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亦青 张耕 张静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463-1466,共4页
关键词 内毒素类 治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化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炳华 陈金华 +1 位作者 张艳超 杨亦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8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康莱特注射液 小剂量化疗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中文图书机读著录中的问题与对策
3
作者 张培美 杨亦青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9-121,136,共4页
1900年至1949年出版的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与解放后出版的图书有许多不同之处,按照现行的图书机读著录规则著录,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文章分析了这部分图书特点,提出了“著录三阶段”操作法。
关键词 机读著录 中文图书 近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贫血发病规律临床分析
4
作者 薛素冰 张艳超 杨亦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10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贫困山区 贫血 发病规律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海有遗珠--读刘元堂《宋代版刻书法研究》
5
作者 杨亦青 《大学书法》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版刻书法”,即古籍版刻中的书迹资料。现今国内不少古籍影印与出版,往往出于文献保存的目的,然其书法史料的特性历来为学界所忽视。刘元堂老师在读博士期间,投师于金陵徐利明先生,其间亦于山东大学杜泽逊先生处进修,求以版本目录之学... “版刻书法”,即古籍版刻中的书迹资料。现今国内不少古籍影印与出版,往往出于文献保存的目的,然其书法史料的特性历来为学界所忽视。刘元堂老师在读博士期间,投师于金陵徐利明先生,其间亦于山东大学杜泽逊先生处进修,求以版本目录之学、字体刀法之事。《宋代版刻书法研究》即是其在书学、文献学交叉视角下,对宋代古籍版刻书迹资料的思考与发现。本书以宋朝时代更迭为外在形态,以宋代版刻书法的风格流变与演变规律为内在骨骼,揭示了其时书手、刻工与版刻书迹的联系,勾勒出宋代书法研究中一独特视野。笔者近日拜读《宋代版刻书法研究》受益良多,择其中议题两点阐释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利明 风格流变 版本目录 书迹 书手 版刻 文献保存 外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书宜尚古 移情方出新——读柳江南新著《情性记忆与书法未来式》
6
作者 杨亦青 《书画艺术》 2023年第3期94-94,共1页
民国历史学名家顾颉刚曾说:“学问是没有界限的,实物和书籍,新学与故书,外国著作和中国撰述,在研究上是不能不打通的。”[1]书法研究发展至当代,也需要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思路来鲜活自身。近年学界采用跨学科视角研究书学者,... 民国历史学名家顾颉刚曾说:“学问是没有界限的,实物和书籍,新学与故书,外国著作和中国撰述,在研究上是不能不打通的。”[1]书法研究发展至当代,也需要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思路来鲜活自身。近年学界采用跨学科视角研究书学者,已渐成规模,柳江南先生新书《情性记忆与书法未来式》(后简称《未来式》)也在此列,其中提出的“情性记忆”“记忆提取与激活”等概念,即可见得本书的心理学知识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知识 书法研究 适当运用 跨学科视角 知识结构 顾颉刚 记忆提取 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兆洛刻《辨志书塾所见帖》考
7
作者 杨亦青 《书画世界》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清代“通儒”李兆洛在文学上卓然成家,于书法艺术也颇有建树。其平素与包世臣、邓石如等书法家交往密切,且热衷于刊布前人的金石翰墨作品,然而这一领域内的成就却鲜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即围绕李兆洛书院刻帖《辨志书塾所见帖》,通过... 清代“通儒”李兆洛在文学上卓然成家,于书法艺术也颇有建树。其平素与包世臣、邓石如等书法家交往密切,且热衷于刊布前人的金石翰墨作品,然而这一领域内的成就却鲜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即围绕李兆洛书院刻帖《辨志书塾所见帖》,通过文献钩稽,考证其刻帖目的、遴选标准、帖本来源与搜访过程,并以此管窥李兆洛的刻帖观与书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帖 李兆洛 以人举书 《辨志书塾所见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版刻楷书风格述略
8
作者 杨亦青 刘元堂 《大学书法》 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
目前在金代书法史研究领域,对古籍版刻中书迹资料的关注与研究尚为空白。该文旨在依托现存金代版刻楷书作品,对其发展脉络与风格演变进行探究,以期厘清金代前中期翻宋刻本、中晚期刻本、佛经刻本中不同楷书字体的风格与特征,并关注同时... 目前在金代书法史研究领域,对古籍版刻中书迹资料的关注与研究尚为空白。该文旨在依托现存金代版刻楷书作品,对其发展脉络与风格演变进行探究,以期厘清金代前中期翻宋刻本、中晚期刻本、佛经刻本中不同楷书字体的风格与特征,并关注同时代的碑刻楷书,最终揭示版刻、碑刻楷书书风在同一时期的趋同性。对金代版刻楷书风格的提炼与演变的梳理,不仅拓宽了金代书法史领域的研究视野,也为版本学中金刻本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书法 版刻楷书 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