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文文本中隐现的现实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仁敬 林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1,共5页
拉什迪的小说《摩尔人最后的叹息》引起全世界文坛的关注。小说视界宽广,叙述技巧娴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说文本鲜明的互文性。作者采用了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文学文本间的互文、小说内部叙述的互文,即羊皮纸互文效果。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互文性 羊皮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明威的小说悲剧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5,共8页
海明威作为一个悲剧小说家,这一身份不论是从以往论者的评价中,还是从其自身的作品中,都可以得到确认。从荷马时代至今,悲剧形式不断有变化,悲剧因素成了一种观察历史的方法。海明威的小说悲剧大体可分为五类:身心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伤... 海明威作为一个悲剧小说家,这一身份不论是从以往论者的评价中,还是从其自身的作品中,都可以得到确认。从荷马时代至今,悲剧形式不断有变化,悲剧因素成了一种观察历史的方法。海明威的小说悲剧大体可分为五类:身心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伤残或亲人死亡的悲剧,受到厄运打击的悲剧,大萧条背景下民不聊生、铤而走险的悲剧,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悲剧,与大自然顽强拼搏失败的悲剧。海明威的小说悲剧写的都是现代西方社会中普通人遭遇的不幸,这与他的悲剧意识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其悲剧意识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对大萧条现实的反思,对世界危机的思考,以及对战后重建时期的期待。海明威从古典悲剧里吸取了有益的东西,融入自己创新的元素,创作了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的现代悲剧,在这个意义上说,他开创了美国的新现代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小说悲剧 现代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明威评论六十年:从冷清到繁荣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前的20年,海明威作品逐渐被译介到国内,并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热潮。对这段时期进行回顾,对于评述建国后海明威评论的特点将有所裨益。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海明威评论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的发展和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的20年,海明威作品逐渐被译介到国内,并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热潮。对这段时期进行回顾,对于评述建国后海明威评论的特点将有所裨益。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海明威评论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的发展和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文革前17年,文革中10年和改革开放后。建国初期前苏联文艺理论较为盛行,海明威评论一度陷入冷清局面,1962年《海明威浅论》的发表标志着一些转变;文革10年,海明威评论完全中断,但其作品仍以口传和手抄形式流传;改革开放以来,海明威评论逐渐复兴,80年代达到第二次高潮,90年代以来继续保持繁荣姿态并走向超越,中外学术交流得到开展,研究专著不断涌现,报刊积极参与,作品广泛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评论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色和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8,121,共9页
海明威从新闻记者走上文坛。海明威用写小说的手法写新闻,又将报道中的事实引入小说,形成了他的新闻作品和小说的独特风格。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点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作家狄第恩和梅勒影响很大。他的"小说... 海明威从新闻记者走上文坛。海明威用写小说的手法写新闻,又将报道中的事实引入小说,形成了他的新闻作品和小说的独特风格。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点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作家狄第恩和梅勒影响很大。他的"小说回忆录"中后现代主义因素又激励着新一代美国作家,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新闻作品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嬗变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仁敬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2期1-4,14,共5页
本文述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从60年代初至今的两大段及其物点,主要小说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它们与现代派小说的系,并指出后现代主义使美国黑人文学、和亚裔文学从边缘走向中心,发出出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随着美国社会的变化,后现代派小说在... 本文述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从60年代初至今的两大段及其物点,主要小说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它们与现代派小说的系,并指出后现代主义使美国黑人文学、和亚裔文学从边缘走向中心,发出出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随着美国社会的变化,后现代派小说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和多样化、民族化和综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后现代派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新视野下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154,共9页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艰难时期,当时美国遭遇危机,社会混乱,文学面临枯竭,作家们奋起自救。他们借用"热寂说""熵定律"和"混沌论"三种理论,以戏仿、杂糅、拼贴和黑色幽默的手法,构建奇特...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艰难时期,当时美国遭遇危机,社会混乱,文学面临枯竭,作家们奋起自救。他们借用"热寂说""熵定律"和"混沌论"三种理论,以戏仿、杂糅、拼贴和黑色幽默的手法,构建奇特的混沌社会的图像,描绘了从总统到囚犯的各种"反英雄",揭示少数族裔对身份构建的诉求,展示了孤独、死亡和反抗的存在主义基调。它展现了美国是个混沌无序的世界。因此,它跟20世纪50年代垮掉派诗歌和小说、60年代荒诞戏剧一起,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 热寂说 熵定律 混沌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明威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成分——纪念小说家海明威逝世50周年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仁敬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3,共7页
本文以文本分析为基础,深入探讨了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在上世纪20年代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中心巴黎,如何认真学习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并在创作中加以试验和运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小说结构的创新、跨体裁的试验和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尽管... 本文以文本分析为基础,深入探讨了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在上世纪20年代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中心巴黎,如何认真学习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并在创作中加以试验和运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小说结构的创新、跨体裁的试验和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尽管如此,他仍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形成了独特的“冰山原则”,塑造了硬汉子形象,为美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小说 现代主义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对话和狂欢颠覆现实世界——读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坚 杨仁敬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89,共4页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对话和狂欢化两方面对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在路上》是一部复调小说,对话和狂欢化是其主要艺术表达手法,这两种手法有利于作品"垮掉"主题的表达,同时作品也借此颠覆了传统...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对话和狂欢化两方面对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在路上》是一部复调小说,对话和狂欢化是其主要艺术表达手法,这两种手法有利于作品"垮掉"主题的表达,同时作品也借此颠覆了传统独白型小说模式,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狂欢化 颠覆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阈下的《暴风雨》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坚 杨仁敬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5,共5页
随着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理论的兴起,特别是伴随着福柯和萨义德思想的传播,学者们开始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剧作进行阐释。文章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了《暴风雨》中普洛斯帕罗和他的两位他者凯力班和爱丽尔的关系,认为本剧现... 随着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理论的兴起,特别是伴随着福柯和萨义德思想的传播,学者们开始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剧作进行阐释。文章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了《暴风雨》中普洛斯帕罗和他的两位他者凯力班和爱丽尔的关系,认为本剧现实地展现了当时英国的殖民扩张的历史真实,凯力班和爱丽尔是莎士比亚创造的典型的早期他者的形象;普洛斯帕罗和爱丽尔的关系是殖民者和其代理人的关系,通过爱丽尔,普洛斯帕罗方能实现对小岛的统治;他和凯力班的关系则是典型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压迫与被压迫、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暴风雨》 后殖民主义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的怒火》:美国民族性认同危机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淑芬 杨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154,共7页
作为美国后现代派作家罗伯特 库弗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公众的怒火》这部小说通过世界末日的隐喻、美国信念的衰微和反英雄的悲剧等一系列视角,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民族性认同的危机。与此同时,库弗还借助后现代派小说的叙事策略,针对以美... 作为美国后现代派作家罗伯特 库弗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公众的怒火》这部小说通过世界末日的隐喻、美国信念的衰微和反英雄的悲剧等一系列视角,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民族性认同的危机。与此同时,库弗还借助后现代派小说的叙事策略,针对以美国-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主流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特性”提出了反思、批判与解构。这部小说不仅为如今审视“美国信念”与“美国形象”,也为当下思索与批判美国的全球霸凌行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民族性 认同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垮掉派”文学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1
作者 孙坚 杨仁敬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美国“垮掉派”文学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垮掉派”同现代主义的关系,探索了美国“垮掉派”文学在题材、思想、风格和形式方面对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垮掉派”文学 现代主义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明威——中美文化交往的热点
12
作者 杨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125-130,共6页
1929年,一部反映经历世界大战打击的西方青年的苦闷和失落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震动了世界文坛,作者成了美国划时代的作家。他,就是后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欧尼斯特·海明威。海明威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美国作家之一。从三十年... 1929年,一部反映经历世界大战打击的西方青年的苦闷和失落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震动了世界文坛,作者成了美国划时代的作家。他,就是后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欧尼斯特·海明威。海明威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美国作家之一。从三十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在中国的声誉有增无减。他的作品大部分已陆续译成中文。他成了中美文化交往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研究 美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 三十年代 美国作家 长篇小说 世界文坛 主要作品 世界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弗游記》的諷刺手法
13
作者 楊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4期52-70,共19页
英國卓越的現实主义諷刺作家約那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的代表作《格列弗游記》(Gulliver’s Travels),是一幅淋漓尽致地描寫十八世紀英國社会的諷刺画。斯威夫特匠心独运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巫师國和智馬... 英國卓越的現实主义諷刺作家約那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的代表作《格列弗游記》(Gulliver’s Travels),是一幅淋漓尽致地描寫十八世紀英國社会的諷刺画。斯威夫特匠心独运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巫师國和智馬國等滑稽怪誕的形象,几世紀來一直被列入英國文学和世界文学之林,为广大讀者傳誦着。《格列弗游記》的諷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和这部小說的思想內容、藝术結構和語言風格,有着千絲万縷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威夫特 手法 作者 现实主义 世界文学 幻想 形象 乐观主义 主题思想 悲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魯濱孙飄流記》的艺术特色——紀念世界文化名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笛福誕生三百周年
14
作者 楊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3期126-153,共28页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英國文学進入了新的發展时期。一个嶄新的散文时代开始了。小說散文体裁逐漸成为文学創作中的主要形式。英國文学宝庫中增加了新的血液。三部著名的長篇小說誕生了。《魯濱孙飄流記》便是其中之一。《魯濱孙飄...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英國文学進入了新的發展时期。一个嶄新的散文时代开始了。小說散文体裁逐漸成为文学創作中的主要形式。英國文学宝庫中增加了新的血液。三部著名的長篇小說誕生了。《魯濱孙飄流記》便是其中之一。《魯濱孙飄流記》發表于一七一九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福 现实主义作家 性格特征 文学作品 文学史 故事 作者 现实生活 叙述手法 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門大学文財科教师編、写、譯、校著作簡介
15
作者 林其泉 庄瑞澄 +3 位作者 李如龍 林师默 卢善庆 杨仁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最近,我校文財科教师編、寫、譯、校不少学术著作,有的已出版,有的即將出版。現在介紹主要几本如下(內部發行者从略): 《資产阶級古典政治經济学名著选集》由我校校長王亞南和复旦大学教授吳斐丹,上海財經学院教授伍純伍、刘絜敖,上海... 最近,我校文財科教师編、寫、譯、校不少学术著作,有的已出版,有的即將出版。現在介紹主要几本如下(內部發行者从略): 《資产阶級古典政治經济学名著选集》由我校校長王亞南和复旦大学教授吳斐丹,上海財經学院教授伍純伍、刘絜敖,上海社会科学院經济研究所教授王惟中等共同編寫的《資産階級古典政治經济学名著选集》,經过一年多精心編选,最近已經完稿,并由商务印書館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古典政治 出版社 方言 现代修正主义 学术著作 社会科学院 商务 研究所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