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伟群 魏真 +4 位作者 胡娟 杨代和 尹莲花 易东木 张锦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0-756,共7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88例PHN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88例PHN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接受腕踝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28天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记录两组病人使用应急镇痛药物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各42例纳入分析。两组治疗后7、14、28天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服用应急镇痛药物5例,对照组服用应急镇痛药物11例(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率为9.52%(4/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12/42)。结论:腕踝针治疗PHN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VAS评分、改善睡眠质量及调节负性情绪、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总体临床疗效不劣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臂丛阻滞用于肩-手综合征镇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杨代和 张俐 +1 位作者 林菊珊 仲卫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0例初发脑卒中(病程≤3个月)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臂丛阻滞组),每组15例。结合中枢性运动障碍恢复的特点(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两组患者均有步骤地进行康复训...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0例初发脑卒中(病程≤3个月)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臂丛阻滞组),每组15例。结合中枢性运动障碍恢复的特点(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两组患者均有步骤地进行康复训练,但B组同时在患侧穿刺留置连续臂丛麻醉导管,持续注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注射液。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上肢疼痛,采用Fugl-Meyer法(FMA)评定上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的运动功能。结果A组上肢疼痛评分治疗20d后低于治疗前(P<0.05),B组上肢疼痛评分治疗10d即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A组(P<0.01);治疗10d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评分均明显提高,上肢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均P<0.01),但B组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瘫痪侧上肢臂丛神经持续注射罗哌卡因可以减轻上肢疼痛,提高上肢运动能力,减轻患侧关节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阻滞 肩-手综合征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臂丛神经注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代和 林菊珊 张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3,共2页
肩-手综合征(should-hand syndrome,SH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指脑卒中后患侧上肢出现疼痛、水肿及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目前SHS治疗以综合康复为主,配合穴位注射、肌电促发电刺激、高压氧等治疗,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注射治疗 丹参注射液 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 临床综合征 患侧上肢 脑卒中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氏仪对晚期癌痛病人吗啡静脉自控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代和 万敏安 +3 位作者 李育才 吴越 郑秀如 褚以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晚期癌症 韩氏仪 癌性疼痛 吗啡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缪源宏 蔡楠 +3 位作者 林菊珊 黄文 龙波 杨代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44-2549,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疼痛区域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疼痛区域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T_(0))、治疗后第1天(T_(1))、第7天(T_(2))、第14天(T_(3))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变化,评价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和T_(3)组内VAS评分降低,并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0)和T_(1)时的VAS评分差距没有统计意义(P>0.05),T_(2)和T_(3)时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穴位电刺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上优于对照组。与T_(0)比较,T_(1)、T_(2)和T_(3)组内HAMA评分均下降,并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0)和T_(1)时HAMA评分组间差别没有统计意义(P>0.05),T_(2)和T_(3)时治疗组HAMA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穴位电刺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在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穴位电刺激 椎旁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