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下游落成洲河段滩槽演变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海龙 杨云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3,共5页
为提高长江下游落成洲河段通航能力,从水沙条件、泥沙来源及河势调整等方面出发,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法研究滩槽形态演变及驱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通站输沙量显著减少,引起落成洲河段滩体面积一致性减小;三峡水库175 m... 为提高长江下游落成洲河段通航能力,从水沙条件、泥沙来源及河势调整等方面出发,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法研究滩槽形态演变及驱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通站输沙量显著减少,引起落成洲河段滩体面积一致性减小;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流量年内过程改变、主流摆动和泥沙量锐减等综合影响下,弯曲段边滩演变由“凸岸淤积,凹岸冲刷”过渡为“凸岸冲刷,凹岸淤积”;遇到流域大流量持续天数长和汛后退水天数短的年份,有利于滩体面积淤涨,泥沙来源为汛期悬沙沉积和滩槽交换泥沙沉积共同作用;随着三益桥边滩的淤涨并挤压水流、河床冲刷变形及主流调整等作用使得洪水流路冲刷,落成洲汊道进口段过流面积增加,不利于枯水汊道发展,进口处形成交错型浅滩,浅滩泥沙沉积与洪水流路冲刷供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条件 泥沙来源 边滩和浅滩 落成洲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潮区和潮流界面变化及对工程响应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云平 李义天 +1 位作者 韩剑桥 王冬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1,共6页
潮区界和潮流界是表征河口水动力作用的关键界面,是认识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输移和河床演变的基础。通过大通-徐六泾实测资料整理和分析,建立潮流界和潮区界位置的经验曲线,得到相同潮径组合下潮区界和潮流界相隔距离约为384km,即... 潮区界和潮流界是表征河口水动力作用的关键界面,是认识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输移和河床演变的基础。通过大通-徐六泾实测资料整理和分析,建立潮流界和潮区界位置的经验曲线,得到相同潮径组合下潮区界和潮流界相隔距离约为384km,即通过潮区界变化过程可探求潮流界年内和年际变化过程。主要成果为:年内潮流界最上端为501km,最下端可达口门附近;月均最上为434km,月均最下为155km,最大变幅为280km;潮区界年均位置、洪季平均及枯季平均位置分别为673km、617km、728km,潮流界多年洪季平均、枯季平均及年均位置分别为233km、344km、289km;90系列设计调度下潮流界位置10月和11月月均上溯最大达28km,下移距离月均最大达15km,洪季界面变化不大,枯季界面均值位置下移约3.2km,年均位置下移约1.8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界 潮区界 变化过程 长江口 工程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滞流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云平 李义天 +1 位作者 王冬 孙昭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系统整理长江口滞流点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实测资料、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等角度总结滞流点研究主要进展。并以时间顺序分析滞流点位置在各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多年来滞流点位置活动范围基本不变,但不同流量级下存在一定的... 通过系统整理长江口滞流点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实测资料、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等角度总结滞流点研究主要进展。并以时间顺序分析滞流点位置在各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多年来滞流点位置活动范围基本不变,但不同流量级下存在一定的上溯或下移。该项研究对认识工程影响下长江口河段水动力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变化趋势 滞流点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悬沙浓度变化趋势及成因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云平 李义天 +1 位作者 胡欣宇 张明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7,共7页
基于1959-2011年长江河口水域实测悬沙浓度数据,对其悬沙浓度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入海水量无明显增减趋势,年内分配过程为洪季水量减少枯季增加,入海沙量和含沙量无论是洪季、枯季或年均为减小趋势;2河口段徐六... 基于1959-2011年长江河口水域实测悬沙浓度数据,对其悬沙浓度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入海水量无明显增减趋势,年内分配过程为洪季水量减少枯季增加,入海沙量和含沙量无论是洪季、枯季或年均为减小趋势;2河口段徐六泾、南支、南北港及北槽进口悬沙浓度伴随入海泥沙量锐减呈现减小趋势,北支受潮汐影响也呈减小趋势,南槽因水动力增加变化不明显;3受分流比减小、上游来沙锐减及河床粗化等影响,2005-2011年北槽上段和下段平均悬沙浓度较2000-2002年减小约33.25%,中段(CSW)受越堤沙量影响较大,呈现一定增加趋势;4长江口外海滨泥沙的再悬浮作用,有效减缓该区域悬沙浓度减小幅度,但仍不能改变其伴随流域入海泥沙锐减的减小趋势,2003-2011年平均悬沙浓度较1981-2002年减小约21.42%;其峰值向口内上溯约1/6经度,且峰值移动主要由径流和潮流水动力对比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悬沙浓度 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悬沙有效沉速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云平 李义天 +1 位作者 王冬 韩剑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9,共6页
通过长江口肖山—口外实测资料研究悬沙有效沉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水域悬沙垂向分布近似符合指数型分布,采用Rouse公式计算悬沙有效沉速变化,洪季和枯季悬沙沉速自肖山—南、北港河段为减小趋势,且涨潮悬沙有效沉速小于落潮;无... 通过长江口肖山—口外实测资料研究悬沙有效沉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水域悬沙垂向分布近似符合指数型分布,采用Rouse公式计算悬沙有效沉速变化,洪季和枯季悬沙沉速自肖山—南、北港河段为减小趋势,且涨潮悬沙有效沉速小于落潮;无论洪季或枯季,大潮与小潮的涨潮悬沙沉速均接近,落潮悬沙沉速则大潮大于小潮;平面分布上,北槽悬沙有效沉速大于南槽,两者均存在1个悬沙沉速较大区域,恰为滞流点和滞沙点活动区域,即最大浑浊带发育区域;计算得到肖山—口外洪季悬沙有效沉速变化范围为1.60~7.94 mm/s,枯季悬沙有效沉速变化范围为2.40~6.38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有效沉速 Rouse公式 时空变化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江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河床演变及治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军 杨云平 +2 位作者 李晓星 王晨阳 徐俊锋 《人民珠江》 2019年第9期48-55,共8页
以韩江中游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河段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02—2017年实测地形数据,在河道演变分析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手段,核查了航道水深情况,为航道尺度提升提供支撑。研究表明:①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河床由淤积逐渐转为冲刷,深泓... 以韩江中游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河段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02—2017年实测地形数据,在河道演变分析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手段,核查了航道水深情况,为航道尺度提升提供支撑。研究表明:①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河床由淤积逐渐转为冲刷,深泓平均下切深度为1.15m,2015—2017年与2008—2015年比较,冲刷强度略有减小;②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考虑枢纽运行、桥梁净空、河道冲刷等要素,确定了高陂枢纽下游近坝段的最低、最高通航水位分别为25.84、39.23m,东山枢纽上游最底、最高通船水位分别为25.65、26.61m;③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最低通航水位下水深不足2.5m区段集中在高陂坝下至高陂大桥,水深集中在1.5~2.0m,高陂大桥至东山枢纽段水深条件较好,最低通航水位下水深基本在3.0m以上;④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航道整治工程类型为疏浚、拆修及新建丁坝,数学模型计算表明,工程实施后航道水深满足2.5m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航道水深 通航水位 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 韩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固废基电热储能保温复合板材的性能研究
7
作者 杨雨晴 任子杰 +3 位作者 宋昱晗 杨云平 吕阳 李相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7-261,共5页
石墨固废因其导电率高、稳定性好等特性,在电热复合板中表现出较强的应用潜力,为石墨固废的综合利用和石墨开发利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基于此,以分层涂抹方式,用石墨固废基电热板材与储热材料、保温材料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电... 石墨固废因其导电率高、稳定性好等特性,在电热复合板中表现出较强的应用潜力,为石墨固废的综合利用和石墨开发利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基于此,以分层涂抹方式,用石墨固废基电热板材与储热材料、保温材料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电热复合板材,并通过测试球形石墨尾料不同掺量和不同温度、湿度下复合板的体积电阻率,以及通电电压大小和相互连接方式对其发热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复合板材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电热层中球形石墨尾料最佳掺量为9%,复合板渗流阈值在8%~9%;调节交流电压为36 V时复合板发热性能较好,发热速率较高,复合板表面温度升温较快;与串联方式相比,复合板间的并联具备更好的发热性能,表面发热速率为串联方式的2~3倍。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板性能较稳定,几乎不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为石墨固废基多功能复合板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固废 电热复合板材 体积电阻率 发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整形提高石墨固废基电热板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秦国兴 任子杰 +3 位作者 宋昱晗 李达 杨云平 吕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为改善电热板的力学性能,利用石墨矿开采废石为骨料,经过球磨整形,在添加球形石墨尾料、水泥、减水剂等的情况下制备了电热板材,试验研究了磨矿条件对试块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石墨废石骨料经研磨,颗粒表面棱角性降低,堆密度提高... 为改善电热板的力学性能,利用石墨矿开采废石为骨料,经过球磨整形,在添加球形石墨尾料、水泥、减水剂等的情况下制备了电热板材,试验研究了磨矿条件对试块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石墨废石骨料经研磨,颗粒表面棱角性降低,堆密度提高;球磨整形骨料的粒度与原料相似,符合板材制备的基材配比要求。②磨矿整形骨料制备的电热板试块的抗压强度得到有效提高,抗折强度变化不大。③适宜的球磨整形条件为磨矿浓度60%、磨矿时间15 min、球磨机转速100 r/min,对应的28 d试块的抗压、抗折强度分别达53.30、8.60 MPa,与原料制备的电热板试块相比分别提高12.90、1.4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固废 球磨 颗粒整形 电热板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条件对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河道演变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宁 杨云平 +2 位作者 刘晓菲 王建军 李晓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36,共7页
周天河段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河段,研究其边、心滩演变与上下游河势的联动关系、主流过渡形式与航道条件的关系,可指导该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实践。采用1985~2014年实测水沙和地形数据,研究了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边界条件变化对周天... 周天河段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河段,研究其边、心滩演变与上下游河势的联动关系、主流过渡形式与航道条件的关系,可指导该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实践。采用1985~2014年实测水沙和地形数据,研究了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边界条件变化对周天河段演变过程的影响。在自然状态下,周天河段演变规律为:大水年左岸边滩与心滩合并,河道深泓为一次过渡形式;中小水年边滩与心滩分离,且窜沟发育,形成二次或多次过渡形式。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及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水沙及河道边界,其演变规律变为:应急清淤工程至控导工程期间(2001~2006年),临岸窜沟得到有效封堵,左岸侧边心滩冲刷,右岸侧滩滩体发育;控导工程至荆江河段一期工程期间(2006~2014年),左岸侧边心滩(九华寺、蛟子渊边滩及周公堤心滩)淤涨,新厂边滩和天星洲左缘崩退,右岸侧戚家台边滩淤积;荆江一期工程实施(2014年)以来,左岸侧边滩淤积,右岸侧边滩冲刷。分析表明:在"清水下泄"及航道整治工程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周天河段河床仍以冲刷为主,但局部横向变形需引起关注,航道水深提高过程中应关注颜家台空荡区域的航道条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演变 边心滩演变 边界条件 周天河段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和畅洲水道滩槽演变及引流塑槽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金波 殷红 +3 位作者 杨云平 王建军 刘万利 伍文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4,共4页
人类活动改变了河流地貌系统的自然演变进程,其中河道与航道治理工程是河流保护及水深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措施,其滩槽形态完整性及引流塑槽功能的实现为重要目标。基于长江下游和畅洲水道实测水文、河床地形等资料,分析了1960~2019年实... 人类活动改变了河流地貌系统的自然演变进程,其中河道与航道治理工程是河流保护及水深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措施,其滩槽形态完整性及引流塑槽功能的实现为重要目标。基于长江下游和畅洲水道实测水文、河床地形等资料,分析了1960~2019年实测水文泥沙、河床滩槽变化。结果表明,1960~2019年期间和畅洲汊道完成了两次完整的交替过程,镇扬河段二期整治工程中左汊潜坝的实施基本稳定了汊道分流关系,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后同流量对应的右汊分流比增加10%,即航道工程发挥了引流功能;2017~2019年与2010~2016年相比,和畅洲右汊分流比在25%~35%区间内对应的右汊河槽容积增加1043×10^(4)~1343×10^(4)m^(3),航道工程发挥了引流塑槽功能;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和畅洲右汊航道条件显著改善,12.5 m槽宽度大于250 m,实现了工程的预期目标;航道宽度为350 m时,和畅洲右汊水深不足12.5 m的长度为减少态势,具备航道尺度进一步提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关系 滩槽演变 引流塑槽 和畅洲水道 长江下游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江三河坝—高陂枢纽段河床演变及航道治理效果研究
11
作者 王宁 王建军 +1 位作者 杨云平 徐俊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4,共4页
以韩江中游三河坝—高陂枢纽河段为例,在分析2002~2017年实测枯水河槽冲淤、航道条件及水沙条件基础上,利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手段,计算确定了通航设计水位、航道整治工程的初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7年期间,三河坝—... 以韩江中游三河坝—高陂枢纽河段为例,在分析2002~2017年实测枯水河槽冲淤、航道条件及水沙条件基础上,利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手段,计算确定了通航设计水位、航道整治工程的初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7年期间,三河坝—高陂枢纽河段枯水河槽由淤积逐渐转为冲刷,深泓平均下切1.92m,2015~2017年与2008~2015年相比,枯水河槽冲刷强度有所放缓;确定了三河坝—高陂枢纽段最低、最高通航水位;核查最低通航设计水位下2.5、3.0m的航道水深,三河坝—高陂枢纽河段无碍航浅点;在航道尺度提升中,现状地形满足航道尺度提升的水深要求,航宽仍需进一步增加,主要通过拆除部分已建丁坝来实现增加航宽的目的,丁坝拆除工程实施后航槽内的最大、最小流速略有减小,航道水深仍满足规划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航道水深 通航水位 三河坝-高陂枢纽段 韩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澄通河段流速垂线分布模式初探
12
作者 尹倩瑜 龚政 +1 位作者 张长宽 杨云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2-34,42,共4页
河口段的流速垂线分布规律是径流、潮流、地形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掌握河口段流速垂线分布规律对研究河段的冲淤变化具有积极意义。分别选取长江口福姜沙河段肖山、如皋沙河段九龙港、狼山沙河段徐六泾和白茆沙河段白茆沙南水道、白... 河口段的流速垂线分布规律是径流、潮流、地形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掌握河口段流速垂线分布规律对研究河段的冲淤变化具有积极意义。分别选取长江口福姜沙河段肖山、如皋沙河段九龙港、狼山沙河段徐六泾和白茆沙河段白茆沙南水道、白茆沙北水道等5个断面,共计15条测线,收集了2004年洪季大、小潮和2005年枯季大、小潮的流速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适用于全水深断面的抛物线流速分布、指数流速分布和椭圆流速分布模式,经与实测流速进行相对误差比较,发现抛物线分布模式更适合于长江河口段流速垂线分布,指数分布和椭圆分布适用性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垂线分布 径流 潮流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东北水道河床演变对航道的影响及治理研究
13
作者 王宁 刘鹏飞 +1 位作者 刘万利 杨云平 《中国港湾建设》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依据河道水文和地形资料对长江下游东北水道河床演变和航道条件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表明:长江下游东北水道上下滩槽间河床演变存在关联性,河段内洲滩演变与航道条件变化密切相关。三峡工程蓄水应用后,长江下游东北水道河床变化总体... 依据河道水文和地形资料对长江下游东北水道河床演变和航道条件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表明:长江下游东北水道上下滩槽间河床演变存在关联性,河段内洲滩演变与航道条件变化密切相关。三峡工程蓄水应用后,长江下游东北水道河床变化总体表现为低滩冲刷、窜沟发展、局部岸坡崩退的态势,过渡段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发展。研究提出了遏制滩槽格局向不利方向变化、维持目前较好的航道条件并避免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治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长江下游 三峡蓄水 航道整治 东北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钙板质废弃物处理含铅污水及土壤试验
14
作者 杨云平 任子杰 +2 位作者 高惠民 王康 李建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6-300,共5页
硅酸钙板固体废弃物中通常含有托贝莫来石,在污水处理和土壤改良剂制备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分别以抛光粉和废弃硅酸钙板为原料制备吸附剂和土壤改良剂,通过吸附—脱附和土壤重金属固化试验探究其对含铅污水和铅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 硅酸钙板固体废弃物中通常含有托贝莫来石,在污水处理和土壤改良剂制备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分别以抛光粉和废弃硅酸钙板为原料制备吸附剂和土壤改良剂,通过吸附—脱附和土壤重金属固化试验探究其对含铅污水和铅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废弃的硅酸钙板和抛光粉的主要成分为托贝莫来石,二者对溶液中Pb^(2+)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不易脱附,其中抛光粉吸附剂对Pb^(2+)的吸附容量为264.84 mg/g,废弃硅酸钙吸附剂对Pb^(2+)的吸附容量为275.12 mg/g。(2)2种改良剂对土壤中Pb^(2+)的固化效果良好,若提高相互之间的接触,改良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3)2种改良剂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同时使土壤水分蒸发加快。研究结果可为硅酸钙板废弃物的消纳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粉 废弃硅酸钙板 吸附剂 土壤改良 重金属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油加氢装置流程设计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云平 邓茂广 《中外能源》 CAS 2014年第9期71-74,共4页
蜡油加氢为加氢处理工艺的一类,是指通过加氢反应,原料油的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或者只有小于10%的分子变小的那些加氢工艺。蜡油加氢装置主要以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减压蜡油(VGO)、焦化蜡油(CGO)为原料,通过加氢处理,脱除原料中的硫化物,... 蜡油加氢为加氢处理工艺的一类,是指通过加氢反应,原料油的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或者只有小于10%的分子变小的那些加氢工艺。蜡油加氢装置主要以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减压蜡油(VGO)、焦化蜡油(CGO)为原料,通过加氢处理,脱除原料中的硫化物,以及部分脱除氮化物、氧化物及金属杂质。蜡油加氢装置是加工含硫及高硫原料、生产清洁燃料的重要装置之一,但其典型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优化蜡油加氢分馏系统流程,蜡油加氢操作能耗下降5kg标油/t,产品质量稳定。在中国石化系统11套蜡油加氢装置中,已经有6套装置对分馏系统进行了优化,某些装置更是改造成了蜡油及柴油可以互相切换的原料流程,半成品精制蜡油符合催化装置低硫原料要求,加工柴油时产品质量达到国Ⅳ标准。以某厂1.8Mt/a蜡油加氢装置流程优化为例,停用的较大设备有产品分馏塔、柴油汽提塔、分馏塔进料加热炉,共节约设备费用2090万元,每年节约燃料费用3700万元,每年实际创效2407.29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油加氢 催化裂化 分馏系统 低硫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处电梯基础施工工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云平 《山西建筑》 2015年第31期112-114,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处电梯基础施工工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依据其施工工艺原理,对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满堂支撑架搭设、顶埋件安装等操作要点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质量、安全、环保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电梯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 基础 混凝土浇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石墨固废制备电热建筑板材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骏辉 任子杰 +3 位作者 高惠民 杨云平 吕阳 李相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5-270,共6页
为提高多源石墨固废的利用率和冬季供暖效率,以石墨矿开采废石为骨料,添加不同质量的球形石墨尾料进行电热建筑板材制备试验研究。考察了球形石墨尾料掺量、养护龄期及湿度对电热建筑板材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通电发热试验... 为提高多源石墨固废的利用率和冬季供暖效率,以石墨矿开采废石为骨料,添加不同质量的球形石墨尾料进行电热建筑板材制备试验研究。考察了球形石墨尾料掺量、养护龄期及湿度对电热建筑板材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通电发热试验研究了发热温度及板材稳定性。结果表明:①球形石墨尾料掺量和养护龄期对电热建筑板材的体积电阻率影响较大,球形石墨尾料掺量9%时出现渗流阈值。②养护龄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电热建筑板材的力学性能,而随着球形石墨尾料掺量的增加,力学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存在最优掺量0.8%。③球形石墨尾料掺量9%~11%时,电热建筑板材在36 V交流电压下最终发热温度71~109℃,长时间升温后电学性质稳定,可为房屋电热建筑板的冬季取暖应用提供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固废 球形石墨尾料 电热建筑板材 体积电阻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拌砂浆喷涂抹灰施工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云平 《山西建筑》 2015年第34期104-105,共2页
结合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预拌砂浆喷涂抹灰技术的施工工艺,并对该工法各施工环节应注意的操作要点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达到了质量要求。
关键词 预拌砂浆 喷涂 抹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云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4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近年来某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施行经肌间隙入路跨伤椎置钉术,对观察组... 目的:观察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近年来某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施行经肌间隙入路跨伤椎置钉术,对观察组患者施行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术,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其伤椎的高度较高,其Cobb角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手术的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的时间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伤椎的高度及Cobb角的恢复效果较好,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 跨伤椎置钉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石墨固废制备电热建筑板材成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双虎 任子杰 +4 位作者 高惠民 马骏辉 杨云平 吕阳 李相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为解决石墨矿山固废综合利用问题,通过质量取代法,将萝北云山石墨开采废石和球形石墨尾料替代水泥砂浆中的标准砂制备电热板材。在球形石墨尾料掺量7.41%、石粉掺量7%、开采废石完全替代标准砂的条件下,探讨了电热板材的成型方式和尺寸... 为解决石墨矿山固废综合利用问题,通过质量取代法,将萝北云山石墨开采废石和球形石墨尾料替代水泥砂浆中的标准砂制备电热板材。在球形石墨尾料掺量7.41%、石粉掺量7%、开采废石完全替代标准砂的条件下,探讨了电热板材的成型方式和尺寸对其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振实成型方式制备的电热板材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抗折强度为7.48 MPa,抗压强度为26.76 MPa;喷涂方式制备的电热板材具有较好的电学性能,体积电阻率为1.91Ω·m;采用振实成型方式,改变电热板材尺寸,薄板的力学强度和体积电阻率均高于厚板,抗折强度为7.48 MPa,抗压强度为35.78 MPa;最终固废使用比例达到75.6%,可为后续电热板材制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固废 电热建筑板材 成型方式 板材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