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蝎子之眼:王家新作为诗人译者
1
作者 里昂·伯内特〔英〕 杨东()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5-10,共6页
翻译是一门调适的艺术,也具有回流的性质。诗人王家新的作品既体现了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艺术的相遇,也为“调适的艺术”提供极具启发性的例证。在《蝎子》一诗中,调适可以被隐喻地理解为与蝎子“对视”瞬间的产物,其结果就是翻译成... 翻译是一门调适的艺术,也具有回流的性质。诗人王家新的作品既体现了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艺术的相遇,也为“调适的艺术”提供极具启发性的例证。在《蝎子》一诗中,调适可以被隐喻地理解为与蝎子“对视”瞬间的产物,其结果就是翻译成为诗人语言风景的一部分。王家新认为“翻译有赖于我们对自身的发掘和认知”,这种观点不仅将自我知识的获得与诗人译者联系起来,而且将其与文化本身关联在一起。此外,王家新诗歌和翻译中的“返乡”修辞也深刻地展现出诗人对源头心灵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新 诗歌翻译 《蝎子》 调适艺术 翻译回流 返乡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换隐喻:20世纪汉语散文诗与文学史再分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东() 张箭飞(校)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3期57-73,共17页
当前通行的"现代/当代"的历史分期法应用于中国大陆散文诗研究有较强的效用和解释力,但也存在诸多局限,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我们对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理解。应将文学史分期视为一种组织性隐喻,并以参与一种"图式和矫... 当前通行的"现代/当代"的历史分期法应用于中国大陆散文诗研究有较强的效用和解释力,但也存在诸多局限,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我们对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理解。应将文学史分期视为一种组织性隐喻,并以参与一种"图式和矫正的节律"(a rhythm of schema and correction)方式进行文学史再分期;进而将文学史分期理解为一种可以交换的隐喻,在置换分期或分类的过程中,不断地认同艺术作品,并试图创造出周期性和文类的划分,以丰富我们对诗歌、散文和散文诗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文学史分期 柯蓝 刘半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