤中全K质量分数和贮量最大;3)经营方式对速效N和有效P没有明显影响,但近自然经营林分的交换性K离子质量分数和贮量最大;4)近自然经营林分土壤C/N比降低、pH值升高,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增强和长期生产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针叶林 森林经营 近自然经营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冲击多体系统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参数修正方法
10
作者 王海伟 杨会侠 +1 位作者 刘更 吴立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1-244,249,共5页
简要阐述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分析了复杂多体系统仿真过程中存在的准确性问题。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Virtual Lab建立含冲击复杂多体系统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结合试验数据评估虚拟样机仿真的准确性。采用灵敏度方法和摄动法修... 简要阐述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分析了复杂多体系统仿真过程中存在的准确性问题。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Virtual Lab建立含冲击复杂多体系统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结合试验数据评估虚拟样机仿真的准确性。采用灵敏度方法和摄动法修正一些关键的系统参数,使散布度的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有更好的一致性,提高了虚拟样机模型的真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多体系统 刚柔耦合虚拟样机 参数修正 散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红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的重新编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会侠 王卫 +1 位作者 陶玉柱 贾云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2,共2页
人工红松林是辽宁省重要的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资源,为比较准确地测定其立木材积,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二元立木材积表。通过调查及测量共收集到1 473株样木资料,文章利用其中1 228株样木建立了人工红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并用剩下的245株... 人工红松林是辽宁省重要的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资源,为比较准确地测定其立木材积,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二元立木材积表。通过调查及测量共收集到1 473株样木资料,文章利用其中1 228株样木建立了人工红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并用剩下的245株样木进行了适用性检验。结果证明修订后的材积模型在辽宁省范围内适用,据此修订了辽宁省人工红松立木材积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松 二元立木材积表 重新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地表径流及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会侠 张景根 +4 位作者 张雨鹏 高巍 王卫 陶玉柱 白荣芬 《吉林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通过对辽东山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场不同恢复模式3 a连续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在退耕后具有较强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生态防护功能增强,人工辅助措施能加速植被恢复速度;退耕后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显著,年均减少泥土流失量达10... 通过对辽东山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场不同恢复模式3 a连续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在退耕后具有较强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生态防护功能增强,人工辅助措施能加速植被恢复速度;退耕后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显著,年均减少泥土流失量达103.91 g·m^(-2)以上,总体防护效果呈现为自然区>乔灌区>乔木区>对照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的渗透性能增强,提高了坡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植被恢复 地表径流 土壤物理性状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不同林分类型降雪截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会侠 温亮 +2 位作者 李淳 张景根 王卫 《吉林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30-33,39,共5页
以3种不同林分类型为对象,研究其降雪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栎林树冠平均截留最大,为8.3 mm,截留率为28.7%;红松林为7.9 mm,截留率为27.1%;落叶松林为7.2 mm,截留率为24.1%。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截留量由大到小为蒙古栎林>红松林>... 以3种不同林分类型为对象,研究其降雪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栎林树冠平均截留最大,为8.3 mm,截留率为28.7%;红松林为7.9 mm,截留率为27.1%;落叶松林为7.2 mm,截留率为24.1%。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截留量由大到小为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在不同降雪强度下,林分间截留能力有明显差异,蒙古栎林树冠截留能力总体高于红松林,红松林高于落叶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降雪 截留 积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降雨截留分配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会侠 温亮 +1 位作者 李淳 张景根 《吉林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9-12,共4页
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为对象,在大气降雨基础上观测林间穿透雨、树干流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本溪大气降雨47场,降雨总量677.7 mm,平均每场为14.4 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75.4 mm,最小为1.1 mm;8月份降雨量最大,为205.8 mm,占总量30.3%;10... 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为对象,在大气降雨基础上观测林间穿透雨、树干流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本溪大气降雨47场,降雨总量677.7 mm,平均每场为14.4 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75.4 mm,最小为1.1 mm;8月份降雨量最大,为205.8 mm,占总量30.3%;10月降雨量最小,为7.0 mm,占总量1.01%。人工红松林林间穿透雨量为504.4 mm,占大气降雨总量74.43%;树干流水量为173.3 mm,占大气降雨总量25.57%,林分减少了降雨对地表面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人工红松林 降雨截留 林间穿透雨 树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对抚育间伐的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会侠 《辽宁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5-9,共5页
为评价不同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土壤环境的长期影响,对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4种间伐强度和未间伐(对照)的红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明显提高林分平均胸径,有利于林分结构的优化;除弱度间伐外,中度、强... 为评价不同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土壤环境的长期影响,对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4种间伐强度和未间伐(对照)的红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明显提高林分平均胸径,有利于林分结构的优化;除弱度间伐外,中度、强度与极强度抚育间伐有效地降低了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大,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明显提高,土壤物理性质明显改善,且以中度间伐效果最佳;抚育间伐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土壤p H值,除弱度间伐外,其他强度间伐均提高了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全钾和有效钾含量,且以中度间伐效果最佳,但间伐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为维持红松人工林土壤的持续生产力,应以适宜的间伐强度进行森林经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红松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会侠 《辽宁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为深入了解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文对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近自然经营、传统经营和对照3种经营模式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物理性质受经营模式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近... 为深入了解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文对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近自然经营、传统经营和对照3种经营模式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物理性质受经营模式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近自然经营能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近自然经营和传统经营对提高林地土壤全磷含量有一定的效果;近自然经营林分20~4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近自然经营显著提高了土壤缓冲性,并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C/N比值。由此可知,近自然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近自然经营 天然次生阔叶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幼林平茬萌蘖后的经营管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会侠 谭丽娟 +2 位作者 李连海 王立娟 王立元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B05期40-41,共2页
杨树幼林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枯干枯梢后,经平茬萌蘖更新重新形成的幼林,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才能恢复速生丰产林标准。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培育的目标。
关键词 杨树 平茬 管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阳地区绿化树木冻害种类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会侠 任秀奇 张志宇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第2期54-55,共2页
简要介绍了朝阳地区发生绿化树木低温危害的种类,并就此提出了该地区绿化树木冬季越冬防寒的主要技术措施,旨在为防治冬季绿化树木冻害、确保绿化效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绿化树木 冬季 防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红松人工林碳贮量及其空间格局的影响
19
作者 杨会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索密度调控对红松人工林碳汇能力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草河口地区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各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内红松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和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为干、根、枝... [目的]探索密度调控对红松人工林碳汇能力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草河口地区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各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内红松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和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为干、根、枝、叶,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乔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碳贮量均存在差异,乔木层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弱度间伐区(197.52 t/hm^2)、中度间伐区(197.10 t/hm^2)、对照区(184.75 t/hm^2)、强度间伐区(163.61 t/hm^2)、极强度间伐区(142.30 t/hm^2),土壤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度间伐区(151.93 t/hm^2)、对照区(147.18 t/hm^2)、极强间伐区(111.89 t/hm^2)、强度间伐区(91.18 t/hm^2)、弱度间伐区(79.54 t/hm^2),总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中度间伐区(351.42 t/hm^2)、对照区(333.63 t/hm^2)、弱度间伐区(279.11 t/hm^2)、强度间伐区(257.22 t/hm^2)、极强间伐区(257.16 t/hm^2);红松人工林内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进行红松林碳汇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调控 红松人工林 碳贮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祁金虎 杨会侠 +2 位作者 丁国泉 陶玉柱 白荣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1,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人工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弱度、中度和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1.36%、17.10%、13.46%;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是...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人工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弱度、中度和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1.36%、17.10%、13.46%;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02、1.14、1.23倍,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00、1.14、1.21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13、1.14、1.40倍;土壤最大持水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52%、13.90%、23.18%,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分别高出了12.79%、14.30%、39.65%;土壤饱和入渗系数分别是对照的2.81、3.45、4.99倍。〉20-40 cm土层所表现出的规律与0-20 cm土层基本一致,方差分析显示,各抚育间伐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性能,且以中度及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辽东山区 红松 土壤物理性质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