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哈油田葡北3-12井超长封固段固井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芝琴 杨仕会 +2 位作者 俞战山 林敬民 蒋鸿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59,共3页
葡北3-12注气井位于吐哈盆地葡北构造带中断葡北1号构造,井深为3610m。针对该区块地层承压能力低,易漏失.油气水窜严重.常规固井方法无法满足固井要求的问题,该井采用三段三凝制、常规水泥浆和泡沫水泥浆体系固井,并采用重钻井液顶替技... 葡北3-12注气井位于吐哈盆地葡北构造带中断葡北1号构造,井深为3610m。针对该区块地层承压能力低,易漏失.油气水窜严重.常规固井方法无法满足固井要求的问题,该井采用三段三凝制、常规水泥浆和泡沫水泥浆体系固井,并采用重钻井液顶替技术,降低施工压力。该技术能保证固井候凝过程中井底压力平衡,施工安全。现场应用表明.采用常规水泥浆和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提高了低压易漏井、长封固井段的固井质量,解决了水泥返高不足的问题;并通过一次常规固井工艺实现了全井封固,简化了施工工艺,节约了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井封固优质段累计达2600m,优质率达85%,固井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葡北3—12井 超长封固段 固井技术 水泥浆 长裸眼固井 井漏 固井质量 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YT法预测地层破裂压力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军 高德利 +1 位作者 杨昌龙 杨仕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2-64,共3页
地层破裂压力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数据〔1~ 2〕,对于开发性地层 ,利用测井资料或液压实验即可求得 ,但对于勘探性地层 ,它则是一个复杂性问题。由于现有预测模型的参数求取多采用地震层速度法 ,尽管这种方法简单可行 ,也得到广泛... 地层破裂压力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数据〔1~ 2〕,对于开发性地层 ,利用测井资料或液压实验即可求得 ,但对于勘探性地层 ,它则是一个复杂性问题。由于现有预测模型的参数求取多采用地震层速度法 ,尽管这种方法简单可行 ,也得到广泛使用 ,但它的预测精度不高 ,往往只能作为钻井工程设计的参考。文章基于井眼受力状态分析 ,给出了一种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力学模型 ,它涵盖了泊松比、构造应力、多孔介质弹性系数、上覆岩层压力、孔隙压力和岩石拉伸强度等影响因素。鉴于勘探性岩层求参数的固有难度 ,介绍了一种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求参数新方法 ,即用空间源直接探矿仪 (简称CYT)岩性探测资料求取法———CYT法。验证实例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破裂压力 钻井工程 井眼 上覆岩层压力 勘探 孔隙压力 地震层速度 测井资料 探测资料 构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稻耐热性鉴定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焦颖瑞 李玲依 +12 位作者 杨仕会 胡健 曹红宇 刘雨菲 雷震胜 张红梅 王兵兵 霍帅宗 杨正林 李耘 杨波 何光华 姚贺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50,共12页
水稻耐热性一直是我国水稻育种工作的重点研究领域,高温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已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加快培育具有耐高温特性的高产水稻品种迫在眉睫.通过对125个水稻亲本和品种材料开展耐高温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 水稻耐热性一直是我国水稻育种工作的重点研究领域,高温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已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加快培育具有耐高温特性的高产水稻品种迫在眉睫.通过对125个水稻亲本和品种材料开展耐高温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结实率的变化特征,构建了“长江上游自然高温与人工模拟高温鉴定相结合、高温结实率稳定性与高温绝对结实率相结合”的开花期耐热性评价方法,将耐热性分为1,3,5,7,9级共5个级别,分别表示强耐热、耐热、较耐热、不耐热和极不耐热.试验结果显示:应用该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定出既具有较高耐热性又具有较高结实率表型的优质水稻亲本和品种;在西南高温地区筛选的品种和亲本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如富优1号,泸优727,II优602等品种材料,R21,SCR12,泸恢602等恢复系材料和陵1B,内香6B,内香3B等保持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要求,而且考虑了生产实际中绝对结实率这一重要生产指标,耐热品种的划分标准更加严格,评价过程契合生产实际,评级标准适合高温热害区;在耐热性品种选育方面,抓紧培育具有高耐热性的水稻保持系是加速耐高温高产型水稻育种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耐热性 水稻 种质资源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合成途径基因VAL1超表达水稻光合调控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玲依 焦颖瑞 +9 位作者 胡健 杨仕会 曹红宇 张红梅 王兵兵 冯萍 凌英华 张婷 何光华 姚贺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的高光效研究已成为作物育种学和栽培学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寡日照限制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水稻产量提升这一问题,以前期研究获得的嘌呤合成途径基因(VAL1)水稻植株(VAL1-OE)为材料,从确定光能利用效率提升的限... 以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的高光效研究已成为作物育种学和栽培学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寡日照限制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水稻产量提升这一问题,以前期研究获得的嘌呤合成途径基因(VAL1)水稻植株(VAL1-OE)为材料,从确定光能利用效率提升的限制因子入手,利用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和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这一特点,开展水稻光合调控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VAL1-OE水稻叶片叶绿体发育和光合相关基因,如捕光复合体II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LhcpII),编码PS I P700叶绿素a脱辅基蛋白A1基因(psaA),PS II D1蛋白基因(psbA),细胞色素f脱辅基蛋白基因(petA),细胞色素b6-f复合体小亚基基因(petG),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基因(rbcL),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基因(RbcS)和叶绿体ATP合成酶α亚基基因(atpA),这些编码基因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此外,VAL1-OE水稻叶片比叶质量、光合色素质量分数显著增高.在低光和高光条件下,电子传递速率(ETR)、净光合速率(A)和光能利用效率(LUE)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水稻叶片,但VAL1-OE水稻单株面积较低,干物质累积和产量未显著增加.研究结果显示:超表达VAL1水稻优化叶片光能吸收、电子传递和碳同化是提高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关键.光合面积较小成为制约VAL1超表达水稻获得更多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以VAL1超表达水稻为基础,在实现高光合能力的同时,培育高叶面积表型材料,提高光合作用面积是进一步提高该水稻材料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合成途径基因VAL1 超表达 水稻 光合作用 生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深井钻井技术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杨昌龙 金建新 +1 位作者 杨仕会 兰祖全 《钻采工艺》 CAS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解决吐哈油田深井钻井遇到的大段泥页岩和煤系地层井眼失稳、大尺寸井眼钻井速度慢、多套储层的系统保护及长封固段非标准间隙的固井质量四大技术难题,进行了吐哈油田深井钻井配套技术的研究。从加深四项基础研究入手,建立了“地... 为了解决吐哈油田深井钻井遇到的大段泥页岩和煤系地层井眼失稳、大尺寸井眼钻井速度慢、多套储层的系统保护及长封固段非标准间隙的固井质量四大技术难题,进行了吐哈油田深井钻井配套技术的研究。从加深四项基础研究入手,建立了“地层造斜特性、钻井岩石力学特性、‘三压力’、泥页岩矿物组份和理化性能”四个基础剖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井眼力学稳定性评估技术、钻井岩石力学特性预测与钻头选型技术、‘三压力’剖面优化井身结构技术、深井聚合物钻井液技术、大段泥页岩和煤系地层安全钻井技术、311大尺寸井眼快速钻井技术、多套储层系统保护技术、低压易漏及长封固段非标准间隙固井技术、深井事故预防和处理技术、深井钻井装备的完善配套技术”的应用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吐哈特色的深井钻井配套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油田钻井整体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钻井技术 井壁稳定 岩石力学特性 吐哈油田
全文增补中
两系杂交早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瞿媛 姚威 +5 位作者 袁祥瑞 杨仕会 钟建 潘莉虹 熊兴华 刘金灵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52-55,共4页
为了比较不同两系杂交早稻的氮肥利用率,以便鉴定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研究以陵两优268、陵两优942、株两优4026为供试品种,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基地进行氮肥利用率比较试验,试验设0、150和250 kg/hm^2 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150 kg/h... 为了比较不同两系杂交早稻的氮肥利用率,以便鉴定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研究以陵两优268、陵两优942、株两优4026为供试品种,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基地进行氮肥利用率比较试验,试验设0、150和250 kg/hm^2 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供试3个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达最高;而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陵两优26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株两优4026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低;同一施氮量下,3个品种之间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小;同一品种,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利用率 两系杂交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