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开发中二氧化碳腐蚀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学元 王凤平 +6 位作者 陈卓元 杜元龙 常泽亮 杨之照 马秀青 宋长生 徐永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本文综述了二氧化碳腐蚀的机理,分析了钢铁材料、CO2分压、温度、介质组成、pH、流速、钢铁表面膜和载荷等对二氧化碳腐蚀的影响,介绍了二氧化碳腐蚀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趋势。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钢铁腐蚀 油气田 油气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得4东河砂岩油藏注水水质标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林 黄琨 +2 位作者 占程程 周理志 杨之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3,183,共5页
塔里木哈得4东河砂岩油藏将由注矿化度25 g/L的地表水(清水)转为注矿化度240 g/L的采油污水。清水与污水配伍性差,应分注,注清水时需采取防垢措施。实验考察了与注入水腐蚀性、地层伤害性有关的诸因素,推荐了清水和污水水质控制指标。要... 塔里木哈得4东河砂岩油藏将由注矿化度25 g/L的地表水(清水)转为注矿化度240 g/L的采油污水。清水与污水配伍性差,应分注,注清水时需采取防垢措施。实验考察了与注入水腐蚀性、地层伤害性有关的诸因素,推荐了清水和污水水质控制指标。要将A3钢在清水和污水中的腐蚀率控制在0.076 mm/a以内,溶解氧浓度均应小于0.89 mg/L(尽管污水对溶解氧的耐受性强),TGBI、B、SRB菌数应分别小于103、102、102个/mL。根据储层岩心注模拟水伤害实验结果并考虑油田生产情况,为了使储层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率低于15%,注入水(清水、污水)中悬浮物粒径应控制在5μm以下,悬浮物含量小于7.5 mg/L,TGBI、B、SRB菌数应分别小于104、103、102个/mL,Fe3+浓度应小于2 mg/L,含油量应小于10 mg/L。图11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地表水 采油污水 水质标准 腐蚀性 地层伤害 哈得4东河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水介质对A3钢腐蚀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学元 杨春艳 +3 位作者 王凤平 杜元龙 杨之照 马秀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5-217,共3页
通过挂片失重法,结合化学分析法,研究了 A3 钢在轮南油田水( 油水混合物、清水、污水)介质中的腐蚀规律。结果表明:在油水混和介质中,随着含水率的增大, A3 钢的腐蚀加重;在清水介质中, A3 钢的腐蚀速度( Icorr)... 通过挂片失重法,结合化学分析法,研究了 A3 钢在轮南油田水( 油水混合物、清水、污水)介质中的腐蚀规律。结果表明:在油水混和介质中,随着含水率的增大, A3 钢的腐蚀加重;在清水介质中, A3 钢的腐蚀速度( Icorr) 和井日注量( V) 满足: Icorr = 0 .041 × V0 .39 ;当污水( 油田产出水) 和清水按1∶1左右的比例混配时, A3 钢的腐蚀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钢 油水 污水 腐蚀 油田 水介质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注水系统结垢趋势预测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凤平 张学元 +5 位作者 苏俊华 杜元龙 常泽亮 宋长生 杨之照 马秀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3,30,共4页
本文针对轮南油田油水系统的特点,对碳酸盐垢、硫酸盐垢的结垢趋势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同时对室内仿真模拟实验结垢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理论预测结果表明,轮南油田注水系统中可能会形成碳酸盐垢但不会形成硫酸盐垢,理论预测... 本文针对轮南油田油水系统的特点,对碳酸盐垢、硫酸盐垢的结垢趋势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同时对室内仿真模拟实验结垢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理论预测结果表明,轮南油田注水系统中可能会形成碳酸盐垢但不会形成硫酸盐垢,理论预测和室内仿真实验结果完全相符。本文为轮南油田注水系统选择合适的阻垢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注水系统 油田注水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11油田志留系注入水水质标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林 赵常青 +3 位作者 黄琨 占程程 周理志 杨之照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针对塔中11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室内研究了溶解氧、CO2、细菌对注入水腐蚀性的影响;评价了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细菌和Fe3+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塔中11油田志留系注水水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含氧量应≤0·5mg... 针对塔中11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室内研究了溶解氧、CO2、细菌对注入水腐蚀性的影响;评价了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细菌和Fe3+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塔中11油田志留系注水水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含氧量应≤0·5mg/L,CO2含量应≤2·5mg/L;腐生菌TGB含量应≤104个/ml,铁细菌IB含量应≤103个/ml,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应≤104个/ml;悬浮物粒径应≤5μm,悬浮物含量应<7·5mg/L,Fe3+含量应≤5mg/L。回注污水含油量应<1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水质 评价 塔中1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化学添加剂对注井水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学元 王凤平 +3 位作者 杜元龙 常泽亮 杨之照 马秀青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5-236,239,共3页
详细讨论了四种化学添加剂对腐蚀的影响因素以及pH、细菌、含氧量及腐蚀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南油田注水水质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水质,化学药剂的添加对腐蚀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化学添加剂 油田 注井水 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上浮转向剂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宋中华 张士诚 +3 位作者 沈建新 谭艳新 刘光炳 杨之照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1,11,共4页
塔里木轮南油田碳酸盐岩主力产层距上部石炭系水层较近,为避免酸压时缝高向上延伸至水层导致水淹,有必要开展人工隔层控缝高研究。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施工中影响裂缝高度延伸的主次因素,增加裂缝尖端应力值可以有效控制缝高延伸,为此有... 塔里木轮南油田碳酸盐岩主力产层距上部石炭系水层较近,为避免酸压时缝高向上延伸至水层导致水淹,有必要开展人工隔层控缝高研究。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施工中影响裂缝高度延伸的主次因素,增加裂缝尖端应力值可以有效控制缝高延伸,为此有针对性地研制了性能优良的新型上浮转向剂TBA,使得缝高向上延伸受到钳制,强化向下或向前延伸程度。研制的新型上浮转向剂TBA在优化流量及浓度条件下可以建立3~5 MPa的人工应力遮挡。现场应用3井次,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控缝高 上浮转向剂 人工隔层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流转向酸化工艺在塔里木油田DH1-H2井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建新 刘雄飞 +3 位作者 单全生 杨之照 周怀光 袁建波 《油气井测试》 2011年第5期40-43,77,共4页
塔里木东河油田砂岩水平井埋藏深度大(平均达5800 m),温度高(达140℃),水平井段长,以筛管完井为主,这些特征制约了多种改造工艺的应用,只能进行笼统酸化。结合目前分流转向酸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创新研制了DCF温度降解型颗粒转向剂和... 塔里木东河油田砂岩水平井埋藏深度大(平均达5800 m),温度高(达140℃),水平井段长,以筛管完井为主,这些特征制约了多种改造工艺的应用,只能进行笼统酸化。结合目前分流转向酸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创新研制了DCF温度降解型颗粒转向剂和用于高温砂岩储层的清洁转向酸体系。DCF颗粒转向剂随主体酸持续或间断注入实现分流转向,达到均匀布酸的效果;砂岩清洁转向酸不含聚合物,其与碳酸盐反应增粘实现长水平井段的高效布酸,并消耗近井碳酸盐成分,更加利于清洁改造。新型分流转向酸化工艺在DH1-H2井的探索性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低渗砂岩 深井 新型分流转向工艺 高效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油管腐蚀状况挂片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9
作者 张学元 王凤平 +4 位作者 杜元龙 常泽亮 杨之照 马秀青 徐永中 《石油矿场机械》 1998年第2期15-17,共3页
设计了一种安全、简单、可靠、实用的评价油管腐蚀状况的挂片装置。该装置在塔里木轮南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获得了和实际腐蚀状况相吻合的评价油管腐蚀状况的数据。
关键词 油管腐蚀 挂片装置 设计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酸化解堵技术在东河1-10H井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良柏 昌伦杰 +3 位作者 孙玉国 郑苗 程春杰 杨之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6-378,共3页
东河油田东河1-10H井东河砂岩CⅢ储集层物性差,含水率高,水平段长,压力系数低,在钻井和修井过程中存在储集层污染现象,采用常规酸化技术因酸液在储集层中分布不均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导致油层酸化效果差。基于此,提出了泡沫酸化解堵技... 东河油田东河1-10H井东河砂岩CⅢ储集层物性差,含水率高,水平段长,压力系数低,在钻井和修井过程中存在储集层污染现象,采用常规酸化技术因酸液在储集层中分布不均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导致油层酸化效果差。基于此,提出了泡沫酸化解堵技术,并进行了泡沫酸岩心分流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酸起泡和稳泡性能良好,泡沫对水层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对油层封堵能力较弱;高渗岩心与低渗岩心的分流量由注泡沫酸实验前的19.0倍降低到实验后的1.7倍。东河1-10H井现场应用泡沫酸化解堵技术取得明显增产效果,有效解除了东河1-10H井储集层污染,为油田水平井增产降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油田 水平井开采 钻井污染 修井污染 泡沫酸化解堵技术 酸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层凝胶颗粒调驱技术在哈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良柏 昌伦杰 +4 位作者 陈洪 杨之照 贺湘辉 刘毅石 李红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为了提高哈得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水驱效果,开展了插层凝胶颗粒调驱技术研究。通过配伍性实验、耐温抗盐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对插层凝胶颗粒进行性能评价,并进行现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插层凝胶颗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 为了提高哈得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水驱效果,开展了插层凝胶颗粒调驱技术研究。通过配伍性实验、耐温抗盐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对插层凝胶颗粒进行性能评价,并进行现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插层凝胶颗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在哈得油田地层水条件下,插层凝胶颗粒老化30 d,吸水膨胀倍数超过5.00倍,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和吸水膨胀性能;向渗透率相近岩心中注入不同粒径的插层凝胶颗粒,最大封堵率为99.79%,说明插层凝胶颗粒具有较强的封堵性能。在哈得油田东河塘组砂岩油藏,利用插层凝胶颗粒进行深部调驱现场应用,截止到2018年10月底,调驱井组平均日产油量由104.07 t上升到121.52 t,含水率由83.95%降至74.40%,累计增油量1.7×10^4t,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得油田 古生界 东河塘组 高温高盐 插层凝胶颗粒 深部调驱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层凝胶颗粒调驱剂的性能评价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良柏 昌伦杰 +3 位作者 沈建新 刘毅石 杨之照 刘传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0,共3页
针对常规调驱剂在哈得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调驱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吸水膨胀实验、柔韧性实验、岩心驱替实验和现场先导试验对插层凝胶颗粒调驱剂进行了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插层凝胶颗粒可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与地层... 针对常规调驱剂在哈得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调驱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吸水膨胀实验、柔韧性实验、岩心驱替实验和现场先导试验对插层凝胶颗粒调驱剂进行了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插层凝胶颗粒可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在哈得油田地层水条件下,颗粒吸水膨胀倍数达5倍以上,韧性系数达0.9以上,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和吸水膨胀性能;向不同渗透率岩心注入插层凝胶颗粒,封堵率都达到90%以上。采用插层凝胶颗粒在哈得油田东河砂岩油组进行了深部调剖先导现场试验,截至2018年10月底,已累计增油1.7×10^4 t,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 插层凝胶颗粒 深部调驱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助推柱塞气举技术在塔里木轮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玉明 杨之照 +1 位作者 周怀光 王法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6,112,共3页
针对轮南油田(Tш、Jш、JⅣ油组)有一些高气油比(300m3/t以上)、低产(30t/d以下)、结蜡的井,停喷后无法用电潜泵、有杆泵生产,常规柱塞气举因地层压力低,无法将柱塞推至地面;连续气举举升滑脱损失大,提出了注气助推柱塞气举工艺技术来... 针对轮南油田(Tш、Jш、JⅣ油组)有一些高气油比(300m3/t以上)、低产(30t/d以下)、结蜡的井,停喷后无法用电潜泵、有杆泵生产,常规柱塞气举因地层压力低,无法将柱塞推至地面;连续气举举升滑脱损失大,提出了注气助推柱塞气举工艺技术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这类井开采提供了一种思路。该工艺的特点是采用半闭式管柱,利用常规连续气举气源向柱塞底部注气,提供举升动力;利用柱塞气举的柱塞往复运动减少举升过程的滑脱损失,提高举升效率,节气并实现自动清蜡;利用移动气举—制氮车进行启动排液;构成了注气助推柱塞气举工艺。该工艺2010年全年在4口井合计增加原油产量2935t,年节约气举气1923×104m3,消除了机械清蜡的风险,保证了工艺安全,为低产、高气油比、结蜡井的开采提供了一种开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助推 柱塞气举 举升效率 节气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注水系统结垢趋势预测
14
作者 王凤平 张学元 +5 位作者 苏俊华 杜元龙 常泽亮 宋长生 杨之照 马秀青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7-249,267-268,共3页
本文针对轮南油田油水系统的特点,对碳酸盐垢、硫酸盐垢的结垢趋势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同时对实验室仿真模拟试验的结垢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理论预测结果表明,轮南油田注水系统中可能会形成碳酸盐垢但不会形成硫酸盐垢,理论... 本文针对轮南油田油水系统的特点,对碳酸盐垢、硫酸盐垢的结垢趋势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同时对实验室仿真模拟试验的结垢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理论预测结果表明,轮南油田注水系统中可能会形成碳酸盐垢但不会形成硫酸盐垢,理论预测和实验室仿真试验完全相符。本文为轮南油田注水系统选择合适的阻垢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系统 结垢 油田 除垢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